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非典型性鸡新城疫可给养鸡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分析了非典型性新城疫的发病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关键词 非典型性;鸡新城疫;流行原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8.31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8-0248-01
鸡新城疫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鸡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常呈区域性、大范围流行。近年来,各鸡场均十分重视对该病的免疫接种,基本控制了典型、急性新城疫的发生,但近来各地鸡群中流行的非典型新城疫,在临床上不见明显病变,蛋鸡产蛋量明显下降,雏鸡死亡率明显提高,给养鸡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1 病因分析
1.1 农户在鸡新城疫防治中的误区
1.1.1 首免超前,母源抗体被中和。雏鸡经卵黄传递母源抗体,一般3日龄开始升高,5~7日龄达最高峰,9日龄后逐渐下降,半衰期为4.5d。7~9日龄正是雏鸡母抗的高峰期,若此时首免,母抗有抑制弱毒活苗的繁殖和中和抗原作用,而影响免疫效果。在此期内,机体免疫空档,一旦有病毒侵入,必然引起早期发病。
1.1.2 频繁免疫造成抑制。不考虑抗体效价的消长规律,短期内盲目重复使用疫苗。一方面抗原中和抗体;另一方面由于抗原的频繁刺激使机体应答反应疲劳,形成免疫抑制。
1.1.3 超量应用疫苗。一方面会造成免疫麻痹,降低或丧失机体对抗原的应答功能;另一方面超量使用疫苗甚至会造成鸡群发病。
1.1.4 灭活苗应用不合理。灭活苗适用于基础免疫,不宜用于强化免疫。抗体上升缓慢,2周后才起效,但上升高、维持时间长,鸡开产前,应用灭活苗后必须再用活毒苗进行强化接种。倘若只用灭活苗,进入高产期容易造成免疫空档。此期常发生流行。
1.2 鸡新城疫病毒毒力的变异
新城疫病毒在长期的药物作用下,其基因会发生突变,出现强毒株或超强毒株,或在免疫的压力下改变其毒力和抗原的某些特性。新城疫病毒与只有部分免疫力的鸡体相互作用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即出现临床非典型鸡新城疫型。
1.3 鸡体免疫功能下降
影响免疫功能的因素很多,如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及球虫病等都能损害免疫器官;滥用某些药物如氯霉素,对疫苗的应答能力减弱,对疾病易感性增加。
1.4 鸡新城疫免疫空白
有的农户对新城疫防疫意识淡薄,免疫接种密度不高,出现漏防、遗防现象。此外,疫苗运输保存不当、使用方法不正确造成疫苗效价不高,免疫程序不合理等,均可导致免疫空白。
1.5 缺乏综合防制观念
尽管有的农户严格按免疫程序及要求进行免疫,却忽视了隔离、检疫、消毒等防制措施,导致新城疫病毒长期潜伏。对流行疫区不封锁,病死鸡乱抛,病鸡仍然上市销售;鸡鹅混养的农户仅对鸡紧急处理,忽视鹅的防疫,流行期相互感染,导致疫情蔓延。
2 预防措施
2.1抓好首免,尽早二免
要确保首免成功,一是要确定最佳首免日龄;二是选择适宜的免疫方法,建议采用点眼滴鼻法免疫,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准确无遗漏,能使鸡只较好地产生局部免疫,建立私膜屏障,抵御感染。
由于首免时鸡产生的免疫力较低,维持时间较短,因此,只进行1次免疫的效果往往不可靠,应尽早进行二免。二免属加强免疫,其免疫力产生快,产生的免疫力强,其加强作用是基于首免后鸡体产生的免疫记忆细胞。一般说来鸡免疫后5~7d即可产生免疫记忆,因此,推荐在20日龄前后进行二免。
2.2 增加免疫次数
在母体抗源不整齐的情况下,增加免疫次数可提高免疫密度。
2.3 及时调整免疫程序
防疫前后,鸡群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或传染性喉气管炎时,应待鸡群恢复后再追加免疫新城疫疫苗1~2次,以弥补免疫抑制造成的缺陷。
2.4 应用免疫增强剂
在防疫前后3d使用免疫增强剂可提高免疫效果,免疫增强剂对提高免疫水平及群体保护率有一定作用。
2.5 改进疫苗饮水方法
为克服饮水免疫的不足,通过改进饮服疫苗的方法,可以提高免疫效果。其原则是让所有的鸡在短时间内喝到足量的疫苗,改进方法为:供水2~3h,将疫苗分2次加到饮水中,每次饮水时间为1h,2次之间不间断。疫苗应现配现用。
2.6 新城疫污染场或受威胁区注意使用Ⅰ系苗
新城疫Ⅰ系疫苗具有产生免疫力快、产生免疫力强的特点,适合受污染场和受威胁区使用。建议蛋鸡场在蛋鸡开产前注射Ⅰ系疫苗。
2.7加强环境控制
