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洋:用艺术包围生活

来源 :大视野iLOO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bestsolutio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很难定义宋洋。从大学毕业之、后,他就开始了他的超级跨界人生。油画、动漫、设计、写作、影像、音乐甚至是策展,他都要一尝试。宋洋说:“现代艺术家从库尔勒到纽约画派,都在探索让他们的技法和媒介成为越来越透明的形而上学的载体。”这句绕口的表达,成为了宋洋跨界人生中最好的注脚。
  Bad Girl是宋洋持续创作的一个动漫形象,在他的理解里,她是中国社会转型进程中都市化物质女孩的缩影。Bad Girl的创作初衷,是因为在中国卡通市场上还没有一个卡通形象可以像米老鼠、哆啦A梦、Hello Kitty、Snoopy一样,以卡通形象本身及周边产品就能带来巨大的影响力和商业价值。从小就喜欢画漫画的宋洋,想要创造我们自己的卡通明星。然而,想做原创阻力重重,想要Bad Girl的形象深入人心,就有必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坏坏”的女孩。2006年,潜心绘画了一年的宋洋,带着“Bad Girl”开始了“她”忙碌的生活。到德国参加展览、在杂志上连载、与时尚品牌合作、出版漫画书籍,这样的跨媒体创作,宋洋逐渐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他越来越希望把艺术、动漫与多媒体融合到一起,“我想把油画跟多媒体结合,比如现场画一条龙,画完之后全场黑灯,用多媒体做烟、云、雨,让龙活起来。我想尽量探讨更多的可能性”。
  现在宋洋有自己独立的工作室,名义上是工作室,其实是三个分立的公司。“宋洋美术”偏动漫产业,“MsBad”是一个服装厂牌,还有一家淘宝店。“今年我们在跟两个工厂谈,然后给服装厂牌建立一个完善的生产体系。”听起来宋洋要做的事很复杂,但你跟宋洋接触之后,会很容易被他的热情感染。听他说各种新奇的想法与计划,让人既充满期待又跃跃欲试。也许人们眼中传统的艺术家概念,早该更新换代了。在这个越来越多元化的时代,像宋洋这样不拘泥于形式、不受限于身份、坚持自我的年轻人,才是潮流所向。
其他文献
此次上海时装周是最接地气的一次,从4月10日到16日这短短一周,在位于上海中心的新天地太平湖,迎来了上海时装迷们最期待的节日。这次时装周最引人注目的要算设计师邱吴的首秀,作为时装周第一晚的开场秀,没有辜负大家的厚望,独特的造型和完美的系列让人觉得仿佛来到了巴黎的某个秀场。这次时装周的黑马,绝对要数来自厦门的设计师上官喆了,他也刚入选了2014年Woolmark Prize羊毛标志大奖的中国区候选人
期刊
原创设计品牌“一木一生”的名字听起来似乎有点禅意,设计师对设计材质的选择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木与银都是温厚的质地,木的颜色不同、年岁不一、品种各异;而银则随和很多,无须经由激烈切割打磨,可粗粝也可精致,这样的载体可以轻易折射出打造它的人的灵魂所向。  “一木一生”的两位设计师刘晓骞、李典秋是一对可爱的情侣,从北京工业大学金工首饰专业毕业。他们从大学时代就开始尝试制作将木与银镶嵌结合在一起的原创饰品
期刊
说到“波纹”,最直观的视觉呈现多起源于自然界,例如向平静的水面投下小石子,以两种物质互相接触的点为圆心,一圈圈涟漪向外美妙地荡漾开来。当圆形的波纹面积越来越大,最后渐渐消弭于无形,这个过程让人感觉到一种神秘的自然规律——从无到有以及再度归于无。原创设计品牌“格物”的最新作品“Tantan”系列耳饰,以灵动的流线形态充分诠释出波纹线的自然美感,从耳饰的顶部观看,每条曲线都是一朵盛开的花儿,它们大大小
