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如何进行课堂实验演示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m184015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初中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为完成这一教学目的,几年来,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探索,特别是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探索。
  中学化学是一个多因素且线性相关的复杂多元系统。对一个十四五岁的初中学生来说,要学好化学无论是心理上,还是智能上都有一定的困难。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在化学教学改革与探索中,从演示实验教学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进行思维和创造性的学习。
  一、明确演示实验的目的,激发观察兴趣
  演示实验是学生认识化学知识的开始,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演示实验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演示一个实验所要达到的目的,直接影响着观察的效果,无论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明确。如果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演示实验,学生应该明确观察的对象、要求、步骤和方法。相反,目的不明确的演示实验,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化学实验有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在观察时,很容易被新奇的表面现象所吸引,忽略了主要特征,得不到预期的效果。例如,讲化学变化做镁条燃烧实验时,只注意了耀眼的白光,没看到新物质的生成。为避免这一现象发生,我们可在演示实验前,先准备好一块黑色的硬纸板,实验时把硬纸板放在讲桌上,待镁条燃烧后,教师拿起硬纸板,学生可观察到生成的新物质的颜色及状态。在做〔氢气吹肥皂泡〕的演示实验中,学生往往把重点转移向肥皂泡的多少上,忽略了它上升的原因,所以在实验中当学生看到肥皂泡迅速上升,情绪高涨时,我们就“趁热打铁”提出问题:为什么肥皂泡能上升而没有落到地面上?在我们的指导下,学生不难得出氢气比同体积空气轻的结论。
  由于演示实验具有生动形象的优点,加上实验的目的要求明确,很容易激发出学生的观察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改进实验的方法
  演示实验中,只有鲜明的实验现象才能给学生以深刻的表象。课本〔实验7-4〕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果在操作上不加以改进,那么还原出的物质现象不明显,学生对教师演示实验的观察会失去信心。因此,为确保实验现象鲜明,我们首先向一干燥的试管内加入一层碳粉,然后将氧化铜粉末用纸条送入试管内,抖动试管,使氧化铜粉末均匀地覆盖在木炭上,这样加热后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被还原出来的棕红色的铜。做好这个实验的关键是:控制好氧化铜和木炭的比例,以13∶1为宜,同时掌握好总的用量,如果用量太少,还原出来的铜量太少而使现象不明显,若有量太多,则还原的现象迟迟不出现,学生的注意力就要分散。所以掌握好各物质的比例也很重要。
  三、适当补充实验,巩固物质的性质
  化学是从实验中归纳、总结出来的科学,北师大新编化学教材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用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
  全日制初级中学实验教材安排了很多演示实验,仅第一册就有37个演示实验,占授课节数(36节)的102%,原教材同期内容的演示实验(23)只占授课节数(35)的65%。这充分说明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的需要,适当补充了一些新的演示实验,揭示物质的性质和原理。例如,“分子”一节,在讲“分子不断地运动”性质时,为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分子的性质,我们在课前准备好两个100ml的烧杯,40ml的浓氨水,一个水槽。课堂上,讲到上述性质时,向一个烧杯内倒入约30ml浓氨水,另一个烧杯盛满水,并分别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发现盛氨水的烧杯里的溶液显红色,盛水的不显色,将两个烧杯靠近盖上水槽或大烧杯,片刻,可观察到盛水的烧杯液面逐渐呈现红色,说明看不到的氨分子从一个烧杯进入了另一个烧杯。讲“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可燃物的爆炸”等都可补充必要的演示实验。实验巩固物质的性质,改变了课堂枯燥乏味的气氛,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新教师没有抓住这一环节,课堂上只重讲授,而忽略了演示实验。实际上只要教师安排得当,准备充分,操作熟练,适当增加演示实验,减少冗长的讲述,会得到理想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能够熟练地在幻灯片中插入声音文件。  (2)能够准确地将童话故事超链接到网页或文档。  2、过程性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同学互助,提高应用演示文稿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应用信息技术表达意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在幻灯片中插入声音文件。  
期刊
音乐欣赏课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和对音乐的鉴赏力,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起着重要的作用。  面对不同的学生,音乐欣赏课也应采取不同的教法,应针对你的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材,探索适应于其心理、生理及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你的欣赏课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
期刊
在英语新课改中,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提高英语课堂质量。下面,结合实际,谈谈我的教学实践。 
期刊
高中阶段阅读是中学生认为最难而且丢分很多的一项,其实要是掌握好要领不但不失分而且还能满分。很多都出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理解的不同。下面我介绍一下在高中阅读理解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一、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必要性  (1)在高考英语试卷中, 阅读理解的分值很大,共5 篇阅读,共40 小分, 占了总分值的26.7%。 可想而知其重要性。  (2)阅读理解可以对其他题型产生良性影响及
期刊
高中地理学科是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方面,如人口、资源、环境、水利建设、生物、土壤、地貌等等,内容全面,知识广泛,对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祖国、认识乡情,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且,通过地理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从而提高改造自然的能力。要教好地理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针对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需要  学生的发展主要是由他们参与教
期刊
英语听力是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必经阶段,居于语言四大功能之首。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因受中考题型及分值的影响,听的能力大大低于其读写能力,突出主要表现在:不少学生面对极其简单的听力题仍束手无策,失分较多,尤其很难听懂对话和短文。  一、营造环境,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语言首先是有声的,口语是第一性的,没有口语,就没有书面语。只有在有声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才能更好地激起学习兴趣。因此,英语课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战场,而学生是教师主导下的课堂活动的主体,这已不容质疑。建构主义认为:把学生置于真实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中感受、体会、学习,这样才能使学习更为有效。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知识结构得到发展,知识不是通过
期刊
作业布置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绝不是灵机一动、信手拈来,而是一项充满创造性、艺术性的行为。新课程改革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重点在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和面向世界的胸怀。因此,如何使学生的作业布置充分体现新的课程改革精神,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新课题。  可以说,只要存在教学活动,就同时伴随着作业的布置,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它起到帮助学生巩
期刊
真情实感就是自己的真切独特的体验和情感。《诗大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可见,真实的情感在心里被触动必然就会表达为语言。中学生写作的目的不在于完成任务,而在于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自我表达”是张扬真我风采的需要,“与人交流”是以真心换真心的结果,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是感情的真实流露,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如果我们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着眼于健全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期刊
摘 要 长期以来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长期处于主导地位,在这种学习方式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推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弘扬学生的自主精神,尊重、发挥、完善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建立“主动参与型”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