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国正进入新一轮积极主动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充分发挥宁夏政策、资源、人文等优势,以积极探索内陆地区的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结合为重点,实现宁夏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宁夏制造业发展的基础
(一)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首先,产业规模增长较快。2006—2012年间,宁夏生产总值增速均值达到12.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值达到16.41%。2012年,宁夏生产总值达到2326.64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158.58亿元,工业增加值878.64亿元,轻工业与重工业比重为12‥88。其次,重点制造业蓬勃发展。在机床工具、矿山机械、电工电气、仪器仪表、起重机械等装备制造领域,宁夏聚集了一批优势企业;凭借回族文化和特色农产品富集等优势,正逐步打造成为中国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生产基地和流通集散地;还形成了从羊绒原材料到各种羊绒制品完整的产业链条和以灵武、同心为中心的羊绒产业集群。再次,成为重要的产业转移承接地。全区招商系统坚持实施“产业对接、拓展市场、对外宣传”三大战略,引进了一批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优势项目,建设飞地工业园,探索产业转移新形式,从招商逐渐转变为选商,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延伸区域产业链。同时,内陆开放型发展模式初步确立。借助产业、金融、能源、通道建设等领域取得重大政策突破的机遇,中阿博览会、银川滨河新区、阅海湾中央商务区、中国(吴忠)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园、银川保税区等内陆开放载体方兴未艾。
(二)产业发展优势独特
一是政策优势。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成立为宁夏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政策优势。二是资源优势。宁夏平原土地肥沃,耕地总面积达1650万亩,人均占有量全国第三,可为特色农业及深加工、工业建设用地提供土地支撑;煤炭探明储量全国第六,将在全国能源供应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水资源相当丰富,宁夏可以引入新疆和内蒙古煤炭资源进行加工利用。三是宁夏是我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和最大的穆斯林聚居区,与阿拉伯国家有着天然的文化基础和情感联系,在对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交流合作中具有独特的人文优势。四是地理相对优势。宁夏地处新欧亚大陆桥国内段的中枢位置,探索内陆开放之路,将发挥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
(三)产业发展面临难得机遇
1、国家新一轮主动开放
党的十八大把推进开放合作提高一个新的高度,提出要开启新一轮主动开放,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从总体上看,开放合作程度、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扶持力度都将进一步强化,这无疑有利于宁夏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从更深层次看,沿海、内陆、沿边地区在开放经济格局中将进一步协同发展,宁夏等内陆地区将是新时期实施主动开放战略的重点。
2、中阿合作前景广阔
大部分阿拉伯国家工业化程度低,尤其是海湾六国,产业结构单一,食品和日用品的需求量很大,但自身无法自给自足。正在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宁夏,可以依托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等重点产业,并发挥中阿交流平台作用,盘活面向阿拉伯国家的区内、国内各类产业。
3、阿拉伯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及“向东看”
自从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成立以来,阿拉伯国家“向东看”的政策倾向日益明显,特别是近两年国际格局变化,阿拉伯国家对中国期望值升高。在阿拉伯国家变革、重建过程中需要的商品、技术与设备,是中国有能力提供的。
(四)尚且存在的不足
1、参与国际分工程度不高
2012年宁夏进出口总额22.1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0%。其中,出口16.41亿美元,增长2.6%。外贸活动不仅远远弱于东部沿海地区,甚至不如新疆等外向型程度较高的西部地区,并未融入国际生产体系。
2、产业化程度不深
多年来宁夏矿产及能源开发中存在深度开发项目少、技术水平低、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不足、附加值低等产业化程度不深的问题。
3、低成本同质化竞争
宁夏支柱制造业集群内部成员间缺乏合作紧密,缺乏有效的产业分工机制,缺乏对自身在集群内部产业链上所处环节的战略性定位。
4、资源能源消耗较大
电力、有色金属、化工、煤炭、石油、黑色金属等重工业的发展是推动宁夏工业化进程加快发展的主要部门,从单位产值角度看,宁夏是我国主要的高能耗高污染产品的生产基地。
5、产业园区聚集效应不显著
存在园区产业功能分布不明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不完善、产业聚集度低、集聚效应欠缺等问题。
6、对内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
