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法律修辞的司法正义

来源 :法律方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m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司法正义一般表现为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两种形式,法律修辞是基于价值判断基础之上的说服与沟通的论证方式。在司法正义的实现过程中,对实质正义的论证必须借助于法官的自由裁量,而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的过程即是进行法律修辞的过程。遵守法律的确定性是自由裁量式修辞的底线,追求裁判的可接受性则是自由裁量式修辞的目标。在通过类推将实质正义普遍化为形式正义的过程中,类推本身即为一种修辞手法。这种基于法官个人价值判断基础上的修辞论证要具备更强的可接受性,就要求法官从单向说服向双向对话转变,从无语境向有语境转变。 Judicial justice generally manifests in two forms: formal justice and substantive justice. Legal rhetoric is a demonstration of persuasion and communication based on value judgments. In the course of the realization of judicial justice, the demonstration of substantive justice must be based on the discretion of judges, and the process of judges exercising discretion is the process of legal rhetoric. The certainty of observing the law is the bottom line of discretionary rhetoric, and the pursuit of acceptability of adjudication is the goal of discretionary rhetoric. In the process of generalizing substantive justice by analogy to formal justice, analogy itself is a rhetorical device. Such rhetorical argumentation based on judge’s personal value judgment should have more acceptability and require judges to shift from one-way persuasion to two-way dialogue and from no-context to contextual one.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也是今后推动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外国企业今后在华投资兴业,将会有更为开放、宽松、透明的环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
期刊
由中共中央办公厅编著、人民出版社于1957年2月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献》,大概是迄今出版的最厚的一本关于党代表大会的文件集了.其中,除了收有毛泽东的开
期刊
法理学教科书的理论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法学学科的整体发展程度.90年代中期国家教委组织编写的教材,曾被列为国家教委“八五”社会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孙国华教
比较研究了美国与德国隐私信息方面的立法与政策,发现两国在保护隐私信息方法上的显著不同,美国认为自我监管与部门化监管的方法有助于建立透明的法律环境;此外,美国立法强调
上海楼市6月份成交量继续上扬。排队、炒号现象大面积出现,购房客踊跃入市之态酷似惟恐股市“踏空”之心理。近日,沪上楼市再度火爆,涨价、排队、炒号等已逐渐被人们淡忘的字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党校要始终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全面落实“主业主课”要求,充分发挥“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的重要作用,就需要党校各方面工作整体提高和协同推进.组织
期刊
作者简介:高红,女,汉,天津财经大学中文系。  摘要:从现代管理视角重新审看“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会得到很多有关王熙凤管理素质和管理才能方面的启发,同时我们也能从王熙凤做人之失上,得到很多借鉴和警示。  关键词: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管理;视角  《红楼梦》中有位非常抢眼的人物王熙凤,她不仅善于察言观色,见风使舵,能说会道,阿谀奉承,而且还颇具领导才能和管理天赋。这在她偶然一次协理宁国府中,表现得淋漓
有位教授问美术系的学生:“你们都是学绘画的,整天调配颜色,你们说,世上什么颜色最美?”学生不知何意,个个瞠目结舌。教授停顿片刻说:“世界上最美的颜色是羞色!”这意外的答案使学生一怔,继而是会心的微笑。教授接着说:“羞色使人自爱、自重、自尊、自律。羞色使人止于礼,合乎情,趋向善,臻于美。做了不该做的事情感到后悔、羞耻。所以,羞色是文化的色彩,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它会阻止人走向卑鄙。”教授之言,令我感慨
[摘 要]本文从一带一路视域下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内涵出发,结合辽宁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阐述辽宁经济稳增长与调结构二者间的辩证关系,同时针对辽宁省经济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稳增长;调结构;经济转型  [中图分類号]F207;F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7)07-0040-04  目前,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