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20世纪的末叶,改革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主旋律。在政治路线、经济体制的改革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作为上层建筑,一部分的教育改革也随之启动,教育必须与时俱进,21世纪开始的教育改革,大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任何改革都不会一帆风顺,既然是“试验”,就会有成功,也难免有挫折。经验固可贵,教训也重要。今天我们进行总结反思,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二、数学课程标准的特点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以下简称《新课标》) 的前言明确指出: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新课标》的产生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次大的飞跃, 是数学教育改革深化的重要标志。《新课标》从形式到内容与传统的数学教学大纲相比较,可谓是内容丰富,涵义深刻,新意迭出,自始至终反映出改革创新意识教学专家的良苦用心。《新课标》蕴含的新理念、新设计和新方法打破了传统的数学教学观, 为数学教师提供了一次教学改革的机遇和再学习提高的机遇。
三、数学课程标准改革的弱点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教学手段等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广大教师勇于探索、大胆实践、自觉践行“标准”,这是一种好现象。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准确把握数学课程标准的内涵或实质,出现了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法,盲目地跟风追求.其表现如下。
(一)滥用探究
教师在课堂上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无论什么问题都让学生探索,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费力不讨好。引导学生探索,首先要找准探索的问题,探索的问题应有挑战性,答案是未知,教材上也没有现成解释;探索的问题要有适应性,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一致,与他们的知识、经验有联系,学生凭借自己的拥有,经过个体的努力和群体的合作,能够取得成功。
(二)盲目合作
在教学中合作很重要。走进中小学课堂,合作学习似乎成为一种时尚。但调查发现,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较多。不少教师为了合作而合作,在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立即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 “嗡嗡”的声音, 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在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几分钟后教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被叫到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我的意思是”,没被叫到发言的学生唉声叹气,根本不去听其他学生的发言。这样的合作学习失去了原本的面目,也不会产生合作的效应。因此,教师要选择恰当的合作内容,合作时机与合作形式,讲究合作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另外,教师还必须選择恰当的时机。
(三)放弃指导
在实际的教学中,放弃指导的情形时有所见。学习数学,指导是必不可少的,要导在关键处,导在点子上。一般来说,指导要用来激发学习兴趣,创设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情境,帮助学生活跃思维,明确思考的方向,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创造性运用所学等。指导用得当,不仅不会削弱学生的主体性,相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姑息错误
教师生怕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不敢否定学生的说法。《新课标》
倡导学生大胆猜测,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情感,但数学毕竟是一门科学,数学知识应该有一个准确的界说,而不能含糊不清,似是而非。创新教育倡导学生要有批判精神,学生可以“肆无忌惮”地对老师的观点、书本的知识提出质疑,甚至否定;同样,老师也可以对学生见解“毫不客气”地进行反驳,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姑息错误,不仅不能让学生获得正确的知识,而且有可能把他们引向不尊重科学的歧途。
四、改革的方向
在进行数学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还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因为新课程改革没有现成的模式,一切新的东西也都存在一些不完善和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摸索,去探究,不断地在平时的教学中总结经验,接受教训。通过各种方法,创造各种条件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做到教改中教师和学生得到同等发展,共同成长。
(一)首先,课程内容努力反映时代前进的步伐
“概率统计”作为一个特定的领域列入课程,数学中的随机现象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内容。删繁就简取得成效,提倡数学文化,注意数学的美学价值,重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努力发挥数学对人的陶冶作用。
总之,这次数学课程改革,在内容(除几何部分外)上的变化,基本上是合理的。
(二)适当调整,寻求平衡
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200多位数学家和科学家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反对由“美国数学教师协会”制定的《数学课程标准》,以及依此编制的10种数学教科书。美国的数学教育理念,正在克服片面性,在两种相互对立的教育理念中寻求某种平衡。这再一次表明,真理在两个极端之间。
(三)抓好“双基教育”
中国数学教育以打好“双基”(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见长,美国数学教育则以自主探究、个性发展著称,二者各有短长。如果互相取长补短,和谐发展,结果将是美满的。但是,如果丢掉自己的长处,忽视自身的文化环境,盲目搬用外国经验,那就可能是一场灾难。
不过,我国数学教育的国情,依然是弱于“自主创新”和“个性发展”的,不能因为“平衡”,就回到老路,开倒车,平和,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五、结论
任何改革,总是波浪式地前进,有波涛汹涌的高潮,也会有冷静反思的低潮。必要的调整,是为了更好的前进。进两步,退一步,还是进了一步。冒进不足取,倒退更没出路。只要加强研究,形成共识,团结奋斗,那么数学教育改革以至整个课程改革的前途,必然是光明的。
