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学生受益终身,而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够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内部动力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曾说:“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因为运用语言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但凡一切语文行为,包括识字、写字、遣词、造句、使用字典、词典、读书、听话、说话、作文等等,都有一个由掌握基础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问题。”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语文方面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谈谈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的一些做法。
一、写字习的惯培养
书写是小学生从事的一项专业性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可以获取知识、训练技能、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因此,我们要求教师要把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当作自己的基本职责去认真完成。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哪位教师的字写得好,手下的学生必是书写好手,教师的字有什么特点,学生的字也会有什么特点。因此,我们觉得要用自己良好的书写习惯影响学生,用一手整洁漂亮的字去影响、熏陶学生。
正确写字姿势的培养,必须从学生初入学时抓起,因为初入学的儿童可塑造性强,写字姿势尚未定型,在这个阶段抓书写可收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一抓正确的握笔姿势,“一拳一尺一寸”,用教唱儿歌的方法让学生熟记于心,并在平时加强督促与检查,耐心纠正不正确的握笔姿势。对那些用左手写字的学生则协同家长采取强制措施纠正。二抓“田”字格的规范书写,要求学生一笔一画地写,认认真真地写,注意笔顺笔画的规则,力求做到笔画清晰,间架合适,行列整齐。一开始,学生不太习惯,也可能影响做作业的速度,但是坚持下去,就越来越熟练,做到既写得好又写得快。 此外,我们还注意指导学生养成卷面整洁、爱护文具等附带习惯。
二、阅读习惯的培养
什么是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认为,除了让学生扩大阅读面,增长知识之外,应当讲究阅读的质量,也就是说要在“懂”字上下功夫。遇到拦路虎不轻易放过,而是指导学生认认真真地查字典,不理解的词要联系上下文体会意思,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一些课文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里“过电影”。而如果像小和尚念经——读而不谙其义,这样的读就没有什么意义,也是读书的大忌。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因此,我们注意培养学生在读书时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精彩的段落要求他们反复诵读,有的还鼓励他们背下来,印在自己的脑海里,以备随时调用。
课外阅读的习惯也同样非常重要。我们从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出发,一是采用和推广儿童喜闻乐见的儿歌、诗歌、小故事等题材,让儿童易与、于接受、便于阅读。二是通过开展故事比赛、“读书会”等多种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锻炼和交流的机会。在阅读时,我们要求学生学会边读边思考,学会提问题、做记号,养成读书提问题、做笔记的习惯。对于如何做记号和笔记,则根据不同的年级分别提出要求。
三、听说习惯的培养
“听”是大有学问的。有的同学听人讲话心不在焉,听了以后不知所云,这就不是好的习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力,使他们会听。比如听课,要求学生学会抓住中心,记住要点。关键的地方要侧耳倾听,并将有用的信息储存起来。经常训练学生的听力,就能使学生的耳朵逐渐聪敏起来,提高其吸收、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
四、自学习惯的培养
要学好语文,必须勤于实践。而这里的“实践”,就是“自学”。教师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即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本领。所以老师们经常采用一些激励性语言,不断地刺激学生学习。
1.预习的习惯
从一年级新生刚入学开始,我们就着手进行預习习惯的培养。提出预习要求,完成预习作业。每当预习一篇课文时,首先读通课文,并边读边画出生字和新词语,看看字形,想想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在课文旁边打上问号。然后通过查查字典,问问别人,或采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实在不懂的则向老师请教,学生在预习中会感受到自学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强学习的动力。
2.识字的习惯
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让学生取得识字的主动权。先让同学过好汉语拼音关,然后利用笔画规则、造字特点分析字形、识学生字,最后运用工具书释义、扩词,经过一段时间的预习和独立学习,当学生养成了识字习惯,就采用多种方法识字,不仅课文中的生字能掌握,而且连课外阅读中发现的生字也能主动掌握。识字能力提高了,反过来增添了学习的兴趣。
3.动口的习惯
在教学中,我们注重从一年级入学开始,处处设置情境,营造氛围,激发他们表达和表现的欲望。鼓励学生敢于说,敢于表达。从开口讲话,回答简单的问题开始,到能讲完整的句子,表达复杂的观点,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差异性,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不同的表达机会,及时表扬鼓励,耐心点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表达实践,获得成功的愉悦。
4.自查自改的习惯
自查是一种学习效果的反馈,自改则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反映。只有及时检查,才能知道有哪些问题,以便及时订正错误。这是一种习惯,更是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种责任。教师要求学生做好作业后注意回头看,发现问题就及时改正。对老师批改后的作业不光看分数、看打勾,更要留心看错在哪里,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对能力强的学生还要求能够归类,对知识点进一步梳理、分类。
