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提出的深入人心、从中国实际出发、为人民谋利益、为国家繁荣昌盛的时代战略布局。本文从“四个全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联出发,反映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坚持的立场、哲学原理以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所反映出的实用性现实意义。
关键词:四个全面;中国特色;理论
中国是一个讲究战略的大国,“四个全面”发展战略是对新时期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综合的、全面的、强有力的概括,体现出跟上世界发展的时代精神、自强不息的民族意识和如日方升的发展步伐。“四个全面”符合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回归到理论的哲学原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到深化的成长。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彼此交融又使其深化成长,具体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体现出坚定的立场性
坚定的立场性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人民的实际问题。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表示出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出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为绝大多数劳动人民谋利益。“四个全面”在中国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星,是站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的科学理论战略。它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人民精神、生活、文化富裕,是一个汇集到中国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一切站在人民的利益,为人民服务;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改革不是空头支票,是立足于人民,是落实到实处的,是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出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将“依法”立于人民身上,坚持依宪、依公众、依公正,正所谓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要让人民明白法律的重要性和懂法,都与人民息息相关;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新时期我们党带领人民克服困难,正在朝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靠近,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领导作用。人民的支持是党的力量之源,没有人民也没有党。党中央提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将党和人民密切联系起来,只有从严治党才能不负民众所托。这都体现出坚持一切为人民的坚定的立场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的理论成果来武装全党,“四个全面”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了新的成长,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的理论成果,同样也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有新的成长。
二、闪耀着辩证法光辉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所强调的辩证法。切实推进“四个全面”闪耀着辩证法的光辉,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观点的。它坚持全面而非孤立保守和片面。虽然每个“全面”的提出背景、时间和意义不同,但都体现出同一原则、奋斗目标;从其整体看,既能体现出解决生产力的问题,也能体现出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既解决经济问题,也解决社会问题;既解决发展中的具体问题,也解决党自身的发展和领导问题,也体现出与五位一体的协调呼应。“四个全面”坚持事物之间相互联系促进的辩证的观点,它的四个方面不是单独的单行体,而是相互联系共同发展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处于引领之位以及其他三方面的支撑和相互协调,它们都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现代国情中的成长运用所得,“四个全面”是与其融汇贯通的。
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出的现实意义
“四个全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生长,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又与中国实际结合。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实践性战略:京津冀一体化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一带一路”战略这三大经济发展战略;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并审议通过了《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等相关改革政策;在全面依法治国方面,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就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的决定》,组织一系列民生调查,使人们真正了解法律的作用;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将党纪严格落实到全国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打铁还需自身硬”,严惩贪污腐败,严抓“大老虎”,提倡反腐倡廉。这些都是“四个全面”所体现出的现实意义。“四个全面”是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提出的,既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也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优越性;既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奋斗目标、方向和国家领导方略,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具时代性、民族特色和社会价值。硬抓实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已成为人民群众评定党和政府工作好坏的衡量标准,硬抓实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国社会新生长的与时俱进的战略;硬抓实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已是民之所愿。
参考文献:
[1]《“四个全面”的理论特征》,人民日报,2015,07,07.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光明日报,2015,09,20.
[3]《着眼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厚内涵》,光明日报,2016,02,16.
[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历史唯物主义底蕴》,光明日报,2016,02,16.
[5]《研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陕西日报,2016,02,02.
关键词:四个全面;中国特色;理论
中国是一个讲究战略的大国,“四个全面”发展战略是对新时期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综合的、全面的、强有力的概括,体现出跟上世界发展的时代精神、自强不息的民族意识和如日方升的发展步伐。“四个全面”符合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回归到理论的哲学原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到深化的成长。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彼此交融又使其深化成长,具体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体现出坚定的立场性
坚定的立场性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人民的实际问题。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表示出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出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为绝大多数劳动人民谋利益。“四个全面”在中国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星,是站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的科学理论战略。它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人民精神、生活、文化富裕,是一个汇集到中国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一切站在人民的利益,为人民服务;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改革不是空头支票,是立足于人民,是落实到实处的,是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出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将“依法”立于人民身上,坚持依宪、依公众、依公正,正所谓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要让人民明白法律的重要性和懂法,都与人民息息相关;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新时期我们党带领人民克服困难,正在朝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靠近,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领导作用。人民的支持是党的力量之源,没有人民也没有党。党中央提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将党和人民密切联系起来,只有从严治党才能不负民众所托。这都体现出坚持一切为人民的坚定的立场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的理论成果来武装全党,“四个全面”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了新的成长,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的理论成果,同样也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有新的成长。
二、闪耀着辩证法光辉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所强调的辩证法。切实推进“四个全面”闪耀着辩证法的光辉,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观点的。它坚持全面而非孤立保守和片面。虽然每个“全面”的提出背景、时间和意义不同,但都体现出同一原则、奋斗目标;从其整体看,既能体现出解决生产力的问题,也能体现出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既解决经济问题,也解决社会问题;既解决发展中的具体问题,也解决党自身的发展和领导问题,也体现出与五位一体的协调呼应。“四个全面”坚持事物之间相互联系促进的辩证的观点,它的四个方面不是单独的单行体,而是相互联系共同发展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处于引领之位以及其他三方面的支撑和相互协调,它们都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现代国情中的成长运用所得,“四个全面”是与其融汇贯通的。
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出的现实意义
“四个全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生长,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又与中国实际结合。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实践性战略:京津冀一体化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一带一路”战略这三大经济发展战略;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并审议通过了《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等相关改革政策;在全面依法治国方面,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就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的决定》,组织一系列民生调查,使人们真正了解法律的作用;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将党纪严格落实到全国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打铁还需自身硬”,严惩贪污腐败,严抓“大老虎”,提倡反腐倡廉。这些都是“四个全面”所体现出的现实意义。“四个全面”是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提出的,既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也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优越性;既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奋斗目标、方向和国家领导方略,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具时代性、民族特色和社会价值。硬抓实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已成为人民群众评定党和政府工作好坏的衡量标准,硬抓实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国社会新生长的与时俱进的战略;硬抓实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已是民之所愿。
参考文献:
[1]《“四个全面”的理论特征》,人民日报,2015,07,07.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光明日报,2015,09,20.
[3]《着眼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厚内涵》,光明日报,2016,02,16.
[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历史唯物主义底蕴》,光明日报,2016,02,16.
[5]《研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陕西日报,2016,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