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文化视角下的大陆民谣发展研究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w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亚文化;民谣;创作风格
  一、各时期民谣的发展状况概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民谣音乐的发展分为新民谣、校园民谣和城市民谣音乐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有着自己的文化特点和属性。每个阶段的出现和发展都有着自身必然性的联系。
  (一)20世纪90年代的传统民谣
  1.校园民谣
  20世纪90年代受台湾民歌运动的影响,在各个高校的校园里出现了一群抱着吉他唱歌的青年,他们以歌唱爱情生活、校园生活为主,黄小茂将他们所唱的歌曲称为“校园民谣”。1994年4月,大地公司黄小茂推出了《校园民谣1》,仅几个月的时间便在国内畅销,《校园民谣1》专辑中的《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同桌的你》等歌曲至今仍是一代人的回忆。在《校园民谣1》畅销后,各个公司纷纷效仿,又先后发布了专辑《校园民谣2》《校园民谣3》,《露天电影院》《青春无悔》等歌曲掀起了一股民谣热潮。1997年后人们对大陆校园民谣的热情开始减退,校园民谣因为无法契合大众审美而消退。到了1999年朴树的《那些花儿》《白桦树》将校园民谣又重新推回到了大众的视野,歌曲的简单质朴属于典型的校园民谣风格,虽然其音乐的风格很经典,但是也无法改变民谣在大众心中的地位,2000年在水木年华的《一生有你》等校园青春类专辑出现后也未能扭转校园民谣在大众心中的看法,校园民谣逐渐被人们遗忘。
  2.城市民谣
  城市民谣与校园民谣产生的时间较近,均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1992年艾敬的《我的1997》使人们开始把视野转移到了城市的发展变化上,随后又发表了《我要回家》《粉红街的故事》等歌曲。1993年李春波发表的《小芳》《一封家书》以简单明晰的旋律直击人心,让城市民谣开始被人们关注,引起了一股追捧城市民谣的热潮,但由于歌手的个人创作方向改变,使城市民谣又开始沉寂下来。直到2000年后郝云的《去大理》等歌曲描述了在拥挤的城市中人们的心理变化,引起了大众的共鸣,也为新民谣的发展提供了思想。20世纪90年代民谣音乐的发展此起彼伏,人们的关注点以校园民谣发展为主,但因为当时社会信息沟通不发达,城市民谣歌手无法形成团队让大众认识,因此也逐渐沉寂。
  (二)21世纪新民谣的出现
  新民谣以木吉他、口琴为伴奏乐器,以自然质朴的方式歌唱,反映宗教、生活、工作、战争等内容的歌曲。这种音乐风格以低唱浅吟的叙事风格以及朴素的声音慰藉了无数人的心灵。在如今社会,人们需要面临多重压力,民谣以他独特的演奏方式使多数人在音乐中产生了情感共鸣。
  2006年被媒体称为“民谣年”,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人们的对异样文化的包容程度也更加开放。民谣也从以前的个体变成了群体,出现了许多专门的民谣户外演唱会,如“草莓音乐节”“榕树下·民谣在路上”巡演等,使民谣成为更具有影响力的音乐体裁。他们的音乐有对故乡的怀念、对远方的向往也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方言歌曲,他们把生活的辛酸写进歌词,安静地倾诉。陈粒、赵雷、宋冬野、花粥、燕池等众多歌手崭露头角,这些歌手里有漂泊的文艺青年,也有拥有较高知识水平的音乐人。他们这群人向我们传递了传统文化与主流文化,两者之间达成的均衡,让我们寻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初期的民谣生存十分困难,直至21世纪,民谣这种音乐形式开始壮大。笔者认为在历史长河中,任何一种音乐形式的发展都并非一蹴而就,新民谣团体的壮大与校园民谣和城市民谣有着很大的关系.新民谣继承了校园民谣与城市民谣的创作精神才得以被听众接受,成为如今受欢迎的音乐体裁之一。
  二、民谣文化的传播方式
  音乐的发展主要依靠传播,民谣在发展之初也是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播,途径较为单一,但在当代社会音乐在不断发展,其传播途径也在不断地进步,对民谣音乐文化的传播途径笔者做以浅显的研究和分析。
  (一)线下传播
  线下传播主要是指表演者与观众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内进行的音乐互动与交流,主要形式是酒吧或者演唱会。这种传播方式使民谣在创作过程中更加具有民间气息,使听众在聆听时能更好地理解并感受。
