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质量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建设的成败。抓好工程质量首先须了解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各种因素,有针对的采取措施和方法,才能够行之有效的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管理。 本文分析了建筑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影响因素;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质量管理与掌控
对于建筑工程来讲质量是最为重要的,在开展工程质量掌控上,需要对建筑工程的相关质量特征进行详细的了解,把握好工程质量影响性因素、工程质量掌控准则及工程质量责任系统。
(一)工程质量的特征
建筑工程自身的性质及建设生产特征对建筑工程质量特征有着直接性的影响。通常建筑工程及其生产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筑产品的固定性-生产的流动性;建筑产品的多样性-生产的单件性;建筑产品外形的巨大、投入高、生产时间长、风险性大;建筑产品的社会性-生产的外部约束性。因建筑工程具有的这些特征,这就致使建筑工程质量自身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建筑质量会受到设计水准、材料质量、施工方法及施工技术、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等因素的影响。
(二)影响建筑质量的因素
影响到建筑质量的因素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为此,在建筑空间中往往把这些影响建筑质量的因素统称为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4M1E:
人是建筑工程中的中心性因素,人与工程建设决策者、管理者及操作者等专业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为此,建筑企业开展经营及专业工作人员持证上岗体制。
材料是构成工程实体的组成部分,材料合格与否直接关乎着建筑结构的刚度及强度、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及安全性,为此通常会说工程材料是工程质量的根本性因素。
机械因素在工程上划分为两大类:一种指的是组体及配套工艺器械及各种器具;另一类是指运用中的各种器具设备。所以说机械设备质量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施工工艺方法指的是在工程实际作业中所运用的施工方案,其中包含组织方案,施工合理与否直接关乎着工程的总体质量。
環境因素:工程施工条件因素包含了施工技术环境、施工客观环境、地理环境、周遭环境等对工程质量所造成的环境因素。
(三)工程质量掌控准则
建筑业公认为,在对建筑工程质量起到主体监督性作用的是监理部门,监理部门在进行建筑质量掌控工作中需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准则:质量是首要的准则;其次是以人为中心;较为关键的是专业工作人员的素质,需要对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作为参考;预防为主;工程作业当中加强质量掌控;质量标准化;以国家的规范的设计文件、合法的合同规定要求;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道德规范。
(四)工程质量的责任体系
工程质量的责任体系包含了在建筑工程建设当中所参与的各个单位所肩负的质量责任。参加建筑工程各方质量责任包括:
建设单位:建筑工程主办单位事建筑单位,它需要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建设单位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章体制来对工程各项目进行勘察、设计、施工、监管等服务,对关键性器械、材料采购时按照相关指标来选择。
勘察、设计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应当在自身企业资质允许的区域内来接收有关建筑工程,供应的勘察、设计成果一定要真实可靠,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
施工单位:施工单位一定要在其企业资质允许的范围以内承担工程,施工单位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设计图纸及施工技术有关标准来进行工程作业,创建工程质量体制,严格把握施工工序管理。
监理单位:监理单位要在其资质允许的范围内来承担监理任务,同时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章体制及相关技术标准,代表建筑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理。
建筑材料、构件及设备生产供应单位:建筑材料、构件及设备生产供应单位需要对所供应的产品质量承担责任,供应的设备质量要符合有关国家规定及该行业技术准求。
二、我国建筑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关键性问题
(一)建筑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我国目前的建筑质量管理制度是在原有的旧制度上,加以完善发展而来的,这必然会存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时代印记,同时还存在政企不分的现象。为此就存在一些封闭式管理及内部监管系统,很难将其进行划分、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上的监督。这样对创建科学的约束制度是非常不利的。有的政府执法单位工作力度不足,造成一些行业中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情况没有很好的制止,这将对工程质量带来很大的不利的影响。
(二)施工单位及施工技术工作者质量及法律理念淡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及技术规范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建筑企业所需承担的责任及义务,同时明确了建筑企业在施工技术、工程质量管理当中的操作规范及有关程序。但是有的建筑企业及技术工作人员因法律理念浅薄,法律体制不健全,在工程作业中违背了有关操作规范,没有严格的按照相关图纸来施工,所采取的技术不正确,更有甚者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存在,这样就会导致工程质量下降,质量事故频频发生。
(三)市场准入把关不严。市场准入体制不仅有助于建筑市场合理的进行科学管理,且对建筑各方总体素质的掌控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是很好的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方面。有的地方单位,因市场准入体制管理上的缺失,建筑企业中有虚假资质的情况存在,或者存在虚假证件、无证上岗的情况,这将会对工程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和危害,进而对建筑质量管理造成很大的阻碍。
三、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方法
