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手绘是工业设计学生的必备技能,针对工科生手绘基础薄弱的特点合理设置此类课程尤为重要。根据手绘技能的发展趋势调整手绘课程的培养目标,降低过高要求;明确训练要求,注意课程衔接;强化训练目的,以免本末倒置。通过调整培养目标、改变教学方式有效提高学生手绘技能。
关键词:手绘课程;工科类;培养目标
作者简介:丁治中(1980-),男,江苏丹阳人,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讲师;严波(1978-),男,江苏常州人,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系主任,讲师。(江苏 常州 213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海大学2011年度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河海大学2011年度建设教学团队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4-0114-02
工业设计是一个涉及学科非常广泛,专业知识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边缘性的专业。[1]该专业涉及技术与艺术的诸多领域,知识结构较为复杂,设计师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繁多。经过数十年发展,国内各高校工业设计专业的培养模式各具特色,但在一些理念上达成共识。实践证明,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不适合社会需求,必须强化对学生应用型技能的培养。
设计师需要掌握的技能很多,主要有美术理论、制造知识、分析能力、色彩运用、设计战略、构思草图、快速表现、工程技术、研究能力、审美、人机工程和用户需要等。这些技能很多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传授,有些必须通过工程实践掌握。这其中多项技能与手绘相关,是工科类工业设计学生急需提高的必备技能。
工科类学生接触手绘的时间晚,手绘基础差异大,对画什么、怎么画没有清晰概念。工科的培养模式注重知识的学习,技能训练较少,学生对学习技能的方法陌生。手绘技能训练建立在感性评价体系上,很多问题无法量化表述,水平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时间的投入。但由于学时的限制不可能对单一技能训练投入过多时间,因此必须调整培养目标、改变教学方式。
一、手绘技能的发展趋势
传统设计方法中,手绘贯穿设计的各个环节,素材搜集、概念发想、方案讨论、效果表现都有不同程度的手绘需求。现代设计方法借助各种工具弱化了对手绘的依赖: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获取数字化的图形素材极为方便,设计前期已不再需要用手抄本的形式搜集素材;计算机辅助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设计中,产品效果表现可以完全依托各种软件;新型手绘工具取代了纸笔尺规,便于图纸存储与修改。
但在记录概念、分析验证方案、设计交流等环节手绘仍无法取代。这些环节强调效率,需要用最快捷的方式记录设计思维。记录概念强调快与准:因为灵感转瞬即逝必须讲时效性;准意味着特征明确,这个阶段不会纠缠于细节问题。方案分析验证阶段需要全方位考量产品、记录思维过程,要用最习惯的方式把握形体刻画重要细节。这两个环节需设计师自己记录、研究、分析,图只需自己看懂,可以用个性化的表现方式。设计交流是多人参与的过程,图必须大家都能看懂,必须用通识性的表现方式。
手绘不再是仅仅用于表现效果、追求完美视觉感受,而是用于设计思维的记录与交流,表达与传递图形化信息,因为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实现更佳的视觉效果。因此,快速表现技法是手绘训练的重点。
二、手绘技能的作用
手绘只是技能而不是产品设计的核心。设计过程是图形语言化和语言图形化的交互过程,手绘是将抽象的思维具体化的技能,用以直观展示形态、色彩、质感、结构、使用方式等设计要素。手绘技能不会改变设计思维,但一定程度上影响概念的表达。
手绘有助于激发灵感,提高创新能力。看似简单的手绘过程是人脑进行积极思维、设计探索的外在表征。手绘过程是信息处理反馈过程,是概念呈现与形象化的过程。手绘适应设计思维的连续性,把设计师头脑中模糊的概念具体化,并不断更新。手绘不及软件表现精准、表现力强,但灵活性占绝对优势,手绘过程中的偶然性客观上刺激思维变化。
