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走婚”族,演绎“半糖”夫妻生活

来源 :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fang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带着美好的爱情和相思重新回到自己的父母家或者婚前生活的“那间属于自己的屋子”,重新过起无需向另一方“请示”、“汇报”,一切自我决定的单身生活,和自己的妻子或者丈夫退回到恋爱时的交往状态,只在周末、假日时“偶尔尝试”共同生活,他们都戴着结婚戒指,除了不必每天朝夕相处,一切都和已婚人士一样,他们一起买房子、一起还贷款、一起讨论职业发展、一起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变故和必须承担的责任……他们称自己为走婚族。
  城市“走婚”正被一些年轻人推崇为“新时尚”,据说好处多多:可聚可分,收放自如,聚时小别胜新婚,分时充分拥有个人空间;既不彼此厮磨,又有牵肠挂肚,不至于寂寞难耐;让人可以在“围城”中伸出头来吸点新鲜空气,又能同时拥有单身的轻松自如和家庭生活的温暖踏实……
  此种新新人类的婚姻方式与传统的婚姻生活不同,感觉到夫妻在一起共同生活是自由和独立的牵绊,他们不想把自己埋没在无边无际的琐碎家务中,认为可以在夫妻间保持密切关系的同时依然生活在各自的“小家庭”。他们提倡和实践的“分居”被赋予了完全不同的含义和功能,分开生活和偶尔为之的亲密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彼此对另一方的新鲜感,避免了由于长时间共同生活而出现对自己的懈怠和对另一半的挑剔。他们的婚姻好似每人拥有一个圆,而只拿出半圆与对方重叠,另外半圆永远属于自己,对方只能窥视而不能入侵。“走婚”的人自己说,他们是为了让婚姻永远处在孔雀开屏的状态,永远以最好的一面来面对爱人,月亮的背面留给自己看。
  对于这种悄悄出现的“走婚”,有很多不同看法。有人说这是种变相的欺骗,婚姻是要两个人“赤诚相见”的,这样只付出半个圆的婚姻是刻意美化自己,缺少真诚;有人说走婚体现了当下年轻人对婚姻中责任的恐惧和拒绝,他们只想体验婚姻带来的愉悦而不愿意面对婚姻中应该两个人一起承担的义务;也有人说,走婚是无奈之举,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都非常大,他们已经没有能力再承载婚姻带来的一系列烦恼……
  不管别人怎么说,下面这对走婚的夫妻还在理智而快乐地享受这种婚姻形式带来的幸福与舒适。婚姻是个体对情感生活状态的完全个人化选择的结果,不同的人会因不同的理由而演绎不同的婚姻故事,尊重他们,也是一个社会宽容的表现。
  坚持婚前的距离,同居会毁掉对婚姻的期待
  我和丈夫不住在一起。我们有共同的家,是婚房,结婚登记之后两个人一起买的,一起设计装修好了举行的婚礼,蜜月是在那里过的。那只是我们的家之一,我们都有各自的另一个家,平时经常住的……估计谁听了都会糊涂。这样说吧,我们是夫妻,有共同的家但是平时不住,只有周末和节假日才一起住,平时我们各回各家,各自的父母家。也可以说,我们是周末夫妻、假日夫妻,怎么说都行。
  我这样一说,别人就要猜了,觉得我和我丈夫一定有问题,不然不会结婚了还各回各家,一张嘴就是厌倦感情的话。实话说,我们很相爱,我们俩之间没问题,彼此信任到没话说,有人来八卦我们都不为所动。正因为是这样,我们才会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不朝夕相处,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了我们的感情还能在相聚的时候有热度。
