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旬邑苹果产业的思考

来源 :果农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peci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旬邑苹果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管理水平日益提高,产业优势十分突出,如何适应新时期果业发展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果业优势,促进农民增收,现就我县苹果产业现状和问题进行探讨。
  
  1 产业现状
  
  苹果产业一直是旬邑果农增收的主导产业,目前,全县苹果总面积3万公顷,总产量32.5万吨,产值6.9亿元。农民人均苹果收入1580元,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71.3%:已建成冷藏库23个,贮存量12.8万吨;果汁加工厂1个,年加工果汁3万吨;纸箱厂2个;发泡网厂5个;套袋厂8个;果品经销企业24家,农民经纪2540人。苹果产业已成为旬邑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但还必须看到,我县苹果产业将面临来自国际、国内苹果产区以及果品市场的挑战。我们必须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强化技术管理,创造性地延长产业链条,开拓高端市场,实现果业2次腾飞。
  
  2 存在问题
  
  2.1 基地规模有待壮大
  随着基地由适生区向优生区调整。苹果面积稍有减少,加之我县部分乡镇树龄老化,巩固面积,加快推进规模栽植面临挑战。
  
  2.2 品种结构单一
  我县苹果品种结构单一表现在:(1)品种单一。除红富士、秦冠、红星几个较传统品种外,新品种引进、推广尚,不理想;(2)结构不合理。晚熟品种比例过大,中早熟品种缺乏,部分果园单一晚熟品种栽植且无授粉品种。
  
  2.3 果品质量仍需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水果的消费不再仅仅注重内在品质,同时也更加注重外观质量和食品安全,而我县所生产的苹果大部分为中、低档产品,无论从外观还是内在质量都很一般,部分苹果农药残留还居高不下,优质果率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说明我县苹果质量总体不高,其原因具体表现在:(1)果树密闭,光照差,着色难。(2)果园投入匮乏,树体营养状况差,土壤有机质低,微量元素不足,树势不强,影响果实的正常发育。(3)病虫害无害化防治程度低;光洁度不够理想。苹果销售价格低。挫伤了果农务果的积极性。当前,国外优质水果不断涌入,质量成为竞争的关键,质量不高已严重制约我县苹果业的发展。
  
  2.4 苹果产业链条还需延伸
  旬邑苹果规模化栽植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初,与白水、礼泉邻县相比栽植稍晚,所以果农组织化程度低,仍是一家一户分散管理状态,优良品种与先进技术的推广滞后。果品生产、采收、分级、贮存、加工、包装、运输技术还很落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2.5 维护品牌意识不强
  “旬宝”牌红富士苹果是我县果品注册成功的商标之一。多年来政府大力倡导维护品牌、规范销售环节,但由于果农不愿分期、分批采收,采后处理程度低,分级不严、包装不精、贮运设施不科学,使“旬宝”牌红富士的声誉在消费者心目中打了折扣。
  
  2.6 技术队伍建设有所弱化
  传统的作务方法已不能与时俱进,发展果业需要用新技术、新知识来武装果农的头脑,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附加值。这是发展现代果业的需要。而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果业系统技术人员偏少,尚不能完全满足一人负责一乡镇的基本需求: 技术人员对新技术的学习尚需提高:乡村两级服务体系很不规范。部分乡镇果树站工作落后,日常业务难以衔接。
  
  3 发展苹果产业的思考
  
  今后一个时期旬邑苹果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提思想是:立足自然优势。充分发挥技术、劳动力、品牌特色,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扩大基地面积,努力提高苹果的科技含量,重在发展生态果业、观光果业和文化果业,增强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完善产业链条,健全市场功能,塑造一支技术扎实,本领超前的新型果业队伍。争取用3~5年时间。达到苹果业比兄弟县区领先的目标。
  
  3.1 稳步壮大基地面积
  随着果园老龄化,部分老龄树要挖除,要保持现有面积3万公顷动态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今后5年达到总面积3.33万公顷的奋斗目标,每年至少要多栽666.7公顷,为此,建议政府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选派德才兼备、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下到基层,帮助果农解决资金、技术、劳力等问题,以廉洁、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稳步壮大果树面积。
  
  3.2 优化品种结构
  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要加快新品种的引进试验、推广和老品种的更新改造步伐,进一步优化果品结构,巩固现有晚熟良种,适度发展中熟品种,合理发展早熟品种,并合理引进、培育栽植适合本地区的加工品种。
  
