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来源 :经济视角·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ra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银行国际化已成为一种全球的必然趋势。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背景进行研究,对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商业银行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跨国并购;国家化发展战略;市场转移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z).2012.05.23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5-51-02
  一、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发展方式
  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内容相当广泛,现在业内普遍赞同的一种观点是,在国际规则的指导下,商业银行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在全球性的金融市场中提供直接或间接的国际金融服务。它的主要体现方式可以总结为:商业银行通过不断扩张,在全球各地区与合作伙伴建立代理关系或开设分支机构,在世界范围内提供服务,在全球提供金融业务。一般来讲,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与发展的主要有以下4种方式:
  1.“合约型”经营方式
  这种经营方式的特点是以契约关系为基础,比较灵活,一旦形成,会对合作的双方都产生影响。这种类型的模式比较适合于关系初步建立的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例如:中国各大中资银行拥有数量众多的境外代理行,以及其他各种业务合作关系都属于这种类型的经营方式。
  2.“投资型”发展型式
  这种方式的含义是合作银行通过入股的方式成立合资银行。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迅速地整合各方的优势资源,实现优势利益的最大化。能够在实现了上述目标的基础上增强银行的核心优势和服务水平,是利用了规模经济的原理来提高合作银行双方的防范风险能力,从而实现双赢。例如:并购这种近年来世界银行业进行调整的主要模式,就是属于投资性发展型式。
  3.境外投资成立分支行
  这种方式是国内的母公司投资,在海外建立分支机构。它比较传统,优点是国内的银行对海外分行拥有较强的控制权,而且合作双方的业务往来频繁。但它的不足之处是见效比较慢,而且海外机构的成熟周期漫长。目前这种方式主要用于我国商业银行在自身的基础上海外延伸。
  4.国外挂牌和发行债券
  在全球范围内挂牌和发行债券,经受全球金融市场的考察,近年来也逐渐成为中资商业银行的极力追逐的目标。20世纪以来,我国各商业银行做出了大胆的积极的尝试,例如:交行、中银香港、工银工行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
  二、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银行经过不断摸索,总结出了一条有自身特点的发展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这个过程中也暴露除了一些弊端。
  1.产权结构不清晰
  我国的商业银行完全是国家出钱,所以在管理机制上没有股东大会。像国家——政府——具体部门——经营者这种环节复杂的形式很难实现效率最大化,它并不能够最大限度地鼓励和刺激决策者和投资者,也不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先机。由于存在其他问题例如产权不明晰,我国各商业银行没有高效率的信用监管机制和监管机制。因为高效的信用体系的缺乏,我国各商业银行的许多债务无法收回,变成了银行的不良资产。
  2.资本充足率不足
  近年来,在全球金融市场上,个人客户逐渐成为银行的新宠,它们的业务为我国各商业银行创造了可观的收入,这样极大地扩充了银行的资本,与此同时也提高了银行的抗风险能力。据不完全数字显示,在西方发达世界中,银行的利润总额中有超过多半数是来自个人业务,这个比重最小为30%,最大为70%。而且近年来在美国银行业逐渐出现这样一种趋势:非利息收入的增幅大大地超过了贷款利息的收入。由此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美国这个超级大国仍然是全球最雄厚的PFS市场。但是,我们可以预见,新型国家和区域在世界范围内所占的比重肯定会明显增加。据透露,在我国还出现了一个获利的新兴行业,那就是零售业。因为它的产业特点和特质符合我国各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它是由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经济背景及环境、国民收入水平所决定的。
  3.资源配置不高导致商业银行效率低下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资源和效率的真正内涵。我国商业银行可以自由支配的资源主要包括:首先是银行内部的资源要件,例如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社会资源、管理经验和技术;其次是银行通过吸收存款的方式扩充自身的资本,然后通过借贷的途径让渡给其他客户。在这种情况下,虽然银行自身会承担较高的资本负债率,但是对社会闲置资本进行了重新的分配。
  三、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趋势
  (一)商业银行机构设立的国际化