  在当下的媒体时代,多数的独立音乐人的作品在开始创作之初都会因为资金等原因无法发行,他们为了坚持心中的梦想维持生活,都会选择酒吧演唱或者在地下通道卖唱。例如2001年野孩子乐队在北京开设的“河”,这所酒吧的成立使一大批北漂的独立音乐人聚集于此,民谣音乐从这里开始传播,也可以說这里就是民谣的发源地。这所酒吧的成立也让民谣文化在不断地进步。许多的独立音乐人多年追逐梦想已经将酒吧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2015年麻雀瓦舍关张消息传出后,宋冬野、马螟等民谣歌手都转发了这条消息以示缅怀,赵雷的《成都》就是他在成都漂泊时所创作的,歌词中充满了他对成都的回忆,正是这种与当时社会有所照应的创作手法,使民谣音乐更加的深入人心。
  酒吧演唱并不是民谣音乐线下传播的唯一途径,这种传播方式对于音乐人来说是最下策的选择。在音乐人发展早期,酒吧演唱可以积累经验,起到一定的过渡作用,但是当音乐人发展成熟后就会举行巡回演唱。巡回演唱是指音乐人在多个城市进行现场演唱.一般会选择在可容纳上万人的场地举行,如体育馆等大型场所。这种传播方式很大程度上加强了民谣文化的沟通.对民谣音乐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在2010年由十三月唱片发起的“民谣在路上”全国巡回演唱会,历时四年,途径上海、北京、广州等四十个城市,汇聚了老狼、周云蓬、万晓利等多位20世纪90年代的校园民谣歌手。这次巡演规模巨大,受到了音乐界、文化界的关注,其主旨是以本土优秀的原创民谣音乐,催化本土音乐的原创动力,希望可以以民谣独特的音乐魅力重拾中国流行音乐的审美。这些民谣歌手的加入唤起了一代人心中记忆,让校园民谣再一次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从这些音乐人对这次巡演的重视也可以看出民谣音乐在当代流行音乐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同样这次巡演使民谣音乐文化真正的成为了人们生活和内心的一部分。   (二)媒介传播
  20世纪的到来,科技的进步为音乐带来了发展的动力,收音机、电视等电子产品的出现使民谣走向了寻常百姓家里,网络和社交媒体的发展又给民谣带来了新的生机。20世纪信息交流较为落后,民谣音乐刚刚发展时其主要便是依靠着光盘、磁带这种传统储存音乐的方式,并向大众进行传播,这也是当时民谣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1994年大地公司推出了专辑《校园民谣1》,这张专辑推出后销量并不是很好,但是几个月后销量大增,由此可见,在当时的环境下音乐信息的流通不如现在社会发达,存在一定滞后性,民谣音乐文化通过专辑进行流通,使音乐人之间无法进行交流,致使在20世纪的民谣音乐始终无法成为有影响力的音乐.这也是当时民谣音乐文化无法被大众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
  21世纪进入了互联网信息时代,音乐的发展也变得更加的快速与便捷,很多的民谣歌手可以通过电视节目选秀、网络演唱等方式被人们知道,例如湖南卫视《我是歌手》中,赵雷通过演唱《成都》被人们知道,并且为电视节目创造了巨大的收益。这种通过电视选秀方式传播民谣音乐文化,使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民谣音乐,为民谣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许多音乐类APP也促进了民谣音乐的传播,例如网易云音乐中汇集了许多民谣音乐人,这些民谣音乐人在网易云中发布自己的新作品,而这些新作品在发布的第一时间会以私信的方式通知关注的粉丝。并且音乐作品还设立了评论功能,许多的音乐人会在评论区中发表自己的创作初衷,也会有一些听众在评论区中分享自己的故事。网易云音乐通过评论区建立了一个音乐社交区,在其中人们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音乐类型,许多音乐人都在此地聚集,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民谣音乐文化的沟通。
  当我们回顾民谣音乐发展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民谣音乐的发展都与它的传播途径有着很大的关系,传播的途径越来越简单便捷也让音乐的沟通变得频繁。民谣音乐借助网络和社交媒体的力量让更多的人们接受民谣音乐文化,也让更多的人认识民谣的魅力。
  三、以民谣歌词为主体研究其创作特征