  现在很多比我们年轻的人在婚前会有一段时间同居,即使每天不在一起,也会断断续续地同居或者不定期地同居,说真的,我和我丈夫在结婚之前几乎没有过同居的记录。我们有亲密关系,在一起出去旅游的时候,我们住在一起,平时,我们一起去过城里的酒店和郊区的山,那时候他和我都像现在这样,住在各自的父母家。我们俩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不能同居,就像不能寅吃卯粮、不能透支银行卡一样,我们坚定地认为,同居会毁掉对婚姻的期待,提前让两个人互相厌倦。因为同居的时间太久最后没力气结婚的人太多了,我们不想加入到这个行列中。
  因生活习惯而起矛盾
  我和我丈夫,恋爱到结婚真是马拉松,我们学校我们这届的毕业生只有我俩真的走到了一起,那些比我们轰轰烈烈比我们高调的恋人最后都分手。有的是因为地域的关系,一方回家乡,另一方留在北京,时间长了眼看着调动办不成、户口解决不了,只能分手;也有的是因为毕业以后环境变了,感情也跟着变了……我们俩算好的,从一开始没太热乎,到最后保持着这个温度走进婚姻,不温不火,不冷不热,恰到好处。
  我们俩为各自的条件没啥好争的,但我们也有矛盾,矛盾在不同的生活习惯。比如说,他不讲个人卫生。我们的工作上班有准点,下班没有,我的习惯是不管多晚回家,第一件事是洗澡。他的习惯是不管多早多晚回家,先躺下歇会儿,有时候一躺下就起不来了,睡到半夜,起来发现还穿着皮鞋呢。甩了鞋,接着睡。这是我非常不能忍受的,每当这时候我都使劲把他推醒了,逼着他去洗脸洗脚刷牙。我已经不奢望他能去好好洗个澡,至少把臭脚洗干净、臭嘴刷一刷我就谢天谢地了。
  每当这时候都会争吵,不争吵也会抱怨,他说女人就是麻烦,以前没老婆,几天不洗澡也没人管,这会儿快累死了,还要照顾老婆的嗅觉……我说拜托啦,你总要替你的邻居考虑一下吧,一天在外面,臭烘烘热烘烘的写字楼,不透气,又抽烟,回到家里头发上都是臭的,我闻了一天臭写字楼味儿,回到自己的家,还要继续这种苦难吗?以前我的家,从没有这样脏乱差过,男人实在是活得没有质量……我们就这样抱怨对方,最后把问题的症结归到结婚这件事,总之,不结婚,不和另一个人一起生活,多么自由自在,臭与不臭,完全听凭自己的选择。
  还有一件事,就是做饭。我不会做饭,努力地学过,但还是不行,我没有这方面的天分,做饭也是要天分的。而他做的饭非常好吃,而且全部是创造性发挥,无师自通。我也有很多加班的日子,有时候在公司吃工作晚餐,有时从外面打包一些简单的饭菜回来吃,总之我不做饭。赶上不加班的日子,即使我先到家,也是把菜准备好,蒸好米饭,等他回来做菜,万一他加班,我就吃米饭拌老干妈辣酱。
  为了这个他也抱怨,很累了回家,多想吃一口现成的热乎饭菜啊,无奈媳妇不给力,只好累个半死亲自下厨房啊,媳妇还挑剔不好吃啊,现在女人难伺候啊,过去多好,女人把男人当成天,不给男人做饭吃,男人一张休书给轰回老家立马再娶一个如花似玉会做饭的女人……他就这样唠叨着直到我跟他吵起来,“我认识你的时候就不会做饭,你不是今天才知道的,你早干什么去了?某某某会做饭,上学的时候给你买馒头加上一块一块臭豆腐,追得你到处跑,你偏偏找我干嘛?!”我这样讲,现在都觉得好笑,但是当时吵架的时候可不是,可认真呢,吵得最后说干脆算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不过了!   我们是在一本国外的杂志上看到“走婚”族的,就像发现了新大陆,我们觉得这样很好,谁也不会麻烦谁,还能自由生活,陪伴自己的父母,保持两个人的新鲜感。我说咱俩也试试吧,多好,我回我妈家,上班很近,能多睡会儿,吃饭有人给做现成的,老爸老妈有事儿我就在身边,你也回你妈家,你家还给你留着房间呢,你妈伺候你,你一个礼拜不洗澡你妈也不嫌弃你。他说好啊,咱俩反正也是棒打不散,在一起互相指责闹不好越来越破坏各自的形象,最后偶像彻底倒塌,夫妻关系分崩离析,不如这样保持距离,总能产生美,相思还是爱情的催化剂呢……然后我们讨论了“想我了怎么办”,很简单,打个电话,随时约会,跟谈恋爱的时候一样。
  走婚这个事儿就这么说定了,我们俩断断续续一起生活的时间在这之前加起来也就是半年多。
  享受单身,我们会为了一件好玩儿的事打电话
  我们各自回家这件事一开始父母都不是很理解,还以为我俩之间有什么问题,我妈和他妈互相打电话问情况,想从中撮合,说俩人多好啊,什么都般配,连咱们两家都是好朋友了,可不能由着性子让他们这么胡闹。
