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减税的劳动市场效应与员工工资

来源 :国际贸易问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2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工资增长带动我国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是推动国内大循环发展的重要方面.面对国内劳动要素成本的持续上涨,减税政策在助力中国企业发展的同时,是否能够进一步惠及劳动要素市场,提升企业员工工资?本文采用全国税收调查数据,以2009年增值税改革为例,实证考察了减税政策对员工工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增值税改革在减轻企业税负的同时,有助于提高员工工资;从政策效应的异质性来看,减税政策对员工工资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民营企业、高固定资产依赖企业和非出口企业.进一步的机制解析显示,减税政策能够通过降低企业税负,改善企业经营绩效,为员工加薪提供足够的增长空间,即增长效应;减税政策产生了有利于员工群体的分配效应,使员工能够分享到因减税而带来的收益增量.本文从劳动要素收入方面,为评估企业减税的政策效应提供了一个新视角,通过检验减税政策在提升员工工资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实现企业减负与员工加薪之间的双赢格局提供了经验证据.
其他文献
分工促使了全球价值链(GVC)和国内价值链(NVC)的形成,NVC的发展和GVC的嵌入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现象.学术界目前的研究焦点集中于以我国整体为对象考察增加值出口和GVC的嵌入情况,或主要考察我国若干个较大区域间的经济关联,较少将GVC和NVC放在同一框架下考察我国各省的价值链嵌入情况.因此,本文利用包含我国各省的世界投入产出模型,在GVC和NVC双视角下考察我国各省价值链嵌入的收益情况、价值链嵌入的倾向性和目的地,并进一步探讨了沿海省份的NVC割裂问题.研究发现:各省份价值链嵌入的收益和嵌入程度具有
本文利用金融许可证数据,以本地城市商业银行设立和异地设立银行分支机构管制的取消为准自然实验,研究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城市商业银行设立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和微观机制.研究发现:本地城市商业银行设立并未促进企业出口,但异地城市商业银行设立显著增加了企业出口;本地城市商业银行设立主要增加了国有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概率,而异地城市商业银行设立缩小了融资所有制差异,提高了资本配置效率,进而促进了企业出口;两种类型的城市商业银行间存在资本竞争效应.
国际资本流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本文运用动态因子模型提取66个经济体国际资本流动的共同因子,以其代表全球资本流动周期,然后分析了其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93—2014年全球资本流动周期与66个样本经济体的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倒U形"关系;汇率制度越固定,这种关系越显著;与全球资本流动周期衰退期相比,在其繁荣期,资源配置效率会降低,从而使全球资本流动周期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倒U形"关系.建议采用长期宏观审慎的政策应对全球资本流动周期对国内实体经济的影响.
本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工业企业数据以及阿里巴巴实名供应商的匹配数据,考察了B2B商业模式下电子商务平台应用与出口国内增加值率(DVAR)的关系.经验分析发现,企业参与并使用B2B电子商务平台显著提高了出口DVAR.渠道分析表明,采购成本降低引致的成本变动效应、市场竞争引致的中间产品进口替代效应和交易匹配效率提升导致的订单效应,是电子商务平台推动企业国内价值增值的重要途径.异质性分析显示,电子商务的DVAR促进效应因企业所有制、贸易方式和区域特征的不同而异,其对于非国有企业、东部省
本文以2002年的外资管制政策调整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倍差法与工具变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外资进入对中国本土制造业企业就业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外资进入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就业增长,且该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低技术企业中更为明显,外资进入能发挥稳就业作用.进一步地,外资进入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扩大企业出口规模来促进中国制造业企业就业增长.最后,利用动态分解方法研究,发现外资进入能够通过资源再配置效应对行业总体层面的就业增长产生促进作用.本文不仅为稳定和扩大中国制造业企业就业拓宽有效路径,也为
本文以我国285个地级城市为研究样本,探析"一带一路"倡议对城市多样化与专业化创新集聚的政策效应与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有效提升了重点城市的创新集聚水平,且对"一带"地区城市或中型城市的多样化与专业化创新集聚、对大型城市的多样化创新集聚均具有提振作用,但对"一路"地区专业化创新集聚产生了抑制作用;"一带一路"倡议通过贸易畅通、知识溢出、资金融通三种机制对城市创新集聚发挥出差异性作用,其中仅知识溢出机制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全局调节效应,由于创新要素流动的负向中介调节,这种正向作用可能会受到一定
综合保税区作为开放程度最高的新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评估其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中起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2—2018年地级市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综合保税区的设立对所在地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结果发现,综合保税区的设立显著提升了所在地的制造业就业规模,但该效应大小受到综保区地理位置和主导产业等因素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综合保税区的就业促进效应主要通过增加当地出口与吸引FDI流入这两个渠道实现.
近20多年以来,我国的出口运行呈现出波动式的上升特征,新冠疫情的暴发进一步加剧了波动程度.看似复杂的波动性背后是否隐藏着内在的规律性特征?本文根据1997年至2021年间的月度出口数据,基于重大事件和国内宏观经济转型的维度,发现我国出口经历了三个非对称的周期过程,目前正进入第四个阶段.研究显示,过去的三个周期顺次表现出周期变短、增速放缓、波动加大的趋势.文章进一步对已经开启的第四个周期的运行特点作了预测.文章的政策含义是,新一轮周期开启之后,市场化改革应加速向纵深推进,并将出口导向全方位从规模扩张和增速提
本文基于中国微观企业数据,考察了中国企业对外绿地投资对国内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对外绿地投资显著促进了国内企业创新,投资金额越多,企业的创新效应越明显;在考虑了创新概念的重新界定、替换绿地投资金额指标及内生性问题以后,该结论依然稳健;这种促进效应是通过吸收东道国(地区)的人力资本要素及增加研发投入两个中介渠道产生的;从所有制、行业和东道国(地区)差异来看,非国有企业绿地投资的创新效应及研发中介效应高于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型企业绿地投资的创新效应及研发中介效应高于技术稳健型企业,对发达经
在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斯伦贝谢、贝克休斯和哈里伯顿等国际油服公司积极求变、主动作为,纷纷确立新的战略定位和减排目标,在做强做优传统油服技术的基础上,将新能源业务领域作为公司新的增长点,坚持“技术为王”理念,逐步由传统油服公司向能源科技型公司转型发展。各公司坚信石油和天然气将继续在满足全球能源需求方面发挥必要作用,一方面推广高效能低排放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提供传统油气业务减碳解决方案;另一方面积极布局新能源前沿技术,加速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打造转型发展“双引擎”。从公司组织着手,三大油服公司利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