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届论坛以‘三十而立,开启中国—东盟合作共赢新篇章’为主题,就是为了总结以往经验,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展望下一阶段媒体合作的崭新未来。”6月2日,2021中国—东盟媒体合作论坛在北京举办,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在致辞中如是表示。
今年的论坛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外交部指导,中国外文局、中国—东盟中心主办,中国报道杂志社承办。和2020年一样,中外嘉宾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出席了这场媒体盛会。不同的是,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也是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合作年。在双方关系发展中的关键节点,本届论坛的举办具有更特殊的意义,也承载了各方更高的期待。
正如东盟副秘书长康富所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东盟和中国强劲的伙伴关系并未受到阻隔。当下,双方在新媒体领域面临更多合作机遇,加强媒体合作将有助于双方在未来取得新的更大进步。”
“三十而立”,正如人在30岁左右建立稳定的价值观,中国和东盟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尤其是近年来,在习近平主席和东盟国家领导人的引领下,中国和东盟国家各领域合作不断发展,中国—东盟关系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成功和活力的典范,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證。
2020年,全球经济受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中国—东盟贸易合作逆势上涨,双边贸易额达到6846亿美元,同比增长6.7%,东盟首次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已连续12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2020年底,包括中国与东盟在内的15个国家共同推动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球最大自贸区宣告诞生,为后疫情时代的地区和世界经济注入活力与动能。
“过去30年,东盟—中国双方在多个领域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共赢势头,特别是在贸易合作领域,东盟与中国互相成为第一大贸易伙伴。”老挝驻华大使坎葆·恩塔万盛赞双方关系全面发展,“2020年以来,中国、东盟和世界其他国家都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疫情影响了合作升级和全球贸易。尽管如此,中国和东盟携手合作,中国通过各种框架和机制,向东盟提供了很多援助,帮助东盟战胜疫情。”
中宣部副秘书长汤恒指出,面对全球疫情冲击,中国和东盟国家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共同抗疫,双方经贸合作逆市上扬,实现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历史性突破,共同推动签署RCEP,这充分展现了中国—东盟广阔的合作前景和巨大的合作潜力。
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这将为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周边各国创造更多发展机遇。
“今年是老中两国建交60周年,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而今年也是老中友好年,老中两国在经济发展合作方面有着良好的氛围。中国已成为老挝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直接投资国,两国最大的合作共赢项目是老—中铁路项目,这个项目将于今年年底竣工,一旦竣工就会为两国和次区域的人员往来提供极大便利。”坎葆·恩塔万说。
汤恒表示,希望双方媒体继续助力政策对接,广泛凝聚各方共识;倡导务实合作,积极传递信心、正能量;聚焦可持续发展,夯实友好合作民意基础,为中国—东盟进一步的发展合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杜占元表示,媒体领域的交流合作是中国—东盟关系的组成部分,在促进双边关系发展、增进文明交流互鉴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就在前天,习近平主席特别强调,要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推动我国同各国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这为我们与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媒体进一步深化合作指明了方向。”
中国和东盟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通,友好交往源远流长。讲好中国—东盟民心相通、命运与共的鲜活故事,中国和东盟国家媒体应发挥自身优势。菲律宾总统新闻事务办公室部长助理阿赛纳认为,加强媒体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有助于地区的和平、共同繁荣、稳定和发展。
“媒体行业为公众传播信息、分享新闻,在这个艰难时期,我们尽可能地运用技术来推进新常态,分享新倡议,开启新的合作模式,这将加强东盟和中国的双向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利益,加强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阿赛纳说。
“双方媒体的交流合作具有广阔空间和巨大潜力,希望能够进一步深化合作内容、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为维护中国和东盟关系的持续稳定发展、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杜占元说。
“它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可以畅通区域价值链,有利于我们发挥大市场优势。”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副主任周晋竹认为,RCEP的签署为东亚、东南亚长期稳定发展带来了两大利好及四大机遇,“货物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整个降低了RCEP区域制度性的贸易成本。”
新华社国际部总编室编委凌朔则讲述了一个他多年跟踪采访的民营企业故事。这家中国民营企业看好“一带一路”在理念和政策方面的引领,不断投入、克服障碍,帮助老挝大米打破零出口的历史性突破,并且带动当地很多农户优化种植方法,实现了脱贫致富。RCEP有望明年生效,这将极大改变老挝的农业结构和农产品结构,这家企业也十分看好“一带一路”与RCEP叠加与互补所带来的巨大机遇。