(一)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国家应当充分考虑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特殊性,从立法的角度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进行规范,从制度上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奠定一个更加坚实的法律基础。将建筑工程管理纳入法制轨道是建筑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形成新型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机制,从经济、法律、行政等各个方面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进行约束。只有各级执法部门加大对建筑部门、建筑企业的监管力度,才能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还应对建材市场进行整顿,建立建材生产、销售认可制度,通过严格的监管和经常性的质量检测机制,确保合格的建材进入建筑施工现场。
(二)优化质量管理体系:
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各参建单位的高层领导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不仅需要建立合理、完善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同时应具体细化、详细明确有关的标准、制度。对此,为进一步提高各项管理工作的效率、质量,首先需要设计、制定完整有效的责任机制、绩效考核制、教育培训制、奖惩制、技术交底制、质量验收制等具体内容,以此作为各项业务活动的科学依据,并将其落实到项目的招投标、设计、施工等多个阶段、环节。其次,应选配具备一定实践经验、专业知识、管理能力的质量管理负责人,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实施。最后,参建企业应加大必要的资金投入,不断完善、更新、改进相关的检测手段、设备、仪器,以此保证各工序、部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
(三)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1.作为建筑施工的基础依据,对于设计图纸、施工方案的可行性、专业性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不仅需要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同时应进一步加大必要的图纸会审、分析工作,组织其他专业的管理、技术、作业人员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此了解、掌握项目的设计意图、具体要求、施工标准、薄弱部位等信息状况,为后续的生产操作做好准备。
2.在岗人员的管理。实际建筑施工中,应根据设计图纸、施工方案以及组织计划,针对薄弱环节、重要部位、关键工序、隐蔽工程,加大监控力度,在指派专项质检人员的同时,协同监理工程师做好审查、验收、签证等工作。为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应定期组织在岗人员进行素质教育、专业培训,或在企业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劳工队伍,以此保证各项生产操作的科学、合理、专业。对于各个班组、岗位、工序的人员轮换,应严格审查接班者的资质证明,而对于工序的完工只有在经过专业审查、系统检验的前提下,确认其质量合格才允许后续操作的进行。四、结束语: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业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唯有严格的进行依法性建设,完善建筑企业管理,提升工程质量理念,加强施工管理强度,才能够促使建筑质量得到很好的保证,促使建筑业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品槐.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8.
[2]张亚娥.工程质量的控制与管理[ J].延安大学学报, 2005,(12).
关键词:建筑工程,影响因素;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质量管理与掌控
对于建筑工程来讲质量是最为重要的,在开展工程质量掌控上,需要对建筑工程的相关质量特征进行详细的了解,把握好工程质量影响性因素、工程质量掌控准则及工程质量责任系统。
(一)工程质量的特征
建筑工程自身的性质及建设生产特征对建筑工程质量特征有着直接性的影响。通常建筑工程及其生产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筑产品的固定性-生产的流动性;建筑产品的多样性-生产的单件性;建筑产品外形的巨大、投入高、生产时间长、风险性大;建筑产品的社会性-生产的外部约束性。因建筑工程具有的这些特征,这就致使建筑工程质量自身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建筑质量会受到设计水准、材料质量、施工方法及施工技术、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等因素的影响。
(二)影响建筑质量的因素
影响到建筑质量的因素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为此,在建筑空间中往往把这些影响建筑质量的因素统称为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4M1E:
人是建筑工程中的中心性因素,人与工程建设决策者、管理者及操作者等专业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为此,建筑企业开展经营及专业工作人员持证上岗体制。
材料是构成工程实体的组成部分,材料合格与否直接关乎着建筑结构的刚度及强度、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及安全性,为此通常会说工程材料是工程质量的根本性因素。
机械因素在工程上划分为两大类:一种指的是组体及配套工艺器械及各种器具;另一类是指运用中的各种器具设备。所以说机械设备质量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施工工艺方法指的是在工程实际作业中所运用的施工方案,其中包含组织方案,施工合理与否直接关乎着工程的总体质量。
環境因素:工程施工条件因素包含了施工技术环境、施工客观环境、地理环境、周遭环境等对工程质量所造成的环境因素。
(三)工程质量掌控准则
建筑业公认为,在对建筑工程质量起到主体监督性作用的是监理部门,监理部门在进行建筑质量掌控工作中需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准则:质量是首要的准则;其次是以人为中心;较为关键的是专业工作人员的素质,需要对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作为参考;预防为主;工程作业当中加强质量掌控;质量标准化;以国家的规范的设计文件、合法的合同规定要求;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道德规范。
(四)工程质量的责任体系
工程质量的责任体系包含了在建筑工程建设当中所参与的各个单位所肩负的质量责任。参加建筑工程各方质量责任包括:
建设单位:建筑工程主办单位事建筑单位,它需要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建设单位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章体制来对工程各项目进行勘察、设计、施工、监管等服务,对关键性器械、材料采购时按照相关指标来选择。