  音乐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但它也反映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而这些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歌词呈现。民谣作为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大陆出现的一种音乐文化现象,歌词主要通过围绕主题营造出一种情绪氛围,大多数的民谣歌手是以意象化的手法进行创作。
  (一)校园民谣
  校园民谣以叙述校园的故事,反映校园生活为主要内容。20世纪80年代校园民谣不断发展,成为当时的一种文化现象。民谣的歌词朴素简单具有一定的文学特色,他们用直白的语言给人们营造出一种校园的气氛,让听者自然地进入到音乐中切身感受。在《同桌的你》中歌曲的第一句“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回忆已经结束的校园生活,以简单质朴的语言向听众诉说故事,用叙述的方式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歌词将对美好生活的思念以及未来生活的想象相互交织在一起,反映了作者对校园时期珍贵友谊的怀念。“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为你做的嫁衣。”歌词反映出作者对美好时光逝去的惋惜,也可以看出作者对于这段时光的悔意。《同桌的你》这首歌曲内容直白简单,容易理解,让听众可以静下心来认真聆听,引发深思。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无可避免地会带来一股拜金的社会风气,在那个重物质轻精神的时代,许多的诗人无法解决自身理想与社会的发展两者碰撞所带来的矛盾,所以纷纷选择自杀。海子的自杀影响了当时的校园学生,高晓松创作了《月亮》《白衣飘飘的年代》《回声》等校园民谣来纪念顾城、海子、戈麦这些诗人。高晓松的《回声》是他为纪念顾城创作的第三首歌曲,歌曲在开始就怀念,“夕阳落下的模样”“电影散场天黑”这些词都在预示着结束。社会的进步让我们的生活也变了样,原本在人们心中坚守的信仰也慢慢变得脆弱,也预示着诗人时代的结束。
  (二)城市民谣
  城市民谣与校园民谣都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在城市民谣发展初期歌曲多是以个人生活、亲情、爱情故事以及怀念故乡等题材为主,以普通人的视角去讲述故事,让听众在歌声中引起共鸣。歌词贴近生活,烟火味十足,多以最朴素的歌词去打动听众,将自身的生活经历写成歌词,如艾敬在《我的1997》中唱到“我的音乐老师是我的爸爸,二十年来他一直呆在国家工厂”,作者一开始便叙述自身的生活经历以及家庭背景.拉近了听者与歌手之间的距离感.歌曲的后半段歌中还有提到1997年香港回归作为纪念。《一封家书》则是一首在当时比较独特的歌曲,歌词部分作者用写信的方式向父母表達了自己的想念之情,也透露出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意。音乐伊始歌手用倾诉的口吻开始演唱“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开篇进入主题,将听众带人到了歌手所描绘的充满了亲情的场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民谣也在不断的发展,也有了许多新的题材出现,例如《西安1990》《鼓楼》等有着明显地方音乐特色的歌曲.并且在歌曲中还会添加这个城市特有的声音或者地标建筑以此作为纪念。在赵雷的《鼓楼》中,音乐的前奏部分便插入了当地的公交车报站的声音,增加了整个歌曲的地方特色。“如果我无聊了就会来这里坐坐/我是个沉默不语的靠着墙壁晒太阳的过客/如果我有些倦意了/就让我在这里独自醒过/我站在鼓楼上面/一切繁华与我无关/这是个拥挤的地方/而我却很平凡。”整首歌曲的歌词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简单而又欢快的旋律很容易让听众卸下疲惫。
  结语
  城市民谣与校园民谣相比,两者的题材都有着一定的叙述性,但是两者的叙述和侧重点均有所不同,城市民谣的歌手重视歌词所营造的氛围.而校园民谣的歌手重视歌词所表达的情感。在不同的时期民谣音乐会随着社会审美的改变而发生变化,音乐的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但是民谣音乐的叙述性和质朴的感觉却没有什么变化。通过对民谣音乐的产生、发展、传播的梳理,不难看出民谣音乐的发展同社会因素、文化价值变迁有着必然的联系,时代的变革、生活环境的变迁,给予了民谣音乐人以演唱的方式向听众诉说内心的感触,而听众则在倾听时不自觉地寻找着与歌词的契合点,并在歌曲中释放压力、寻找解脱。
其他文献
