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心在坚守中闪光
7月26日,由湖南省主题教育办、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直机关工委组织的湖南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先进典型报告会在长沙召开。来自湖南各地平凡岗位上的9名先进典型代表讲述了自己守护初心、无悔奉献的感人故事,其中2位来自林业系统,分别是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油茶研究所所长陈永忠、永州市林业局派驻江华县新庆社区帮扶工作队队长兼第一支书蔡建武。
作为湖南林业行业的典型代表,陈永忠和蔡建武身上闪耀着点滴努力、执着坚守的品质,展现出真诚为民、甘于奉献的初心,真实写照了全省林业系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湖南林业系统先后开展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专题学习教育活动,有力地加强了行业的凝聚力,营造了新时代的林业精神,展现了当代林业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全省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岗敬业、帮贫扶困的典型,为生态文明事业和湖南生态强省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期“绿色人物”专栏,让我们走进陈永忠、蔡建武的故事,一起感悟林业人的使命与担当、感悟林业行业的精神与价值。
我叫陳永忠,来自省林科院。
三十多年来,我的一切都是为了一棵油茶树。
回望来时的路,我与油茶结缘,播洒青春与汗水,就是为了用科技种好油茶,帮助林农脱贫致富,转眼已是34年了。这份初心始终未改、坚如磐石。
记得刚参加工作,我来到平江县开展试验研究。我们借宿在钟洞乡榜上村农民张任生家里,房子低矮老旧,屋内只有几个自制的小木凳,可以说是家徒四壁。但乡亲们总是把家里最好吃的拿给我,嘘寒问暖。目光中充满了期盼:希望山上绿起来,生活好起来!
平江也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老红军喻杰的故事在当地广为传颂。他退休后领着全家,从北京回到家乡落户,自己种菜、养猪,带领乡亲们植树造林,让300多公顷荒山披上绿装,群众称他为“真正的共产党人”。
革命老区的贫困,老红军的奉献,对我触动很大。我在心底里暗暗立誓:要用自己所学来回报乡亲们,帮助他们把当地4000多亩油茶种好,早点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但当时油茶亩产油只有几斤,低产低效,在老百姓眼里就是“露水财”。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落后面貌,必须首先培育高产良种。
油茶育种说起容易,做来难。我们开始奔走在14个省的油茶产区、爬山涉水、风餐露宿,历尽千辛万苦收集各种种质资源。开展杂交育种时,连续几个星期,在闷热的油茶林中穿行,找花蕾、配花粉,期望得到理想的种子。一天下来,汗流浃背,身上黄一块、白一块,满是粘巴巴的花蜜和花粉、抬举了一天的手臂和脖子酸痛难忍,但晚上还要与蚊虫相伴,坚持整理材料和数据。
科研的道路,从来就没有坦途。在最低谷的时期,我清楚地记得,1996年我们的科研经费只有4000元,出差吃住行样样靠节省。很多同事都转行了,课题组只剩下王德斌老师和我两个人。
这都算不了什么,最让我痛心不已的是:1998年特大洪水,把我们的试验地冲得一干二净,来之不易的种子和科研数据化为乌有;数年心血,荡然无存。在那四顾无助的时候,想着山区林农的期盼,想着自己立下的誓言,我坚忍泪水、重新制定方案,所有工作从头再来!