勘察、设计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应当在自身企业资质允许的区域内来接收有关建筑工程,供应的勘察、设计成果一定要真实可靠,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
施工单位:施工单位一定要在其企业资质允许的范围以内承担工程,施工单位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设计图纸及施工技术有关标准来进行工程作业,创建工程质量体制,严格把握施工工序管理。
监理单位:监理单位要在其资质允许的范围内来承担监理任务,同时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章体制及相关技术标准,代表建筑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理。
建筑材料、构件及设备生产供应单位:建筑材料、构件及设备生产供应单位需要对所供应的产品质量承担责任,供应的设备质量要符合有关国家规定及该行业技术准求。
二、我国建筑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关键性问题
(一)建筑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我国目前的建筑质量管理制度是在原有的旧制度上,加以完善发展而来的,这必然会存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时代印记,同时还存在政企不分的现象。为此就存在一些封闭式管理及内部监管系统,很难将其进行划分、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上的监督。这样对创建科学的约束制度是非常不利的。有的政府执法单位工作力度不足,造成一些行业中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情况没有很好的制止,这将对工程质量带来很大的不利的影响。
(二)施工单位及施工技术工作者质量及法律理念淡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及技术规范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建筑企业所需承担的责任及义务,同时明确了建筑企业在施工技术、工程质量管理当中的操作规范及有关程序。但是有的建筑企业及技术工作人员因法律理念浅薄,法律体制不健全,在工程作业中违背了有关操作规范,没有严格的按照相关图纸来施工,所采取的技术不正确,更有甚者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存在,这样就会导致工程质量下降,质量事故频频发生。
(三)市场准入把关不严。市场准入体制不仅有助于建筑市场合理的进行科学管理,且对建筑各方总体素质的掌控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是很好的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方面。有的地方单位,因市场准入体制管理上的缺失,建筑企业中有虚假资质的情况存在,或者存在虚假证件、无证上岗的情况,这将会对工程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和危害,进而对建筑质量管理造成很大的阻碍。
三、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方法
(一)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国家应当充分考虑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特殊性,从立法的角度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进行规范,从制度上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奠定一个更加坚实的法律基础。将建筑工程管理纳入法制轨道是建筑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形成新型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机制,从经济、法律、行政等各个方面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进行约束。只有各级执法部门加大对建筑部门、建筑企业的监管力度,才能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还应对建材市场进行整顿,建立建材生产、销售认可制度,通过严格的监管和经常性的质量检测机制,确保合格的建材进入建筑施工现场。
(二)优化质量管理体系:
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各参建单位的高层领导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不仅需要建立合理、完善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同时应具体细化、详细明确有关的标准、制度。对此,为进一步提高各项管理工作的效率、质量,首先需要设计、制定完整有效的责任机制、绩效考核制、教育培训制、奖惩制、技术交底制、质量验收制等具体内容,以此作为各项业务活动的科学依据,并将其落实到项目的招投标、设计、施工等多个阶段、环节。其次,应选配具备一定实践经验、专业知识、管理能力的质量管理负责人,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实施。最后,参建企业应加大必要的资金投入,不断完善、更新、改进相关的检测手段、设备、仪器,以此保证各工序、部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
(三)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1.作为建筑施工的基础依据,对于设计图纸、施工方案的可行性、专业性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不仅需要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同时应进一步加大必要的图纸会审、分析工作,组织其他专业的管理、技术、作业人员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此了解、掌握项目的设计意图、具体要求、施工标准、薄弱部位等信息状况,为后续的生产操作做好准备。
2.在岗人员的管理。实际建筑施工中,应根据设计图纸、施工方案以及组织计划,针对薄弱环节、重要部位、关键工序、隐蔽工程,加大监控力度,在指派专项质检人员的同时,协同监理工程师做好审查、验收、签证等工作。为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应定期组织在岗人员进行素质教育、专业培训,或在企业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劳工队伍,以此保证各项生产操作的科学、合理、专业。对于各个班组、岗位、工序的人员轮换,应严格审查接班者的资质证明,而对于工序的完工只有在经过专业审查、系统检验的前提下,确认其质量合格才允许后续操作的进行。四、结束语: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业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唯有严格的进行依法性建设,完善建筑企业管理,提升工程质量理念,加强施工管理强度,才能够促使建筑质量得到很好的保证,促使建筑业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品槐.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8.
[2]张亚娥.工程质量的控制与管理[ J].延安大学学报, 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