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出:实验能力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实验教学是提高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具体指导观察方法,引导学生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关键词】生物教学,实验,能力,培养,方法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生物学实验课是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在教学中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1.要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能力
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也是一个实验安全进行的保证。我在实验课的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1.1 教师以规范的操作让学生模仿。初一的学生刚刚接触生物学实验,对实验的操作还不太熟练,不太规范,此时特别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地进行示范操作,对学生进行指导。
例如:在“显微镜的使用”这一实验中,我就取镜和安放、对光、调焦、观察等一系列的操作进行规范的实验示范,做到每讲一点就规范地做一步,学生模仿着操作一步。就拿取镜和安放来说,我一边讲“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一边进行示范操作,学生跟着我进行实验。这样,容易培养学生规范的实验操作能力。
1.2 提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与显微镜有关的实验常常因为操作能力较差而直接影响到观察的效果。为此,我在生物实验课教学时,常常采取提出一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训练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比如,在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之前提出:在显微镜下只能看清楚一层植物细胞,如果叶的横切片太厚,你能不能看清楚叶片的结构?如果看不清,应该怎么办?很自然地引导学生用双面刀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标本,而且学生也很用心地挑选最薄的切片。这样提高了学生徒手切片的技能,上实验课时学生就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观察叶片的内部结构。
2.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初一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对象或标本的观察往往带有盲目性,教师应该细致而明确地告诉学生“看”(观察)什么,怎么“看”。教师只有这样正确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学生的观察效果才会更好。
如,在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时,教师要求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自己采集到的绿色开花植物的各个器官。在用放大镜观察植物果实时,要求学生按由表及里的顺序观察其组成情况。这样就会大大缩短观察时间,观察效果也很好。
还要给学生讲一些容易掌握的观察方法,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2.1 植物的观察解剖实验要严格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
比如,解剖和观察花的各部分结构时,如果先解剖和观察花蕊(雄蕊和雌蕊),那么花蕊以外的萼片和花瓣就会受到严重破坏,从而不利于观察花蕊以外的萼片和花瓣的形态。所以,在解剖和观察花的各部分结构时,应按照从下到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进行,即先观察花柄、花托、花萼、花冠,将花托上的萼片和花瓣摘下来,再观察内部的雄蕊和雌蕊,最后将雌蕊的子房解剖开,观察子房内胚珠的结构。只有这样才能看清楚花的每一部分的形态和结构,同时也利于制作花的粘贴图。
2.2 运用比较的方法。
比如,在进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时,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处理后的叶片遮光部分和见光部分在滴加碘液后颜色的变化。简要说明原因,并且提出:“这个实验进一步说明了什么?”这样便于学生透过实验现象发现生物学规律:绿叶的光合作用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又如,在进行“绿色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实验时,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分别装有新鲜蔬菜和烫熟的蔬菜的塑料袋内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不同,简要分析原因,并且提出:“这个实验进一步说明了什么?”这样便于学生通过这一生物现象发现这样一个生物学规律: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同时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大有好处。
3.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所谓实验中的表达能力,是指运用生物学的概念和原理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现在的新课程标准强调探究性学习,无论是人教版的初中生物学课本还是苏教版的初中生物学课本,都加大了探究实验量,探究实验的关键就是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就要求教师加大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呢?
