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但由于诸多因素,造成本课程教学的开展不尽人意,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探究式学习是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理念指导下形成的,实效显著,成为当代教学改革最为成功的典范之一。本文结合自己的多年教学经验,对探究式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德的运用进行探索。
【关键词】初中学校,思想品德,探究式学习,运用策略
新课程改革更多地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自主学习的能力则是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出来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就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好引导者、支持者、促进者的角色作用。
1.转变教育观念,构建宽松学习氛围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着眼于学生学会发展、学会创造的教育,这种教育必须是发展个性,构建独立人格、倡导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而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要素。教师作为一个组织者、辅导者、引导者,促进者,既要保持必要的权威,又要以一种伙伴的态度对待学生。要学会倾听、沟通、尊重、学会向学生学习。
2.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激起探究欲望。情境否巧妙得当,是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起学生探究欲望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十分重视通过图片、漫画、歌曲、故事、影像资料、时速资料等多种形式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跃跃欲试,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学生进入探究铺平道路。
如,在学习《我国人口问题的特点、现状》时,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我国人口问题存在的原因,解决人口问题是不是只从数量上考虑,人口问题本质上是不是数量问题。这些问题是探究解决人口问题方法的矛盾和难点所在,直接指向探究过程、路径和方法。每一问都作为继续探究的原动力,引发学生思考,产生疑惑,使学生在自己的发言和前面发言的同学的观点之间建立某种联系。热烈的讨论必然表现出理智的差异、对立的观点和解释。教师的任务是通过强调探究过程并引导学生加以反应来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努力引导他们提出假设,形成构想。学生心甘情愿地忍受疑难的困惑,不辞劳苦地进行探究;通过归纳、演绎、推论等综合分析法,认识由表及里,去伪存真。随着问题逐步展开,他们越来越接近知识的前沿。在探究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系统性、严谨性、深刻性,而且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宽容,激荡起学生创新的激情和成功的欢心,学生的表现欲得到了极大满足。
3.抓住实践,知行统一
要使课程充满探究的气氛,必须使其与实践密切相联。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包括这样两种含义:一是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足够的能动活动,从而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二是精心设计和具体实施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和充分的活动时间,既能够实现理解、认知、探索和创造,又能够得到体验、交流和表现。
让学生走上讲台,表演小品、演讲。让出讲台就让出了一片让学生思考问题的天空;让出讲台就让出了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让出讲台就解放了学生的手、口、脑,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动起来。学生走上讲台,其主动性、积极性等内在能量就得以充分释放出来,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真正体现出来了。在课堂最后又设计了《人在旅途》的游戏。所学的知识在和同学的互动中,有更生切的体会和认知,从而强化了教学效果。
4.注意总结,深化认识
4.1 要注意选择探究的内容。
在初中思品课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选择难度适当、能引起兴趣、具有可操作性和探究价值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探究思维,激励学生的探究活动,以达到探究式教学所追求的课堂状态。比如,讲授《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时,可选择了“祖国的统一大业与台湾问题”这个角度,让学生从以下方面探究:①台湾问题是怎样产生的?②目前台湾回归祖国存在哪些阻力?③为什么说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④作为青少年,你能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做些什么?这样的探究,同学们积极参与,增强了爱国意识,明确了历史责任,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实践证明,这种探究符合教学目标,切合教学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和一定的探究价值,从而用理论指导了学生的实践活动。
4.2 充分发挥主导和主体作用,力求主导与主体的统一。
在探究式教学中除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调动学生的能动参与意识。要看到学生既是受教育者,更是探究活动的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通过学习、探究,来获取知识,发展智能。
4.3 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探究式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与时俱进,引导学生从对现实的理解和把握中去提高对理论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探究、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理论才能活学活用,探究式教学才能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比如,讲授《依法保护人类共有家园》时,可选择了“我与学校环境”这一角度,让学生从四个方面探究:①学校及其周围存在哪些环境问题?②这些环境问题有哪些危害?③你认为应如何解决这些环境问题?④创建美好的校园环境,你能做哪些实事?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使学生运用所学书本知识,善于发现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既激发了学生探究欲望,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
总之,要创造性地将教材中的知识结论变成探究的问题,尽量还知识发展过程的本来面目,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并主动获取知识,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1] 文海山.《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2] 石国利.《探究性方法在中学思想品德中的运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6.