手绘有助于设计交流。手绘是设计师交流的语言,用于传递设计理念。图形语言比文字语言直观、形象,传递信息准确,手绘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交流方式。
手绘有助于培养审美能力。手绘过程中需要把握产品设计本身的美学要素,根据情况实时调整,体现对产品形、色、质的要求。设计交流过程中画面体现出美学要素,构图、技法表现力都会刺激设计师的美学要求。
三、各手绘课程的培养目标与训练要求
工科类学生基本上没有美术基础,需要从最基础的内容学起,手绘课程的培养目标不宜过高、训练内容不宜过杂,适用于产品设计即可。手绘训练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手绘训练主要培养两方面的能力:一是形体塑造,即准确表现形体空间感,处理形态变化的能力;二是色彩应用,掌握色彩使用原则与搭配规律。各课程必须将培养目标细化,使其目的明确、内容衔接合理、学分分配合理从而提高效率。
1.各课程培养目标
(1)设计素描课培养目标。素描是设计类专业的通识性课程,授课内容差异明显。工业设计不同于艺术创作,设计对象为产品,形体较为简单。授课内容可设定为结构素描,培养目标设定为要求学生了解形体特征、学会几何形体的加减组合。从基本的几何体训练入手,在一个角度能够将对象把握准确的基础上,尝试从各个角度以各种形式去表达,如营造穿插的前后关系、创造不同的几何体组合等方式,训练学生对透视关系的理解,提升学生的空间塑造能力。[2]总的原则是不求精美但求精准,把形态画准。
(2)设计色彩课培养目标。工科生几何知识掌握良好,形体认知能力较强,但色彩认知较差。产品的表现离不开色彩,设计色彩课一般以标准色卡为参照,要求学生准确把握色彩搭配,不需要过于强调色彩的混合、明度、灰度。为了与实践环节衔接,尽可能将色彩参数化,而不是拘泥于色彩的学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考虑将色彩构成的课程内容融入其中,但训练方式需要改变。尝试将产品设计中特定色彩的含义与用法进行科学阐述。 (3)设计速写课培养目标。速写是强化训练快速表现的重要环节,通过把观察、分析、记录的过程细化,从而掌握高效的技法。将速度与效率挂钩,不过分强调逼真,以形体分析为主线,强化形体特征,可以考虑忽略主体以外部分,必须使用圆珠笔、中性笔等工具,弱化不断修正作品的习惯性动作,用以提高效率。进行专项练习,提高手脑协调性。关注速写时的思维过程,不仅提高技法,更要训练思维。
(4)设计表现课培养目标。设计表现课传授草图与效果图的表现技法,核心是形成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手绘工具多,表现力差异大,如表1所示,因此不宜过分限制绘图工具。工科生接触过的的绘图工具少,缺乏体验,最好的选择办法就是亲自尝试各种不同的材料,直到找到最合适的。[3]不过分强调手绘风格,工科生的手绘能力尚不能达到这么高的艺术性要求。
训练时弱化临摹、强化写生,要求在形体分析基础上结合工具特点总结画法。临摹手绘产品效果图只能熟悉工具的使用,无法训练形体分析能力。草图与效果图重在传达语意,可以弱化材料、质感、光影的表现。注意二维到三维的渐进过程,二维形态容易把握,可以从熟练绘制各视图入手,然后调整观察视角,绘制透视效果。产品并不是几何体的简单堆砌,应适当考虑细节刻画。
(5)与产品设计课的衔接。产品设计课培养目标不再是训练技能,而是在培养创新能力的同时要求学生能够综合应用各项技能。此时一些学生会有采用其他方式替代手绘的想法,必须做到不能略去手绘环节、不能降低评价标准。
2.手绘训练要求
手绘训练周期长、见效慢,需要明确要求。首先,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训练时情绪影响效果。其次,定时定量。技能训练需要量的累积,一般每天连续练习半小时到一小时,持续半年左右。再次,把握好度。根据自身基础设定目标,不与大师比拼。最后,营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兴趣、提升效率。
四、结论
手绘技能是工业设计师的必备技能,也是工科类工业设计学生的薄弱环节,这一问题无法回避。通过分析手绘技能的发展趋势、结合手绘技能的作用,适时调整课程设置、明确培养目标与要求,力求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肖著强,蔡克中.构建多学科结合的工业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体系[J].长沙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24(5):95-96.