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它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综合能力的奠基石,但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它具有长期性、反复性等特点,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特别是意志薄弱的小学生,更需要教师长期的教育和诱导,同时也需要家长,教师等多方面的力量结合起来,共同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给不良习惯留下滋生的空间。
一、写字习的惯培养
书写是小学生从事的一项专业性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可以获取知识、训练技能、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因此,我们要求教师要把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当作自己的基本职责去认真完成。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哪位教师的字写得好,手下的学生必是书写好手,教师的字有什么特点,学生的字也会有什么特点。因此,我们觉得要用自己良好的书写习惯影响学生,用一手整洁漂亮的字去影响、熏陶学生。
正确写字姿势的培养,必须从学生初入学时抓起,因为初入学的儿童可塑造性强,写字姿势尚未定型,在这个阶段抓书写可收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一抓正确的握笔姿势,“一拳一尺一寸”,用教唱儿歌的方法让学生熟记于心,并在平时加强督促与检查,耐心纠正不正确的握笔姿势。对那些用左手写字的学生则协同家长采取强制措施纠正。二抓“田”字格的规范书写,要求学生一笔一画地写,认认真真地写,注意笔顺笔画的规则,力求做到笔画清晰,间架合适,行列整齐。一开始,学生不太习惯,也可能影响做作业的速度,但是坚持下去,就越来越熟练,做到既写得好又写得快。 此外,我们还注意指导学生养成卷面整洁、爱护文具等附带习惯。
二、阅读习惯的培养
什么是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认为,除了让学生扩大阅读面,增长知识之外,应当讲究阅读的质量,也就是说要在“懂”字上下功夫。遇到拦路虎不轻易放过,而是指导学生认认真真地查字典,不理解的词要联系上下文体会意思,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一些课文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里“过电影”。而如果像小和尚念经——读而不谙其义,这样的读就没有什么意义,也是读书的大忌。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因此,我们注意培养学生在读书时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精彩的段落要求他们反复诵读,有的还鼓励他们背下来,印在自己的脑海里,以备随时调用。
课外阅读的习惯也同样非常重要。我们从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出发,一是采用和推广儿童喜闻乐见的儿歌、诗歌、小故事等题材,让儿童易与、于接受、便于阅读。二是通过开展故事比赛、“读书会”等多种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锻炼和交流的机会。在阅读时,我们要求学生学会边读边思考,学会提问题、做记号,养成读书提问题、做笔记的习惯。对于如何做记号和笔记,则根据不同的年级分别提出要求。
三、听说习惯的培养
“听”是大有学问的。有的同学听人讲话心不在焉,听了以后不知所云,这就不是好的习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力,使他们会听。比如听课,要求学生学会抓住中心,记住要点。关键的地方要侧耳倾听,并将有用的信息储存起来。经常训练学生的听力,就能使学生的耳朵逐渐聪敏起来,提高其吸收、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
四、自学习惯的培养
要学好语文,必须勤于实践。而这里的“实践”,就是“自学”。教师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即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本领。所以老师们经常采用一些激励性语言,不断地刺激学生学习。
1.预习的习惯
从一年级新生刚入学开始,我们就着手进行預习习惯的培养。提出预习要求,完成预习作业。每当预习一篇课文时,首先读通课文,并边读边画出生字和新词语,看看字形,想想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在课文旁边打上问号。然后通过查查字典,问问别人,或采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实在不懂的则向老师请教,学生在预习中会感受到自学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强学习的动力。
2.识字的习惯
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让学生取得识字的主动权。先让同学过好汉语拼音关,然后利用笔画规则、造字特点分析字形、识学生字,最后运用工具书释义、扩词,经过一段时间的预习和独立学习,当学生养成了识字习惯,就采用多种方法识字,不仅课文中的生字能掌握,而且连课外阅读中发现的生字也能主动掌握。识字能力提高了,反过来增添了学习的兴趣。
3.动口的习惯
在教学中,我们注重从一年级入学开始,处处设置情境,营造氛围,激发他们表达和表现的欲望。鼓励学生敢于说,敢于表达。从开口讲话,回答简单的问题开始,到能讲完整的句子,表达复杂的观点,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差异性,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不同的表达机会,及时表扬鼓励,耐心点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表达实践,获得成功的愉悦。
4.自查自改的习惯
自查是一种学习效果的反馈,自改则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反映。只有及时检查,才能知道有哪些问题,以便及时订正错误。这是一种习惯,更是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种责任。教师要求学生做好作业后注意回头看,发现问题就及时改正。对老师批改后的作业不光看分数、看打勾,更要留心看错在哪里,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对能力强的学生还要求能够归类,对知识点进一步梳理、分类。
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它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综合能力的奠基石,但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它具有长期性、反复性等特点,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特别是意志薄弱的小学生,更需要教师长期的教育和诱导,同时也需要家长,教师等多方面的力量结合起来,共同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给不良习惯留下滋生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