行政管理层级过多、效率不高,导致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诸多方面难以统筹安排,依托市场配置资源的成分和比例较低,市场体系不完备、市场中介组织不发达、市场规则不健全。
二、做大做强宁夏内陆开放型产业意义重要
(一)对于宁夏可以壮大特色制造业、优化产业结构、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有效整合区内外资源
首先是拓宽产业发展格局。通过制造业的内引外联,整合国内区内各类生产要素和产业资源,积极开辟中东中亚等新兴市场,将改变宁夏的制造业以往的分工地位,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业、清真食品及穆斯林制品业、羊绒纺织业等将得到极大发展。其次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宁夏特色制造业将通过开放式发展在整合产业链上下功夫,强化对资源垄断的程度及定价权,不断掌握核心技术、品牌、市场,不断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增强研发能力、提高生产工艺水平、提升产品线、优化利润率。再次是探索可持续发展新模式。通过制造业的全方位开放式发展,能够实现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将资源价格和环境治理内部化于成本和价格;通过开放合作,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将延长产业链,发展下游产业,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对于全国可以进一步理顺向阿向穆开放合作的国内产业链、促进中阿产业合作,并为我国发展内陆开放型产业积累经验
一是强化与新兴市场经济技术合作。不断开拓宁夏重点制造业的新市场、新合作对象,有利于优化国内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提高我国能源安全水平、开拓新兴市场、吸引中东石油美元、实现中阿和中中(亚)互利共赢携手发展。二是整合向阿向穆开放的国际国内市场和资源。由于宁夏本身是经济小省,无论是原料还是设备较多从外采购,这更加有利于实现内引外联的发展模式,即以对外开放带动对内产业链整合,再以国内资源整合实现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三是探索内陆地区开发开放的新路径。推进宁夏制造业搭建向西开放的平台,全面加强我国与阿拉伯国家以及世界穆斯林地区的经贸合作交流,有利于形成沿海、沿边和内陆开放互为依托、相辅相成的战略格局。
三、发展宁夏内陆开放型产业的基本思路
对于煤电化—高载能产业、羊绒工业—纺织业、钽铌铍新材料、特色农产品、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等宁夏重点制造业,应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中塑造内陆开放型发展模式。在全方位开放过程中,利用国内外、区内外在资本、技术、人才供应方面的势差,强化区内外、国内外市场和各类生产要素的有机互补,不仅要对世界各类型国家特别是阿拉伯国家及穆斯林地区开放贸易和投资等领域,也要重视与国内其他省区形成经济技术有效合作、产业联系互动的发展格局。在多层次开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各类国土功能区,在不同的“政策优惠梯田”中合理布局各类产业活动;并以国家建设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为契机,全面提升宁夏基础设施水平,加快建立起结构完整、协调互动、安全高效、保障有力的综合性、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国际区际大通道。在宽领域开放过程中,要充分整合投资洽谈、文化交流、订单承接等领域的开放优势,以打造中阿合作平台为契机,加大力度吸引产能在宁夏聚集,做大装备制造业、新能源、食品、物流等一批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东中西产业链在宁夏地区合理汇集。
四、促进宁夏内陆开放型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布局宁夏重点制造业
在开放环境下优先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重点制造业,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单一煤电产业向多元产业转型,加快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同时,创新资源高效利用模式,支持资源深加工转化项目优先在试验区布局,探索资源节约和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园区的循环化改造。
(二)加强产业链招商
针对宁夏重点产业,加大产业链招商选商力度,把延长和提升特色产业链作为重点。以建链、补链、强链为目的,积极引导和鼓励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和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向宁夏有序转移,并通过投资合作、委托管理、收益共享等多种形式促进区域产业转移和承接。
(三)有效利用产业园区