有志者,事竟成。又经过10多年的试验,我们团队终于从上千个组合中择优筛选、培育出“湘林油茶”高产杂交新品种,每667平方米产油从过去的3-5公斤提高到50公斤、产值达5千元。湘林油茶成为了“摇钱树”,良种苗木深受农民欢迎。
为了更好地推广新品种,我们培育了20多万株良种苗木,如果直接卖到市场,收益超过100万元。但我们不为所动,全部按照主管部门要求,统一调拨到各地,营建示范林。看见一批批优质苗木被调走,同事们劝我,“为什么不留下一万株呢,这可是实打实的四五万块钱啊,可以大大改善我们的科研和生活条件。”也有不少人劝我,与苗木公司联合育苗赚笔钱。
说心里话,大家的建议并不过分。当时我们的科研条件仍很艰苦,作为差额拨款单位,我们的工资也不高,科研经费更少。但这些苗子不能动!这是山区百姓脱贫的希望所在,他们更需要,它更应该首先成为贫困山区的绿色银行。
湖南60%的贫困人口在山区,当地能发展的产业不多。油茶适宜在低山丘陵区种植、生产健康食用油,市场潜力广阔。
2009年,作为科技特派员,我带着湘林油茶来到国家级贫困县邵阳县,向种植户手把手地传授丰产栽培技术,一门心思将油茶种到荒山上。白仓镇黄莲村贫困户、65岁的莫田清大爷,种了约3公顷油茶林作为生活的依托,但苦于缺乏技术,挂果不如意。我了解情况后,多次上门为他现场指导,对不挂果的树进行嫁接改良,经过两年的精心管护,收益达到5万元,摘掉了贫困帽,走上了小康路。
十年来,邵阳县发展油茶产业,直接带动了3万多农户脱贫。他们唱起了歌谣:“一亩茶山百斤油、子子孙孙不用愁;百亩茶山万斤油,又讨媳妇又盖楼”。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赢扶贫攻坚战,油茶产业迎来新的春天。湖南油茶从113.3万公顷发展到140.6万公顷,覆盖全省所有市州60多个县,年产值450亿元,占全国半壁江山。为此,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创建茶油品牌,打造千亿特色产业”的宏伟目标!我们受命制定《湖南茶油》标准,支撑品牌建设,把湖南茶油推向粤港澳,走出国门,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湘林油茶的推广越来越快,我与很多林农交上了朋友,在油茶产区,乡亲们都亲切地称我为“油茶博士”。我很喜欢看漫山盛开的油茶花和挂满树上的累累硕果,更喜欢看乡亲们脸上舒展的笑容,看他们眼中欢喜的目光。
未来,在油茶助力脱贫这条路上,我将继续脚踏实地、刻苦钻研,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7月26日,由湖南省主题教育办、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直机关工委组织的湖南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先进典型报告会在长沙召开。来自湖南各地平凡岗位上的9名先进典型代表讲述了自己守护初心、无悔奉献的感人故事,其中2位来自林业系统,分别是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油茶研究所所长陈永忠、永州市林业局派驻江华县新庆社区帮扶工作队队长兼第一支书蔡建武。
作为湖南林业行业的典型代表,陈永忠和蔡建武身上闪耀着点滴努力、执着坚守的品质,展现出真诚为民、甘于奉献的初心,真实写照了全省林业系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湖南林业系统先后开展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专题学习教育活动,有力地加强了行业的凝聚力,营造了新时代的林业精神,展现了当代林业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全省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岗敬业、帮贫扶困的典型,为生态文明事业和湖南生态强省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期“绿色人物”专栏,让我们走进陈永忠、蔡建武的故事,一起感悟林业人的使命与担当、感悟林业行业的精神与价值。
我叫陳永忠,来自省林科院。
三十多年来,我的一切都是为了一棵油茶树。
回望来时的路,我与油茶结缘,播洒青春与汗水,就是为了用科技种好油茶,帮助林农脱贫致富,转眼已是34年了。这份初心始终未改、坚如磐石。
记得刚参加工作,我来到平江县开展试验研究。我们借宿在钟洞乡榜上村农民张任生家里,房子低矮老旧,屋内只有几个自制的小木凳,可以说是家徒四壁。但乡亲们总是把家里最好吃的拿给我,嘘寒问暖。目光中充满了期盼:希望山上绿起来,生活好起来!
