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书巧妙地选择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时间段作为论述的出发点,从爱情、亲情、友情、创新、跨界等生活、工作中可能遇到和关注的事物切入,将国际心理学界前沿的众多心理科学实验,以中国读者喜爱的方式进行解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解决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诸多烦扰,引导读者沉浸其中、直达“福流”状态。
自美男子宋玉赋《楚辞九辩》以来,中国文人便有悲秋一说。宋玉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杜甫在《登高》一诗中也写道: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抒发了诗人一种忧国、老病、孤独和感伤的心境。
更加生动,如电影蒙太奇一般描写秋日萧瑟情景的是著名诗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诗句,极为经典地勾勒出一个天涯游子秋日黄昏之际的茫然、孤独、感伤、无奈、寂寞,堪称传神之作。秋之伤感,莫过于此。而刘禹锡的一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更似刻意形成一种文化印象:秋天永远是跟悲伤的情绪相联系的。
心理学家发现,悲秋可能并不只是所谓的文人颓废或无聊之作,其实,这种普遍的悲秋情绪很有可能反映的是我们都会存在的季节性情绪波动。
1984年,美国国家精神健康研究所的科学家罗曼·罗森塔尔( RomainRosenthal)和他的同事第一次命名人都可能体验到的一种季节性情绪波动而引发的抑郁倾向,它被称为季节性情绪障碍(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简称SAD,取悲伤之意)。
这种季节性的情绪波动问题是由于季节的变化,特别是秋冬之交,环境、气温及生活规律的改变让人产生的一种抑郁的倾向。这种倾向在其他季节相对较轻,但是,在特定的季节特别是秋冬之交比较突出,因此,也有人把它叫做冬天抑郁症(也有极个别人能体验到春天抑郁症)。
心理学家暂时还不是特别清楚“季节性情绪障碍”产生的原因。可能更多的是由于日照时间减少对于人类生物节律的一种影响。因此,延长光照时间可能对我们的心情会有一些正面的帮助。
怎么知道我们可能有季节性的情绪障碍呢?一般来讲,它的突出症状表现为贪睡、白天疲倦、不想起床、一定程度的焦躁、精力下降、性欲减退、思维和注意难度增强、食欲猛增引起的体重增加,特别是对甜食和碳水化合物的渴望。
那么,如何克服这种由季节变化所产生的轻度的抑郁倾向呢?
第一,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积极心理学研究发现:运动可以帮助我们克服轻度的抑郁倾向。主动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10-15分钟后,大脑会分泌出多巴胺刺激我们的快乐中枢,让我们产生积极的神经生物化學激素。所以,每天适量的运动(时间、强度因人而异,一般在半小时左右),就可以有效避免情绪抑郁。
第二,尽量增加晒太阳的时间。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已故教授罗伯斯就坚持每天30分钟日光浴,以增加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有研究发现,维生素D水平较低会增加女性患抑郁症的风险。增加晒太阳的时间会帮助身体自身完成维生素D的合成,不仅改善新陈代谢和内分泌功能,而且帮助我们改善自己的心情。
第三,建立积极的社会关系。走亲访友,特别是与具有积极心态的朋友多来往、多交流、多沟通,倾诉自己的心声。参加朋友的聚会,参与自发的社会公益活动。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改善自己的心情。
第四,抽出一部分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无论是集邮、打球、摄影、种花,只要是能够让精神集中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就会短暂地忘记外在环境如萧瑟秋风对我们的影响。因此,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比如,看电影、看书、听音乐,能让我们避免季节性情绪的波动,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总而言之,不要把悲秋当作只有文人才会出现的颓废心态,而要知道这是一种很正常的人类情绪波动和触景生情的自然反应。很多优秀的人都会短暂地体验到这种情绪的波动,它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只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克服。《岳阳楼记》所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许就是我们应该具备的正确心态。
彭凯平
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国际积极心理联合会(IPPA)以及国际积极教育联盟(IPEN)中国理事,并担任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执行主席(2009年至今)。1 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1 997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博士,曾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终身教授和加州大学社会及人格心理学专业主任。2008年5月起任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和首任系主任。连续两年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国际幸福日”纪念大会上作联大报告。201 5年当选山东卫视《中国好先生》节目“中国十大好先生”。201 6年当选人民网“健康中国年度十大人物”。著作《吾心可鉴:跨文化沟通》获2017年“人民网健康中国十大图书”。
