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何谓语感,教学论认为: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在长期规范的言语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中,语感是一个关键。吕淑湘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就是培养语感。由此可见语感能力是多么重要。
关键词:语感;语文;阅读;能力
一、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首先,从语文知识的功能上看,知识要转化为能力,必须要附着于学生的心理结构,既是说,必须通过语感这一中介,才能转化成能力;其次,从语文思想教育上看,语感具有选择性,主体只对与之相关的言语现象特别敏感,学生情感的塑造依赖于其对语言的感悟、内化,因此,语感强的人,才能对语言材料中包含的道德情操、个人品格、人生价值、审美情趣等方面的人文因素有更敏锐的反应;再次,从语文美育的角度看,审美的过程不是理性地认识和推理,而是依靠学生的经验、情感等因素的直觉,这种直觉就是感悟,审美教育要通过语感来完成。由此,《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将培养语感列为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见,语感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和关键。
二、阅读与语感培养的关系
关于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新课标有多次的叙述。在 “阶段目标”中就非常明确地规定了各个学段的阅读目标,从诵读儿歌、童谣到诵读优秀诗文、读书看报再到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阅读,阅读的对象、数量、途径、方法都有明确的要求。总目标的要求是,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该在500万字以上。
那么,阅读与语感培养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还是从新课标的要求中来了解。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最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当然是阅读书籍;“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首先应该是掌握语言感悟能力,对于形态丰富的汉语言来说,规律性的东西,非言语能表达,只能是靠心理的感悟。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感从哪里来?它依赖于丰富的积累,积累则来源于阅读。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就是要多读,而且是多种形式的读,才能有丰富的积累,才能有深刻的体验,才能有良好的语感。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不但要读,还要多读,还要读好的,读完整的。
三、培养语感的几点方法
1、閱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语感是一种认知结构,语感图式的发展依赖于“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从另一个角度讲,语感作为一种语言感悟能力,它的培养和发展也必须在语言实践中,阅读作为一种最普遍、最直接、最重要的语言实践之一,自然成为语感培养的重要途径。
2、丰富的积累来源于大量的阅读实践。语感的获得依赖于丰富的语言积累,而语言积累单纯依靠课文内容是不够的。巴金先生说:“我不懂得什么文章作法,就是滚瓜烂熟地记下了几百篇经典文章,然后自然而然就会写文章了。”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诚不我欺也。
3、优秀的读物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这不但使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达更规范,还能把阅读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对语感的积累有很大的作用。
总之,大量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好书的熏陶下,不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辨析对错的能力,一点一滴积累学生语感能力,在不断积累中,语感的准确性、迅捷性、敏锐性、深刻性、宽广性、情感性等方面就会有“直接性”“经验性”提升,促进语感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语感;语文;阅读;能力
一、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首先,从语文知识的功能上看,知识要转化为能力,必须要附着于学生的心理结构,既是说,必须通过语感这一中介,才能转化成能力;其次,从语文思想教育上看,语感具有选择性,主体只对与之相关的言语现象特别敏感,学生情感的塑造依赖于其对语言的感悟、内化,因此,语感强的人,才能对语言材料中包含的道德情操、个人品格、人生价值、审美情趣等方面的人文因素有更敏锐的反应;再次,从语文美育的角度看,审美的过程不是理性地认识和推理,而是依靠学生的经验、情感等因素的直觉,这种直觉就是感悟,审美教育要通过语感来完成。由此,《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将培养语感列为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见,语感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和关键。
二、阅读与语感培养的关系
关于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新课标有多次的叙述。在 “阶段目标”中就非常明确地规定了各个学段的阅读目标,从诵读儿歌、童谣到诵读优秀诗文、读书看报再到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阅读,阅读的对象、数量、途径、方法都有明确的要求。总目标的要求是,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该在500万字以上。
那么,阅读与语感培养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还是从新课标的要求中来了解。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最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当然是阅读书籍;“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首先应该是掌握语言感悟能力,对于形态丰富的汉语言来说,规律性的东西,非言语能表达,只能是靠心理的感悟。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感从哪里来?它依赖于丰富的积累,积累则来源于阅读。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就是要多读,而且是多种形式的读,才能有丰富的积累,才能有深刻的体验,才能有良好的语感。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不但要读,还要多读,还要读好的,读完整的。
三、培养语感的几点方法
1、閱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语感是一种认知结构,语感图式的发展依赖于“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从另一个角度讲,语感作为一种语言感悟能力,它的培养和发展也必须在语言实践中,阅读作为一种最普遍、最直接、最重要的语言实践之一,自然成为语感培养的重要途径。
2、丰富的积累来源于大量的阅读实践。语感的获得依赖于丰富的语言积累,而语言积累单纯依靠课文内容是不够的。巴金先生说:“我不懂得什么文章作法,就是滚瓜烂熟地记下了几百篇经典文章,然后自然而然就会写文章了。”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诚不我欺也。
3、优秀的读物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这不但使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达更规范,还能把阅读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对语感的积累有很大的作用。
总之,大量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好书的熏陶下,不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辨析对错的能力,一点一滴积累学生语感能力,在不断积累中,语感的准确性、迅捷性、敏锐性、深刻性、宽广性、情感性等方面就会有“直接性”“经验性”提升,促进语感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