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学家杜威十分关注人的问题,他的人性思想是其道德教育理论的基础。作为美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杜威见证了美国社会结构急剧变化,世界局势动荡不安的一个特殊的时代,这一特殊的社会时代背景促使杜威对人性进行一系列的思索。要解决我国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问题,杜威的人性化道德教育思想提供给我们很多的启示和借鉴。我们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创设活动体验式和开放式的德育模式,创建生活化、实践化的德育知识观。
【关键词】杜威 人性化道德教育 高校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164-01
一、杜威人性化思想政治德育工作的内容
哲学现在所处的困境之原因是:有用的知识越增加,哲学则越忙于完成其与人生无关的任务。[1]只有对传统的道德教育进行改造,并通过正确和批判的思想清楚研究道德教育的不当态度,使道德教育在促进社会事物和人生问题的研究上真正起作用,成为探究解决人的问题的方法。如果人性是不变的,那么就根本不要教育了,一切教育的努力都注定要失败了,因为教育的意义本身就是在于改变人性以形成那些异于朴质的人性的思维、情感、欲望和信仰的新方式。[2]实用的道德理论是在尊重人性的基础上发展的,人性化道德教育就是尊重个体、提高个体的道德能力的实用道德教育。正如教育学家福禄培尔所说,教育应“把注意放在人身上,亦即我们孩子们身上的普通形式上,放在真正的人性上。而杜威正是如此,他的人性化道德教育思想的内容主要表现为以人为本的新个体思想、从做中学的知行观、关注生活的道德价值观。
二、杜威人性化思想政治德育工作的价值观念
杜威的道德教育理论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回到现实的道德生活,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由现实道德生活中的实际教育问题延伸和展开,并落脚于现实道德生活的实际教育问题。人性化道德教育应当解决现实道德生活中的矛盾,并促进个体实际道德经验的不断生长。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道德教育观念,主张道德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抽象的思辨概念之上,而是应把道德的探讨与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
1.教育的起点是生活
杜威的教育理念是实用主义的传统,即为了生活本身,更是为了当下的生活。“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在个体和群体的生活经验在教育中得不到不断更新的时候,教育更多的是为了当下的生活,实际上,生活是一个不间断、无间歇的过程。教育的根本价值是为了人的发展和完善而产生的,并且向前向上发展,它不针对某一个特定的具体的时间段,而是为了整个人生。
2.思想政治德育是一种社会生活
道德教育在道德生活中促进个体道德成长,道德教育通过教育过程引导个体面对实际的道德情景,激发和培养出相应的理智的反思能力,形成个体自身独特的道德判断能力,从而去解决实际的道德冲突。道德教育是道德经验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道德生活则是道德经验不断更新和成长的过程,道德教育与道德生活的过程是一致的,道德教育和道德生活一起开始,一起继续,一起结束,并且道德教育也必须在社会生活中开展才有意义和价值。因此,道德教育贯穿于道德社会生活的始终。
三、杜威人性化道德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德育工作的启示
1.发挥大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主观能动性
重视学生主体性的重要作用,就是发挥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仅要通过批评性探究帮助大学生追求个人价值,还要提倡学生在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基础之上的个性发挥。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价值空间和心理氛围,以宽容、珍视的心情看待学生的价值探索。[3]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只有它为人们真心诚意地接受,并转化为人的情感、意志和信念时,才能得以实现。
2.创设体验式活动学习的德育模式
我们道德教育低效能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封闭的、孤立的,与社会相脱节。学生大多忙于学习书本知识,生活在学校的象牙塔里面,他们的自然体验、社会体验、生活体验严重不足,直接关注社会、自然、文化的机会日益减少,而代替它们的是通过文字、符号、图像等获得的间接经验增加。这样学习的都是别人整理过的知识,会造成心灵成长的缺陷,造成了学生信息丰富、经验贫乏的现象。因此,高校的德育工作必须走出封闭的课堂,推行体验式和开放式的德育模式,体验复杂多变的社会道德情境,尝试进行道德抉择,从而提高道德判断力和选择力。
3.创建生活化、实践化的德育知识观
现代学校道德教育迫切需要实现知识观的转换,使获取知识的过程真正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有生命力的过程。传统的道德教育观念、教育方式与生活、现实严重的脱节,学生习得的知识脱离生活实际和周围的环境。因此,现代学校道德教育迫切需要实现知识观的转换,创建生活化、实践化的德育知识观,不仅仅以更开阔的视野去理解道德,更与广阔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高校德育工作方法的改进,必须要把道德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学生的实践上来,将学生自觉道德实践为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克服传统德育以说教和灌输为主的方法的弊端。学校在进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继续加强道德理论课程的教授,理论课可以使学生系统地理解最基本的思想道德知识,给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正确方向。但是,在授课的同时,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比如,课上的案例分析讨论,学生的自我展示、小组展示成果等。学校还应重视并组织丰富多彩、学生喜爱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具体的道德情景的体验,让学生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进而内化自身品德,提升道德素质。例如,志愿者服务活动,社会观察等,都是在具体的实践中感受道德教育,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社会实践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要引导学生走出校门,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俭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增强社会实践的效果。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知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学校要积极拓宽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渠道,积极联系社会友好单位,为学生多提供实践活动的平台,组织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认识社会,通过实践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高自身的道德判断力。
