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钩端螺旋体病的致病机理和诊断方法

来源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P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浦东新区农业服务中心航头站,上海 201317;2.浦东新区农业服务中心川沙站,上海 201201)
  摘 要:猪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疾病,人畜共患,临床症状表现多样,大多数情况下症状不明显,不易于做出诊断。在养猪生产中,生产者对本病的认知又不够,疏忽预防,引起本病在生产中时有暴发,给养猪生产带来了较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就猪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体、流行病学、致病机理和病变以及诊断方法进行了概述,以供广大养猪生产者参考。
  关键词:猪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致病机理;诊断方法
  中图分类号:S8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769(2017)04-0050-03
  猪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是一种复杂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会造成全身性感染,临床症状表现多样,主要特征是发热、肝肾功能不全和繁殖障碍等。本病在畜禽上多发于猪、牛、犬等动物。在猪上,可感染各个日龄的猪。3月龄以下的仔猪易出现严重的急性症状,大多数病例的临床症状可能不明显。由于广大养猪生产者对本病认知不够,疏忽预防,引起本病在生产中时有发生,而且发病后不能及时准确地进行诊断,延误病情,最终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 病原体
  本病的病原体是钩端螺旋体,是螺旋体科(Spirochaetaceae)钩端螺旋体属(Leptospira)的一种螺旋体原虫,呈纤细的圆柱形,直径约 0.1 μm,长度为6 μm~20 μm,革兰氏染色为阴性。钩端螺旋体具有非常典型的双膜结构,其中细胞质膜与肽聚糖细胞壁紧密结合,并且外部覆盖一层膜,称为外膜。外膜中的脂多糖构成了钩端螺旋体的主要抗原。
  目前,钩端螺旋体属有23个种,根据其致病性分为3个群:腐生性钩端螺旋体、致病性钩端螺旋体以及中间群。由于钩端螺旋体表面抗原的表达水平不同,其有很多的血清群和血清型,目前其血清型有250个,最后人为地分为24个分类群,称为血清群。在猪上,引起发病的血清型主要有犬型、黄疸出血型、感冒伤寒型和波莫纳型(Pomona)等,其中波莫纳型在猪上最为常见。
  2 流行病学
  猪钩端螺旋体病可感染各个日龄的猪。3月龄以下的仔猪的发病率较高,易出现严重的急性症状,尤其是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发病最严重。中、大猪发病时症状较轻,而母猪一般发病较少。
  钩端螺旋体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可以存活数月,耐低温。但是,它对酸、碱和高温比较敏感,普通的消毒剂都能将其杀死。在夏秋多雨季节的发病高峰期,常用的消毒方法是利用漂白粉对污染的水源进行消毒。
  传染源主要是发病猪和带菌猪,因为猪的排菌量大,而且排菌期也较长。钩端螺旋体主要通过发病猪和带菌猪的尿液排出体外,对环境造成污染。由于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人和猪之间会存在交叉传播,在发病期间对人也会造成很大的潜在威胁。此外,另一种主要的传染源是鼠类和蛙类,它们是钩端螺旋体的自然宿主,可以终生带菌。因此它们会对环境造成长期污染。
  本病的传播方式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吸血昆虫叮咬、人工授精以及交配等均可传播本病。传播的途径有皮肤、消化道、呼吸道以及生殖道黏膜。本病多在夏、秋多雨季节流行,常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
  3 致病机理和病变
  环境中的钩端螺旋体可通过身体上的小伤口或擦伤部位,经黏膜(如结膜)或湿润的皮肤进入猪体内。一旦感染会有4 d~7 d的钩端螺旋体血症期,此时,钩端螺旋体会进入多种组织,包括肝脏、肾脏、眼睛、生殖道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并在组织中开始增殖。
  血液和组织中钩端螺旋体的数量不断升高,达到临界水平后,钩端螺旋体产生的毒素会导致组织出现病变,并可能会观察到由此产生的症状。主要病变是小血管内皮损伤,引起各个器官局部出血,从而导致肾小管坏死、肝脏和肺脏损伤和脾肿大,出现肌炎、脑膜炎以及胎盘炎。在成年猪上,尤其是在地方性感染的猪场中,该感染期的症状通常不会被察觉,最多会出现轻度厌食、发烧和轻微的结膜炎。
  感染钩端螺旋体后约5 d~10 d,在血清中可检测出凝集抗体,感染后约21 d抗体会达到最高水平。猪自身的免疫反应可清除血液和大部分组织中的钩端螺旋体。但是,部分钩端螺旋体仍然会存在肾脏的近端小管中,也会存在怀孕母猪的子宫内。钩端螺旋体在肾脏存留和增殖的后果是大量菌体从尿液中排出,造成外界环境污染。在偶發性血清型感染中,钩端螺旋体尿症的持续时间较短,为2~3个月,而适应性血清型的持续时间较长,例如波莫纳型感染可能会持续2年。这样会造成环境的长期持续污染。
  感染钩端螺旋体造成的组织损伤即使严重,例如肾脏和肝脏,也是可逆的,随后可完全修复,但长期损伤可能是一种并发症,并会导致瘢痕。例如一些慢性带菌猪会发生多灶性间质性肾炎,肾脏上出现不规则的直径达1 cm的发白色区域,像一个“白点”,在屠宰时可观察到。
  4 诊断方法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极具挑战性。诊断方法可以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诊断法注重于对病原体钩端螺旋体的鉴定,而间接诊断法是通过血清学方法检测病原体的抗体。
