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她是唯美的,美少女、美少妇、美寡妇、美妙的《漱玉词》、美不胜收的爱情生活。苦难也拖不住她,她优美,优雅、风骨天成;雍容华贵而又满目清新。向当世、向后人,亮出她光彩照人的身姿!
关键词:李清照;悲喜;国愁;情愁 ;家愁;美愁
她被当作了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如果仅仅用一个“愁”字概括其一生,那就太有失偏颇了,那么除此之外,她还有什么呢?
钟鸣鼎食之家,翰墨书香之族 ,李清照出生在山东济南,父亲李格非在朝为官,同时也是苏轼的学生,母亲名门闺秀,善文学,在这富裕宽松书香袭人的环境中,培养了她对文学的极大兴趣,她也因此度过了无忧无虑的欢乐童年。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是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之作。词人命酒备舟,畅游清溪,因沉醉不知归路而误入藕花深处,哪知这里芳香流溢,色彩缤纷,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展示了少女无尽的欢乐。
十六岁的少女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了。举步街巷生辉,顾盼里闾增色!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枝叶繁茂,江花凋零,表面上是对春天将逝的惋惜,抒发伤春、惜春之情,实则以花自喻,慨叹青春易逝,可见少女时期的她也像普通少女一样盼着出阁嫁与如意郎君。
自从16岁开始来提亲的官绅子弟走马灯似的踏破门槛。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后花园里打秋千,忽有客人来,李清照鞋也顾不得穿,和羞走,金钗溜,走到门边却又回头,瞧那客人怎生模样。并且掩饰慌乱与羞涩,低头嗅那玉指间颤动的青梅。直到有一天当朝宰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的走进了她的生活。婚后二人琴瑟和鸣,过着只羡鸳鸯不羡的生活夫妇二人都钟情于金石书画,闲暇时就一起品赏古文字画,发思古之幽情。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通过买花、赏花、 戴花、比花充分说明了年轻词人的娇嗔,调皮,反应了婚后生活的甜蜜,“出过门像赵飞燕,眼下赛过杨玉环”。
甜蜜的生活总是短暂的,李清照20出头,便遭遇离别之苦,夫君正式踏上仕途,开始负笈,李清照面对空房,日复一日,怎能不“别有忧愁暗恨生”,思念连着思念,此时她落笔填词轻松优雅的小令不见踪影。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婚后受滋润,日复一日地玉润珠圆,堪比那位肥而不腻的杨玉环。可是赵明诚一走,她又瘦了。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是什么教人瘦,不言自明。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落花飘零有意,流水东逝无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离愁别绪,正是爱之深思之切的表现,但李绝不是只会在叹息中自怨自艾的思妇,她在空房里苦心修炼文学,将中国文字淬炼的炉火纯青。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把这首《醉花阴》寄给赵明诚,赵叹赏不已,欲与娘子比个高低。他闭门三日,一口气填了五十首《醉花阴》,连同娘子的新作,一并拿给他的朋友陆德夫(当时文坛颇有名望的点评家)看,陆德夫玩赏再三之后,对赵明诚说:只三句佳。“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陆德夫的点评传遍京师,后世传为佳话。令多少儒生捋须而诵,多少名媛捧心而吟。
赵家失势。赵明诚黯然脱下官服,携李清照避居老家青州。 官虽不存,事业还在,夫妻二人从此剔除讹谬,整理校勘,编著《金石录》。前后用了十多年。幸福的女人忙着幸福,无暇写作。1125年赵明诚调任淄州,上任没几天,金人向北宋开战,从燕京打到太原,战火烧向洛阳汴京。《金石录后序》闻金寇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 李清照对未来的恐惧,很快得到了验证,噩梦走到光天化日之下,国恨家仇正慢慢植入她的肌肤,流进她的血液,这一年的五月,健康突发兵变,对军事一窍不通的赵明诚仓皇逃向安徽。
面对高宗的软弱和丈夫的不争,李清照在逃亡至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处,心潮澎湃,挥笔写下千古流传的《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直接指责高宗及一大帮逃跑主义者,寥寥20字,出离了愤怒,转为愤怒的平静,把李清照推向杰出的爱国女词人。
李清照的遭遇绝非如此49岁的赵明诚在逃亡途中病亡,夫妇二人倾尽毕生精力和财力,苦心搜集的金石书画遗失殆尽。47岁的李清照在身心俱疲中整整逃了100天,有趣的是,她在海上逃亡中写出了平生的豪放词《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兵荒马乱,颠沛流离,行无居所,一个与她同悲同恨同记忆的人,张汝舟走进了她的生活。但他的目的是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李清照视人格比生命更珍贵。所以将张汝舟告上法庭 ,但依宋朝法律,妇告夫者,与夫同罪。李清照也随之入狱。朝中友人帮忙,虽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
一曲《声声慢》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幸福与苦难,分割了李清照的一生。赖有她,我们才知道,一个宋代的女人是如何幸福的,又是如何被残酷的命运之手反复摔打。谁怜流落江湖上, 冰肌玉骨未肯枯!