接种疫苗能减少强毒侵入,但不能阻止强毒侵入,也不能消灭鸡群内已经存在的病毒。强毒污染群的存在导致新城疫不断发生,因此,应对鸡群实施严格的隔离、检疫、消毒措施。鸡群出栏后和每次进鸡前应对鸡舍及环境进行彻底清理、消毒,并空栏2周以上。
关键词 非典型性;鸡新城疫;流行原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8.31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8-0248-01
鸡新城疫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鸡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常呈区域性、大范围流行。近年来,各鸡场均十分重视对该病的免疫接种,基本控制了典型、急性新城疫的发生,但近来各地鸡群中流行的非典型新城疫,在临床上不见明显病变,蛋鸡产蛋量明显下降,雏鸡死亡率明显提高,给养鸡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1 病因分析
1.1 农户在鸡新城疫防治中的误区
1.1.1 首免超前,母源抗体被中和。雏鸡经卵黄传递母源抗体,一般3日龄开始升高,5~7日龄达最高峰,9日龄后逐渐下降,半衰期为4.5d。7~9日龄正是雏鸡母抗的高峰期,若此时首免,母抗有抑制弱毒活苗的繁殖和中和抗原作用,而影响免疫效果。在此期内,机体免疫空档,一旦有病毒侵入,必然引起早期发病。
1.1.2 频繁免疫造成抑制。不考虑抗体效价的消长规律,短期内盲目重复使用疫苗。一方面抗原中和抗体;另一方面由于抗原的频繁刺激使机体应答反应疲劳,形成免疫抑制。
1.1.3 超量应用疫苗。一方面会造成免疫麻痹,降低或丧失机体对抗原的应答功能;另一方面超量使用疫苗甚至会造成鸡群发病。
1.1.4 灭活苗应用不合理。灭活苗适用于基础免疫,不宜用于强化免疫。抗体上升缓慢,2周后才起效,但上升高、维持时间长,鸡开产前,应用灭活苗后必须再用活毒苗进行强化接种。倘若只用灭活苗,进入高产期容易造成免疫空档。此期常发生流行。
1.2 鸡新城疫病毒毒力的变异
新城疫病毒在长期的药物作用下,其基因会发生突变,出现强毒株或超强毒株,或在免疫的压力下改变其毒力和抗原的某些特性。新城疫病毒与只有部分免疫力的鸡体相互作用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即出现临床非典型鸡新城疫型。
1.3 鸡体免疫功能下降
影响免疫功能的因素很多,如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及球虫病等都能损害免疫器官;滥用某些药物如氯霉素,对疫苗的应答能力减弱,对疾病易感性增加。
1.4 鸡新城疫免疫空白
有的农户对新城疫防疫意识淡薄,免疫接种密度不高,出现漏防、遗防现象。此外,疫苗运输保存不当、使用方法不正确造成疫苗效价不高,免疫程序不合理等,均可导致免疫空白。
1.5 缺乏综合防制观念
尽管有的农户严格按免疫程序及要求进行免疫,却忽视了隔离、检疫、消毒等防制措施,导致新城疫病毒长期潜伏。对流行疫区不封锁,病死鸡乱抛,病鸡仍然上市销售;鸡鹅混养的农户仅对鸡紧急处理,忽视鹅的防疫,流行期相互感染,导致疫情蔓延。
2 预防措施
2.1抓好首免,尽早二免
要确保首免成功,一是要确定最佳首免日龄;二是选择适宜的免疫方法,建议采用点眼滴鼻法免疫,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准确无遗漏,能使鸡只较好地产生局部免疫,建立私膜屏障,抵御感染。
由于首免时鸡产生的免疫力较低,维持时间较短,因此,只进行1次免疫的效果往往不可靠,应尽早进行二免。二免属加强免疫,其免疫力产生快,产生的免疫力强,其加强作用是基于首免后鸡体产生的免疫记忆细胞。一般说来鸡免疫后5~7d即可产生免疫记忆,因此,推荐在20日龄前后进行二免。
2.2 增加免疫次数
在母体抗源不整齐的情况下,增加免疫次数可提高免疫密度。
2.3 及时调整免疫程序
防疫前后,鸡群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或传染性喉气管炎时,应待鸡群恢复后再追加免疫新城疫疫苗1~2次,以弥补免疫抑制造成的缺陷。
2.4 应用免疫增强剂
在防疫前后3d使用免疫增强剂可提高免疫效果,免疫增强剂对提高免疫水平及群体保护率有一定作用。
2.5 改进疫苗饮水方法
为克服饮水免疫的不足,通过改进饮服疫苗的方法,可以提高免疫效果。其原则是让所有的鸡在短时间内喝到足量的疫苗,改进方法为:供水2~3h,将疫苗分2次加到饮水中,每次饮水时间为1h,2次之间不间断。疫苗应现配现用。
2.6 新城疫污染场或受威胁区注意使用Ⅰ系苗
新城疫Ⅰ系疫苗具有产生免疫力快、产生免疫力强的特点,适合受污染场和受威胁区使用。建议蛋鸡场在蛋鸡开产前注射Ⅰ系疫苗。
2.7加强环境控制
接种疫苗能减少强毒侵入,但不能阻止强毒侵入,也不能消灭鸡群内已经存在的病毒。强毒污染群的存在导致新城疫不断发生,因此,应对鸡群实施严格的隔离、检疫、消毒措施。鸡群出栏后和每次进鸡前应对鸡舍及环境进行彻底清理、消毒,并空栏2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