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材是执行课程标准与体现课改精神的载体,也是众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智慧的结晶,粗线条的阅读是肯定不行的,只有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深刻感悟教材资源的优越性,用好教材,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体验数学的内在魅力。
关键词:用活教材;游戏导入;细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122-02
新课改提倡教师要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这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校、班级学生以及教师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改造,使其更贴近学生,更易于学生接受。
怎样对教材进行大胆加工,用活教材呢?
一、读懂教材,准确把握教材意图
课改以来,老师们不再将教材看得神圣,“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理念已深深烙在许多老师的心中。教材是执行课程标准与体现课改精神的载体,也是众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智慧的结晶,粗线条的阅读是肯定不行的,只有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深刻感悟教材资源的优越性,用好教材,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体验数学的内在魅力。如苏教版第十册教材《圆的面积》一课,传统教材是直接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探究出圆面积公式,重点是让学生记住推导公式,并利用公式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新课程在这一课中首先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此活动是以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画一个圆,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出圆的面积。要求学生通过探究正方形面积与圆的面积的关系,体会到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半径的平方)的3倍多一些,此内容的添加可谓匠心独运,独树一帜,往年学生在解决这样一些实际问题时总是束手无策,准确率几乎为0。如:
(1)一个正方形钢板的面积是80平方米,在这个正方形里截下一块最大的图形钢板(如图1),求这个圆形钢板的面积。
(2)小红家有一张方桌,边长90厘米,如果把它四边撑开,就成了一张圆桌,请算出撑开后圆桌面的面积。(如图2)
以往这样的题型总是经过教师细致讲解后,学生还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可是通过新教材改编后,学生懂得把图形进行转化后求图的面积,即:
解题准确率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
二、大胆选择教材内容
我们都习惯了按教材的顺序安排教学,习惯了遵守教参的教学建议,新课改中的教材观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新课程标准还提出了数学要注意教学内容呈现的多样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年我在教学“小数乘法”这一内容时都感到特头疼,因数小数乘法纯数学化、格式化的内容,学生感觉很枯燥、厌倦,积极性也不高,且常犯这样的错误:把小数乘法与小数加减法计算混淆,或是在计算过程中把每一步算得的积都带上小数点。因此,今年我对教材的教法作了如下变动:
(一)变复习题为游戏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数鸭蛋”的游戏,在3×5这个式子中,我在因数中添上或去掉0,请你立即报出积是多少并说明理由。
(二)变例题为讲故事
师:有一乘法之家,大儿子住三楼,它是76,二儿子住二楼,它是14,妈妈是两儿子的乘积,如果妈妈错了,那这个乘法之家就要塌了,让我们来找一找它们的妈妈吧。
很快算出:
师:这两个儿子都很调皮,这一天,大儿子不老实了,想把小数点搬家,大家看变成了什么?(7.6),这个家可要塌了,怎么办呢?妈妈急坏了,你们快为它想想办法吧!
(生:积也点上一个小数点,变106.4)
师:二儿子觉得这样好玩,也把小数点搬了家,变成0.14,这下,聪明的妈妈会怎么办呢?
……
这节课从学生课堂反应看,上课积极性很高,气氛活跃,参与率也高,从作业反应上,学生能正确按格式列出乘法竖式,准确率极高。
教学中,我开发了教材中的有趣元素,以多样的形式呈现知识内容,使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氛围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始终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中探索算理,而不是机械、被动的接受。
三、注重教学细节,提升教学效果
今年又一次教学《圆的面积》这一课,想到往年在数学第一课时花费时间太多,就在第一个探究活动中数方格求出正方形面积,学生在数方格时误差较大,且速度很慢,准确率很低,最后,都是由老师代学生数,这样才算出较正确的结果,可待学生将表格填写完,就已经花了大半节课了。今年,我特地认真研读教材,改变了一下探究的细节,结果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始,出示教材中第一幅图后,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发现正方形边长是圆的半径,正方形的面积是圆半径的平方即16格也就是16平方厘米,接着我又问:同学们再注意观察这个正方形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空白,一部分是有阴影的,阴影部分面积与圆面积有什么关系?(生:是圆面积的1/4)师又问:“如果要估算出1/4圆的面积,你打算怎么估算?估算阴影部分方格方便?还是估算空白部分方便?为什么?”这里我有意识引导学生转化思想,改成数算空白部分方格,避免数整个图形方格数量的繁杂及估算造成的偏差。因此,学生计算的速度快多了,准确率也提高了,使课堂的思维含量更高了。
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探究内容,因只改变了一点探究细节,效果迥异。因此注重教学细节能更好提高教学效果,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美国著名数学家和教育学家乔治·波利亚在其所著的《数学的发现》中谈到教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门艺术,只有大胆创新,巧用教材,活用教材,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实效性,更利于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作者简介:翁月兰(1978.10-),女,汉,宁德,小学一级,本科。
关键词:用活教材;游戏导入;细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122-02
新课改提倡教师要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这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校、班级学生以及教师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改造,使其更贴近学生,更易于学生接受。
怎样对教材进行大胆加工,用活教材呢?
