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6年,第一次购入电脑的时候,对显示器的选择就十分难以抉择。那时候只知道有14英寸、15英寸两种产品,差价多在800元,我选择了14英寸的那一款,只是因为便宜。第一次买电脑自然是无比兴奋的,但对技术的不了解也让我吃了个小小的亏……
惨!球面、14是主流
那时候都是CRT显示器,尺寸也小得可怜,不像现在动辄就是20英寸、22英寸。在当时,主流的14英寸和15英寸CRT显示器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差价,关键原因在于分辨率差异:14英寸分辨率仅有800×600,15英寸产品却可以达到1024×768——高分辨率的画面越发精细。显然,对这一无所知的我被800元的差价诱惑,而完全不知道这其中质的差别,所以说吃了个小小的亏。
纯平不平也好用
依稀记得1999年前后,刚开始工作的我终于决定给自己进行一次大换血——更换显示器,当时主流的产品已经是17英寸了。而且,这时候的显示器的表面已经不再是球状了,而是平面直角型产品。所谓平面直角其实并不真平,只不过看上去不再是球状屏幕而已。1998年的时候,以LG为首的厂商在1998年推出了物理纯平的显示器产品,效果要比平面直角更好,但差距绝对没有球面→平面直角来得大。
场频、行频好不烦恼
当时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大多都在讲一个技术指标:带宽,仿佛这个指标越高越好。后来通过查看不同杂志的文章(当时的网络很不成熟)才逐渐明白,真正要关注的是显示器的行频参数,这才是决定好坏的关键因素。行频越高,允许显示器分辨率可变范围越大。从此,买显示器的时候再也不会被JS欺骗了。
说到JS的欺骗伎俩,可千万大意不得。很多JS都是把显示器用分配器接在一起,即便是试机时也是接到分配器上面。这时候无论显示器多么优秀,看到的画面总也是不甚清晰。如果你提出疑义,JS会说“我这分配器不行,你回家一试就知道好坏了”。其实,很多杂牌产品都是靠着JS这种伎俩被卖出去的。即便是今天购买LCD显示器,如果JS也是用分配器接显示器,一定要阻止,让JS为你单独接到一台机器上(最好是数字的DVI接口,不是模拟的VGA)再检查显示器。
操作也在改变
显示器买回家一看,嘿,真是不一样了,我那14英寸的老显示器调节都是几个旋钮来单独控制,新买的显示器却用一个飞梭的按键全部取代了,而且可调节亮度、对比度、甚至色彩,比原来可真是好了不少。这是由于早期显示器受到操作系统的限制(DOS),只能采用电位器调节,通常是显示器下方的一排旋钮,通过这些旋钮可以对显示效果进行简单的调整。
什么是LCD?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是液晶显示器的简称。简单点解释,就是由两片玻璃面板中间夹着一种特殊的液态物体,然后通过通电与否来改变这个灯光亮光的折射方向,达到发光变色的目的。它的体积相比老式显示器薄很多,而且耗电也低不少。
高亮成风有缘由
买来新显示器,最重要的当然是玩游戏了!不过,由于3D游戏界面非常暗淡,玩游戏时必须手动调整显示器亮度才能看清细节。到了2001年前后,LCD显示器开始崭露头角。为了和LCD竞争,CRT显示器又推陈出新,以明基SmartEye技术为代表的高亮模式显示器产品出现了,通过一个简单的按钮就能够切换亮度模式,玩起游戏来明显画面效果改善不少。那时候我就买了一台三星带有高亮功能的17英寸CRT显示器,回家迫不及待的装上,运行《极品飞车4》,调整为高亮模式,游戏惊艳的效果让人感觉是在玩两个游戏(对比用老显示器时)——怎一个好字了得!
什么是响应时间?
