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北京、上海、广州剑南京、深圳、天津……,规划着轨道梦的城市,似乎在追赶开往春天的地铁,地铁究竟能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什么?
交通拥堵是大城市的普遍难题,地铁也许是最昂贵的解决方案,它是不是解决城市拥堵的灵丹妙药?拥堵顽症果真必须这副高价药么?中国工程院院士施仲衡给出答案——
市中心人潮必须分流到地下
记者:现今,大城市的交通拥堵、尤其是市中心区的交通拥堵已经成了久治不愈的顽疾。如何解决大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已成各方关注的焦点。您作为轨道交通方面的专家,对此如何看待?
施仲衡:的确,现在大家都非常关心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关心如何解决。据预测,到2020年前,城市的人口要以每年1000多万的速度递增,而且大部分流入大城市。现在全国100万以上的大城市已经从31个增加到了48个。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市中心区人口急剧增加,必然导致市中心区交通拥堵。
记者:看来,解决大城市中心区超负荷运转的地面交通,已经成了困扰城市发展的头等大事。您认为,现在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施仲衡:市中心区大量客流光靠地面交通显然是解决不了的。面对日趋严峻的交通问题,各大城市也一直在研究到底要不要建地铁、如何建。我们吸取国外的经验,认为:只有把市中心的人流引入地下,才能有效减轻地面交通的压力,缓解拥堵。
在东京,市中心人群都会选择乘坐地铁,因为坐地铁可以保证出行时间,而在路上奔跑的小汽车却无法做到这点。所以,在市中心区修建地铁,让在市中心出行的人转移到地下去,这是解决拥堵的最好办法。
记者:除了地铁难道就没有别的选择了吗?在市中心建轻轨和大力发展公共汽车不可以吗?作为公共交通工具来讲,地铁的优势在哪儿?
施仲衡:1993年,我们编写了《地铁设计规范》,到2003年修编时,有人建议我们应把地铁这个称呼改成城市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的范围更广些,包括地铁、轻轨和郊区线等。但建设轨道交通难点都在地铁上。
一般来讲,轻轨和郊区线都设在高架或地面,建设难度比较低;而地铁由于多建在市中心区的地下,相对要复杂许多。再者,从造价来讲,现在地铁的造价每公里5亿左右,甚至更高,轻轨只需2亿左右,地铁的运营成本也要高出很多。地铁投资大、见效慢,这也是很多人对建设地铁提出质疑的原因。
在市中心为什么不可以选择造价相对较低的轻轨?主要在于轻轨运量小,速度慢,对周围影响大,在噪音、环保、景观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如果大力发展公共汽车又要占用很多市中心的路面资源。在市中心建地铁不仅不占市中心宝贵的建设用地,还可以节省能源以及减少对城市的污染、减少交通事故等。
前期规划是节约造价的关键
记者:现在,就全国范围来讲,许多大城市都正在或着手地铁的建设,那么请问,在建设地铁时有哪些问题应值得注意?
施仲衡:在大城市发展中,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交通。在市中心土地资源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解决拥堵?最佳的选择是修建地铁。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城市正在建设和规划建设地铁,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高潮,这也是城市发展的需要。然而,究竟如何建?这是困扰着许多城市的难题。
国家提出要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型城市要求建设节约型交通,建设节约型的轨道交通。因此,在大城市建设地铁中,最应注意的就是节约。
记者:建设节约型轨道交通的内涵在哪里?在规划、设计、施工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施仲衡:建设节约型轨道交通就是要考虑怎么样做到低耗资、高效益。在规划、设计、施工与运营中,对降低造价影响最大的是规划。因此,建设节约型轨道交通的关键在合理的规划。建设地铁时线路的选择要合理,合理的线路规划可以降低建设难度、降低造价。
记者:作为我国地铁方面的专家,您曾经参加北京、广州等各大城市的地铁建设工作,那么就全国范围来看,您觉得哪个城市的地铁修建的最好?
施仲衡:每个城市的人口、地域、交通、经济情况都各不相同,要根据城市自身的特点来建设地铁。但不管怎样,在城市地铁的建设中,前期规划很重要。规划一旦国家审批后,就应该成为城市建设的法规,而不应随便更改,要根据规划来有序、分步建设。但规划要做得有深度,应对客流量进行科学的预测。目前,我们在规划中的预测客流与通车后的实际数目相差较大。通常都是预测的数量比较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铁的运营效益。
地铁建设应按规划有序进行。预测客流大的线路应该先建,客流小的应该后建。
只有综合才能求得和谐
记者:我们发现,很多地铁在通车运营后,实际客流量比预测客流量要少,您认为,其原因何在?