平江也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老红军喻杰的故事在当地广为传颂。他退休后领着全家,从北京回到家乡落户,自己种菜、养猪,带领乡亲们植树造林,让300多公顷荒山披上绿装,群众称他为“真正的共产党人”。
革命老区的贫困,老红军的奉献,对我触动很大。我在心底里暗暗立誓:要用自己所学来回报乡亲们,帮助他们把当地4000多亩油茶种好,早点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但当时油茶亩产油只有几斤,低产低效,在老百姓眼里就是“露水财”。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落后面貌,必须首先培育高产良种。
油茶育种说起容易,做来难。我们开始奔走在14个省的油茶产区、爬山涉水、风餐露宿,历尽千辛万苦收集各种种质资源。开展杂交育种时,连续几个星期,在闷热的油茶林中穿行,找花蕾、配花粉,期望得到理想的种子。一天下来,汗流浃背,身上黄一块、白一块,满是粘巴巴的花蜜和花粉、抬举了一天的手臂和脖子酸痛难忍,但晚上还要与蚊虫相伴,坚持整理材料和数据。
科研的道路,从来就没有坦途。在最低谷的时期,我清楚地记得,1996年我们的科研经费只有4000元,出差吃住行样样靠节省。很多同事都转行了,课题组只剩下王德斌老师和我两个人。
这都算不了什么,最让我痛心不已的是:1998年特大洪水,把我们的试验地冲得一干二净,来之不易的种子和科研数据化为乌有;数年心血,荡然无存。在那四顾无助的时候,想着山区林农的期盼,想着自己立下的誓言,我坚忍泪水、重新制定方案,所有工作从头再来!
有志者,事竟成。又经过10多年的试验,我们团队终于从上千个组合中择优筛选、培育出“湘林油茶”高产杂交新品种,每667平方米产油从过去的3-5公斤提高到50公斤、产值达5千元。湘林油茶成为了“摇钱树”,良种苗木深受农民欢迎。
为了更好地推广新品种,我们培育了20多万株良种苗木,如果直接卖到市场,收益超过100万元。但我们不为所动,全部按照主管部门要求,统一调拨到各地,营建示范林。看见一批批优质苗木被调走,同事们劝我,“为什么不留下一万株呢,这可是实打实的四五万块钱啊,可以大大改善我们的科研和生活条件。”也有不少人劝我,与苗木公司联合育苗赚笔钱。
说心里话,大家的建议并不过分。当时我们的科研条件仍很艰苦,作为差额拨款单位,我们的工资也不高,科研经费更少。但这些苗子不能动!这是山区百姓脱贫的希望所在,他们更需要,它更应该首先成为贫困山区的绿色银行。
湖南60%的贫困人口在山区,当地能发展的产业不多。油茶适宜在低山丘陵区种植、生产健康食用油,市场潜力广阔。
2009年,作为科技特派员,我带着湘林油茶来到国家级贫困县邵阳县,向种植户手把手地传授丰产栽培技术,一门心思将油茶种到荒山上。白仓镇黄莲村贫困户、65岁的莫田清大爷,种了约3公顷油茶林作为生活的依托,但苦于缺乏技术,挂果不如意。我了解情况后,多次上门为他现场指导,对不挂果的树进行嫁接改良,经过两年的精心管护,收益达到5万元,摘掉了贫困帽,走上了小康路。
十年来,邵阳县发展油茶产业,直接带动了3万多农户脱贫。他们唱起了歌谣:“一亩茶山百斤油、子子孙孙不用愁;百亩茶山万斤油,又讨媳妇又盖楼”。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赢扶贫攻坚战,油茶产业迎来新的春天。湖南油茶从113.3万公顷发展到140.6万公顷,覆盖全省所有市州60多个县,年产值450亿元,占全国半壁江山。为此,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创建茶油品牌,打造千亿特色产业”的宏伟目标!我们受命制定《湖南茶油》标准,支撑品牌建设,把湖南茶油推向粤港澳,走出国门,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湘林油茶的推广越来越快,我与很多林农交上了朋友,在油茶产区,乡亲们都亲切地称我为“油茶博士”。我很喜欢看漫山盛开的油茶花和挂满树上的累累硕果,更喜欢看乡亲们脸上舒展的笑容,看他们眼中欢喜的目光。
未来,在油茶助力脱贫这条路上,我将继续脚踏实地、刻苦钻研,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