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末倒置10例

来源 :大学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ai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收稿日期]20090505
  [作者简介]张家(1937),男,湖北天门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哲学、高等教育学等领域的研究。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长沙410025)
  [摘要]在教育领域里存在本末倒置的现象,常常出现于下列关系中:教学与评估,办学质量与“示范学校”,好教师与“名师”,学术水平与获得课题,高水平与获奖,特色与水平,发展与规范,大学里的学术与行政,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人与经济。教育中的本末倒置带来严重问题,也说明高等教育改革任务之繁重。
  [关键词]本末倒置;教育;本;末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09)03011003
  
  教育中的本末倒置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本末倒置的方方面面实在是太多了,本末倒置带来的问题实在是太严重了,人们对这一类本末倒置可能又太习以为常了。本文列举教育中本末倒置的10例,看看教育是否在教育规律的轨道上行驶。
  1我们是因为要好好教学才需要评估,还是因为要评估而去好好教学呢?答案似乎很明显,评估是辅助性的,仅仅是教学的一个环节,有没有评估我们都要好好教学。评估在教学之外还是在教学之内呢?评估是辅助的还是主要的呢?我们是为评估而教学的吗?“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所表达的思想就是一种本末倒置,恰如生产与革命的关系被颠倒而有过“抓革命促生产”的口号一样。人们究竟是为生产而必要时才革命,还是为革命而去生产呢?只要生产能好好发展了还一直革命吗?生产没有革命就总促不上去吗?
  2各类的示范学校出现了。我们是为示范而好好办学,还是因为好好办学并且办得确实还好了,别人以你为榜样、为范例了呢?其实,这两种情况都应当与自己努力办学无关,办好了别人以你做范例,这是别人的事;至于自己努力办学则完全是为了下一代健康成长,为了社会,也为了自己的良心,而决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决不是拿来显示的,也决不是为了做模范、做标兵而去努力办学的。如果真的为了示范,那是不是真的本末倒置了?事实上,办示范学校常常是从外面施予学校的,但如果学校真把它当回事,不仅让它在你的校门口挂上“示范学校”的牌子,而且在教师、学生中动员要好生示范,那么,教师好好教书、学生好好读书都是为了示范吗?那是不是一种心理扭曲?是不是偏离?是不是本末倒置?上面为了让你示范就给了多多划拨教育经费,这个东西要不要?经费确实可以拿,这东西可让学校办得更好,但拿着经费后,从内心深处拒绝示范,坚定地劝告教师为自己的教育良知而教书,劝告学生为自己的健康成长而读书,千万不要为着做给别人看而教书和读书的,如果那样,那就是独立人格的丢失。拿着可能本该拿的经费,但同时拒绝本末倒置,真心办学。
  3究竟是因为有一个“名师”牌子才会教书,还是因为会教书而就是名师?甚至,有没有“名师”牌子与是不是名师真有什么关系吗?不知陈寅恪是否有“名师”称号?不知冯友兰有否“名师”称号?华罗庚肯定没有“名师”称号,但在人们心中,他们不只是名师,而且是巨星般的大师。几十万名大学教师,就100位“名师”?1000位“名师”?努力教好书,努力为教好书而做好学问,这才是本。“名师”不“名师”可能末还不一定算得上。全世界的大学办了快千年,全中国的大学也办了百多年,唯有中国大学在近几年搞了一个“名师”牌子出来,相信世界一流大学不是靠这个牌子的,中国未来世界一流也靠这个牌子撑不起来。
  4现在,正正式式地把有没有课题作为学术水平的标志,把有没有主持国家级或省级课题作为晋升教授的条件。这就又产生了一个本末关系问题:人们是因为有学术水平才拿到课题,还是因拿到了课题才证明他有水平的?实际的情况是,有学术水平的不一定拿到了课题,没有水平的,采取一些潜规则之下的动作也不见得拿不到课题。许许多多杰出的学术大师不是因拿到课题有水平的。这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有钱的人们认识到学术事业是值得支撑一番的,然而,并非只要有钱就会有学术繁荣,千万不要以为课题成了本,没有了这个课题便没有了水平。西南联大时期没有什么课题可拿,但它人才济济、成果累累。
  5这个人有没有水平?他获得省级奖了,还没水平?甚至获国家奖了,还没水平?不一定。如今不少人已意识到,事情也发展到了这样的地步:有水平的不一定获奖,获奖的不一定有水平。而且,很多人明白,自己的水平不取决于是否获奖,即使获奖了也不一定能作为自己有水平的证明,或者认为,那是因为自己真有水平,虽然奖并非为自己之所求,但它也送上门来了。不送上门,自己的水平不也在那里吗?许多体育明星如今也明白,就专心比赛吧,把本有的水平发挥出来就行了,并不会时刻念着那块金牌,证明自己的是实力而主要并非金牌,金牌是实力的副产品。
  6特色与水平也有本末关系吗?办学校,办专业,现在似乎首先是看特色了。北京大学不如哈佛大学,是因为它没有特色吗?中国高等教育不如许多国家,是因为中国高等教育没有特色吗?中国大学的官级化、行政化许多国家都没有,这不就是人无我有吗?不就是特色吗?但它正是中国大学落后的主要根源。在美国,SCI的状况主要是传递一种学术信息,在中国,SCI变成了量化的政绩指标,不是也有特色了?然而,这是变态。没有高水平,谈何特色?低水平,再谈特色,岂不是阿Q了吗?今日之中国若不是生产力水平上去了,再谈特色还有人感兴趣吗?