明确园区的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重视发展产业关联程度较高的产业;要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和开发机制,建立以服务为核心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鼓励民间资金通过投资、联营、入股等多种方式参与园区建设;加强园区道路管网、通讯网络、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首先,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和创办海外研发机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其次,加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构建国家级、区级及其他创新平台相互支撑、相互协调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再次,完善投入机制。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自治区关于科技投入的政策法规,把各级财政科技投入的年均增长高于本级财政支出增长速度纳入目标责任制;并健全创业投资机制,构建多层次、多渠道支持企业创新的投融资体制。同时,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机制,打造高端人才的聚集地和优质劳动力的富集地。
(五)加强国际区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以宁夏与周边地区的物流通道建设为依托,创新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放宽市场准入标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公路、市政等领域,积极主动促进国际区际大通道建设。
一方面,加强内联国内的大通道建设。重点建设银川至西安铁路、包兰铁路银川至兰州复线、宝中铁路复线、太中银铁路中卫至定边段和银川至定边段复线,规划研究银川至北京、新疆及中东部地区新建铁路通道;进一步完善公路交通网络,加大国省干线改造力度,尽快打通省际“断头路”;加快实施银川河东机场3期扩建工程,提升中卫、固原支线机场服务功能,推进石嘴山通勤机场建设。
另一方面,打造向西向阿国际大通道。以宁夏航空口岸为中心,以惠农陆路口岸、银川开发区陆路口岸、中宁陆路口岸为支点,加强电子口岸信息平台建设,建设固原陆路口岸,形成“空—铁—公—海”多模式联运,形成连接天津港、连云港、青岛港等东部海港的高效、快捷、低成本、立体化的人流物流大通道。此外,宁夏应协调沿线各地区,促进中国与伊朗、中亚5国签署便利通关协议,实现沿途海关监管互认,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六)支持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优先“走出去”
宁夏可以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为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先导产业。重视对阿拉伯国家伊斯兰地区生活习惯的市场调研,加强严格符合阿拉伯国家市场需求的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的研发设计;建设国家级清真认证(Halal认证)中心,制定阿拉伯国家伊斯兰地区接受认可的宁夏地区清真标准,并以此严格规范区内企业,塑造区域品牌;通过大力发展标准化生产、现代技术精深加工和国际清真食品认证,全力打造绿色、有机、清真高端特色农产品,建设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生产基地;大力支持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展销活动,既要在区内建设国际穆斯林商贸城等商贸中心,还要通过合资方式在中东地区设立展销平台。
(七)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1、进一步加强与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经贸联系
积极探索建立高级别、高层次的内陆开放制度性合作机制,以宁夏为窗口提高中国—阿拉伯穆斯林的区域经济合作水平,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发展环境。建立政府、民间、企业多层次交流合作机制,支持阿拉伯国家穆斯林地区的企业和机构在宁夏设立商务服务机构;加强中阿媒体的交流与合作,争取中阿双方充分利用各自的“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促进双边经贸合作;走专业化会展道路,优化现代化展馆及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会展服务体系,把中阿博览会打造成著名的国际会展品牌。
2、加强建设用地保障
实施相对宽松的土地政策,鼓励建设项目充分利用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保障产业发展用地需求,降低土地开发成本。探索“先征后转、征转分离”的征地新模式,建立多元化征地补偿新机制,将征地补偿与农民社会保障等长远生计结合起来。准许开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种征地安置模式试点。
3、严把环境保护关
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的落后发展模式。首先,在选择承接产业和引进项目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认真做好环境评估,严防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进入承接地或产业园区。其次,要加强过程控制,切实加强环境监测与治理,把企业生产纳入循环经济总体规划,防止污染物超标排放。再次,要进行末端治理,对生产排放的废弃物及时回收处理和再利用。
4、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努力形成灵活高效的社会服务体系和国际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健全资本、人才、土地等要素市场,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一方面,加强宁夏自治区各级政府的政效能建设。改革和解决决策机制,更新管理和服务手段,建立注重效果和公众满意程度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另一方面,要改进行政审批工作。探索在试验区境内开展对阿贸易的进出口企业统一纳入、特殊管理,适度调整限制进出口目录,对中阿贸易产品出口配额实行计划单列。
