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班级文化是在班主任引领下在班级内部形成的特有的作风和行为准则,是班级灵魂的独特展现。小学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对形成良好的班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意义
俗话说得好“环境造就人”,教育发展要紧跟时代步伐,切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而良好的育人环境是一个重要因素。班级文化建设对促进学生发展、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小学生更是影响深远。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自己对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
一、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对小学生有重要的思想引领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班级文化是在班主任引领下在班级内部形成的特有作风和行为准则,班级是班级灵魂的所在,也是班级风格的独特展现。小学班级文化是小学生认知教育的一个重要影响源,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小学生的认知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积极开展班级文化创建,班主任要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思想引领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养成教育,规范学生的言行,着眼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言行举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班主任要通过班规、班级文明公约,为学生的行为树立导向,使学生对学校的纪律和要求进一步细则化、明确化,从而提高学生自律意识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通过各种主题班队会活动,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行为意识进一步引领规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班级友好结对活动,引领全体学生和谐相处、互相帮助,感受集体的温暖,从而带動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在学习方面取得进步;通过班级文化墙布置、教室布置、手抄报制作,调动学生出谋划策、参与设计布置,既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通过开展班级文娱、体育、科技等活动,既开阔了学生视野,丰富了想象,也启迪了智慧,增强了体质,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总之,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学生不仅受到了积极的思想教育,而且综合能力和素质均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和班级秩序,对于提高班集体的形象力和凝聚力有重要意义
一个有良好班风和秩序的班级必定是一个优秀的集体。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共同构成了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和班级秩序。班级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班级组织机构等制度是班级文化的支撑;而班风、学风、班级精神、班级愿景等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内核。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位学生必须遵守班级规章制度和文明公约且不得随意违反;班干部组织机构和任用选拔是班级民主管理的保障,必须切实落实;班级精神是班级凝聚力的象征,每位学生必须积极维护;班级愿景是全体师生共同期望的班级发展目标。只有对学生严格要求,全体学生积极努力实施班规、公约,良好班风和秩序才能形成。另外还要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打造班级形象,展示班级独特的风格魅力,以活动促成长、增强班级凝聚力。因此说,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和秩序,对于提高班集体的形象力和凝聚力有重要意义。
三、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有助于提升班主任的综合素养,对于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和水平有重要意义
班级管理事务繁杂、千头万绪,班主任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热情才能做好这项工作,而班级文化建设更是任重道远。班级所有的文化创建活动都必须在每位班主任老师的精心思考、认真准备、细心组织下方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这对于班主任老师的综合素质来说确实是一种挑战,每位班主任老师需要具备优秀的管理能力、全新的教育理念、良好的审美素养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班级文化创建活动中,班主任老师要重新审视思考自己的班级管理理念,对班级墙面进行全新的设计布置,对班级精神、班级愿景进行深刻提炼,对班级的各种活动进行设计、组织,这一系列活动能有效提升班主任的综合素养和管理能力。
四、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有助于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有序、和谐的管理模式,对促进学校文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的缩影和重要组成部分。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紧紧依托和围绕学校文化的主旨,精心打造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并在学生中积极渗透班级文化,努力打造积极和谐、健康有序的班级氛围。通过班级之间的交流、评比、竞赛活动、班主任经验交流,使得全体班主任与各班级之间形成有序、竞争、和谐、互学的机制,从而对整个学校文化建设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摇篮。学生在班级生活中不仅获得知识,也收获成长,班级文化建设影响着学生每天的成长。小学班主任应该依托班级文化建设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正确的思想引领,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人格,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风尚,使学生在集体的摇篮中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艺术[M].知识出版社,2004-08.
[2]王宝祥.班主任必读:全国著名班主任论工作艺术[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3]叶书文.浅议班级文化[J].教学与管理,2000(12).
编辑 冯志强
关键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意义
俗话说得好“环境造就人”,教育发展要紧跟时代步伐,切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而良好的育人环境是一个重要因素。班级文化建设对促进学生发展、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小学生更是影响深远。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自己对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
一、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对小学生有重要的思想引领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班级文化是在班主任引领下在班级内部形成的特有作风和行为准则,班级是班级灵魂的所在,也是班级风格的独特展现。小学班级文化是小学生认知教育的一个重要影响源,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小学生的认知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积极开展班级文化创建,班主任要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思想引领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养成教育,规范学生的言行,着眼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言行举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班主任要通过班规、班级文明公约,为学生的行为树立导向,使学生对学校的纪律和要求进一步细则化、明确化,从而提高学生自律意识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通过各种主题班队会活动,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行为意识进一步引领规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班级友好结对活动,引领全体学生和谐相处、互相帮助,感受集体的温暖,从而带動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在学习方面取得进步;通过班级文化墙布置、教室布置、手抄报制作,调动学生出谋划策、参与设计布置,既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通过开展班级文娱、体育、科技等活动,既开阔了学生视野,丰富了想象,也启迪了智慧,增强了体质,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总之,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学生不仅受到了积极的思想教育,而且综合能力和素质均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和班级秩序,对于提高班集体的形象力和凝聚力有重要意义
一个有良好班风和秩序的班级必定是一个优秀的集体。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共同构成了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和班级秩序。班级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班级组织机构等制度是班级文化的支撑;而班风、学风、班级精神、班级愿景等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内核。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位学生必须遵守班级规章制度和文明公约且不得随意违反;班干部组织机构和任用选拔是班级民主管理的保障,必须切实落实;班级精神是班级凝聚力的象征,每位学生必须积极维护;班级愿景是全体师生共同期望的班级发展目标。只有对学生严格要求,全体学生积极努力实施班规、公约,良好班风和秩序才能形成。另外还要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打造班级形象,展示班级独特的风格魅力,以活动促成长、增强班级凝聚力。因此说,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和秩序,对于提高班集体的形象力和凝聚力有重要意义。
三、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有助于提升班主任的综合素养,对于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和水平有重要意义
班级管理事务繁杂、千头万绪,班主任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热情才能做好这项工作,而班级文化建设更是任重道远。班级所有的文化创建活动都必须在每位班主任老师的精心思考、认真准备、细心组织下方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这对于班主任老师的综合素质来说确实是一种挑战,每位班主任老师需要具备优秀的管理能力、全新的教育理念、良好的审美素养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班级文化创建活动中,班主任老师要重新审视思考自己的班级管理理念,对班级墙面进行全新的设计布置,对班级精神、班级愿景进行深刻提炼,对班级的各种活动进行设计、组织,这一系列活动能有效提升班主任的综合素养和管理能力。
四、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有助于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有序、和谐的管理模式,对促进学校文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的缩影和重要组成部分。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紧紧依托和围绕学校文化的主旨,精心打造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并在学生中积极渗透班级文化,努力打造积极和谐、健康有序的班级氛围。通过班级之间的交流、评比、竞赛活动、班主任经验交流,使得全体班主任与各班级之间形成有序、竞争、和谐、互学的机制,从而对整个学校文化建设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摇篮。学生在班级生活中不仅获得知识,也收获成长,班级文化建设影响着学生每天的成长。小学班主任应该依托班级文化建设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正确的思想引领,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人格,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风尚,使学生在集体的摇篮中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艺术[M].知识出版社,2004-08.
[2]王宝祥.班主任必读:全国著名班主任论工作艺术[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3]叶书文.浅议班级文化[J].教学与管理,2000(12).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