期刊
安迪·沃霍尔说过:“我嫉妒牛仔裤的发明者李维·斯特劳斯,希望自己能发明像牛仔裤这样的东西,既能让人牢记怀念,又能工业生产,我死的时候要穿着自己的牛仔裤。”几乎每一位设计师在成长道路上都会遇到这样的选择:一面是如创作艺术品般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创作欲望,一面是考虑到市场、顾客之后收起天马行空的想象。做艺术家还是设计师?这是一个问题。而邓欢选择了后者:“我不是艺术家,是生活与艺术的集合创造者。”  2
期刊
对于孩子来说,第一次拿到100分、第一次被老师表扬等都是一种至上的荣誉,恨不得跑遍天下告诉所有人,尽管年长后再回忆从前,会为当时的显摆感到脸红,但是那种简单的快乐却是最难忘的。对于钟玮来说,年幼时最得意的事情之一是第一次做饰品:当年,才刚刚五岁的她还在上幼儿园,学校水泥墙上镶嵌着的玻璃颗粒在她眼中闪耀夺目,如宝石一般拥有奇异的光彩,每天下课后她就跑到墙边去抠“宝石”,没料想有一天她真抠下了一颗,兴
期刊
眼前的这些木头已经老了,斑驳暗淡,神采涣散,只有生长的年轮和人们使用过的痕迹等待被蒙尘,残旧无力。但对首饰设计师李小筠而言,世界就在这些残朽之物所能构建的方寸之间。在她看来,这些破败的旧木有着不同寻常的美感,因为天然的木纹是对自然基因的呼唤,使用过程中造就的肌理是对它过往生活的记录,而它们形态各异的尺度则可以用来重新度量这个世界。  李小筠这个名字第一次为人们所知是在中央美院毕业作品展上,她的毕业
期刊
看过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观众,一定会对印度那座斑斓的动物园印象深刻,加上主人公与动物那段奇妙的海上漂流旅途,不禁让人再次对动物与人之间的关系产生反思。台湾设计师王中闵对动物向来有着深厚的情感,如果现在做的不是设计工作,他可能已经是台湾某个动物园里的动物研究员。2011年冬季,他创立了个人独立饰品品牌“ZOO’s 20%”。这个颇值得玩味的名字与他身兼动物保护团体义工的身份密切相关,他决定将品
期刊
我们生活在电脑时代,到处充斥着数字带给我们的便捷,而我们却追求着在虚拟的环境下真实的效果。CG图画力求写真到辨不清真伪,3D动画追求着同真人一样的一颦一笑,而设计师Jun Kandi(程君)在他2012年创立的概念设计品牌“Silk scarf by Jun Kandi”的作品中却保留了现代数字的痕迹,同时又跟“古典”进行了对抗。Jun Kandi毕业于巴黎Acad6mie Charpentier
期刊
让设计作品引起人们记忆的共振,继而达到感情的共鸣,这应该是每个设计师追求的境界。个人设计品牌“oneday”的设计师白明辉在圈子里小有名气,他一直坚持环保、旧物重生的设计理念,在他眼里,任何废弃旧物都有自身的价值,再次设计就是让它重获新生命的方法。  这一款古色古香的木梭香托就是他废物改造的又一佳作。某次,白明辉获得了十几个织布机的梭子,这些梭子都经过了长时间的磨砺和使用,最老的一个已经被使用了5
期刊
i prefer——衣服的半调智  人是喜欢行走的,如果要让你选择穿一件衣服去行走的话,你会选择什么?无论游走或是生活在异乡,拥有一件能让自己与这座城市一同呼吸、感受的衣服永远最为重要,这是户外衣和随便一件T恤都不能替代的。来自中国台湾的“我宁i prefer”自2001年开始便在台湾台北、大陆上海以及印度尼西亚等地开设店铺,每间店铺都各具特色。这种以流动的文化形式游走世界的态度,让人很难定义它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