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百戏之祖 百戏之师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昆曲,原名“昆山腔”、“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中国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昆曲早在元朝末期(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苏州昆山(属太仓州)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到了明万历年间,便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万历末年流入北京。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昆曲是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即时,无锡昆曲社对昆曲起到了繁荣推广的作用。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中国汉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在语言上,该剧种原先分南曲和北曲:南昆以苏州白话为主,北昆以大都韵白和京白为主。
  昆曲唱腔华丽婉转、念白儒雅、表演细腻、舞蹈飘逸,加上完美的舞台置景,可以说在戏曲表演的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最高境界。正因如此,许多地方剧种,如晋剧、蒲剧、湘剧、川剧、赣剧、桂剧、越剧、闽剧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哺育和滋养。昆曲中的许多剧本,如《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都是古代戏曲文学中的不朽之作。昆曲曲文秉承了唐诗、宋词、元曲的文学传统,曲牌则有许多与宋词元曲相同。这为昆曲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昆曲作家和音乐家,其中梁辰鱼、汤显祖、洪升、孔尚任、李玉、李渔、叶崖等都是中国戏曲和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
  从昆曲的历史发展上看,18世纪之前的400年,是昆曲逐渐成熟并日趋鼎盛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昆曲一直以一种完美的表现方式向人们展示着世间的万般风情。正是这种富丽华美的演出氛围,附庸风雅的刻意追求,使得昆曲日益走向文雅、繁难的境地。18世纪后期,地方戏开始兴起,它们的出现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演出格局,戏曲的发展也由贵族化向大众化过渡,昆曲至此开始走下坡路。
  20世纪中叶,昆曲败落之势更显,许多昆曲艺人转行演出流行的京剧。1949年新中国成立,大力扶持和振兴中国传统的戏曲事业,昆曲才有幸得以重获新生。1956年,浙江昆剧团改编演出的《十五贯》在全国产生广泛的影响,周总理曾感慨地说:“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之后,全国许多地方相继恢复了昆曲剧团。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其中包括中国的昆曲艺术,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其他文献
加拿大阿尔伯塔省,一条独木舟划过班夫国家公园内的路易斯湖。摄影师Ben Leshchinsky从悬崖上俯拍的这张照片极具迷惑性。“从高处向下看,即便是如大型汽车般的巨砾也小得像卵石。”他这样描述道。
期刊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岁月里,油纸伞伴着江南的杏花烟雨,浪漫了无数的风花雪月。关于油纸伞引发的江南印象,有一半,已被江南的细雨浸透;而另一半,则全都给了江南春的明媚。  福州三宝之一  福州纸伞是福州三宝之一,历史悠久。这种纸伞做工十分精细。工人们采用油画、彩画喷花和绢印等方法,在纸伞上绘制了花鸟、山水、人物等图案,十分雅致美观。  福州有一俗词叫“包袱伞”,意思是出门人所带包袱中都有伞。伞是福州人生活
期刊
最近,中国石雕艺术大师刘爱珠著述《探寻美的足迹》获第23届中国优秀美术图书奖“金牛奖”。  刘爱珠是福建工艺美术界的一个佼佼者,在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一位工艺美术大师所应具备的良好素质和技能技巧,因此对于刘爱珠大师的获奖,我认为这是广大艺术工作者众望所归、心悦诚服的一件事件。  首先,《探寻美的足迹》(以下简称“足迹”)在装桢上可谓精美绝伦、大气不俗,封面图片采用艺术家刘爱珠自己用寿山牛蛋石创作的名
期刊
虎是威猛的象征,它镇守一方,具有极大的威慑力,同时也有正义、吉祥、辟邪等寓意。自古勇将被誉为“虎将”,民间喜欢给小孩做虎枕、戴虎帽、穿虎鞋,皆表达了人们对虎的崇拜和喜爱。中国的虎枕,见证了古代枕头的发展史,传承了东方的虎文化。  探寻民俗虎迹  虎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虎一直被当做权力和力量的象征,为人们所敬畏。中国的虎文化始于传说的蒙昧时代,《山海经》中已有“恶虎
期刊
中国书法的工具和材料基本上是由笔、墨、纸、砚来构成的,人们通常把它们称为“文房四宝”,中国古代文人是离不开笔墨纸砚这四件宝贝的。  文房之名,起于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公元589年),专指文人书房而言,以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  南宋初年,诗人陆游把“文房四宝”叫做“文房四士”:“水复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依”。但是不知为什么,被陆游入题入诗、称之颂之
期刊
著名作家梁实秋,曾写《谈麻将》一文但并不擅长打麻将。梁实秋自小家教甚严,及读书,他方知世上有麻将这种玩具。有次他向父亲问起麻将的玩法,父亲正色说:“想打麻将吗?到八大胡同去!”吓得他再不敢提“麻将”二字,留下了对麻将的坏印象。梁实秋的好友胡适、徐志摩、潘光旦等人都是麻将爱好者和高手,有几次梁实秋硬被拉上桌,他玩了玩,还是觉得打牌不如看牌更有意思。以后好友酣战,他总是作壁上观。  大学者胡适有一年在
期刊
麻将起源于中国,原属皇家和王公贵族的游戏,其历史可追溯到三四千年以前。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麻将逐步从宫廷流传到民间,到清朝中叶基本定型。麻将是八仙桌上的“长城”,是毛泽东眼中“继中医、《红楼梦》之后对世界的第三大贡献”。  麻将的起源  相传明朝名为万饼条(或“万秉章”)的人在“叶子格戏”的基础上创造麻将,以自己名字“万、饼、条”作为三种基础花色。他非常推崇施耐庵笔下的梁山好汉,因此麻将基本张
期刊
陶塑,是陶质的雕塑艺术品,始于秦汉时期,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西安秦代兵马俑是陶塑的主要代表。陶塑的出现为我国雕塑史和陶艺史上谱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中国陶塑早在新石器时代,这种艺术形式便已出现。秦、汉两代已有很大的发展,质朴劲健是其主要特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陶塑艺术发展缓慢。到了隋唐、盛唐时期,社会经济空前发展,贵族阶层厚葬之风盛行,作为随葬明器的陶塑在艺术上取得快速
期刊
京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被视为中国国粹。自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通过与其他地方剧种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时期得到空前的繁荣。如今,京剧已成为演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影响力远播全世界。  京剧又称京戏,是中国戏曲曲种之一。京剧是19世纪中期,融合了徽剧和汉剧,并吸收了秦腔、昆曲、梆子、弋阳腔等艺术的优点,在北京形成的。京剧形成后在
期刊
高跷是汉族民俗舞蹈的一种形式,艺人们腿绑高跷,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舞姿以雄健、惊险为主,一般在春节、元宵节等节日表演。踩高跷不但扮演的人身着戏装,浓妆艳抹,且歌且舞,而且往往装扮戏曲折子。踩高跷的角色,因为各自身份不同,所以造型各异,高低不一。  “高跷”也叫“踩高跷”,有的地方叫“踩拐子”。它的特点是乡土气息浓厚,形式奇特别致,有500多年的历史,亦说有千年以上。据《列子·说符》篇记载:“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