  3.3 提升果品质量
  要紧跟市场导向,着眼于现代消费理念,注重安全健康,追求效益为先,采取各种技术手段,提高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1)推广应用优良新品种是实现优质的基础。要在稳定常规适栽品种的基础上,继续试验、推广具有竞争活力的优良新品种。更新淘汰老品种,筛选更适合县域特色的新品种。
  (2)以成龄园的改造为契机,继续推进“大改形”工作。调查表明,我县一半以上的果园普遍存在树密枝稠、光照不良的情况,造成无效消耗,既降低了果实品质,又极不便果园作业,必须通过“大改形”挖树、减枝达到通风透光,提升果品质量。
  (3)加大果园肥力投入。特别要加大有机肥的施用,在施肥上坚持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相配合;以基肥为主,追肥与叶面喷肥相结合:并普遍应用测土配方和综合施肥新技术。控氮稳磷增钾,推广种植绿肥。覆盖秸秆,扩大“五配套”应用范围,并在干旱地区推行“穴贮肥水”技术。
  (4)抓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搞好套袋、科学喷施农药,提倡生物防治。尽量减少或不用化学农药,普及频振式杀虫灯、黄板等防虫技术,实行病虫无害化防治、保护生态环境,生产绿色、安全、健康的食品。
  (5)推广以生产高档苹果为主的标准化花果综合管理技术。重点推广预防抵抗自然灾害的对策:人工授粉、保花保果;疏花疏果,合理负载;提高全园套袋技术规范;推行铺反光膜、摘叶转果及适期采摘技术。
  (6)集思广益开展苹果文化艺术活动。结合“中国苹果之乡”、“绘画之乡”、“渭北高原上的西双版纳”、“国家卫生县城”、“新农村建设”、“红色旅游”等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风情,生产出集文化、艺术于一体,内外品质俱佳的苹果,举办适合本地特色的节日,以果为媒,拓展市场,吸引八方客商,打造旬邑果业新亮点。
  
  3.4 健全功能完善的市场体系
  重点是兴办国营、民营、合资经营的物流、人流、信息流建设,在政策、资金、人事等相关方面给予照顾支持,加快发展果品保鲜、贮藏、加工、包装、运输行业,创造宽松、合理的投资环境和创业环境,吸引客商,扶持龙头企业,尽快解决功能不全、设施不足、设备落后和配套不合理的现状,实现产、供、销、运一体化的市场配套体系建设。
  
  3.5 强化品牌优势
  加大品牌宣传力度,维护强化“旬宝”牌红富士苹果品牌。具体要求果农要适期采摘、分级堆放,科学贮藏:相关部门加大检查、监督力度,严格杜绝用外地的包装材料包装旬邑苹果,切实做到包装材料统一、标识统一,力争把“旬宝”牌苹果创造为名牌产品,实现“旬宝”牌红富士红遍全中国的夙愿。
  
  3.6 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要建设好县一乡一村三级服务组织,建立以县果业局、园艺站为中心,以服务果业为先导,以各乡镇农技站、果树站为平台,辐射带动村组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做到技术人员配置合理,设施健全,服务快捷;采取定期出外考察、学习培训等办法,培养一批懂新业务,善于经营,乐于创新的高、精、尖科技人才,给其施展的机会,实现个人价值,以此来激励更多人投身果业:职能部门把果农培训作为普及果业技术和指导果业生产的切入点,加大培训范围和强化培训效果,同时,要建立健全果农协会,真正实现民办、民管、民受益的良好局面。
其他文献
“这一串葡萄1.5千克多,能卖10块钱,我这1334平方米葡萄今年能收入2万元呢!”9月1日,正在采摘葡萄的河南省灵宝市焦村镇安头村村民姬锐高兴地告诉记者。走进安头村,道路两旁全是绿油油的葡萄园,一行行整齐的葡萄架上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一派丰收景象。安头村距灵宝市区较近,村民头脑灵活,发展经济意识强烈。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该市普遍种庄嫁时,安头村就率先调整产业结构,开始栽植苹果,淘得了第一桶金。
由于管理粗放导致梨树衰老,直接影响树势,产量和果实品质,明显降低经济效益。梨树特点是潜伏芽寿命很长,一般采取更新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后,很快就能使树势复壮、产量与质量也将成倍增长,如管理技术得当,可以延长梨树的经济寿命,一般结果期延长10~20年或更长寿命。现将老梨树的更新复壮丰产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1 骨干枝的更新修剪    当骨干枝前端焦梢、后部光杆时,可在有效好分枝处缩剪。如骨干枝(主枝
优质,无核,大粒是目前葡萄发展的方向,根据这个目的,2002年春我中心从郑州果树所引进郑果大无核,绯红无核,森田尼无核,大粒红无核等4个无核品种,对引进的几个无核葡萄品种在渭北旱塬区的适栽性和经济性进行了观察,现简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位于铜川市新区省苗木繁育中心院内,该地区海拔710米,年平均温度10.3℃,最低温度-16℃,全年日照时数2275.8小时,年降雨量5
上杭是福建省三大青梅产区之一,青梅是上杭县的传统主栽果树,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以其果大、肉厚、核小、含酸量高的优良品质享誉国内外。1988年被国家计委定为乌梅出口基地,1995年县委县府把青梅列为上杭县七大重点和支柱产业加以扶持发展,1998年在调整农业结构中再次把青梅列为发展上杭经济的四大重点和支柱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至2007年全县青梅面积已达36.7公顷,总产3500吨。根据近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