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近几年来,各高职院校以教改项目研究为平台,积极引导教师重视教学改革,以教学促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对于新建院校,建立一套符合学校实际,可量化执行的教改课题评审体系尤为重要。评审体系的应用,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高职院校教改课题立项评审体系的建立的问题做一浅议。
【关键词】教改课题 评审体系 建立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9-0014-02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教育。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发,深刻认识加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何加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以某学院为例,围绕国家高职教育发展战略和学校发展目标,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及教学管理等开展教改课改的研究工作,如何通过教改课题的研究,使之能够在教学中得以运用和推广成为了当前学校教学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建立一套符合学校实际,可量化执行的教改课题评审体系,对推动教改课题的深入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教改课题评审主体
为了合理构建评审指标,学院教改课题一般由学校的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管理,组织相关专家对教改课题进行立项评审、中期检查、效果测查、结题验收和成果推广;并协同教改课题的负责人对课题进行日常管理和检查。学校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成员和学校职能部门的相关人员和教学一线经验丰富的教职人员组成评审组,依据评审指标集中评阅评审材料。
二、评审原则
1.创新性原则
评审课题的最重要原则就是看其预期成果有无创新。评审要求课题具有先进性、新颖性和突破性,并预期能够产生创造性成果。主要表现概念和理论上的创新;方法上的创新;应用上的创新。
2.科学性原则
选题必须以科学事实、科学理论为依据,按客观规律办事,将选题置于社会发展时代下,使之成为在实践上可以成立和探讨的问题;同时,还要随着基础事实和背景理论的进步、变化而对选择的课题及其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
3.可行性原则
选题应与自身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要根据已经具备或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条件,不能想当然,要慎重,要有理论和可行性依据。主观上,要求科研人员务必具备科学判断科研形势和科学精神的能力和素质;客观上,要充分考虑科研经费、实验设备、试验材料、时间期限等因素。
4.实用性原则
选题前,应做大量的调研工作,从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前景及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现实教学中具有的实用价值,找出同行们普遍关注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选定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三、评审体系构建流程
1.指标构建
根据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和学院发展目标,在教学一线进行前期调研,把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列为课题的选题方向。针对这些选题,由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内部经过反复研讨,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形成与选题相适应的指标体系的理论解释系统,构成指标体系的初稿,然后提交学院学术委员会,专家们依据评审原则和导向,最后形成了课题评价的指标体系。
2.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本指标体系的评审指标有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条件及预期成果四个方面。各指标从不同角度再设立相应的二级指标。研究内容(30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内容有实用性,对学院的教学或管理质量提高有帮助(20 分);二是研究内容扣紧论题、叙述完整,有研究深度(10 分)。研究思路(20 分)要求研究思路科学、先进,可行且有创新。研究条件(20 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题负责人研究能力强,有一定的科研经验;课题组成员组成结构合理,研究能力强(10分);二是硬件设施具备(10分)。预期成果(30分)必须成果明确、具体,在学院现有教学条件下具有可操作性,受益面大。通过此评价赋分表对申报的课题进行全面衡量。教改课题的评价更侧重应用性、推广性,能否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否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改革起到推动促进作用是我們评价的重点。
四、实战应用情况
2016年,教改课题共收到40项课题申报书,评审专家运用此评价体系,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最终共有30项课题被确定为教改立项课题。这些立项课题大都瞄准教学第一线,能真正切实地解决教学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并具有推广应用的可行性,有效避免了今后课题研究中成果推广应用难的局面,提高了课题的水平和质量,有效加强了学院教改立项课题研究的规范化管理,为后续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堃.高职教研教改课题立项评审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12):625.
[2]余斌.评审指标视角下高职院校教研教改管理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9,(17):62-63.
[3]车艳,陈麦玲.高校教改立项课题成果推广应用的对策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2011,12(6):11-12.
[4]曹小华.教研课题研究对青年教师成长的促进和启示[J].化学教育,2011,(8):38-39.
[5]刘群.高校科研立项的几个原则[J].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7):63-64.