施仲衡:这涉及到综合交通的构建问题。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发展大城市综合交通。各种交通方式要发挥各自特点、互相配合,从城市内部的公共交通方式来说,要注意协调公共汽车、有轨电车、地铁、轻轨等之间的关系,使其发挥各自优势、协调发展。
要想充分发挥地铁效益,必须要各方配合。有了地铁以后,应该考虑如何把乘客输送到地铁,使其成为公共交通中的骨干。
记者:据说,北京地铁的运营是亏损的,您对此如何看?
施仲衡:地铁财政补贴是普遍的,在国外地铁也基本上需要政府补贴。
记者:但我们了解到,香港的地铁就是盈利的。
施仲衡:香港地铁初期也是亏损的,后期香港地铁为什么会盈利?并不是因为地铁本身的运营是盈利的,而是因其地铁运营公司兼营地铁周围的物业,用经营物业的收入来弥补地铁运营的亏损。
实际上,地铁在耗电、维修、折旧、土建等各方面都需要很大的开支,仅靠其自身的运营费用是无法弥补的。但建设地铁最主要的目的是其社会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修建地铁是为了城市发展需要,是为了方便市民出行。
以方便群众出行为最终目的
记者:百姓选择哪种出行方式是以自愿为原则,要想让更多的人主动、愉悦地乘坐地铁,从地铁本身来讲,还应做好哪些工作?
施仲衡:地铁最关键的是要考虑是否方便群众出行。“以人为本”要在地铁上得到充分体现。在国外上下班的高峰时间,比如莫斯科,乘坐地铁的人很多,由于它的行车密度高,每隔1分半钟左右就有一趟,非常快捷,而且换乘方便,票价低,对部分人群有免票优惠,所以市民非常愿意选择地铁,线路客运强度很高,充分发挥了作用。
记者:我们的地铁是否也 能像莫斯科一样,可以缩小行车间隔?
施仲衡:地铁要做到像莫斯科一样,以1分半钟为行车间隔,关键是技术,在车辆、信号等机电设备,线路等各方面要做大量工作,还要做好运营管理工作以保证乘客的安全。
记者:在北京地铁的建设中,除了要增加新的线路外,在旧线路的改造方面还应该做哪些努力?
施仲衡:北京地铁1号线、2号线由于建设得比较早,当时建设的目的是“战备为主,兼顾交通”。现在要把战备工程用来服务大众交通,确实有许多需要改造的,目前1、2号线正在进行改造工作。
旧线改造工程很复杂。白天的运营不能中断,只能利用晚上时间来改造,风险很高,不能出丝毫差错。地铁建设跟一般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同,它牵涉到大量群众的人身安全,责任很重。
北京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270公里
北京10月8日发布的“十一五”基础设施发展规划表明,2010年北京将基本构建完成轨道交通、城市路网、市域快速交通三大交通网,轨道交通将成为北京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主要骨架。在全面建设完成地铁奥运支线、轨道交通机场线、地铁5号线、地铁10号线一期等直接为奥运服务的4项轨道交通工程基础上,继续完成地铁4号线、9号线、10号线二期和轻轨L2线(亦庄线)的建设。到2010年,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营总里程将达到270公里以上,比“十五”期末的114公里翻一番。
北京地铁发车最小间隔150秒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将完成地铁1号线、2号线消除安全隐患改造工程,提高技术标准,实现最佳运营效率,最小发车间隔缩短到2分30秒。与现在相比,缩短了30秒钟。据称,2分30秒已经是1、2号线的极限了。
莫斯科地铁效率奇高
莫斯科地铁线路规划设计合理,安全管理严格,运行效率较高。其地铁线路从市中心向四周辐射,并以环线将其连接。它串联了莫斯科9个火车站中的7个,有的地铁站出口直通火车站售票厅。它通达市内10多个广场,把地铁站直接建在大型商场下面或其附近。莫斯科地铁是严格按照预定规划列入五年(或七年)计划修建的,即使是形势严峻的卫国战争时期,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卫国战争时期在地铁里举行十月革命庆典,曾被传为佳话。
莫斯科地铁线路总长仅276公里,却承担了全市客运量的45%,日运送乘客900多万。上下班高峰时刻,连接地面站厅和地下车站的长长的数条平行排列的扶梯,川流不息地运送着形色匆匆的地铁乘客,其场面颇为壮观。莫斯科地铁的通信信号系统、车辆设备,并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然而通过严格管理和精心维护,它的运行效率居世界领先地位。发车间隔75秒这一具有先进水平的硬指标,给地铁专业人士留下了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