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怎样合理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小学语文教学

来源 :软件·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og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为课堂教学营造浓厚的氛围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它可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它可使课文的语文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为学生的朗读激发丰富的情感;它可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的空间,给学生思维创新带来无限的遐想。形象、直观、感染力强,还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关键词】 激发兴趣 创造潜能 自主 合作 探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营造或创建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使学习在和现实性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打开学生的认知思路,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材内容。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文章相关的背景、历史知识、文化蕴涵等融为一体,发挥图、文、声、像等多媒体播放功能,快捷、明了、高效地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知识信息,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筛选择取所需信息,扫清阅读障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他们的定向能力尚处在较低的层次,他们的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容易被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多媒体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利用多媒体的这一优势,可以再现或创设教学所需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情绪,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精神集中愉悦并存的境界,这样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二、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多媒體教学从创设语文教学情境这一角度来看,更具优势。它可以依据教材内容“还原”,把作者笔下的“境”再现出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中的人、物、情、景,也可以模拟与教材相似情境,谋求形似和神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讲的就是文与画之间的关系。文学作品诚然是通过语言文字传达信息的,但借助于图像把作品内容更加具体化、形象化,达到“一图穷千年言”的效果,便于学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
  三、实现资源共享
  语文学习,特别是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和鉴赏,总离不开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接受,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联想,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中,与作者发生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对于同一部作品,不同的学生在鉴赏时切入的角度不同,因而获得的学习资源也就各异。教师应充分考虑灵活地修改既定的教学方案,让全体学生实现资源共享。
  四、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现代教育是以学生主动建构为指导思想的,采取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优化教学设计,使学生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各种工具。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真正实现个别化的教学。活动教学认为,就学生的学习过程而言,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认识意义上的“重演”,是对人类所经历的某些必要过程的“亲历和再现”,是带有创新、发现性质的学习。只有使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对所不知道的未知领域进行探究发现,才能主动实现对客体的不断进化和提高;只有使学习主体通过“再现”和“重演”人类的某些社会历史活动,占有“独特形态的活动成果”,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认识的深化与提高。因此,我们要重视实践、探索、发现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使学生实现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就必须置学生于自主、探究、发现的活动中,让学生从主动经验和探索的活动中发现知识的由来和关系,以外部的实际操作和内部的思维操作相结合、相作用实现认识的深化。
  优化的教学设计强调利用系统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详尽规划和设计,以期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得到适合自己有效学习的学习资源,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获得成功。
  五、系统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现代教育技术在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教学观念和思想不断更新,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现代教育技术带给教育领域的不仅是全新的手段、方法、技术,而且影响到教育观念、体制、模式、内容等全方位的彻底变革。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应用要求每一位教师再也不能停留在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上。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知识传播者的角色,而今的教师主要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教材、学生、媒体进行全方位的整合。由于信息资源不断丰富,信息处理技术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较大的转变,获取知识的途径不断拓宽,教师面临严峻的挑战。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必须熟悉和掌握作为教育技术两大基石的先进的教学理论及学习理论,并以此来指导实践。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21世纪的合格教师除需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较强的教学业务能力外,还应具备这几方面基本素养:懂得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具有操作和使用常规现代教育媒体的能力;具有运用现代理论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具有驾驭现代课堂诸多因素的能力;具有设计制作评价音像教材、电子教材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教研能力及文字、口语表达等能力。我们深深意识到,教师应加强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其他文献
一天,我正悠闲地在公园里散步,突然,发现一棵特别的树。这棵树上结满了五彩的泡泡果,我仰着头数着泡泡果,冷不丁地,一滴水滴到了我的嘴里。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
本文介绍了电能表对电源的指标要求;叙述了AP8012H芯片的特点,基于AP8012H的开关电源方案设计,对电源方案的每个框图作了简要的说明,并给出了具体的设计原理图。
高校社团是经学校批准并由学生参与管理组织一系列活动的群体,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社团的兴起与发展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学生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如今我国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小学课堂教育当中也随之出现了许多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及交互式电子白板等高科技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不仅让传统的教学
通过往钛石膏-粉煤灰复合胶凝材料中掺加不同掺量的减水剂、硫酸钠和水泥,研究不同激发剂不同掺量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影响机理,并确定各激发剂的不同掺量,以达到提高力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