[2]张辉,王伟.构建多学科结合的工业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体系[J].美术学刊,2011,(6):58-59.
[3]刘传凯.产品创意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宋秀丽)
关键词:手绘课程;工科类;培养目标
作者简介:丁治中(1980-),男,江苏丹阳人,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讲师;严波(1978-),男,江苏常州人,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系主任,讲师。(江苏 常州 213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海大学2011年度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河海大学2011年度建设教学团队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4-0114-02
工业设计是一个涉及学科非常广泛,专业知识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边缘性的专业。[1]该专业涉及技术与艺术的诸多领域,知识结构较为复杂,设计师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繁多。经过数十年发展,国内各高校工业设计专业的培养模式各具特色,但在一些理念上达成共识。实践证明,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不适合社会需求,必须强化对学生应用型技能的培养。
设计师需要掌握的技能很多,主要有美术理论、制造知识、分析能力、色彩运用、设计战略、构思草图、快速表现、工程技术、研究能力、审美、人机工程和用户需要等。这些技能很多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传授,有些必须通过工程实践掌握。这其中多项技能与手绘相关,是工科类工业设计学生急需提高的必备技能。
工科类学生接触手绘的时间晚,手绘基础差异大,对画什么、怎么画没有清晰概念。工科的培养模式注重知识的学习,技能训练较少,学生对学习技能的方法陌生。手绘技能训练建立在感性评价体系上,很多问题无法量化表述,水平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时间的投入。但由于学时的限制不可能对单一技能训练投入过多时间,因此必须调整培养目标、改变教学方式。
一、手绘技能的发展趋势
传统设计方法中,手绘贯穿设计的各个环节,素材搜集、概念发想、方案讨论、效果表现都有不同程度的手绘需求。现代设计方法借助各种工具弱化了对手绘的依赖: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获取数字化的图形素材极为方便,设计前期已不再需要用手抄本的形式搜集素材;计算机辅助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设计中,产品效果表现可以完全依托各种软件;新型手绘工具取代了纸笔尺规,便于图纸存储与修改。
但在记录概念、分析验证方案、设计交流等环节手绘仍无法取代。这些环节强调效率,需要用最快捷的方式记录设计思维。记录概念强调快与准:因为灵感转瞬即逝必须讲时效性;准意味着特征明确,这个阶段不会纠缠于细节问题。方案分析验证阶段需要全方位考量产品、记录思维过程,要用最习惯的方式把握形体刻画重要细节。这两个环节需设计师自己记录、研究、分析,图只需自己看懂,可以用个性化的表现方式。设计交流是多人参与的过程,图必须大家都能看懂,必须用通识性的表现方式。
手绘不再是仅仅用于表现效果、追求完美视觉感受,而是用于设计思维的记录与交流,表达与传递图形化信息,因为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实现更佳的视觉效果。因此,快速表现技法是手绘训练的重点。
二、手绘技能的作用
手绘只是技能而不是产品设计的核心。设计过程是图形语言化和语言图形化的交互过程,手绘是将抽象的思维具体化的技能,用以直观展示形态、色彩、质感、结构、使用方式等设计要素。手绘技能不会改变设计思维,但一定程度上影响概念的表达。
手绘有助于激发灵感,提高创新能力。看似简单的手绘过程是人脑进行积极思维、设计探索的外在表征。手绘过程是信息处理反馈过程,是概念呈现与形象化的过程。手绘适应设计思维的连续性,把设计师头脑中模糊的概念具体化,并不断更新。手绘不及软件表现精准、表现力强,但灵活性占绝对优势,手绘过程中的偶然性客观上刺激思维变化。
手绘有助于设计交流。手绘是设计师交流的语言,用于传递设计理念。图形语言比文字语言直观、形象,传递信息准确,手绘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交流方式。
