【摘 要】
:
为进一步研究多回击地闪参数分布特征,以便为雷电防护工程设计和雷电物理研究提供参考,根据湖北省雷电定位系统(LLS)2007年1月—2018年12月监测资料,采用计算机编程处理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多回击地闪次数、多重回击次数和不同类型多回击地闪雷电流幅值等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多回击正地闪、负地闪和总地闪次数占其地闪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2.06%、34.76%和32.64%,多重回击次数分别占其回击总数的0.01%、0.42%和0.40%,多回击负地闪回击次数占多回击总地闪回击总数的99.69%。首次回
【机 构】
:
湖北省防雷中心,宜昌市气象局,电网雷击风险预防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
:
湖北省气象局科技发展基金(2020Q11),湖北省防雷中心科研基金(FL-Z-2019001)共同资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进一步研究多回击地闪参数分布特征,以便为雷电防护工程设计和雷电物理研究提供参考,根据湖北省雷电定位系统(LLS)2007年1月—2018年12月监测资料,采用计算机编程处理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多回击地闪次数、多重回击次数和不同类型多回击地闪雷电流幅值等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多回击正地闪、负地闪和总地闪次数占其地闪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2.06%、34.76%和32.64%,多重回击次数分别占其回击总数的0.01%、0.42%和0.40%,多回击负地闪回击次数占多回击总地闪回击总数的99.69%。首次回
其他文献
闪电电场变化测量系统是目前用于闪电物理研究以及闪电定位的重要手段之一,提高测量系统的探测性能,对于推动闪电物理以及闪电定位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根据电磁感应原理,研制出探测带宽为10 Hz~5 MHz的新型闪电电场变化测量仪。并进行了实验,标定了测量仪输出信号与电场变化信号在频域上的数值关系。利用三套测量仪系统对南京多个强雷暴过程展开同步探测,利用获取的数据反演了负地闪电场波形。对探测到的58次负地闪波形特征进行统计,与国内外统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各个地区的负地闪预击穿过程和首次回击电场波形特征存在较大
新课改实施以来,关于问题式教学的热议不断。问题的设计应以学生认知过程中的思维链、地理知识的逻辑链为依据。本文以新湘教版必修1“大气热力环流”为主题,以“孔明灯”求救项目实验验证为载体,通过问题链的思维化、逻辑化创设,驱动项目情境设计、活动实践、成果展示等环节的实施。
一、往返式迁徙1.海洋生物洄游须鲸是在开阔海域中迁徙距离最长的种类,其中太平洋灰铺就每年都会完成22000千米的往返迁徙,这是已知最长距离的哺乳动物迁徙(图1)。灰鲸体长15米,重达36吨,是一种体型中等、移动缓慢的近岸鲸类,具有带斑点的灰色外表,寿命达60年。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的经济取得长足发展,金融市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在发展中也伴随着很多问题。我国证券市场散户居多,存在着浓厚的投机氛围,追涨杀跌的非理性现象时有发生,这给我国金融系统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为更清晰地认识非理性情绪对中国经济的危害影响,采用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标探究情绪对股市收益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乐观的投资者情绪显著正向地影响股市收益。
烯烃芳构化是催化裂化(FCC)汽油改质、高辛烷值燃料油的重要手段。采用预制晶种法合成了纳米ZSM-5分子筛,并采用液相沉积法制备了Ga沉积量不同的系列改性纳米ZSM-5分子筛,分别采用XRD、N2物理吸附、SEM、TEM、XPS、H2-TPR和Py-IR等表征手段对改性前后的纳米ZSM-5分子筛的形貌、织构特性和酸性等进行了表征,并采用固定床微型反应器对其催化己烯-1芳构化反应性能进行了评价,研究了Ga改性对纳米ZSM-5分子筛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催化性能的影响规律。Ga液相沉积改性的ZSM-5分子筛中Ga物
著名建筑家、建筑学者汉宝德先生从中国文化的视角切入,深度剖析了中国传统建筑在形式中的“生命”意象、空间中的“生命”追求和自身演化中的“生命”特征,提出了“生命的建筑”的概念,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特质与独特美感,也对“文化”的中国建筑史述、史观的建构具有启示意义。同时,对于近年建筑学界所注重的“生命”关怀也提供了一个“科学”以外的“艺术”视角。
将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与材料学基础知识结合起来,开发了一个新的电化学方面的实验项目。模拟钢筋在混凝土中所处的碱性环境,以钢筋作为研究电极,以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为电解液,采用通二氧化碳的方法调节溶液pH值,用添加氯化钠方法调节溶液的盐度,通过测定阳极极化曲线,研究了模拟混凝土体系pH、Cl-对钢筋的腐蚀和钝化成膜的影响,探讨了该实验用于本科教学所取得的教学效果。
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前身为黑龙江大学生物研究所,1996年成立生物工程系并招收第一届本科生,2001年成立生命科学学院。学院以建设理工科一流学院为目标,以生物产业发展为契机,按照“产业牵引、学科支撑”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协同创新、产学研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增强现实(AR)是一种将虚拟与现实联系起来的技术,可以提供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打破传统教育方法的局限性,促进传统的实验教学。通过使用3Ds Max及Unity3D软件开发出一款应用于Android平台的AR软件,为用户构建了一个三维虚拟无机化学实验环境,提供了一种新的预习方式,涵盖实验基本介绍、实验流程、仿真实验、实验讨论等功能,展示了实验流程以及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将AR技术与无机化学实验结合,实现了虚拟仿真实验与实验室实验的“虚实结合”,也对增强现实技术在化学实验中的发展做出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