〔本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项目编号71203040〕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
一、宁夏制造业发展的基础
(一)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首先,产业规模增长较快。2006—2012年间,宁夏生产总值增速均值达到12.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值达到16.41%。2012年,宁夏生产总值达到2326.64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158.58亿元,工业增加值878.64亿元,轻工业与重工业比重为12‥88。其次,重点制造业蓬勃发展。在机床工具、矿山机械、电工电气、仪器仪表、起重机械等装备制造领域,宁夏聚集了一批优势企业;凭借回族文化和特色农产品富集等优势,正逐步打造成为中国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生产基地和流通集散地;还形成了从羊绒原材料到各种羊绒制品完整的产业链条和以灵武、同心为中心的羊绒产业集群。再次,成为重要的产业转移承接地。全区招商系统坚持实施“产业对接、拓展市场、对外宣传”三大战略,引进了一批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优势项目,建设飞地工业园,探索产业转移新形式,从招商逐渐转变为选商,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延伸区域产业链。同时,内陆开放型发展模式初步确立。借助产业、金融、能源、通道建设等领域取得重大政策突破的机遇,中阿博览会、银川滨河新区、阅海湾中央商务区、中国(吴忠)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园、银川保税区等内陆开放载体方兴未艾。
(二)产业发展优势独特
一是政策优势。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成立为宁夏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政策优势。二是资源优势。宁夏平原土地肥沃,耕地总面积达1650万亩,人均占有量全国第三,可为特色农业及深加工、工业建设用地提供土地支撑;煤炭探明储量全国第六,将在全国能源供应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水资源相当丰富,宁夏可以引入新疆和内蒙古煤炭资源进行加工利用。三是宁夏是我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和最大的穆斯林聚居区,与阿拉伯国家有着天然的文化基础和情感联系,在对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交流合作中具有独特的人文优势。四是地理相对优势。宁夏地处新欧亚大陆桥国内段的中枢位置,探索内陆开放之路,将发挥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
(三)产业发展面临难得机遇
1、国家新一轮主动开放
党的十八大把推进开放合作提高一个新的高度,提出要开启新一轮主动开放,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从总体上看,开放合作程度、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扶持力度都将进一步强化,这无疑有利于宁夏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从更深层次看,沿海、内陆、沿边地区在开放经济格局中将进一步协同发展,宁夏等内陆地区将是新时期实施主动开放战略的重点。
2、中阿合作前景广阔
大部分阿拉伯国家工业化程度低,尤其是海湾六国,产业结构单一,食品和日用品的需求量很大,但自身无法自给自足。正在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宁夏,可以依托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等重点产业,并发挥中阿交流平台作用,盘活面向阿拉伯国家的区内、国内各类产业。
3、阿拉伯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及“向东看”
自从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成立以来,阿拉伯国家“向东看”的政策倾向日益明显,特别是近两年国际格局变化,阿拉伯国家对中国期望值升高。在阿拉伯国家变革、重建过程中需要的商品、技术与设备,是中国有能力提供的。
(四)尚且存在的不足
1、参与国际分工程度不高
2012年宁夏进出口总额22.1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0%。其中,出口16.41亿美元,增长2.6%。外贸活动不仅远远弱于东部沿海地区,甚至不如新疆等外向型程度较高的西部地区,并未融入国际生产体系。
2、产业化程度不深
多年来宁夏矿产及能源开发中存在深度开发项目少、技术水平低、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不足、附加值低等产业化程度不深的问题。
3、低成本同质化竞争
宁夏支柱制造业集群内部成员间缺乏合作紧密,缺乏有效的产业分工机制,缺乏对自身在集群内部产业链上所处环节的战略性定位。
4、资源能源消耗较大
电力、有色金属、化工、煤炭、石油、黑色金属等重工业的发展是推动宁夏工业化进程加快发展的主要部门,从单位产值角度看,宁夏是我国主要的高能耗高污染产品的生产基地。
5、产业园区聚集效应不显著
存在园区产业功能分布不明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不完善、产业聚集度低、集聚效应欠缺等问题。
6、对内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
行政管理层级过多、效率不高,导致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诸多方面难以统筹安排,依托市场配置资源的成分和比例较低,市场体系不完备、市场中介组织不发达、市场规则不健全。