手绘有助于培养审美能力。手绘过程中需要把握产品设计本身的美学要素,根据情况实时调整,体现对产品形、色、质的要求。设计交流过程中画面体现出美学要素,构图、技法表现力都会刺激设计师的美学要求。
三、各手绘课程的培养目标与训练要求
工科类学生基本上没有美术基础,需要从最基础的内容学起,手绘课程的培养目标不宜过高、训练内容不宜过杂,适用于产品设计即可。手绘训练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手绘训练主要培养两方面的能力:一是形体塑造,即准确表现形体空间感,处理形态变化的能力;二是色彩应用,掌握色彩使用原则与搭配规律。各课程必须将培养目标细化,使其目的明确、内容衔接合理、学分分配合理从而提高效率。
1.各课程培养目标
(1)设计素描课培养目标。素描是设计类专业的通识性课程,授课内容差异明显。工业设计不同于艺术创作,设计对象为产品,形体较为简单。授课内容可设定为结构素描,培养目标设定为要求学生了解形体特征、学会几何形体的加减组合。从基本的几何体训练入手,在一个角度能够将对象把握准确的基础上,尝试从各个角度以各种形式去表达,如营造穿插的前后关系、创造不同的几何体组合等方式,训练学生对透视关系的理解,提升学生的空间塑造能力。[2]总的原则是不求精美但求精准,把形态画准。
(2)设计色彩课培养目标。工科生几何知识掌握良好,形体认知能力较强,但色彩认知较差。产品的表现离不开色彩,设计色彩课一般以标准色卡为参照,要求学生准确把握色彩搭配,不需要过于强调色彩的混合、明度、灰度。为了与实践环节衔接,尽可能将色彩参数化,而不是拘泥于色彩的学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考虑将色彩构成的课程内容融入其中,但训练方式需要改变。尝试将产品设计中特定色彩的含义与用法进行科学阐述。 (3)设计速写课培养目标。速写是强化训练快速表现的重要环节,通过把观察、分析、记录的过程细化,从而掌握高效的技法。将速度与效率挂钩,不过分强调逼真,以形体分析为主线,强化形体特征,可以考虑忽略主体以外部分,必须使用圆珠笔、中性笔等工具,弱化不断修正作品的习惯性动作,用以提高效率。进行专项练习,提高手脑协调性。关注速写时的思维过程,不仅提高技法,更要训练思维。
(4)设计表现课培养目标。设计表现课传授草图与效果图的表现技法,核心是形成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手绘工具多,表现力差异大,如表1所示,因此不宜过分限制绘图工具。工科生接触过的的绘图工具少,缺乏体验,最好的选择办法就是亲自尝试各种不同的材料,直到找到最合适的。[3]不过分强调手绘风格,工科生的手绘能力尚不能达到这么高的艺术性要求。
训练时弱化临摹、强化写生,要求在形体分析基础上结合工具特点总结画法。临摹手绘产品效果图只能熟悉工具的使用,无法训练形体分析能力。草图与效果图重在传达语意,可以弱化材料、质感、光影的表现。注意二维到三维的渐进过程,二维形态容易把握,可以从熟练绘制各视图入手,然后调整观察视角,绘制透视效果。产品并不是几何体的简单堆砌,应适当考虑细节刻画。
(5)与产品设计课的衔接。产品设计课培养目标不再是训练技能,而是在培养创新能力的同时要求学生能够综合应用各项技能。此时一些学生会有采用其他方式替代手绘的想法,必须做到不能略去手绘环节、不能降低评价标准。
2.手绘训练要求
手绘训练周期长、见效慢,需要明确要求。首先,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训练时情绪影响效果。其次,定时定量。技能训练需要量的累积,一般每天连续练习半小时到一小时,持续半年左右。再次,把握好度。根据自身基础设定目标,不与大师比拼。最后,营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兴趣、提升效率。
四、结论
手绘技能是工业设计师的必备技能,也是工科类工业设计学生的薄弱环节,这一问题无法回避。通过分析手绘技能的发展趋势、结合手绘技能的作用,适时调整课程设置、明确培养目标与要求,力求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肖著强,蔡克中.构建多学科结合的工业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体系[J].长沙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24(5):95-96.
[2]张辉,王伟.构建多学科结合的工业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体系[J].美术学刊,2011,(6):58-59.
[3]刘传凯.产品创意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宋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