自美男子宋玉赋《楚辞九辩》以来,中国文人便有悲秋一说。宋玉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杜甫在《登高》一诗中也写道: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抒发了诗人一种忧国、老病、孤独和感伤的心境。
更加生动,如电影蒙太奇一般描写秋日萧瑟情景的是著名诗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诗句,极为经典地勾勒出一个天涯游子秋日黄昏之际的茫然、孤独、感伤、无奈、寂寞,堪称传神之作。秋之伤感,莫过于此。而刘禹锡的一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更似刻意形成一种文化印象:秋天永远是跟悲伤的情绪相联系的。
心理学家发现,悲秋可能并不只是所谓的文人颓废或无聊之作,其实,这种普遍的悲秋情绪很有可能反映的是我们都会存在的季节性情绪波动。
1984年,美国国家精神健康研究所的科学家罗曼·罗森塔尔( RomainRosenthal)和他的同事第一次命名人都可能体验到的一种季节性情绪波动而引发的抑郁倾向,它被称为季节性情绪障碍(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简称SAD,取悲伤之意)。
这种季节性的情绪波动问题是由于季节的变化,特别是秋冬之交,环境、气温及生活规律的改变让人产生的一种抑郁的倾向。这种倾向在其他季节相对较轻,但是,在特定的季节特别是秋冬之交比较突出,因此,也有人把它叫做冬天抑郁症(也有极个别人能体验到春天抑郁症)。
心理学家暂时还不是特别清楚“季节性情绪障碍”产生的原因。可能更多的是由于日照时间减少对于人类生物节律的一种影响。因此,延长光照时间可能对我们的心情会有一些正面的帮助。
怎么知道我们可能有季节性的情绪障碍呢?一般来讲,它的突出症状表现为贪睡、白天疲倦、不想起床、一定程度的焦躁、精力下降、性欲减退、思维和注意难度增强、食欲猛增引起的体重增加,特别是对甜食和碳水化合物的渴望。
那么,如何克服这种由季节变化所产生的轻度的抑郁倾向呢?
第一,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积极心理学研究发现:运动可以帮助我们克服轻度的抑郁倾向。主动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10-15分钟后,大脑会分泌出多巴胺刺激我们的快乐中枢,让我们产生积极的神经生物化學激素。所以,每天适量的运动(时间、强度因人而异,一般在半小时左右),就可以有效避免情绪抑郁。
第二,尽量增加晒太阳的时间。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已故教授罗伯斯就坚持每天30分钟日光浴,以增加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有研究发现,维生素D水平较低会增加女性患抑郁症的风险。增加晒太阳的时间会帮助身体自身完成维生素D的合成,不仅改善新陈代谢和内分泌功能,而且帮助我们改善自己的心情。
第三,建立积极的社会关系。走亲访友,特别是与具有积极心态的朋友多来往、多交流、多沟通,倾诉自己的心声。参加朋友的聚会,参与自发的社会公益活动。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改善自己的心情。
第四,抽出一部分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无论是集邮、打球、摄影、种花,只要是能够让精神集中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就会短暂地忘记外在环境如萧瑟秋风对我们的影响。因此,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比如,看电影、看书、听音乐,能让我们避免季节性情绪的波动,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总而言之,不要把悲秋当作只有文人才会出现的颓废心态,而要知道这是一种很正常的人类情绪波动和触景生情的自然反应。很多优秀的人都会短暂地体验到这种情绪的波动,它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只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克服。《岳阳楼记》所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许就是我们应该具备的正确心态。
彭凯平
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国际积极心理联合会(IPPA)以及国际积极教育联盟(IPEN)中国理事,并担任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执行主席(2009年至今)。1 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1 997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博士,曾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终身教授和加州大学社会及人格心理学专业主任。2008年5月起任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和首任系主任。连续两年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国际幸福日”纪念大会上作联大报告。201 5年当选山东卫视《中国好先生》节目“中国十大好先生”。201 6年当选人民网“健康中国年度十大人物”。著作《吾心可鉴:跨文化沟通》获2017年“人民网健康中国十大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