一、读懂教材,准确把握教材意图
课改以来,老师们不再将教材看得神圣,“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理念已深深烙在许多老师的心中。教材是执行课程标准与体现课改精神的载体,也是众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智慧的结晶,粗线条的阅读是肯定不行的,只有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深刻感悟教材资源的优越性,用好教材,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体验数学的内在魅力。如苏教版第十册教材《圆的面积》一课,传统教材是直接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探究出圆面积公式,重点是让学生记住推导公式,并利用公式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新课程在这一课中首先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此活动是以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画一个圆,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出圆的面积。要求学生通过探究正方形面积与圆的面积的关系,体会到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半径的平方)的3倍多一些,此内容的添加可谓匠心独运,独树一帜,往年学生在解决这样一些实际问题时总是束手无策,准确率几乎为0。如:
(1)一个正方形钢板的面积是80平方米,在这个正方形里截下一块最大的图形钢板(如图1),求这个圆形钢板的面积。
(2)小红家有一张方桌,边长90厘米,如果把它四边撑开,就成了一张圆桌,请算出撑开后圆桌面的面积。(如图2)
以往这样的题型总是经过教师细致讲解后,学生还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可是通过新教材改编后,学生懂得把图形进行转化后求图的面积,即:
解题准确率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
二、大胆选择教材内容
我们都习惯了按教材的顺序安排教学,习惯了遵守教参的教学建议,新课改中的教材观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新课程标准还提出了数学要注意教学内容呈现的多样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年我在教学“小数乘法”这一内容时都感到特头疼,因数小数乘法纯数学化、格式化的内容,学生感觉很枯燥、厌倦,积极性也不高,且常犯这样的错误:把小数乘法与小数加减法计算混淆,或是在计算过程中把每一步算得的积都带上小数点。因此,今年我对教材的教法作了如下变动:
(一)变复习题为游戏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数鸭蛋”的游戏,在3×5这个式子中,我在因数中添上或去掉0,请你立即报出积是多少并说明理由。
(二)变例题为讲故事
师:有一乘法之家,大儿子住三楼,它是76,二儿子住二楼,它是14,妈妈是两儿子的乘积,如果妈妈错了,那这个乘法之家就要塌了,让我们来找一找它们的妈妈吧。
很快算出:
师:这两个儿子都很调皮,这一天,大儿子不老实了,想把小数点搬家,大家看变成了什么?(7.6),这个家可要塌了,怎么办呢?妈妈急坏了,你们快为它想想办法吧!
(生:积也点上一个小数点,变106.4)
师:二儿子觉得这样好玩,也把小数点搬了家,变成0.14,这下,聪明的妈妈会怎么办呢?
……
这节课从学生课堂反应看,上课积极性很高,气氛活跃,参与率也高,从作业反应上,学生能正确按格式列出乘法竖式,准确率极高。
教学中,我开发了教材中的有趣元素,以多样的形式呈现知识内容,使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氛围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始终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中探索算理,而不是机械、被动的接受。
三、注重教学细节,提升教学效果
今年又一次教学《圆的面积》这一课,想到往年在数学第一课时花费时间太多,就在第一个探究活动中数方格求出正方形面积,学生在数方格时误差较大,且速度很慢,准确率很低,最后,都是由老师代学生数,这样才算出较正确的结果,可待学生将表格填写完,就已经花了大半节课了。今年,我特地认真研读教材,改变了一下探究的细节,结果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始,出示教材中第一幅图后,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发现正方形边长是圆的半径,正方形的面积是圆半径的平方即16格也就是16平方厘米,接着我又问:同学们再注意观察这个正方形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空白,一部分是有阴影的,阴影部分面积与圆面积有什么关系?(生:是圆面积的1/4)师又问:“如果要估算出1/4圆的面积,你打算怎么估算?估算阴影部分方格方便?还是估算空白部分方便?为什么?”这里我有意识引导学生转化思想,改成数算空白部分方格,避免数整个图形方格数量的繁杂及估算造成的偏差。因此,学生计算的速度快多了,准确率也提高了,使课堂的思维含量更高了。
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探究内容,因只改变了一点探究细节,效果迥异。因此注重教学细节能更好提高教学效果,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美国著名数学家和教育学家乔治·波利亚在其所著的《数学的发现》中谈到教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门艺术,只有大胆创新,巧用教材,活用教材,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实效性,更利于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作者简介:翁月兰(1978.10-),女,汉,宁德,小学一级,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