“作为亚太地区的一名媒体人,我们要做好亚太区域合作的记录者,积极挖掘和讲述区域合作当中的新故事,共同为亚太区域合作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今年的论坛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外交部指导,中国外文局、中国—东盟中心主办,中国报道杂志社承办。和2020年一样,中外嘉宾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出席了这场媒体盛会。不同的是,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也是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合作年。在双方关系发展中的关键节点,本届论坛的举办具有更特殊的意义,也承载了各方更高的期待。
正如东盟副秘书长康富所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东盟和中国强劲的伙伴关系并未受到阻隔。当下,双方在新媒体领域面临更多合作机遇,加强媒体合作将有助于双方在未来取得新的更大进步。”
携手合作共赢
“三十而立”,正如人在30岁左右建立稳定的价值观,中国和东盟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尤其是近年来,在习近平主席和东盟国家领导人的引领下,中国和东盟国家各领域合作不断发展,中国—东盟关系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成功和活力的典范,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證。
2020年,全球经济受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中国—东盟贸易合作逆势上涨,双边贸易额达到6846亿美元,同比增长6.7%,东盟首次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已连续12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2020年底,包括中国与东盟在内的15个国家共同推动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球最大自贸区宣告诞生,为后疫情时代的地区和世界经济注入活力与动能。
“过去30年,东盟—中国双方在多个领域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共赢势头,特别是在贸易合作领域,东盟与中国互相成为第一大贸易伙伴。”老挝驻华大使坎葆·恩塔万盛赞双方关系全面发展,“2020年以来,中国、东盟和世界其他国家都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疫情影响了合作升级和全球贸易。尽管如此,中国和东盟携手合作,中国通过各种框架和机制,向东盟提供了很多援助,帮助东盟战胜疫情。”
中宣部副秘书长汤恒指出,面对全球疫情冲击,中国和东盟国家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共同抗疫,双方经贸合作逆市上扬,实现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历史性突破,共同推动签署RCEP,这充分展现了中国—东盟广阔的合作前景和巨大的合作潜力。
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这将为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周边各国创造更多发展机遇。
“今年是老中两国建交60周年,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而今年也是老中友好年,老中两国在经济发展合作方面有着良好的氛围。中国已成为老挝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直接投资国,两国最大的合作共赢项目是老—中铁路项目,这个项目将于今年年底竣工,一旦竣工就会为两国和次区域的人员往来提供极大便利。”坎葆·恩塔万说。
汤恒表示,希望双方媒体继续助力政策对接,广泛凝聚各方共识;倡导务实合作,积极传递信心、正能量;聚焦可持续发展,夯实友好合作民意基础,为中国—东盟进一步的发展合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讲好发展故事
杜占元表示,媒体领域的交流合作是中国—东盟关系的组成部分,在促进双边关系发展、增进文明交流互鉴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就在前天,习近平主席特别强调,要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推动我国同各国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这为我们与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媒体进一步深化合作指明了方向。”
中国和东盟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通,友好交往源远流长。讲好中国—东盟民心相通、命运与共的鲜活故事,中国和东盟国家媒体应发挥自身优势。菲律宾总统新闻事务办公室部长助理阿赛纳认为,加强媒体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有助于地区的和平、共同繁荣、稳定和发展。
“媒体行业为公众传播信息、分享新闻,在这个艰难时期,我们尽可能地运用技术来推进新常态,分享新倡议,开启新的合作模式,这将加强东盟和中国的双向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利益,加强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阿赛纳说。
“双方媒体的交流合作具有广阔空间和巨大潜力,希望能够进一步深化合作内容、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为维护中国和东盟关系的持续稳定发展、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杜占元说。
“它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可以畅通区域价值链,有利于我们发挥大市场优势。”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副主任周晋竹认为,RCEP的签署为东亚、东南亚长期稳定发展带来了两大利好及四大机遇,“货物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整个降低了RCEP区域制度性的贸易成本。”
新华社国际部总编室编委凌朔则讲述了一个他多年跟踪采访的民营企业故事。这家中国民营企业看好“一带一路”在理念和政策方面的引领,不断投入、克服障碍,帮助老挝大米打破零出口的历史性突破,并且带动当地很多农户优化种植方法,实现了脱贫致富。RCEP有望明年生效,这将极大改变老挝的农业结构和农产品结构,这家企业也十分看好“一带一路”与RCEP叠加与互补所带来的巨大机遇。
“作为亚太地区的一名媒体人,我们要做好亚太区域合作的记录者,积极挖掘和讲述区域合作当中的新故事,共同为亚太区域合作开辟新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