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糖尿病并发肾脏病变自胰岛素问世以来有明显增加,Joslin氏统计210例糖尿病死因中有肾脏损害者114例,占54%,临床常见者为毛细血管间肾小球硬化症(Kimmelstiel-Wilson氏综合病征),肾小动脉硬化症,急性或慢性肾盂肾炎及糖尿病昏迷并发急性肾功衰竭,前三者常在同一病人中发现,故称为糖尿病性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Lambie氏曾发表120例糖尿病病理解剖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并发肾脏病变自胰岛素问世以来有明显增加,Joslin氏统计210例糖尿病死因中有肾脏损害者114例,占54%,临床常见者为毛细血管间肾小球硬化症(Kimmelstiel-Wilson氏综合病征),肾小动脉硬化症,急性或慢性肾盂肾炎及糖尿病昏迷并发急性肾功衰竭,前三者常在同一病人中发现,故称为糖尿病性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Lambie氏曾发表120例糖尿病病理解剖中有毛细血管间肾小球硬化者55例,占46%,斋藤氏报告127例糖尿病中有11例,占8.6%。
其他文献
一溴二萘酚(1-bromo-2-naphthol)是三浦氏于1952年由炼焦的副产品合成的一种药物,为无色针状结晶体,融点80℃,难溶于水,溶于脂溶媒,味辛辣,对粘膜组织有刺激性,在空气中不易氧化和潮解。据文献,此药毒性小,对钩虫、蛔虫和蛲虫均有很好的驱虫效力。国内对此药驱钩虫的研究尚不多。
肝性昏迷,是肝病过程中极严重的合并症,早在Hippocrates氏时代(公元前460-370),即描述了急性黄疸合并发作性狂躁。Galen氏(公元131-200)指出神经精神系统的紊乱是肝病的恶劣先兆。Bright氏(1836)明确地描述了肝硬变患者,合并有头痛、谵妄及经常性辗转不宁,并认为昏迷之前,常以单调语言作先导。Capland氏(1858)记录了醇性肝硬变患者,有谵妄及震颤。19世纪后期,
患者(住院号42541),男,22岁,沈阳人。于1955年12月19日入院。主诉粘液脓血便三个月,近半个月来有发冷、发热,患者自述于三个月前因受凉后开始腹部有钝痛,疼痛限局于脐下,压迫时疼痛减轻,不放散,无恶心呕吐,食欲正常,不发热,仍能工作。自发病第三天起有腹泻,里急后重,腹痛和粘液脓血便,大便每天30-40次,便稀无特殊臭味。曾服中药,大便次数稍减轻,腹泻减至每天10次左右,但周身情况日趋恶化
患者,男,25岁,于1957年12月9日因患神经衰弱入院疗养。因大便中有蛔虫卵,于12月30日以山道年甘汞片驱虫,晚九时第一次投药剂量为山道年甘汞片三片,内计山道年及甘汞各0.045克。半夜一时开始患者感觉全身搔痒、肿胀,以躯干及上肢较为严重,并有恶心呕吐,吐出胃内容物数口,无耳鸣及眩晕。追询既往史,发现患者于1949年及1955年曾因外伤用过红药水、红药膏及黄药膏(推想可能是红汞及汞制剂),涂布
肝硬变是一常见疾患,近来在中医治疗机构尤为常见。中医书上虽然没有肝硬变这个病名,但掌握具体病情辨证施治,近年来各地报导都有很好的效果。我们深深体会到中西医各有特长,尤其祖国医学内容的丰富多采。如果把中医文献里适用于肝硬变的记载加以系统整理,补充新的经验,再通过中西医紧密合作,必然有进一步的成就。现在愿意把我们在临床上对于肝硬变的一些体会写出来供作参攷。
肝性昏迷是肝脏疾病的一种严重症候,预后多不良,且有认为是死亡的征兆。肝性昏迷大致可分为昏迷前期与昏迷期。在昏迷前期往往表现为谵妄、躁动不安,或是精神迟钝、疲乏无力等状。当进入昏迷期则已达不省人事的状态。一经出现躁动、谵妄状态而即行恢复,不进入昏迷者,临床上甚为少见。因此从临床上能在昏迷前期予以控制,使之恢复而不进入昏迷期,亦即解除肝性昏迷于未然,是一项很重要的措施。
治疗丝虫病,虽然目前有海群生等药物可以内服,但疗效尚不能认为完全满意。某些病例经治疗后,仍可持续找见微丝蚴。考虑到以海群生行局部淋巴结注射或可影响丝虫成虫在淋巴结中之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