二、做大做强宁夏内陆开放型产业意义重要
(一)对于宁夏可以壮大特色制造业、优化产业结构、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有效整合区内外资源
首先是拓宽产业发展格局。通过制造业的内引外联,整合国内区内各类生产要素和产业资源,积极开辟中东中亚等新兴市场,将改变宁夏的制造业以往的分工地位,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业、清真食品及穆斯林制品业、羊绒纺织业等将得到极大发展。其次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宁夏特色制造业将通过开放式发展在整合产业链上下功夫,强化对资源垄断的程度及定价权,不断掌握核心技术、品牌、市场,不断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增强研发能力、提高生产工艺水平、提升产品线、优化利润率。再次是探索可持续发展新模式。通过制造业的全方位开放式发展,能够实现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将资源价格和环境治理内部化于成本和价格;通过开放合作,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将延长产业链,发展下游产业,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对于全国可以进一步理顺向阿向穆开放合作的国内产业链、促进中阿产业合作,并为我国发展内陆开放型产业积累经验
一是强化与新兴市场经济技术合作。不断开拓宁夏重点制造业的新市场、新合作对象,有利于优化国内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提高我国能源安全水平、开拓新兴市场、吸引中东石油美元、实现中阿和中中(亚)互利共赢携手发展。二是整合向阿向穆开放的国际国内市场和资源。由于宁夏本身是经济小省,无论是原料还是设备较多从外采购,这更加有利于实现内引外联的发展模式,即以对外开放带动对内产业链整合,再以国内资源整合实现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三是探索内陆地区开发开放的新路径。推进宁夏制造业搭建向西开放的平台,全面加强我国与阿拉伯国家以及世界穆斯林地区的经贸合作交流,有利于形成沿海、沿边和内陆开放互为依托、相辅相成的战略格局。
三、发展宁夏内陆开放型产业的基本思路
对于煤电化—高载能产业、羊绒工业—纺织业、钽铌铍新材料、特色农产品、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等宁夏重点制造业,应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中塑造内陆开放型发展模式。在全方位开放过程中,利用国内外、区内外在资本、技术、人才供应方面的势差,强化区内外、国内外市场和各类生产要素的有机互补,不仅要对世界各类型国家特别是阿拉伯国家及穆斯林地区开放贸易和投资等领域,也要重视与国内其他省区形成经济技术有效合作、产业联系互动的发展格局。在多层次开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各类国土功能区,在不同的“政策优惠梯田”中合理布局各类产业活动;并以国家建设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为契机,全面提升宁夏基础设施水平,加快建立起结构完整、协调互动、安全高效、保障有力的综合性、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国际区际大通道。在宽领域开放过程中,要充分整合投资洽谈、文化交流、订单承接等领域的开放优势,以打造中阿合作平台为契机,加大力度吸引产能在宁夏聚集,做大装备制造业、新能源、食品、物流等一批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东中西产业链在宁夏地区合理汇集。
四、促进宁夏内陆开放型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布局宁夏重点制造业
在开放环境下优先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重点制造业,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单一煤电产业向多元产业转型,加快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同时,创新资源高效利用模式,支持资源深加工转化项目优先在试验区布局,探索资源节约和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园区的循环化改造。
(二)加强产业链招商
针对宁夏重点产业,加大产业链招商选商力度,把延长和提升特色产业链作为重点。以建链、补链、强链为目的,积极引导和鼓励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和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向宁夏有序转移,并通过投资合作、委托管理、收益共享等多种形式促进区域产业转移和承接。
(三)有效利用产业园区
明确园区的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重视发展产业关联程度较高的产业;要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和开发机制,建立以服务为核心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鼓励民间资金通过投资、联营、入股等多种方式参与园区建设;加强园区道路管网、通讯网络、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首先,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和创办海外研发机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其次,加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构建国家级、区级及其他创新平台相互支撑、相互协调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再次,完善投入机制。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自治区关于科技投入的政策法规,把各级财政科技投入的年均增长高于本级财政支出增长速度纳入目标责任制;并健全创业投资机制,构建多层次、多渠道支持企业创新的投融资体制。同时,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机制,打造高端人才的聚集地和优质劳动力的富集地。
