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激发实验兴趣、加强实验设计、开展探索性实验等方法,来培养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方面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物理;实验;创新能力
一、激发实验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激发兴趣是铸造创新的阶梯,是设计和建造创新能力的桥梁。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设问题的情境,制造“悬念”,放手让学生观察、实验、思考,让具体的事物、有趣的自然现象紧紧地吸引学生,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在物理教学中,还应介绍一些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他仔细观察了大教堂里的吊灯的摆动情况,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原理,从而发明了简单方便的计时工具——钟表。让学生了解前人是怎样解决具体问题的,从而模拟前人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在现有的基础上积累经验、拓展视野、孕育创新。
二、从实验现象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会观察,鼓励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在给水加热过程中能看到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如有学生提问:水在沸腾前产生气泡上升、变小、消失,而沸腾时产生气泡上升、变大、破裂,这是为什么?教师可以提示看到不同的现象,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但是具体到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应该由学生通过多次的实验得出最后的结论,而不是老师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来,再提供给学生实验。那样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是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
三、加强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设计实验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它应该具有新颖、有趣的特点,并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例如,在“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中,除按课本上的方法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外,教师可引导学生:若题目中不具备电压表或电流表中的任意一个,而是给出了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同学们能不能测出小灯泡的功率呢?先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当学生完成这两步后,教师再深入引导:假如已知电源电压,而电压表的量程小于灯泡的额定电压时,怎样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呢?这样步步引导,逐渐深入,利用新颖、有趣的实验设计,激活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开展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创新能力
开展一些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探索来获得结论,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学习大气压时,学生们在观察了当地的大气压后,提出了一个问题:“气压是由于受重力作用而形成的,那么各个地方的空气密度不同,大气压相同吗?”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教师应给予积极鼓励并做好引导。此时,教师不妨举一个例子来讲解:我们在给自行车打气时,活塞向下运动,气筒内的气体体积减小了,密度怎么样呢?显然这个问题学生们都知道:“当然增大了。”那么压强呢?进而再联想到大气压,答案便水落石出了。此时教师不要停下来,进而提出新问题:“为什么登山运动员上山要带高压锅呢?”这样就把压强与沸点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了。这个实验我们不能在课堂上做,但我们能不能利用实验室中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这一观点呢?学生们讨论后,设计实验思路,比一比看谁设计得最好。这样,通过实验观察,学生们不但得出了正确的结论,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探索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
五、开放实验室,打开创新思路,培养创新能力
除课堂实验教学外,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到实验室去,通过动手自主做实验,可有效拓展学生的创新空间。开放实验室好处很多,能使学生熟悉实验、查漏补缺、活用知识、培养兴趣,学生还可以对自己所设计的一些实验加以验证。在平时的分组实验课中,有的学生由于动手能力差、操作方法不当,造成实验误差很大,没有很好地完成实验;有的学生因2~3人一组,其中有的人动手的机会较少,则对实验还感到陌生;还有些学生因实验仪器突然出现故障影响了实验任务的顺利完成。很多学生都有一种重做实验的强烈欲望,故开展这一活动,符合学生的求知心理,给学生提供了重新学习的机会,事实上学生对此十分珍惜,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如有的学生设计了一种水位报警器,当水位升到某一高度时,红灯亮,电铃响。他用到的器材有:电磁继电器、电铃、小灯泡、金属块、电源、导线等,像这样的实验在家里很难做到,但一到实验室就非常容易实现了。
关键词:物理;实验;创新能力
一、激发实验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激发兴趣是铸造创新的阶梯,是设计和建造创新能力的桥梁。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设问题的情境,制造“悬念”,放手让学生观察、实验、思考,让具体的事物、有趣的自然现象紧紧地吸引学生,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在物理教学中,还应介绍一些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他仔细观察了大教堂里的吊灯的摆动情况,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原理,从而发明了简单方便的计时工具——钟表。让学生了解前人是怎样解决具体问题的,从而模拟前人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在现有的基础上积累经验、拓展视野、孕育创新。
二、从实验现象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会观察,鼓励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在给水加热过程中能看到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如有学生提问:水在沸腾前产生气泡上升、变小、消失,而沸腾时产生气泡上升、变大、破裂,这是为什么?教师可以提示看到不同的现象,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但是具体到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应该由学生通过多次的实验得出最后的结论,而不是老师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来,再提供给学生实验。那样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是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
三、加强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设计实验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它应该具有新颖、有趣的特点,并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例如,在“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中,除按课本上的方法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外,教师可引导学生:若题目中不具备电压表或电流表中的任意一个,而是给出了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同学们能不能测出小灯泡的功率呢?先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当学生完成这两步后,教师再深入引导:假如已知电源电压,而电压表的量程小于灯泡的额定电压时,怎样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呢?这样步步引导,逐渐深入,利用新颖、有趣的实验设计,激活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开展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创新能力
开展一些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探索来获得结论,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学习大气压时,学生们在观察了当地的大气压后,提出了一个问题:“气压是由于受重力作用而形成的,那么各个地方的空气密度不同,大气压相同吗?”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教师应给予积极鼓励并做好引导。此时,教师不妨举一个例子来讲解:我们在给自行车打气时,活塞向下运动,气筒内的气体体积减小了,密度怎么样呢?显然这个问题学生们都知道:“当然增大了。”那么压强呢?进而再联想到大气压,答案便水落石出了。此时教师不要停下来,进而提出新问题:“为什么登山运动员上山要带高压锅呢?”这样就把压强与沸点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了。这个实验我们不能在课堂上做,但我们能不能利用实验室中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这一观点呢?学生们讨论后,设计实验思路,比一比看谁设计得最好。这样,通过实验观察,学生们不但得出了正确的结论,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探索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
五、开放实验室,打开创新思路,培养创新能力
除课堂实验教学外,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到实验室去,通过动手自主做实验,可有效拓展学生的创新空间。开放实验室好处很多,能使学生熟悉实验、查漏补缺、活用知识、培养兴趣,学生还可以对自己所设计的一些实验加以验证。在平时的分组实验课中,有的学生由于动手能力差、操作方法不当,造成实验误差很大,没有很好地完成实验;有的学生因2~3人一组,其中有的人动手的机会较少,则对实验还感到陌生;还有些学生因实验仪器突然出现故障影响了实验任务的顺利完成。很多学生都有一种重做实验的强烈欲望,故开展这一活动,符合学生的求知心理,给学生提供了重新学习的机会,事实上学生对此十分珍惜,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如有的学生设计了一种水位报警器,当水位升到某一高度时,红灯亮,电铃响。他用到的器材有:电磁继电器、电铃、小灯泡、金属块、电源、导线等,像这样的实验在家里很难做到,但一到实验室就非常容易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