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5月5日清晨,上海浦东机场上空乌云密布。上午时分,下了点小雨,气温有些偏低。在机场四号跑道尽头,一只蓝绿相衬的白色“银燕”静静地等待属于她的时刻。也许是天意,C919注定要在这样一个天气中起飞,要冲破那笼罩了中国航空界多少年的“乌云”,让这个日子载入史册。
午后,天气渐渐转好,只是云层仍有些厚。十四时,C919缓缓而坚定地滑向跑道,加速,抬头,在一片欢呼声中,轻盈地一飞冲天,划破了漫天乌云,翘首翱翔。刹那间,我的眼睛有些朦胧,十二年来的一些场景一一闪过。
这一幕始于2003年。那时,我还在GE Aviation从事发动机燃烧室设计工作,每日在20世纪40年代建起的防空洞改成的办公室里设计TAPS低排放燃烧室(后来也应用在LEAP发动机上)。当听说GE获得ARJ21飞机的发动机合同时,我下定决心要参加这个项目。尽管相关的系统工程部通常招的都是有十几年以上经验的人,然而只有四年经验的我还是申请了CF34-10A/ARJ21系统集成工程师的职位。经历前后三次申请,2015年我终于成为GE发动机集团第一位中国大陆背景的系统工程师,负责ARJ21发动机的系统集成工作。所以,是ARJ21给了我职业生涯一个特别的机会,与中国航空业一起腾飞。
在之后四年多时间里,我与ARJ21的研发团队一起成长,切身体会了伟大事业的种种艰辛和激情。2008年11月28日,我们的艰辛和坚持换来了首飞成功的好消息。四年的时光,ARJ21已经完全融入我的工作和生活,成为个人梦想的一部分。
思绪穿梭回2006年1月。当时,为了ARJ21项目,我回到祖国,不得不将年仅两岁的女儿先留在老家再到上海开会,然后又转战阎良。还记得联合设计时,无数个夜晚为了一个个技术细节“啃骨头”,权衡方案;还记得为了进行首飞安全评估,与FAI一起设计评审流程,在美国本部与各专业总师据理力争;还记得在大场车间的发动机上一个一个部件、一条一条电缆地检查,排除所有的安全隐患;也还记得听到发动机在ARJ21上第一次发出轰鸣时,四周的欢呼声。
没能亲临ARJ21首飞的遗憾终于在2015年得到了补偿,我有幸参加了中国商飞为供应商组织的ARJ21商业体验飞行。感谢商飞同仁对供应商的关怀,让我深深体会到中国商飞领导们所勾画的航空工业“生命共同体”的蓝图。
中国的天空足够大,中国的航空业正在起飞,全世界为之瞩目。深感幸运的是,在国外学习工作十余年后,我有机会参与ARJ21和C919项目中,與中国航空业共同成长。
遥想2008年中国商飞成立、C919宏图开卷之时,我们一家都全身心投入到商飞的项目中。彼时,我还在负责ARJ21的发动机取证工作,我的夫人鲁小蓉博士也开始担任C919飞机LEAP动力装置项目总监。我们并肩奋斗,比翼双飞。难忘我们两人一起为C919量身定制LEAP发动机时的精心雕琢,难忘与商飞同事为发动机尺寸更改和安装接口方案无数次切磋权衡,难忘为省油在技术细节上绞尽脑汁,难忘与商飞同仁、中国航空界和供应商们结下的深厚情谊……
后来,我加入霍尼韦尔中国研发中心,继续参与C919的四套关键系统研制,包括辅助动力系统、飞行控制工作包、机轮与刹车系统以及导航工作包。为了更好地支持C919的研发工作,我所领导的霍尼韦尔中国研发团队目前已拥有500余名中国本土工程师,其中大部分都曾为C919项目提供过支持。此外,霍尼韦尔在亚洲、北美和欧洲的20家工厂的数百名员工也参与了C919项目。霍尼韦尔在中国成立的两家合资公司——霍尼韦尔博云航空系统(湖南)有限公司和鸿翔飞控技术(西安)有限责任公司,还分别为C919提供碳刹车和电传飞控解决方案。
作为一名管理者,我始终认为国际化企业在华发展根植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之中,因此既应该践行业务发展的本土化战略,也应该实施人才的本土化战略。霍尼韦尔在中国的团队从高管层到专业技术层,有八成是中国人,全面覆盖了工程、技术、市场、人力资源、财务等关键业务部门。在这种企业发展理念之下,我在霍尼韦尔能够充分发挥所长,大胆尝试,领导着具有世界水平的工程团队为中国自主研发的C919、ARJ21等飞机平台开发先进的航电和机械产品,让国产飞机拥有国际水平。
如今,C919已成为我们全家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未来,我们还将呵护着她一步步成长、成熟,成为一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客机。
C919返航的轰鸣声把我的思绪带回到首飞现场。我们牵着手,一起仰望天空,目视着“九妹”的倩影轻盈地落在跑道上,情不自禁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我相信,不管未来如何,C919都将骄傲地在蓝天上留下一道道美丽的轨迹,飞向我们所有航空人都期盼的新高度。