参考文献:
[1]刘小川.《品评中国文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5.1日
[2]梁衡.《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01.01
[3]《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4
关键词:李清照;悲喜;国愁;情愁 ;家愁;美愁
她被当作了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如果仅仅用一个“愁”字概括其一生,那就太有失偏颇了,那么除此之外,她还有什么呢?
钟鸣鼎食之家,翰墨书香之族 ,李清照出生在山东济南,父亲李格非在朝为官,同时也是苏轼的学生,母亲名门闺秀,善文学,在这富裕宽松书香袭人的环境中,培养了她对文学的极大兴趣,她也因此度过了无忧无虑的欢乐童年。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是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之作。词人命酒备舟,畅游清溪,因沉醉不知归路而误入藕花深处,哪知这里芳香流溢,色彩缤纷,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展示了少女无尽的欢乐。
十六岁的少女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了。举步街巷生辉,顾盼里闾增色!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枝叶繁茂,江花凋零,表面上是对春天将逝的惋惜,抒发伤春、惜春之情,实则以花自喻,慨叹青春易逝,可见少女时期的她也像普通少女一样盼着出阁嫁与如意郎君。
自从16岁开始来提亲的官绅子弟走马灯似的踏破门槛。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后花园里打秋千,忽有客人来,李清照鞋也顾不得穿,和羞走,金钗溜,走到门边却又回头,瞧那客人怎生模样。并且掩饰慌乱与羞涩,低头嗅那玉指间颤动的青梅。直到有一天当朝宰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的走进了她的生活。婚后二人琴瑟和鸣,过着只羡鸳鸯不羡的生活夫妇二人都钟情于金石书画,闲暇时就一起品赏古文字画,发思古之幽情。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通过买花、赏花、 戴花、比花充分说明了年轻词人的娇嗔,调皮,反应了婚后生活的甜蜜,“出过门像赵飞燕,眼下赛过杨玉环”。
甜蜜的生活总是短暂的,李清照20出头,便遭遇离别之苦,夫君正式踏上仕途,开始负笈,李清照面对空房,日复一日,怎能不“别有忧愁暗恨生”,思念连着思念,此时她落笔填词轻松优雅的小令不见踪影。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婚后受滋润,日复一日地玉润珠圆,堪比那位肥而不腻的杨玉环。可是赵明诚一走,她又瘦了。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是什么教人瘦,不言自明。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落花飘零有意,流水东逝无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离愁别绪,正是爱之深思之切的表现,但李绝不是只会在叹息中自怨自艾的思妇,她在空房里苦心修炼文学,将中国文字淬炼的炉火纯青。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把这首《醉花阴》寄给赵明诚,赵叹赏不已,欲与娘子比个高低。他闭门三日,一口气填了五十首《醉花阴》,连同娘子的新作,一并拿给他的朋友陆德夫(当时文坛颇有名望的点评家)看,陆德夫玩赏再三之后,对赵明诚说:只三句佳。“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陆德夫的点评传遍京师,后世传为佳话。令多少儒生捋须而诵,多少名媛捧心而吟。
赵家失势。赵明诚黯然脱下官服,携李清照避居老家青州。 官虽不存,事业还在,夫妻二人从此剔除讹谬,整理校勘,编著《金石录》。前后用了十多年。幸福的女人忙着幸福,无暇写作。1125年赵明诚调任淄州,上任没几天,金人向北宋开战,从燕京打到太原,战火烧向洛阳汴京。《金石录后序》闻金寇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 李清照对未来的恐惧,很快得到了验证,噩梦走到光天化日之下,国恨家仇正慢慢植入她的肌肤,流进她的血液,这一年的五月,健康突发兵变,对军事一窍不通的赵明诚仓皇逃向安徽。
面对高宗的软弱和丈夫的不争,李清照在逃亡至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处,心潮澎湃,挥笔写下千古流传的《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直接指责高宗及一大帮逃跑主义者,寥寥20字,出离了愤怒,转为愤怒的平静,把李清照推向杰出的爱国女词人。
李清照的遭遇绝非如此49岁的赵明诚在逃亡途中病亡,夫妇二人倾尽毕生精力和财力,苦心搜集的金石书画遗失殆尽。47岁的李清照在身心俱疲中整整逃了100天,有趣的是,她在海上逃亡中写出了平生的豪放词《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兵荒马乱,颠沛流离,行无居所,一个与她同悲同恨同记忆的人,张汝舟走进了她的生活。但他的目的是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李清照视人格比生命更珍贵。所以将张汝舟告上法庭 ,但依宋朝法律,妇告夫者,与夫同罪。李清照也随之入狱。朝中友人帮忙,虽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
一曲《声声慢》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幸福与苦难,分割了李清照的一生。赖有她,我们才知道,一个宋代的女人是如何幸福的,又是如何被残酷的命运之手反复摔打。谁怜流落江湖上, 冰肌玉骨未肯枯!
参考文献:
[1]刘小川.《品评中国文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5.1日
[2]梁衡.《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01.01
[3]《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