[关键词]声乐技巧;声乐演唱;作用研究  声乐演唱是声乐课程中的重要学习内容.对表演者也有着很高的专业要求。表演者在进行声乐演唱前,除了要对作品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刻解读以便更好地揣摩心理变化外,还应该进行声乐技巧的合理运用与练习,这样才能够带给观众好的视听感受。在声乐演唱中灵活运用声乐技巧,不仅可以帮助演唱者轻松完成作品演绎,也可以提升整个演出的流畅性。因此,声乐技巧是促进声乐表演圆满完成
[关键词]钢琴伴奏;音乐表演;重要作用  钢琴作为一种弦乐器诞生于18世纪初的欧洲,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19世纪在欧洲绅士群体中普遍流行起来,成为艺术修养和高尚情操的重要標志。如今,钢琴已经成为最常见的演奏乐器之一,活跃在各类音乐表演舞台上,以其灵活多变的节奏和丰富优美的旋律在音乐表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带给音乐表演创作者无穷的灵感来源,也为观众带来音乐表演的艺术享受。  一、钢琴伴奏与音乐表演的关
[关键词]李斯特;第二叙事曲;匈牙利  对于李斯特的作品,前人已经有过非常多的研究与分析。本文只是借《b小调第二叙事曲》进行了一些较为细致地研究,将自己的所学所想写出来,也希望能为广大同行提供些许帮助。  一、李斯特的生平  (一)李斯特的童年和青年时期  李斯特从小便展现出在音乐上惊人的天赋,被誉为那个时代“莫扎特式”的神童。6岁时便跟随父亲学琴,不久就开始学着即兴演奏,把自己想象的曲子写出来。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社会文化的发展.音乐则作为文化最普遍、最常见的形式为大众所熟知,在经济发展的潮流之中,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革.同时,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带领大众进入到一个信息时代,高度开放的社会群众信息和言论空间,也让信息传播的局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我国音乐史上,作为小提琴协奏曲的《梁祝》有着不可比拟的地位,可以说是作为里程碑式的存在.它的完成意义非凡,是中西音乐在碰撞后的良缘结合,可以说是中西文化的一次融合之美.作为西方乐器的小提琴,第一次完美地演奏了中国乐曲,这不仅
期刊
在传统音乐理论中,音有高低、强弱、长短、音色四种性质.文章以琵琶现当代作品《千章扫》为例,以音乐音响与琵琶演奏为视角,从音高、音量、音长、音色四个方面对琵琶作品演奏中的音乐音响与艺术内涵进行分析.在传统音乐文化内涵的前提下,分析作品在横向、纵向、深度的立体音响层次变化,理解现当代作品音乐音响构建,理解中国现当代音乐音响符号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之间的联系,诠释琵琶音乐音响与艺术内涵.
一头利索的短发,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说话柔声细语却清晰有力,一声温柔的“对不起,我迟到啦!”之后,便急忙拉着记者的手,向安静的教室赶去。明明是记者比约定时间早到了一刻钟,连声说“抱歉”的却是她——她就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曲莉梅老师。    “情感列车”的专职司机    学生都已经放假了,学校里很安静。一栋蓝色的楼,显得很清爽,曲老师的六(9)班就在这栋楼的四层。尽管孩子们都不在,然而教室里地面洁
[关键词]舞蹈表演;面部表情;特征与应用  面部表情可以展现出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因此面部表情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情感交流较为有效的视觉路径。除了常见的高兴时嘴角上扬、伤心时嘴角下撇等表情外,还有许多面部表情可以表达出丰富的情感,比如说突出下颚表示的是一种攻击性心理:缩紧下颚表达的是害怕心理:咬紧嘴唇、眉头紧皱表示忍耐:下颚抬高、鼻子挺出表示高傲、不服气等。舞蹈演员将舞蹈表演与面部表情有机结合起来
[关键词]费加罗的婚礼;快乐的预感;苏珊娜;女高音  莫扎特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二大师,在歌剧上有着杰出的贡献,他的歌剧全面吸收了古典时期流行的各种舞台风格。“音乐居于最高的主宰地位”是莫扎特创作歌剧的原则。《费加罗的婚礼》作为莫扎特最杰出的三部歌剧中的一部喜歌剧,在当时取得了很大的影响,直至现在也经久不衰,值得我们反复研究与学习。  《费加罗的婚礼》中的主人公苏珊娜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角色,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