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螃蟹”的人:明明白白买对冲基金

来源 :投资与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ily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阳光私募一直被视为对冲基金的雏形。不过,业内人士对此嗤之以鼻:阳光私募虽然也努力做绝对收益,但它们缺乏对冲基金的灵魂元素——对冲。
  
  公募基金早已经买过,阳光私募也不新鲜了,对冲基金开始吸引一些“吃螃蟹的人”。
  国际上逼倒英镑的索罗斯、靠“量化黑盒子”成名的西蒙斯、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胜出的保尔森等人,都是对冲基金的基金经理。那么,国内的对冲基金究竟在哪里呢?2011年它们是赔是赚?收益是不是很高?
  
  “对冲”是它们的灵魂
  
  到底什么是对冲基金呢?国内阳光私募一直被视为对冲基金的雏形。不过,业内人士对此嗤之以鼻:阳光私募虽然也努力做绝对收益,但它们缺乏对冲基金的灵魂元素——对冲。
  美国著名对冲基金研究专家、畅销书《富可敌国——对冲基金与新精英的崛起》作者塞巴斯蒂安,马拉比近日在由易方达基金公司举办的对冲投资策略年会上,介绍说,对冲基金在成熟市场中并无一个确切的定义。不过,对冲基金创始人之一阿尔弗雷德,琼斯在1949年创建第一只对冲基金时,确立了对冲基金架构的四个主要部分,到现在也是对冲基金的主要特征:一是20%的业绩提成——基金管理人的激励与基金业绩相挂钩;二是私募形式——把自己的钱放到对冲基金里,这样基金管理人会更关注亏损;三是对冲——可以做空;四是杠杆——用杠杆去放大确定性比较大的收益。
  2010年4月16日,沪深300股指期货诞生,对冲基金有了对冲工具,使对冲基金在中国的起步成为可能。此后,国内才陆续诞生了一些对冲基金。
  早在2010年11月,第一创业证券的一款小集合产品即已杀入股指期货市场,作了一些尝试。作为国内对冲基金业务的先行者,易方达基金今年2月份发行了第一款一对多对冲基金,目前陆续已经发行了多只A股对冲基金产品。
  业内人士介绍说,股指期货推出之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券商、基金、私募基金开始关注、研发对冲基金,此类产品将越来越多。
  
  开启“绝对收益”之门
  
  “很多人觉得对冲基金是高风险的、边缘化的一部分,我想通过一些对冲基金的成功例子告诉大家:其实不是这样。”马拉比说, “对冲是把你想承担的风险缩小到一个领域,把其他你不想承担的去掉。”
  他举例说,如果一个投资者觉得福特汽车比通用汽车好,也许他的判断是对的,但是买了福特汽车,市场下跌了,他照样很可能亏钱。而如果他是买了福特汽车、卖空通用汽车,则不管市场涨落,只要福特比通用好,他就能赚钱。
  对冲基金的出现,给中国资本市场打开了一扇追求“绝对收益”之门。2010年以前,由于A股市场没有做空机制,无法对冲市场风险,投资者对“绝对收益”虽梦寐以求,却无法实现。
  对冲基金不同于传统的基金产品,它们是通过做空机制,对冲市场风险,从而利用超额收益,获取与市场无关的绝对收益。要注意的是,这个“绝对收益”不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绝对赚钱”,而是专业投资人所指的与市场无关的、有较高投资性价比(收益/风险的比值)、亏损概率较低的绝对收益。
  易方达对冲策略研发中心刘震介绍说,目前易方达的对冲基金在今年弱市都没有赔钱。虽然收益不多,但是相比哀鸿遍野的公募基金,已经非常难能可贵。
  据了解,易方达旗下系列对冲基金产品目前采用的对冲套利策略有两大特征:“市场中性”和“对冲套利策略”。“市场中性”是指不做择时判断,而是通过卖空股指期货等方式来对冲市场风险,使组合收益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 “对冲套利”是指利用多种对冲套利策略,发现和捕捉市场中的定价无效性,以实现与市场无关的绝对收益。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价格价值背离度大,市场定价无效性的机会多,正是对冲套利的大好时机。
  
  与“高收益”不沾边
  
  索罗斯通过对冲基金,攻击英镑和泰铢等,获得了可观的收益。那么,对冲基金的收益是不是很高呢?
  刘震介绍说,从国际上的经验看,对冲基金十年里只有一年会赔钱,年平均收益为10%左右。他指出,把对冲基金理解为高收益产品,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它在收益不高的同时,最大特点是风险很低, “投资性价比”比较高。
  发行了一款对冲产品的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公司的总经理章飚也给投资人介绍,他们推出的对冲基金最大特点是“风险较小,收益率较低”。他明确表示,期望这款新的理财产品的年均回报率在10%至15%间。
  