参考文献:
[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赵祥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杜威.新旧个人主义——杜威文集[M].孙有中,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关键词】杜威 人性化道德教育 高校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164-01
一、杜威人性化思想政治德育工作的内容
哲学现在所处的困境之原因是:有用的知识越增加,哲学则越忙于完成其与人生无关的任务。[1]只有对传统的道德教育进行改造,并通过正确和批判的思想清楚研究道德教育的不当态度,使道德教育在促进社会事物和人生问题的研究上真正起作用,成为探究解决人的问题的方法。如果人性是不变的,那么就根本不要教育了,一切教育的努力都注定要失败了,因为教育的意义本身就是在于改变人性以形成那些异于朴质的人性的思维、情感、欲望和信仰的新方式。[2]实用的道德理论是在尊重人性的基础上发展的,人性化道德教育就是尊重个体、提高个体的道德能力的实用道德教育。正如教育学家福禄培尔所说,教育应“把注意放在人身上,亦即我们孩子们身上的普通形式上,放在真正的人性上。而杜威正是如此,他的人性化道德教育思想的内容主要表现为以人为本的新个体思想、从做中学的知行观、关注生活的道德价值观。
二、杜威人性化思想政治德育工作的价值观念
杜威的道德教育理论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回到现实的道德生活,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由现实道德生活中的实际教育问题延伸和展开,并落脚于现实道德生活的实际教育问题。人性化道德教育应当解决现实道德生活中的矛盾,并促进个体实际道德经验的不断生长。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道德教育观念,主张道德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抽象的思辨概念之上,而是应把道德的探讨与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
1.教育的起点是生活
杜威的教育理念是实用主义的传统,即为了生活本身,更是为了当下的生活。“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在个体和群体的生活经验在教育中得不到不断更新的时候,教育更多的是为了当下的生活,实际上,生活是一个不间断、无间歇的过程。教育的根本价值是为了人的发展和完善而产生的,并且向前向上发展,它不针对某一个特定的具体的时间段,而是为了整个人生。
2.思想政治德育是一种社会生活
道德教育在道德生活中促进个体道德成长,道德教育通过教育过程引导个体面对实际的道德情景,激发和培养出相应的理智的反思能力,形成个体自身独特的道德判断能力,从而去解决实际的道德冲突。道德教育是道德经验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道德生活则是道德经验不断更新和成长的过程,道德教育与道德生活的过程是一致的,道德教育和道德生活一起开始,一起继续,一起结束,并且道德教育也必须在社会生活中开展才有意义和价值。因此,道德教育贯穿于道德社会生活的始终。
三、杜威人性化道德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德育工作的启示
1.发挥大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主观能动性
重视学生主体性的重要作用,就是发挥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仅要通过批评性探究帮助大学生追求个人价值,还要提倡学生在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基础之上的个性发挥。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价值空间和心理氛围,以宽容、珍视的心情看待学生的价值探索。[3]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只有它为人们真心诚意地接受,并转化为人的情感、意志和信念时,才能得以实现。
2.创设体验式活动学习的德育模式
我们道德教育低效能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封闭的、孤立的,与社会相脱节。学生大多忙于学习书本知识,生活在学校的象牙塔里面,他们的自然体验、社会体验、生活体验严重不足,直接关注社会、自然、文化的机会日益减少,而代替它们的是通过文字、符号、图像等获得的间接经验增加。这样学习的都是别人整理过的知识,会造成心灵成长的缺陷,造成了学生信息丰富、经验贫乏的现象。因此,高校的德育工作必须走出封闭的课堂,推行体验式和开放式的德育模式,体验复杂多变的社会道德情境,尝试进行道德抉择,从而提高道德判断力和选择力。
3.创建生活化、实践化的德育知识观
现代学校道德教育迫切需要实现知识观的转换,使获取知识的过程真正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有生命力的过程。传统的道德教育观念、教育方式与生活、现实严重的脱节,学生习得的知识脱离生活实际和周围的环境。因此,现代学校道德教育迫切需要实现知识观的转换,创建生活化、实践化的德育知识观,不仅仅以更开阔的视野去理解道德,更与广阔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高校德育工作方法的改进,必须要把道德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学生的实践上来,将学生自觉道德实践为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克服传统德育以说教和灌输为主的方法的弊端。学校在进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继续加强道德理论课程的教授,理论课可以使学生系统地理解最基本的思想道德知识,给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正确方向。但是,在授课的同时,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比如,课上的案例分析讨论,学生的自我展示、小组展示成果等。学校还应重视并组织丰富多彩、学生喜爱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具体的道德情景的体验,让学生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进而内化自身品德,提升道德素质。例如,志愿者服务活动,社会观察等,都是在具体的实践中感受道德教育,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社会实践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要引导学生走出校门,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俭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增强社会实践的效果。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知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学校要积极拓宽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渠道,积极联系社会友好单位,为学生多提供实践活动的平台,组织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认识社会,通过实践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高自身的道德判断力。
参考文献:
[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赵祥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杜威.新旧个人主义——杜威文集[M].孙有中,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