  家长谈话经历了好几次,有分头谈话,也有把我俩叫到一起让“交心”,我们说没有不好,俩人好得跟一个人似的,要不然怎么能一起改革婚姻形式从自己做起呢?我们分开生活,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策划”短暂的共同生活,是为了让两个人的感情永葆青春,让两个人什么时候看着对方都觉得新鲜,都是自己最想约会的那个人,我们是为了避免彼此天天看着很快看腻了,看腻了是人的天性,这种天性会毁灭婚姻,我们这是婚姻保卫战之一种……
  不管我们怎么说,两家的家长还是不信,最后,他们说,好吧,你们要是实在想分开一段时间,就先这样吧,但是,不能轻易说离婚……谁说要离婚了?我们这是为了避免因为日久天长拿放大镜看对方的缺点,最后把一个完美的人看成劣迹斑斑的坏蛋,保持距离,有利于隐蔽,让婚姻永远处在孔雀开屏的状态。
  不管别人怎么看,我俩还是很带劲,这种假单身完全没有真正单身的人特有的焦虑,有的全是自由自在。我甚至报名去上新东方了,下班之后或者回家吃饭或者随便在外面吃一点,然后去上课,那种感觉跟上学的时候一样,觉得自己有使不完的劲而且非常非常年轻,生活中依然充满机会。
  他的感觉和我一样,他随心所欲地加班、聚会、泡酒吧、玩游戏,想不洗澡就不洗澡,吃饱了饭碗一推,他妈会给收走,早晨起来他还没刷牙呢,鸡蛋羹都在桌子上等着他了,完全不像跟我一起生活的时候那样,早晨饿着肚子出门,买个鸡蛋灌饼边走边吃。
  享受单身的同时,我们俩每天打电话。我比较过,以前也每天打电话,但是内容不一样,那时候说的是我晚上加班或者你去买什么菜之类的话,说完了自己都觉得琐碎、没劲,现在不一样,这些话都不必说了,我们反而会为了一件好玩儿的事打电话,为了前一天看的一本书、一部电影、遇见的一个人打电话分享一会儿,有时候说得高兴了,有一方会问,你晚上有安排吗?没有的话,咱们看电影去,咱们逛街去或者咱们回家一天……我们之间的共同语言曾经因为结婚了而变得越来越少,现在因为我们“分居”又都回来了,而且越来越多。
  前些日子,我们发现了一个好吃的酒楼,趁着结婚纪念日带着双方的父母一起吃饭庆祝。吃饭的时候,我们俩互相打趣、调侃,那状态就像恋爱的时候。最后我妈看不下去了,说必须趁着今天说说这个事儿,原来觉得你们俩是有矛盾了才各回各家的,现在发现不是这么回事,你们俩是单身上瘾了,现在你们这样没问题,等想好了要孩子,必须回自己家,你们这样自由下去,孩子到底有没有家?说到这里他妈也插嘴说就是就是,你们也该要孩子了,趁着父母还能帮你们……那天没办法,两对老人逼着我们回自己家,让我们“好好反思一下”,“计划好未来的家庭生活”。
  那天我俩聊天聊了大半夜,我说我还没想过要孩子,他说他也一样,因为不确定能给孩子提供相对富裕的生活,至少还要再多挣些钱才能考虑这些。我们达成了一个共识,孩子的事情,暂时不做计划,随遇而安,走婚的日子,必须继续,我们要在保持距离的前提下做对方的一个能分担压力的知己,坚决不在零距离的前提下把自己的爱人变成出气筒。
  分居:不是感情的背叛
  对新时代的城市“走婚”族,有的人担心驿动的家是滋生婚外恋的温床,其实这种张弛有度的生活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婚外恋的发生。候鸟式的婚姻方式并不背离婚姻的本质,也许它更符合人性。
  故意做到只到周末才见面。平时都各住自已家或是单位宿舍。理由曰:为了增加新鲜感。所谓距离产生美,小别胜新婚啊。
  分居的婚姻方式:两个人婚后并不生活在一起,而是过着“五加二”的生活——五个工作日各自单过,周末两天才与“自己的另一半”聚首。这样的两个人所信奉的爱情,是一首《半糖主义》的歌里唱的,“我要对爱坚持半糖主义,真心不用天天黏在一起,爱得来不易,要留一点空隙彼此才能呼吸”。
  “半糖夫妻”周末走鹊桥,是为了保持婚姻活力。“王子和公主从此开始了他们的幸福生活”后却发现:婚姻中有太多的柴米油盐,日子不再是热恋中的美酒加咖啡,更多的是淘米洗菜的自来水;王子开始长啤酒肚、掉头发,公主在家懒得洗脸梳头,还变得唠叨……王子和公主不愿意延续这样的俗气日子,于是,当起了“半糖”。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男女之间的距离,最近的距离也是男女之间的距离。真正好的感情,拉得开但又扯不断。如果两个人之间已经没有感觉了,即使天天粘在一起,也是同床异梦。人生在世,保持自由的状态和宽松的心境是最高境界,把爱浓缩在周末的约会里,我们就不再有围城的烦恼。