  对冲基金适合什么人
  
  那么,既然对冲基金不能保底、回报未必超过买股票、也不一定跑得赢大盘,那我们为什么还要买它?
  对冲基金这种新生事物,在中国常常遭遇误解,让易方达基金公司等也颇为无奈。易方达在推介对冲基金产品时,总是力求将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向客户讲明白。他们强调,我们不希望客户对对冲基金抱有不恰当的预期,千万不要误以为这是一种“包赚不赔”或“高收益低风险”的产品。
  对冲基金的价值在于“投资性价比高(收益除以风险)”,也就是说赔钱概率小;对冲基金获取的是去掉市场涨跌之后的“绝对收益”的。因此,投资者必须明白,这种“绝对收益”不等于“绝对赚钱”,也不等于“跑赢市场”——当市场上涨时,它也会将市场上涨的部分对冲掉。
  业内人士指出,就中国市场现实情况来看,对冲基金主要面向的还是资金量大的机构和个人客户,基金公司所做的对冲基金,主要面向“一对一”专户客户和“一对多”客户。这些高端投资者的需求,是在承担有限风险的前提下,获取确定性较高的收益。对冲基金的最大功能,就是满足这样的需求。
  看来,与“一对多”或者阳光私募一样,对冲基金注定是一种“嫌贫爱富”的产品,难与普通人结缘。
其他文献
股市低迷,基金全亏,楼市彷徨,只有银行还没有放弃投资者,担当起了资金“避风港”的重任,让你的闲钱不再闲。    “2012”还没来,“2011”就先给投资者来了个下马威。从国外来讲,美国债务自身难保,欧债危机纠结难解,全球经济复苏步履蹒跚。从国内来讲,通胀居高不下,经济增长放缓,结构转型艰难,各种因素搅动着投资市场的神经。A股市场尽管近期略有反弹,但大的趋势还难言反转;基金频现亏损,楼市屡被打压,
期刊
另類理财退潮,其本质在于“钱荒”已经对需要大量资本介入支撑的投资市场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换而言之,另類理财一样遵循市场价值投资的基本规律,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了价格的起起落落,资本玩家们不过是给这种价格起落外加了一个小小的推力而已。    曾几何时,国内农产品市场上刮起了一股炒作风,从被人们戏称为“豆你玩”的绿豆开始,“蒜你狠”、“姜你军”、“糖高宗”一个个粉墨登场,各展风骚。“无厘头”式的炒作,既让
期刊
10月上证指数上扬6.7%。毫无疑问,A股的冬季反击战已经打响。如何在这场多头反击中,抢夺更大的胜利果实,热点的选择和把握是制胜关键。    进入四季度,疲弱许久的A股终于迎来转机,市场上的反击声也是不绝于耳。  决策层“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宏观政策的表态,为实体经济和证券市场注入了强心剂。包括落实铁道部2000亿紧急资金、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减税以及10月四大行信贷规模增加等一系列迹象表明,货币
期刊
期低迷的股市终于迎来了一抹曙光,从10月24日到11月7日,沪指迎来一波连阳行情,成功突破2500点大关,基金也随着股票行情顺势上涨。  那么,在这次反弹行情中,哪些基金涨得最快呢?记者吃惊的发现,占据涨幅榜前五的,居然全部都是分级基金的激进份额,申万菱信深成进取基金以净值30.83%的涨幅排名第一,银华鑫利基金以收益率26.3804紧随其后。    分级基金领涨基市    Wind资讯数据显示,
期刊
上市三年,安妮股份连续两年因为财务问题,被证监会和财政部曝光。而今年三季报中出现的问题,又让这个财务问题“惯犯”再次受到了公众的关注。“屡教不改”或许是它最好的写照。    “事到如今不能埋怨你,只恨我不能抗拒命运”,王杰的《安妮》这首歌,诉说着他与初恋女孩的感情,而股市中的安妮股份,却不能像王杰的“安妮”充满真诚。同样是安妮,张杰的安妮股份却是硬生生的毁了“安妮”这么美好的名字。  在百度百科里
期刊
这几年,在高通胀、负利率的压力下,在财富累积与货币滥发的推力下,收藏变得异乎寻常的热闹起来。“艺术品股票”遍地开花,天价拍卖夺人眼球,邮币卡神话令人咂舌,收藏“钱”也成了一个大热门,据说,世纪初的一套龙钞都被炒到一套房的价了。本来附庸风雅的收藏,如今却成了投资理财、“快钱暴富”的代名词。  从根本上讲,这股收藏投资热的背后,还是一个财富的计量问题。我反复讲过,随着财富的累积与货币的危机,财富的计量
期刊
2011年靠打新小赚了一笔的王先生近期用50万元申购新股,获配浙江美大、顺威股份和福建金森3只新股,申购金额分别为10万元、15万元、5万元,平均每只收益率(不考虑未中签的部分)在7%左右。而他在IPO新规实施前获配的新股,平均每只收益率都在15%到20%之间。“‘三高’降下来了,打新也不赚钱了。”王先生解释道。  打新收益狂泻股民机构很受伤  王先生的经历不是个例。据统计,从5月25日全流通实施
期刊
三季度,股票型基金业绩尽墨,整体大亏损,悲催的基金再次让基民失望。   希望灰头土脸的基金能在最后一个季度,洗净脸面对基民。    近日,各个基金公司都“勇敢”的揭开了三季报的面纱,各类基金总体亏损达到2413亿元,亏损额环比大幅扩大,股票型基金以近1600亿元的亏损额,占据了总亏损额的66%,仅有货币市场基金取得正收益。股票型基金全部亏损的成绩单,让基金行业再次颜面扫地。    股票仓位降至78
期刊
时至年底,正是基金公司布局营销的关键阶段。在今年的弱市行情下,多数新发基金的募集规模大不比往年,新基金数量持续增长的同时,平均募集份额却在同比下降。为摆脱销售困局,基金跨界营销等创新型营销方式已在业内渐成气候,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态势。    基金营销“百花齐放”    去年,鹏华基金为配合中证500指数基金发行,推出的“两个伍佰”主题营销活动,在投资者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它邀请歌手伍佰助阵,首次实现了
期刊
A股萎靡不振,楼市情绪低落,而信托产品却凭着10%左右的年北收益率,受到了投资者的热捧,神采奕奕地坐上理财市场的头把交椅。然而,光环的背后也蕴含着难言的心酸,多年来,信托公司一直苦于缺乏自身销售渠道,产品销售只能高度依赖银行和第三方理财机构。  10月份,银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信托产品营销有关问题的通知》 (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核心精神就是鼓励信托公司直销。  《通知》鼓励信托公司铺开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