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P53及细胞增殖核抗原蛋白表达与垂体腺瘤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wlg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53和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和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VEGF、P53和PCNA蛋白在30例侵袭性垂体腺瘤及30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结果侵袭组中VEGF和PCNA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6/30 (53.3%)和13/30 (43.3%),非侵袭组中分别为8/30 (26.7%)和5/30 (16.7%),两种蛋白的表达水平侵袭组明显高于非侵袭组(P<0.05).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在两组中分别为 7/30 (23.3%)和0/30(0%),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复发组的VEGF、P53和PCNA蛋白表达阳性率在第一次手术组分别为5/9 (55.5%)、2/9(22.2%)、5/9(55.5%),在第二次手术组分别为5/9(55.5%)、5/9(55.5%)和4/9(44.4%);非复发组分别为6/21(28.5%)、0/21(0%)和4/21 (19.0%).复发组VEGF和PCNA蛋白表达与非复发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两次手术组间比较无差异;P53蛋白表达在第一次手术组与非复发组间的差异也无显著意义(P>0.05),但第二次手术组则明显高于非复发组(P<0.01).结论 VEGF、P53和PCNA蛋白异常表达与垂体腺瘤的发生、侵袭和复发改变有关,检测这3项指标可对肿瘤侵袭和预后进行评价。

其他文献
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技术对HLAⅡ类HLA-DRB1*、DQB1*等位基因进行特异性个体扩增,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基因的多态性分布情况。
目的 探讨慢性颅内静脉压增高状态下硬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其与血管超微结构改变的关系.方法选Wistar雄性大鼠24只(实验组12只;对照组12只),右侧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端-端吻合,同时结扎上矢状窦,建立慢性颅内静脉压增高的动物模型;90 d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硬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VEGF的表达和血管生成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血管壁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B组的硬脑膜血管中VEGF
目的 观察跨膜型葡萄球菌肠毒素A( SEA-TM)和糖基化磷脂酰肌醇锚定型mB7.1(mB7.1-GPI)二种免疫分子膜表面修饰瘤苗的抗肿瘤作用是否优于单种免疫分子膜表面修饰的瘤苗.方法构建pcDNA3.1(+)/mB7.1-GPI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中国仓鼠卵巢上皮细胞(CHO)中,表达和纯化mB7.1-GPI.通过蛋白转染法将SEA-TM、 mB7.1-GPI单独或共同锚定到EL-4肿瘤细胞膜上
目的 探讨术前急性高容血液稀释联合术中控制性降压对腰椎手术病人血液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腰椎骨折椎板减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二组:术前急性高容血液稀释联合术中控制性降压组(联合组)和单纯控制性降压组(对照组),每组15例.联合组术前输入6%羟乙基淀粉20 ml/kg和乳酸林格氏液20 ml/kg,行急性高容血液稀释;术中微量泵输注硝普钠0.5~6μg·kg-1·min-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和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肥胖症的发生率正在逐步增高,其不仅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胆石症、痛风、猝死的诱因,而且与肝脏相关疾病如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密切相关.早在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将肥胖症列为仅次于吸烟和艾滋病的第三大慢性杀手.肥胖者发生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脂肪肝的危险性分别是普通人群的3倍、2~3倍和7倍。
由于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和各国税收立法的相对滞后,电子商务逃、避税问题日益突出。各国根据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逃、避税的新特点,在原有防范措施的基础上,采取了一些新的
目的 借助波阵面像差仪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高阶像差的变化.方法33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周、1月及3月散瞳后用基于Tscheming原理的波阵面像差仪进行测量,记录6阶像差的Zernike系数和均方根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mm瞳孔下,白内障术后眼在1周时与1月和3月时高阶像差的差异有显著性;术后1月和3月时的差异没有显著性;术后1周和1个月时PMMA硬性晶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