  7发展与规范是什么关系?许多人喜欢说规范,喜欢说模式,喜欢说定位。加州理工学院从100年前的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很快就发展成了一所世界一流大学,它不仅不安心于定位为一所技术学院,在三四十年里就跳级,就越位而成为著名学府,并且发展为世界顶尖的综合大学了(钱学森于1938年在加州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CIT的历史是不断超越的历史而决非定位的历史。发展是根本,为了更好地发展,才需要在某些方面(不是一切方面)去规范;如果已有的规范对发展有妨碍了,就要取消或修改原有的规范。为什么喜欢模式呢?不是有特色吗?都是一个模式还有什么特色呢?离开水平去谈特色,就是为落后找一块遮羞布;离开发展去谈模式,就是把落后的东西还固定下来。
  8大学里的学术与行政,谁是本?谁是末?在学校里,是因为有学生,才需要有教师,相对于教师,学生是本;有学生,有教师,才需要行政职员通过行政工作为他们服务,相对于行政职员,师生是本。故而,学生是本之本,行政是末之末。中国大学的行政化趋势的强化与蔓延,便是本末倒置的典型一例,且越倒越严重了。在学校里,各项活动之中,学术活动是根本,其他活动(如财务活动、人事活动、组织活动……)都是处在末位的。人员,以学生为本;活动,以学术为本。大学该正本清源了吧?在一个社会里,大学是一种机构,管大学的也有机构,叫做教育行政机构,这两种机构哪个是本?有的国家连后一种国家机构都不存在,如美国,1979年之前,就不存在了,之后才有,但议会还不让它干预大学,只让它做末。显然,大学为本,管大学的机构为末。本末也不该倒置吧?
  9对学生,有一个“三观”教育,顺序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其中有本末关系吗?人生观即人观,价值观首先是人的价值观;世界,首先应看到的是人的世界。但似乎最重视的是世界观,首先强调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就因为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世界观,并且认为这是最重要的德育即道德教育。然而,辩证法是思维科学,唯物主义是关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的学问,它们都与道德无关,与政治无关。而我们把它们当成了道德,其有关教育也归入了德育,且是最重要的。德育中根本的东西是做人,这是人观的主要部分,人是从善还是从恶,人怎样对待他人,对待自然,对待社会。所以,人观最基础,是本。人由人观再进一步演绎出社会观、世界观,这个本末关系就弄明白了。
  10因为人,才需要发展经济,经济若不能有效满足人的需要,就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相比,人是本;因为要好好地发展经济,所以才需要一个好的政治;政治若妨碍了经济,就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与政治相比,经济是本。故而,人是本之本,政治是末之末。1978年提出了以经济为中心,这是一个进步,因为这样就把以政治为中心这种本末倒置的关系倒过来了;最近几年,又提出人本,实际上就是以人为中心,这又进了一步,因为本末关系调整得更顺了。从以政治为中心到以经济为中心,再到以人为中心,这就是中国社会进程中的两次关键的转变。然而,这种转变还并不能说都很好地完成了,尤其关于人本位的确立,人权观念的实实在在的确立,还任重而道远。
  以上十点,第十点似乎与大学不直接相关。但是,关于大学,关于教育的许多本末倒置都与此有关。因而,我把它作为第十点列入此文。我还想补充说明的是,本末倒置的表现远不只是十个方面,还可以列出20种、30种。
  近30年来,国家通过改革,已经把一些本末倒置的东西扭过来了。但是,倒置的现象仍然存在,尤其在教育领域里存在,严重地存在,有些方面还有了新的发展。唯一的出路仍在改革。如此之多的本末倒置,如此严重的本末倒置,也说明了高等教育改革任务之繁重,推进之急迫,实行之艰难。
  (责任编辑黄建新)
其他文献
[摘要]美国高校管理模式经历了四个阶段:过渡阶段的殖民地学院管理;美国独立到19世纪末的“知识工厂”式管理;20世纪的“超级市场”式管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21世纪以来的“专卖店”式管理。“专卖店”式管理模式体现为三个特征:消费者成分日趋复杂;服务更加高效便捷,物美价廉;网络教育异军突起,很可能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专卖店”。美国高校“专卖店”管理模式虽有不足之处,但对中国的高校管理仍有不
期刊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四本CSSCI期刊2006~2009年的载文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作者群的成熟度。结果显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业已形成学术集中地区,但学术成果产出机构性质比较单一;高等教育研究作者队伍规模庞大,但新、老作者结构不合理,尚未形成稳定的高产核心作者群;非教育学科背景作者对高等教育研究介入较少;高引文率显示学科内部联系相当密切,但研究者
期刊