由于液晶分子的转动,LCD屏幕上每个点由前一种色彩过渡到后一种色彩的变化,会有一个时间过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响应时间,这个值越小越好,因为这样可以让你感觉不到画面拖影。
LCD风生水起
时间转眼就到了2003年,经过近两年的发展,LCD已经不再是最初如同玩具般的样子了(14英寸、15英寸,响应时间多在30ms以上,色彩更是惨不忍睹)。正好,我的CRT显示器又进入了老化期,亮度、对比度大幅度降低,我知道——我又在给自己找理由换购了!2003年的时候17英寸产品正成为主流,1280×1024的高分辨率,不到30W的功耗,以及16ms的响应时间,玩游戏、看电影效果都十分出色。2500元左右的价格也并不十分贵——当然了,这个价格今天已经可以买到24英寸宽屏显示器了……
无点显示器购买有技巧
只要是LCD显示器,就不可避免地要提到亮点问题,根据国家标准,A区(屏幕中间的部分)不高于3个就算是合格的。如果你想挑一台包无点的显示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让商家承诺包无点,但多被要求在成交价基础上再加150元~200元,但要注意开票时务必让商家写明包无点的字样!另一种方式是自行拆机挑选,一般商家会同意加收50元拆机不超过3台的方式。建议没有把握的人还是选第一种方式为好。
惨!球面、14是主流
那时候都是CRT显示器,尺寸也小得可怜,不像现在动辄就是20英寸、22英寸。在当时,主流的14英寸和15英寸CRT显示器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差价,关键原因在于分辨率差异:14英寸分辨率仅有800×600,15英寸产品却可以达到1024×768——高分辨率的画面越发精细。显然,对这一无所知的我被800元的差价诱惑,而完全不知道这其中质的差别,所以说吃了个小小的亏。
纯平不平也好用
依稀记得1999年前后,刚开始工作的我终于决定给自己进行一次大换血——更换显示器,当时主流的产品已经是17英寸了。而且,这时候的显示器的表面已经不再是球状了,而是平面直角型产品。所谓平面直角其实并不真平,只不过看上去不再是球状屏幕而已。1998年的时候,以LG为首的厂商在1998年推出了物理纯平的显示器产品,效果要比平面直角更好,但差距绝对没有球面→平面直角来得大。
场频、行频好不烦恼
当时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大多都在讲一个技术指标:带宽,仿佛这个指标越高越好。后来通过查看不同杂志的文章(当时的网络很不成熟)才逐渐明白,真正要关注的是显示器的行频参数,这才是决定好坏的关键因素。行频越高,允许显示器分辨率可变范围越大。从此,买显示器的时候再也不会被JS欺骗了。
说到JS的欺骗伎俩,可千万大意不得。很多JS都是把显示器用分配器接在一起,即便是试机时也是接到分配器上面。这时候无论显示器多么优秀,看到的画面总也是不甚清晰。如果你提出疑义,JS会说“我这分配器不行,你回家一试就知道好坏了”。其实,很多杂牌产品都是靠着JS这种伎俩被卖出去的。即便是今天购买LCD显示器,如果JS也是用分配器接显示器,一定要阻止,让JS为你单独接到一台机器上(最好是数字的DVI接口,不是模拟的VGA)再检查显示器。
操作也在改变
显示器买回家一看,嘿,真是不一样了,我那14英寸的老显示器调节都是几个旋钮来单独控制,新买的显示器却用一个飞梭的按键全部取代了,而且可调节亮度、对比度、甚至色彩,比原来可真是好了不少。这是由于早期显示器受到操作系统的限制(DOS),只能采用电位器调节,通常是显示器下方的一排旋钮,通过这些旋钮可以对显示效果进行简单的调整。
什么是LCD?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是液晶显示器的简称。简单点解释,就是由两片玻璃面板中间夹着一种特殊的液态物体,然后通过通电与否来改变这个灯光亮光的折射方向,达到发光变色的目的。它的体积相比老式显示器薄很多,而且耗电也低不少。
高亮成风有缘由
买来新显示器,最重要的当然是玩游戏了!不过,由于3D游戏界面非常暗淡,玩游戏时必须手动调整显示器亮度才能看清细节。到了2001年前后,LCD显示器开始崭露头角。为了和LCD竞争,CRT显示器又推陈出新,以明基SmartEye技术为代表的高亮模式显示器产品出现了,通过一个简单的按钮就能够切换亮度模式,玩起游戏来明显画面效果改善不少。那时候我就买了一台三星带有高亮功能的17英寸CRT显示器,回家迫不及待的装上,运行《极品飞车4》,调整为高亮模式,游戏惊艳的效果让人感觉是在玩两个游戏(对比用老显示器时)——怎一个好字了得!
什么是响应时间?
由于液晶分子的转动,LCD屏幕上每个点由前一种色彩过渡到后一种色彩的变化,会有一个时间过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响应时间,这个值越小越好,因为这样可以让你感觉不到画面拖影。
LCD风生水起
时间转眼就到了2003年,经过近两年的发展,LCD已经不再是最初如同玩具般的样子了(14英寸、15英寸,响应时间多在30ms以上,色彩更是惨不忍睹)。正好,我的CRT显示器又进入了老化期,亮度、对比度大幅度降低,我知道——我又在给自己找理由换购了!2003年的时候17英寸产品正成为主流,1280×1024的高分辨率,不到30W的功耗,以及16ms的响应时间,玩游戏、看电影效果都十分出色。2500元左右的价格也并不十分贵——当然了,这个价格今天已经可以买到24英寸宽屏显示器了……
无点显示器购买有技巧
只要是LCD显示器,就不可避免地要提到亮点问题,根据国家标准,A区(屏幕中间的部分)不高于3个就算是合格的。如果你想挑一台包无点的显示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让商家承诺包无点,但多被要求在成交价基础上再加150元~200元,但要注意开票时务必让商家写明包无点的字样!另一种方式是自行拆机挑选,一般商家会同意加收50元拆机不超过3台的方式。建议没有把握的人还是选第一种方式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