  (编辑 王琳琳)
其他文献
[摘 要] 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是当前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职业核心能力是专业之外的能力,是人们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支撑。构建“全员参与、全程培养、全方位渗透、校企协同培养”的“三全一协同”模式,是高职院校更好地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途径。  [关 键 词] “三全一协同”;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中圖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1
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孙元购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台轿车——海马欢动。孙元为人很开朗,对于汽车的态度很简单,孙元说:“好用,舒适,经济,就可以了。”外形时尚,配置丰富是孙元买下欢动的主要原因,参加同事同学聚会,接送女朋友,欢动改变了孙元的生活节奏,但是他说,喜欢这种年轻快乐的节奏。当欢动让孙元享受快乐生活时候,他并不知道他的生活状态正是海马汽车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分家带走竞争力    在此前相当长的
为了快速、准确地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Axsym检测病人血清PSA(F+T)及之比值R值 ,将PSA值及R值与B超及病理报告进行比较。结果显示 ,根据PSA及R值
炎热的夏天,人们喜欢在凉事里纳凉憩息。坐在凉亭里欣赏事柱上的楹联,这些亭联,或写景状物,或叙事说理,或晓喻劝勉,无不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福州南门外有一茶亭,亭联写道:山
期刊
对很多东方人来说,土耳其浴可能比土耳其本身更有名.但由于某些原因,一般人都对它有些想入非非,以为其中有什么奥秘.实则大谬不然!个别人为了吸引读者眼球,在介绍土耳其浴时
随着本次全球性金融危机进入后期,我国的4万亿投资已基本落实到位.持续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广义货币供应量在不断增加,很多种类的商品价格在不断上涨,通货膨
患者 ,男 ,33岁。因电焊汽车油箱着火烧伤 ,伤后 2小时入院 ,查体 :除腰臀部、双足底 1 0 %烧伤外 ,其余均为Ⅲ度及深Ⅱ度烧伤。口鼻周围为Ⅲ度焦痂 ,鼻毛烧焦 ,咽部苍白 ,呼
当前我国农业再次面临“三农”问题新关口,中共中央针对新形势提出了科学发展现,掀起重视农业的新高潮.笔者认为,农业经济发展要注重:构建五个支撑点,调整收入结构,实现农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观,然而,在农村仍然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仍时有发生。我国政府适时地提出建立和完善
最近一段时间,谢霆锋的是非不断,成为各家媒体追逐的焦点。车祸顶包案还未解决,就在台湾闹出打记者的风波。谢霆锋应邀到台湾参加7月13日举行的演唱活动,在机场,媒体追问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