  4.1 直接诊断法
  第一,通过分离和鉴定钩端螺旋体可以对本病进行确诊。钩端螺旋体主要寄存在宿主的肾脏、尿液和脊髓液,如果处于急性发热期,会在血液和各个内脏器官广泛存在,通常利用尿液进行接种。实验室常用的培养基是柯索夫培养基和希夫纳培养基。钩端螺旋体严格需氧,适宜的培养温度为28 ℃~30 ℃,pH为7.2~7.5。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同时还可检测钩端螺旋体对各类抗生素的敏感性,缺点是只能在实验室进行。
  第二,可采用组织病理学和暗视野显微镜检对本病进行诊断,但这两种方法均缺乏灵敏性和特异性,组织病理学不能确定感染的血清型,而在进行暗视野显微镜检时,许多的组织伪影可能会被误认为是钩端螺旋体。
  第三,可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方法。该方法适用于病原体分离困难的情况,例如胎儿样本和高度自溶的样本,同时当需要进行快速诊断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缺点是对钩端螺旋体的数量有要求,不适于对具有慢性症状的猪进行诊断。
  第四,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本病进行诊断。原理是对钩端螺旋体的专有基因进行检测。该方法的优点是在发病早期就可进行诊断,而且不需要活的钩端螺旋体。缺点是会出现较高的假阳性,从而造成误诊。
  4.2 间接诊断法
  间接诊断法包括显微镜凝集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其中显微镜凝集试验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特异性很好,通常与其他细菌的抗体不发生交叉反应。缺点是该方法不能确定感染的血清型,因为不同的血清型之间会发生交叉反应,而且也不能区分受感染和接种的动物。
  基于外膜蛋白构建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以检测所有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的抗体,因此特异性较低,而且此方法对适应性血清型感染灵敏性低,但比较适用于非适应性血清型感染;而基于脂多糖构建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以确定感染的血清型,缺点是对布拉迪斯拉发血清型的灵敏性较低,可能会低于50%。此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同显微镜凝集试验一样也不能区分受感染和接种的动物。
  5 小结
  猪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不仅危害猪的健康,还会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本病的临床症状表现多样,大多数病例的临床症状不明显,造成本病的诊断困难。因此,通过理解本病的致病机理,了解本病造成的组织病变,配合不同的诊断方法,才能对本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从而减少本病对养猪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提高生产效益。
  通信作者:金银龙。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其养殖方式逐渐呈现出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与此同时,新的挑战和新疾病随之出现,发病机制也呈复杂化趋势,严重威胁猪群健康。另外,部分养猪户仍过分追求经济利益,防疫观念淡薄,甚至缺乏无基本的防疫知识,缺少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为此,我们分析猪疫病防治中消毒的管理重要性,以便为养猪户的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猪;疫病;消毒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1.33 文献标识
2018年12月7-9日,由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饲料经济专业委员会、辽宁省饲料工业协会、吉林省饲料工业协会、黑龙江省饲料工业协会、内蒙古自治区饲料工业协会、东北农业大学、
2016年12月19日,浙江桐庐阳光明媚,由浙江沃德威先种猪有限公司主办、康地饲料(中国)有限公司协办的“‘感恩有您,财富共赢’浙江沃德威先、康地饲料(中国)2016年终答谢会”在具有中
中图分类号:X71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7)03-0057-03  近年来,随着国务院《畜禽养殖业污染物防治条例》、《水十条》、新环保法、新环评法、环保税法和国务院关于《畜禽农业资源污染综合治理与节能减排问责制度》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各级政府也相应地制定了更为严格的地方条例与地方法规。尤其是全国各地,从上到下,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对养殖业开展了大刀阔斧的
由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大量存在于饲料谷物中,同时能导致动物中毒,因此霉菌毒素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DON通过提高动物体内自由基的浓度,会引起细胞抗氧化能力的失衡。然而,应对DON的这种抗氧化效应是有可能的。  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7)08-0018-03  拒食、生长迟缓甚至体重减轻是动物发生霉菌毒素脱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