【关键词】初中学校,思想品德,探究式学习,运用策略
新课程改革更多地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自主学习的能力则是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出来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就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好引导者、支持者、促进者的角色作用。
1.转变教育观念,构建宽松学习氛围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着眼于学生学会发展、学会创造的教育,这种教育必须是发展个性,构建独立人格、倡导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而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要素。教师作为一个组织者、辅导者、引导者,促进者,既要保持必要的权威,又要以一种伙伴的态度对待学生。要学会倾听、沟通、尊重、学会向学生学习。
2.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激起探究欲望。情境否巧妙得当,是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起学生探究欲望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十分重视通过图片、漫画、歌曲、故事、影像资料、时速资料等多种形式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跃跃欲试,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学生进入探究铺平道路。
如,在学习《我国人口问题的特点、现状》时,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我国人口问题存在的原因,解决人口问题是不是只从数量上考虑,人口问题本质上是不是数量问题。这些问题是探究解决人口问题方法的矛盾和难点所在,直接指向探究过程、路径和方法。每一问都作为继续探究的原动力,引发学生思考,产生疑惑,使学生在自己的发言和前面发言的同学的观点之间建立某种联系。热烈的讨论必然表现出理智的差异、对立的观点和解释。教师的任务是通过强调探究过程并引导学生加以反应来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努力引导他们提出假设,形成构想。学生心甘情愿地忍受疑难的困惑,不辞劳苦地进行探究;通过归纳、演绎、推论等综合分析法,认识由表及里,去伪存真。随着问题逐步展开,他们越来越接近知识的前沿。在探究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系统性、严谨性、深刻性,而且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宽容,激荡起学生创新的激情和成功的欢心,学生的表现欲得到了极大满足。
3.抓住实践,知行统一
要使课程充满探究的气氛,必须使其与实践密切相联。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包括这样两种含义:一是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足够的能动活动,从而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二是精心设计和具体实施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和充分的活动时间,既能够实现理解、认知、探索和创造,又能够得到体验、交流和表现。
让学生走上讲台,表演小品、演讲。让出讲台就让出了一片让学生思考问题的天空;让出讲台就让出了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让出讲台就解放了学生的手、口、脑,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动起来。学生走上讲台,其主动性、积极性等内在能量就得以充分释放出来,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真正体现出来了。在课堂最后又设计了《人在旅途》的游戏。所学的知识在和同学的互动中,有更生切的体会和认知,从而强化了教学效果。
4.注意总结,深化认识
4.1 要注意选择探究的内容。
在初中思品课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选择难度适当、能引起兴趣、具有可操作性和探究价值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探究思维,激励学生的探究活动,以达到探究式教学所追求的课堂状态。比如,讲授《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时,可选择了“祖国的统一大业与台湾问题”这个角度,让学生从以下方面探究:①台湾问题是怎样产生的?②目前台湾回归祖国存在哪些阻力?③为什么说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④作为青少年,你能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做些什么?这样的探究,同学们积极参与,增强了爱国意识,明确了历史责任,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实践证明,这种探究符合教学目标,切合教学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和一定的探究价值,从而用理论指导了学生的实践活动。
4.2 充分发挥主导和主体作用,力求主导与主体的统一。
在探究式教学中除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调动学生的能动参与意识。要看到学生既是受教育者,更是探究活动的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通过学习、探究,来获取知识,发展智能。
4.3 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探究式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与时俱进,引导学生从对现实的理解和把握中去提高对理论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探究、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理论才能活学活用,探究式教学才能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比如,讲授《依法保护人类共有家园》时,可选择了“我与学校环境”这一角度,让学生从四个方面探究:①学校及其周围存在哪些环境问题?②这些环境问题有哪些危害?③你认为应如何解决这些环境问题?④创建美好的校园环境,你能做哪些实事?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使学生运用所学书本知识,善于发现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既激发了学生探究欲望,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
总之,要创造性地将教材中的知识结论变成探究的问题,尽量还知识发展过程的本来面目,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并主动获取知识,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1] 文海山.《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2] 石国利.《探究性方法在中学思想品德中的运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