  商业银行机构国际化,一方面是指我国的商业银行实行跨国经营,在国外广设分支机构,形成信息灵活、结构合理、规模适当的金融网络;另一方面,通过多方渠道,有限度地吸引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多年来,我国的银行业一直处于封闭与半封闭状态,如今在世界金融经济趋于全球化、一体化的强劲势态下,商业银行必须加快融入国际金融大市场的步伐,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应在结构布局上面向国际,也就是说将金融机构迅速有效地打入国际金融市场,扩大海外分支机构, 在结构布局上形成一个连接海内外的金融机构网络,这样才能更加促进与国际经济贸易的合作往来,开拓新的市场和业务种类,提高银行的整体服务功能,分散投资风险,争取更大的盈利。在具体的实施上可以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个步骤是实现重点布局,有些地区还没有正式成立国际性的金融机构,所以在这些区域,我国商业银行应该重点关注,可以适时成立一些分支机构,这些地点的选择包括重要贸易伙伴国或者华侨集居地;第二个步骤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逐渐扩大增设境外分支机构,最终达到全世界性的网络布局。
  (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国际化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国际化,第一,我国商业银行要参照国际惯例、国际公约、准则、规范,进行合法经营,并尽力与国际接轨;第二,我国商业银行应该认识到完善的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应建立自我监督体制,加强银行的内部和外部管理,规范行为。   1.积极推行资产负债管理和资产风险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现已成为当今各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主流思想,它的内涵可以诠释为,根据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有效管理银行的资产和负责,有效调整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结构,尽力实现这两者的最佳组合并兼顾利润的最大化和风险的最小化。它是一种比较全面、科学的银行经营管理理论。资产风险管理则是指在讲求效益的同时,尽可能地避免、转移和减少风险,保持资产的安全性。商业银行只有加快推行这些先进的国际通行的管理经验,才能缩短与国外银行的差距。
  2.加强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规范经营行为
  商业银行只有自身健康有效地发展, 才能加快赶上国际金融业的步伐,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则是重要的保证,所以商业银行应积极制定一系列能够确保银行资产的安全有效、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益和风险防范能力的制度和措施。
  (三 )商业银行业务活动的国际化
  商业银行向国际化发展,必然要求在经营业务范围上也要与国际金融接轨,尽管按照国际通行原则和国际惯例积极开展各项业务。
  1.业务多元化
  商业银行在发展传统业务的基础上, 还应按照国际惯例,开展多元化的金融业务,大力发展表外金融业务。表外业务大致可分为两类,首先是产生银行有债权的正式非正式安排,其中就涵盖了套利、担保等银行的相关业务;其次是金融服务类,它指的是银行利用自己的技术、设备等进行大批量经营,使得一些在资产负债表上得以隐形的收入。另外,在我国一些经济程度发达的经济特区和沿海城市等,商业银行可以逐步尝试办理离岸金融业务,这不但能够大大扩展银行的业务范围,还能从机制方面为银行的境外业务开辟捷径。
  2.业务创新化
  充分利用国际金融新工具,努力扩展新的金融业务,这是缩短与金融业差距的重要步骤之一, 国际金融新工具日新月异,商业银行应积极采用诸如可转换债券、浮动利率债券、货币调期、利率期权及发行大额存单、信用卡等金融新工具。在外汇交易方面, 除进一步发展即期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外,应积极开办期货交易,期权交易和互换交易。
  3.业务证券化
  近几年,西方资本市场出现了融资证券化的趋势,银行贷款的信用形式正转向各种有价证券和票据的买卖转让交易形式,证券公司、金融公司、共同基金占金融业总资产的比重不断上升,而这一趋势仍在继续发展,对金融产业的结构性变革影响深远。面对国际金融业的这种发展趋势,我国的商业银行应及时调整金融资产的构成与比例,增加债券、股票的品种和数量,加快证券国际化步伐。
其他文献
摘要:股权分置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特有的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在诸多方面制约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确保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健运行,国家下大决心对股权分置这一制度性缺陷进行了全面的改革。针对股权分置改革这一课题,文章试图结合藏富于民的经济思想对其涵义进行发展式的重新解读,以期能够引起人们对股权分置改革这一貌似行将顺利完成的课题再做更为全面和更加深入的探讨与研究,从而
期刊
摘要: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当前西方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理论,很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还没有任何学者对它的理论体系进行综合分类和归纳过,使之形成一个清晰、易懂的理论学说体系。本文通过整理和研究有关文献,将它的理论体系分为主要的9类学说,并将其主要观点进行了归结。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理论;理论体系;分类;归结  作者简介:刘利(1971-),男,四川大学