(五)加强国际区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以宁夏与周边地区的物流通道建设为依托,创新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放宽市场准入标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公路、市政等领域,积极主动促进国际区际大通道建设。
一方面,加强内联国内的大通道建设。重点建设银川至西安铁路、包兰铁路银川至兰州复线、宝中铁路复线、太中银铁路中卫至定边段和银川至定边段复线,规划研究银川至北京、新疆及中东部地区新建铁路通道;进一步完善公路交通网络,加大国省干线改造力度,尽快打通省际“断头路”;加快实施银川河东机场3期扩建工程,提升中卫、固原支线机场服务功能,推进石嘴山通勤机场建设。
另一方面,打造向西向阿国际大通道。以宁夏航空口岸为中心,以惠农陆路口岸、银川开发区陆路口岸、中宁陆路口岸为支点,加强电子口岸信息平台建设,建设固原陆路口岸,形成“空—铁—公—海”多模式联运,形成连接天津港、连云港、青岛港等东部海港的高效、快捷、低成本、立体化的人流物流大通道。此外,宁夏应协调沿线各地区,促进中国与伊朗、中亚5国签署便利通关协议,实现沿途海关监管互认,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六)支持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优先“走出去”
宁夏可以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为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先导产业。重视对阿拉伯国家伊斯兰地区生活习惯的市场调研,加强严格符合阿拉伯国家市场需求的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的研发设计;建设国家级清真认证(Halal认证)中心,制定阿拉伯国家伊斯兰地区接受认可的宁夏地区清真标准,并以此严格规范区内企业,塑造区域品牌;通过大力发展标准化生产、现代技术精深加工和国际清真食品认证,全力打造绿色、有机、清真高端特色农产品,建设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生产基地;大力支持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展销活动,既要在区内建设国际穆斯林商贸城等商贸中心,还要通过合资方式在中东地区设立展销平台。
(七)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1、进一步加强与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经贸联系
积极探索建立高级别、高层次的内陆开放制度性合作机制,以宁夏为窗口提高中国—阿拉伯穆斯林的区域经济合作水平,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发展环境。建立政府、民间、企业多层次交流合作机制,支持阿拉伯国家穆斯林地区的企业和机构在宁夏设立商务服务机构;加强中阿媒体的交流与合作,争取中阿双方充分利用各自的“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促进双边经贸合作;走专业化会展道路,优化现代化展馆及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会展服务体系,把中阿博览会打造成著名的国际会展品牌。
2、加强建设用地保障
实施相对宽松的土地政策,鼓励建设项目充分利用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保障产业发展用地需求,降低土地开发成本。探索“先征后转、征转分离”的征地新模式,建立多元化征地补偿新机制,将征地补偿与农民社会保障等长远生计结合起来。准许开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种征地安置模式试点。
3、严把环境保护关
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的落后发展模式。首先,在选择承接产业和引进项目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认真做好环境评估,严防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进入承接地或产业园区。其次,要加强过程控制,切实加强环境监测与治理,把企业生产纳入循环经济总体规划,防止污染物超标排放。再次,要进行末端治理,对生产排放的废弃物及时回收处理和再利用。
4、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努力形成灵活高效的社会服务体系和国际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健全资本、人才、土地等要素市场,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一方面,加强宁夏自治区各级政府的政效能建设。改革和解决决策机制,更新管理和服务手段,建立注重效果和公众满意程度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另一方面,要改进行政审批工作。探索在试验区境内开展对阿贸易的进出口企业统一纳入、特殊管理,适度调整限制进出口目录,对中阿贸易产品出口配额实行计划单列。
〔本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项目编号71203040〕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