[摘要]通过对全国69所高校500余名硕士生导师就研究生招生、培养及质量的调查发现,近年来研究生生源质量下降,学制过短,学生未能系统掌握本专业理论和知识,科研方法训练不足,科研能力不强,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为此,应适度控制研究生招生规模,实行差异化的学制和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改善研究生教学科研条件及生活条件,确保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的数量和质量,扩大国内外学术交流,切实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以
期刊
[摘 要]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工作坊(WORKSHOP)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是崭新的、活泼的、开放式的,处处渗透着实践性、合作性、愉悦性、生成性和创造性。在工作坊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是突破传统的,实现了角色的转变。以翻译课堂教学为例,工作坊教学模式下的整个课堂就像一台演出,教师角色是多面的,扮演着编剧、导演、演员等不同角色。由于各个角色的要求,工作坊教学模式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
期刊
[摘要]本文是对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高等教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道格拉斯博士的访谈录。在访谈中,道格拉斯博士认为,20世纪60年代美国加州高等教育总规划对于建立一个分化的高等教育系统和建设一流公立研究型大学功不可没,为加州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环境的变化,总体规划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变化,并且将来不同机构之间的使命与任务分配将会有更多变化。  [关键词]高等教育;总规划;美国加
期刊
[摘 要] 1992年以前,中国大学生文化与社会政治文化高度同质,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的 集体主义是大学生文化的当然价值取向。90年代以来,随着独特的大学生文化的形成,传统 集体主义观受到大学生的不断质疑。中国大学生文化正在走向强调个人和集体共同发展的“ 后集体主义”,各类学生组织正是沟通个人自由与公共规范的中介以及形成新的集体主义精 神的关键。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传统集体主义;后集体主义;
期刊
[摘 要] 课堂实验是国家精品课程《物流系统论》的特色之一,课程组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过 程中,基于体验式教学的思想设计课堂实验,提出了课堂实验教学的规则制定、理论学习、 自主实验、总结强化、拓展研究等五个基本步骤,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实验;体验式教学;课程建设;构建主义;国 家精品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717(2009)01
期刊
[收稿日期]20090218  [作者简介]李忠(1972),男,陕西吴起人,山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教育史、教育社会学研究。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问题解决与能力发展关系密切。然而,没有问题成为大学教育中的普遍现象,并由此产生严重后果。大学教育中没有问题,是对书本知识的非理性重视以及现行教学和评价的结果。这些观念与做法严重制约了大学生能力的提高
期刊
摘 要: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以某省若干所不同类型院校的样本为例,重点考察同等就业竞争力水平下的两性就业差异状况。研究表明:同类型院校中的两性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水平总体上未存在显著差异;在同等就业竞争力水平下,女生获得的面试机会、薪酬水平、发展机会和就业质量等均不如男生,显示存在性别歧视现象。导致性别歧视的深层原因,一是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导致女生就业处于不利地位;二是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冲突
期刊
[收稿日期]20090310  [作者简介]张博文(1970),男,河南博爱人,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从事院校研究、旅游教育与公共政策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大学的逻辑大体上可以被看作是大学、大学教育与大学教师之间所固有的联系。从大学治理的角度探讨大学的逻辑,揭示大学、大学教育与大学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科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