期刊
摘要:塔里木盆地处于干旱、脆弱、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中,区域的独特性造就了其生态维系上的重要性。本文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建立土地资源利用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塔里木盆地土地资源利用生态补偿体系,提出了实施塔里木盆地土地资源利用生态补偿机制的路径。  关键词:生态补偿机制;构建;塔里木盆地  作者简介:蒲春玲(1961-),女,陕西省霍州市人,新疆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期刊
摘要:具有公益性质的教育公共产品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通过分析教育产品的公共性、教育效益的多重性,强调政府提供教育产品的必要性,并就如何完善政府供给职能、提高供给水平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政府;教育产品;经济学  作者简介:王 颖,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在读博士。  中图分类号:G40-0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8)04-0018-
期刊
摘要:从国际惯例看,风险投资主要的企业组织模式有3种:公司制、信托基金制和有限合伙制。本文分析了几种组织模式的利弊,有限合伙制与公司制相比较具有特殊优势,提出我国风险投资企业组织模式应改变以公司制为主要模式的现状,大力发展投资基金制,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促使我国的风险投资体组织模式向有限合伙制方向发展。  关键词:公司;有限合伙;基金  中图分类号:F83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
期刊
摘要:政府投资作为以国家为主体的一种集中性投资,是社会总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投资体制的深化改革,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投资领域的研究,有着很深刻的意义。本文通过比较与借鉴美、德、日等发达国家政府投资领域及特点、经验,提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投资领域的选择。  关键词:政府投资;投资领域;比较借鉴  中图分类号:F83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
期刊
摘 要:开发区是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对美国、新加坡及深圳、浦东、天津等国内外重点成功案例进行研究,结合河北省开发园区发展实际情况,分析开发园区管理体制的运行规律,发展经验和模式,探析加快开发园区健康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赵永新(1970—),男,河北献县人,河北金融学院管理系副教授,MBA,
期刊
摘要:政治障碍是困扰当前东北亚经济合作进程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些障碍性因素涉及历史问题、领土问题以及朝鲜核问题等。正确对待历史问题和现实争议,共同抛弃“冷战思维”,采取政经适当分离、以经济合作促进政治互信等一系列途径规避和缓解东北亚经济合作中的政治障碍,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整合,实现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无疑最为符合东北亚国家的共同利益和战略诉求。  关键词:东北亚;经济合作;政治障碍;规避策略  作
期刊
摘 要:在现代区域经济发展中,区域文化因素已不容忽视。区域文化是一个区域内的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形成的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文化,它通过“文化无意识”影响区域经济主体的形成与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从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浙江文化属于创新型文化,陕西文化属于保守型文化,正是区域文化性质的不同,导致了浙陕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和差距。  关键词:区域文化;区域经济;影响  中图分类号:F114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流动性过剩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因素。产生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一是我国“双顺差”的国际收支格局,导致国内货币供应量过大;二是国内金融机构存贷比逐年下降,存款不能得到有效利用。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需要在调整涉外经济政策、扩大内需、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强外汇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多管齐下,逐步缓解。  关键词:国际收支失衡;货币流动性过剩;紧缩的货币政策;外汇管理  中图分类号:F1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