作者简介:向俊蓓(1983.3-),女,汉族,四川资中人,博士学历,四川护理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生物学教育。
【关键词】教改课题 评审体系 建立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9-0014-02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教育。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发,深刻认识加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何加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以某学院为例,围绕国家高职教育发展战略和学校发展目标,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及教学管理等开展教改课改的研究工作,如何通过教改课题的研究,使之能够在教学中得以运用和推广成为了当前学校教学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建立一套符合学校实际,可量化执行的教改课题评审体系,对推动教改课题的深入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教改课题评审主体
为了合理构建评审指标,学院教改课题一般由学校的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管理,组织相关专家对教改课题进行立项评审、中期检查、效果测查、结题验收和成果推广;并协同教改课题的负责人对课题进行日常管理和检查。学校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成员和学校职能部门的相关人员和教学一线经验丰富的教职人员组成评审组,依据评审指标集中评阅评审材料。
二、评审原则
1.创新性原则
评审课题的最重要原则就是看其预期成果有无创新。评审要求课题具有先进性、新颖性和突破性,并预期能够产生创造性成果。主要表现概念和理论上的创新;方法上的创新;应用上的创新。
2.科学性原则
选题必须以科学事实、科学理论为依据,按客观规律办事,将选题置于社会发展时代下,使之成为在实践上可以成立和探讨的问题;同时,还要随着基础事实和背景理论的进步、变化而对选择的课题及其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
3.可行性原则
选题应与自身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要根据已经具备或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条件,不能想当然,要慎重,要有理论和可行性依据。主观上,要求科研人员务必具备科学判断科研形势和科学精神的能力和素质;客观上,要充分考虑科研经费、实验设备、试验材料、时间期限等因素。
4.实用性原则
选题前,应做大量的调研工作,从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前景及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现实教学中具有的实用价值,找出同行们普遍关注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选定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三、评审体系构建流程
1.指标构建
根据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和学院发展目标,在教学一线进行前期调研,把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列为课题的选题方向。针对这些选题,由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内部经过反复研讨,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形成与选题相适应的指标体系的理论解释系统,构成指标体系的初稿,然后提交学院学术委员会,专家们依据评审原则和导向,最后形成了课题评价的指标体系。
2.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本指标体系的评审指标有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条件及预期成果四个方面。各指标从不同角度再设立相应的二级指标。研究内容(30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内容有实用性,对学院的教学或管理质量提高有帮助(20 分);二是研究内容扣紧论题、叙述完整,有研究深度(10 分)。研究思路(20 分)要求研究思路科学、先进,可行且有创新。研究条件(20 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题负责人研究能力强,有一定的科研经验;课题组成员组成结构合理,研究能力强(10分);二是硬件设施具备(10分)。预期成果(30分)必须成果明确、具体,在学院现有教学条件下具有可操作性,受益面大。通过此评价赋分表对申报的课题进行全面衡量。教改课题的评价更侧重应用性、推广性,能否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否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改革起到推动促进作用是我們评价的重点。
四、实战应用情况
2016年,教改课题共收到40项课题申报书,评审专家运用此评价体系,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最终共有30项课题被确定为教改立项课题。这些立项课题大都瞄准教学第一线,能真正切实地解决教学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并具有推广应用的可行性,有效避免了今后课题研究中成果推广应用难的局面,提高了课题的水平和质量,有效加强了学院教改立项课题研究的规范化管理,为后续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堃.高职教研教改课题立项评审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12):625.
[2]余斌.评审指标视角下高职院校教研教改管理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9,(17):62-63.
[3]车艳,陈麦玲.高校教改立项课题成果推广应用的对策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2011,12(6):11-12.
[4]曹小华.教研课题研究对青年教师成长的促进和启示[J].化学教育,2011,(8):38-39.
[5]刘群.高校科研立项的几个原则[J].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7):63-64.
作者简介:向俊蓓(1983.3-),女,汉族,四川资中人,博士学历,四川护理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生物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