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白细胞介素-10/Fc融合蛋白对内毒素诱导急性肺损伤小鼠的实验干预作用

来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重组白细胞介素-10(rIL-10)/Fc融合蛋白对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l)小鼠炎症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向气管内注射脂多糖(LPS)制成ALl动物模型;rIL-10/Fc融合蛋白采用腹腔内给药方式.132只小鼠被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rIL-10/Fc对照组、ALl模型组、rIL-10/Fc治疗组.每组选择25只小鼠观察24 h存活率;其余用于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自细胞数量,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IL-1β水平,以及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肺组织湿/干重(W/D)比值;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注射LPS后4 h可引起BALF中TNF-a和IL-1β显著升高(P均<0.01),rIL-10/Fc治疗组较ALI模型组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8 h和12 h,rIL-10/Fc融合蛋白能显著抑制BALF中TNF-a产生,在12 h抑制IL-1β产生;并明显改善LPS注射24 h后实验动物的存活率(P<0.01).rIL-10/Fc对LPS诱导的ALI小鼠BALF中白细胞数量、肺组织MPO活性、肺组织W/D比值无显著改变.注射LPS 24 h后,肺组织出现了明显的炎性改变,但在rlL-10/Fc融合蛋白干预后没有出现显著的差异.结论 rIL-10/Fc融合蛋白能显著抑制LPS诱导的ALI小鼠肺促炎细胞因子产生,改善预后。

其他文献
美国科研人员研究了性别对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后病死率、多器官功能衰竭(MOF)以及医源性感染的影响。研究共纳3,1036例钝器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成年患者,其中男680例,女356例。结果显示,在排除一切重要干扰因素后,所有患者单独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表明:性别对病死率、MOF以及医源性感染有一定影响。1036例患者的总病死率、MOF发生率和医源性感染率分别为20%、40%和45%,损伤严重程度
期刊
尽管对氢化可的松治疗脓毒性休克存在争议,但仍被广泛用于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治疗。为了说明氢化可的松疗法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作用。以色列学者进行了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实验。实验分氢化可的松治疗组(200mg/d,6h1次,5d后减量)和安慰剂组,观察两组患者28d病死率和休克逆转情况。研究结果显示,
期刊
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往往伴发急性。肾损伤(AKI),是心源性因素外最常见的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死亡原因。最近中国台湾学者研究了严重脓毒症患者发生。肾功能衰竭风险、肾损伤、肾功能衰竭、肾脏无功能与肾功能衰竭终末期(RIFLE)分类法之间的关系。研究中纳入了121例ICU脓毒症患者,于入院时检测47项临床及实验室指标作为候选存活率预测因子,总体院内病死率为47.90A。结果显示,RIFLE分类
期刊
由解放军总医院俞森洋教授主编的《呼吸危重学》近期已由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上、下两册,共71章286万字。该书系统、全面、深入地介绍了呼吸危重病学领域所涉及的各方面知识,包括呼吸危重病的诊治和监护技术,各种呼吸危重病的病因、病理、诊断标准、救治技术、方法和策略等。该书注重知识的系统性、综合性,以及技术的实用性、进展性,适用于呼吸病学和危重病学医生,尤其是从事呼吸危重病学和ICU工作的医
期刊
肠缺血是危重病患者发生脓毒症和器官衰竭的机制之一。有报道显示,Toll样受体(TLRs)参与介导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最近台湾研究人员证明TLR4的配体内毒素脂多糖(LPS)可通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信号转导减轻肠I/R损伤。研究人员在野生型(WT)小鼠及Tnfrsf1α(TNF受体超家族成员1α)小鼠饮用水中加入口服抗生素喂养4周,减少肠道固有菌群。并于第3周在饮水
期刊
病理状态下新生儿常会出现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严重的酸碱平衡紊乱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快捷且准确地提供反映机体酸碱平衡状态的指标十分重要.本科自2008年2月起使用美国雅培i-STAT携带式手持血气分析仪,用足底加温法采微量毛细血管血对30例患儿进行快速床旁血气分析,并与常规采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方法相比较,在创伤小、失血少的情况下同样可以得到一个满意的血气结果,报告如下。
期刊
2008年全国大内科新进展学习班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拟于2008年5月下旬在北京举办,共6d,培训费980元,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学习期满授予学员国家级I类继续教育学分10分[项目编号:2008-03-10-117(国)]。
期刊
期刊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核转录因子-kB(NF—kB)活性和血清肿瘤坏死因-a(TNF—a)、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对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随机选取进行静脉溶栓再通的AMI患者(AMI再灌注组,8例),并以健康体检者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以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法(EMsA)检测NF—kB活性,放射免疫法测定TNF—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