午后,天气渐渐转好,只是云层仍有些厚。十四时,C919缓缓而坚定地滑向跑道,加速,抬头,在一片欢呼声中,轻盈地一飞冲天,划破了漫天乌云,翘首翱翔。刹那间,我的眼睛有些朦胧,十二年来的一些场景一一闪过。
这一幕始于2003年。那时,我还在GE Aviation从事发动机燃烧室设计工作,每日在20世纪40年代建起的防空洞改成的办公室里设计TAPS低排放燃烧室(后来也应用在LEAP发动机上)。当听说GE获得ARJ21飞机的发动机合同时,我下定决心要参加这个项目。尽管相关的系统工程部通常招的都是有十几年以上经验的人,然而只有四年经验的我还是申请了CF34-10A/ARJ21系统集成工程师的职位。经历前后三次申请,2015年我终于成为GE发动机集团第一位中国大陆背景的系统工程师,负责ARJ21发动机的系统集成工作。所以,是ARJ21给了我职业生涯一个特别的机会,与中国航空业一起腾飞。
在之后四年多时间里,我与ARJ21的研发团队一起成长,切身体会了伟大事业的种种艰辛和激情。2008年11月28日,我们的艰辛和坚持换来了首飞成功的好消息。四年的时光,ARJ21已经完全融入我的工作和生活,成为个人梦想的一部分。
思绪穿梭回2006年1月。当时,为了ARJ21项目,我回到祖国,不得不将年仅两岁的女儿先留在老家再到上海开会,然后又转战阎良。还记得联合设计时,无数个夜晚为了一个个技术细节“啃骨头”,权衡方案;还记得为了进行首飞安全评估,与FAI一起设计评审流程,在美国本部与各专业总师据理力争;还记得在大场车间的发动机上一个一个部件、一条一条电缆地检查,排除所有的安全隐患;也还记得听到发动机在ARJ21上第一次发出轰鸣时,四周的欢呼声。
没能亲临ARJ21首飞的遗憾终于在2015年得到了补偿,我有幸参加了中国商飞为供应商组织的ARJ21商业体验飞行。感谢商飞同仁对供应商的关怀,让我深深体会到中国商飞领导们所勾画的航空工业“生命共同体”的蓝图。
中国的天空足够大,中国的航空业正在起飞,全世界为之瞩目。深感幸运的是,在国外学习工作十余年后,我有机会参与ARJ21和C919项目中,與中国航空业共同成长。
遥想2008年中国商飞成立、C919宏图开卷之时,我们一家都全身心投入到商飞的项目中。彼时,我还在负责ARJ21的发动机取证工作,我的夫人鲁小蓉博士也开始担任C919飞机LEAP动力装置项目总监。我们并肩奋斗,比翼双飞。难忘我们两人一起为C919量身定制LEAP发动机时的精心雕琢,难忘与商飞同事为发动机尺寸更改和安装接口方案无数次切磋权衡,难忘为省油在技术细节上绞尽脑汁,难忘与商飞同仁、中国航空界和供应商们结下的深厚情谊……
后来,我加入霍尼韦尔中国研发中心,继续参与C919的四套关键系统研制,包括辅助动力系统、飞行控制工作包、机轮与刹车系统以及导航工作包。为了更好地支持C919的研发工作,我所领导的霍尼韦尔中国研发团队目前已拥有500余名中国本土工程师,其中大部分都曾为C919项目提供过支持。此外,霍尼韦尔在亚洲、北美和欧洲的20家工厂的数百名员工也参与了C919项目。霍尼韦尔在中国成立的两家合资公司——霍尼韦尔博云航空系统(湖南)有限公司和鸿翔飞控技术(西安)有限责任公司,还分别为C919提供碳刹车和电传飞控解决方案。
作为一名管理者,我始终认为国际化企业在华发展根植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之中,因此既应该践行业务发展的本土化战略,也应该实施人才的本土化战略。霍尼韦尔在中国的团队从高管层到专业技术层,有八成是中国人,全面覆盖了工程、技术、市场、人力资源、财务等关键业务部门。在这种企业发展理念之下,我在霍尼韦尔能够充分发挥所长,大胆尝试,领导着具有世界水平的工程团队为中国自主研发的C919、ARJ21等飞机平台开发先进的航电和机械产品,让国产飞机拥有国际水平。
如今,C919已成为我们全家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未来,我们还将呵护着她一步步成长、成熟,成为一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客机。
C919返航的轰鸣声把我的思绪带回到首飞现场。我们牵着手,一起仰望天空,目视着“九妹”的倩影轻盈地落在跑道上,情不自禁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我相信,不管未来如何,C919都将骄傲地在蓝天上留下一道道美丽的轨迹,飞向我们所有航空人都期盼的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