3.1 教师必须加强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初中生物教材中涉及到的概念和原理。例如,在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实验中,先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配制体积分数为5%、10%、15%和20%的酒精,再将水蚤放入体积分数为5%、10%、15%和20%的酒精中,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水蚤心脏的跳动,并记录心率。列表或绘制曲线图表示实验结果。分析全班的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如果学生不知道什么是溶液的体积分数就不会配制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如果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心率就不会记录,当然也就得不出正确结论。
3.2 教师要不断地给学生提供表达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平时的交流活动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为此,我在每一个探究实验中都安排了小组间进行交流这一环节。平时教师应该多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鼓励他们利用橱窗、黑板报来展示自己的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极大地调动学生撰写的激情和欲望,这也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生物教学,实验,能力,培养,方法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生物学实验课是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在教学中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1.要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能力
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也是一个实验安全进行的保证。我在实验课的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1.1 教师以规范的操作让学生模仿。初一的学生刚刚接触生物学实验,对实验的操作还不太熟练,不太规范,此时特别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地进行示范操作,对学生进行指导。
例如:在“显微镜的使用”这一实验中,我就取镜和安放、对光、调焦、观察等一系列的操作进行规范的实验示范,做到每讲一点就规范地做一步,学生模仿着操作一步。就拿取镜和安放来说,我一边讲“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一边进行示范操作,学生跟着我进行实验。这样,容易培养学生规范的实验操作能力。
1.2 提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与显微镜有关的实验常常因为操作能力较差而直接影响到观察的效果。为此,我在生物实验课教学时,常常采取提出一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训练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比如,在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之前提出:在显微镜下只能看清楚一层植物细胞,如果叶的横切片太厚,你能不能看清楚叶片的结构?如果看不清,应该怎么办?很自然地引导学生用双面刀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标本,而且学生也很用心地挑选最薄的切片。这样提高了学生徒手切片的技能,上实验课时学生就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观察叶片的内部结构。
2.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初一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对象或标本的观察往往带有盲目性,教师应该细致而明确地告诉学生“看”(观察)什么,怎么“看”。教师只有这样正确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学生的观察效果才会更好。
如,在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时,教师要求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自己采集到的绿色开花植物的各个器官。在用放大镜观察植物果实时,要求学生按由表及里的顺序观察其组成情况。这样就会大大缩短观察时间,观察效果也很好。
还要给学生讲一些容易掌握的观察方法,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2.1 植物的观察解剖实验要严格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
比如,解剖和观察花的各部分结构时,如果先解剖和观察花蕊(雄蕊和雌蕊),那么花蕊以外的萼片和花瓣就会受到严重破坏,从而不利于观察花蕊以外的萼片和花瓣的形态。所以,在解剖和观察花的各部分结构时,应按照从下到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进行,即先观察花柄、花托、花萼、花冠,将花托上的萼片和花瓣摘下来,再观察内部的雄蕊和雌蕊,最后将雌蕊的子房解剖开,观察子房内胚珠的结构。只有这样才能看清楚花的每一部分的形态和结构,同时也利于制作花的粘贴图。
2.2 运用比较的方法。
比如,在进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时,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处理后的叶片遮光部分和见光部分在滴加碘液后颜色的变化。简要说明原因,并且提出:“这个实验进一步说明了什么?”这样便于学生透过实验现象发现生物学规律:绿叶的光合作用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又如,在进行“绿色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实验时,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分别装有新鲜蔬菜和烫熟的蔬菜的塑料袋内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不同,简要分析原因,并且提出:“这个实验进一步说明了什么?”这样便于学生通过这一生物现象发现这样一个生物学规律: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同时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大有好处。
3.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所谓实验中的表达能力,是指运用生物学的概念和原理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现在的新课程标准强调探究性学习,无论是人教版的初中生物学课本还是苏教版的初中生物学课本,都加大了探究实验量,探究实验的关键就是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就要求教师加大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呢?
3.1 教师必须加强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初中生物教材中涉及到的概念和原理。例如,在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实验中,先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配制体积分数为5%、10%、15%和20%的酒精,再将水蚤放入体积分数为5%、10%、15%和20%的酒精中,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水蚤心脏的跳动,并记录心率。列表或绘制曲线图表示实验结果。分析全班的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如果学生不知道什么是溶液的体积分数就不会配制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如果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心率就不会记录,当然也就得不出正确结论。
3.2 教师要不断地给学生提供表达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平时的交流活动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为此,我在每一个探究实验中都安排了小组间进行交流这一环节。平时教师应该多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鼓励他们利用橱窗、黑板报来展示自己的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极大地调动学生撰写的激情和欲望,这也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