20世纪的末叶,改革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主旋律。在政治路线、经济体制的改革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作为上层建筑,一部分的教育改革也随之启动,教育必须与时俱进,21世纪开始的教育改革,大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任何改革都不会一帆风顺,既然是“试验”,就会有成功,也难免有挫折。经验固可贵,教训也重要。今天我们进行总结反思,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二、数学课程标准的特点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以下简称《新课标》) 的前言明确指出: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新课标》的产生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次大的飞跃, 是数学教育改革深化的重要标志。《新课标》从形式到内容与传统的数学教学大纲相比较,可谓是内容丰富,涵义深刻,新意迭出,自始至终反映出改革创新意识教学专家的良苦用心。《新课标》蕴含的新理念、新设计和新方法打破了传统的数学教学观, 为数学教师提供了一次教学改革的机遇和再学习提高的机遇。
三、数学课程标准改革的弱点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教学手段等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广大教师勇于探索、大胆实践、自觉践行“标准”,这是一种好现象。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准确把握数学课程标准的内涵或实质,出现了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法,盲目地跟风追求.其表现如下。
(一)滥用探究
教师在课堂上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无论什么问题都让学生探索,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费力不讨好。引导学生探索,首先要找准探索的问题,探索的问题应有挑战性,答案是未知,教材上也没有现成解释;探索的问题要有适应性,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一致,与他们的知识、经验有联系,学生凭借自己的拥有,经过个体的努力和群体的合作,能够取得成功。
(二)盲目合作
在教学中合作很重要。走进中小学课堂,合作学习似乎成为一种时尚。但调查发现,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较多。不少教师为了合作而合作,在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立即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 “嗡嗡”的声音, 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在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几分钟后教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被叫到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我的意思是”,没被叫到发言的学生唉声叹气,根本不去听其他学生的发言。这样的合作学习失去了原本的面目,也不会产生合作的效应。因此,教师要选择恰当的合作内容,合作时机与合作形式,讲究合作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另外,教师还必须選择恰当的时机。
(三)放弃指导
在实际的教学中,放弃指导的情形时有所见。学习数学,指导是必不可少的,要导在关键处,导在点子上。一般来说,指导要用来激发学习兴趣,创设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情境,帮助学生活跃思维,明确思考的方向,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创造性运用所学等。指导用得当,不仅不会削弱学生的主体性,相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姑息错误
教师生怕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不敢否定学生的说法。《新课标》
倡导学生大胆猜测,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情感,但数学毕竟是一门科学,数学知识应该有一个准确的界说,而不能含糊不清,似是而非。创新教育倡导学生要有批判精神,学生可以“肆无忌惮”地对老师的观点、书本的知识提出质疑,甚至否定;同样,老师也可以对学生见解“毫不客气”地进行反驳,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姑息错误,不仅不能让学生获得正确的知识,而且有可能把他们引向不尊重科学的歧途。
四、改革的方向
在进行数学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还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因为新课程改革没有现成的模式,一切新的东西也都存在一些不完善和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摸索,去探究,不断地在平时的教学中总结经验,接受教训。通过各种方法,创造各种条件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做到教改中教师和学生得到同等发展,共同成长。
(一)首先,课程内容努力反映时代前进的步伐
“概率统计”作为一个特定的领域列入课程,数学中的随机现象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内容。删繁就简取得成效,提倡数学文化,注意数学的美学价值,重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努力发挥数学对人的陶冶作用。
总之,这次数学课程改革,在内容(除几何部分外)上的变化,基本上是合理的。
(二)适当调整,寻求平衡
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200多位数学家和科学家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反对由“美国数学教师协会”制定的《数学课程标准》,以及依此编制的10种数学教科书。美国的数学教育理念,正在克服片面性,在两种相互对立的教育理念中寻求某种平衡。这再一次表明,真理在两个极端之间。
(三)抓好“双基教育”
中国数学教育以打好“双基”(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见长,美国数学教育则以自主探究、个性发展著称,二者各有短长。如果互相取长补短,和谐发展,结果将是美满的。但是,如果丢掉自己的长处,忽视自身的文化环境,盲目搬用外国经验,那就可能是一场灾难。
不过,我国数学教育的国情,依然是弱于“自主创新”和“个性发展”的,不能因为“平衡”,就回到老路,开倒车,平和,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五、结论
任何改革,总是波浪式地前进,有波涛汹涌的高潮,也会有冷静反思的低潮。必要的调整,是为了更好的前进。进两步,退一步,还是进了一步。冒进不足取,倒退更没出路。只要加强研究,形成共识,团结奋斗,那么数学教育改革以至整个课程改革的前途,必然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