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明确自主学习的概念,要较好地运用这一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树立的几种意识,自主学习方式实施的几个步骤及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体育;自主学习方式
学生自主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其实以前高中体育课程实施中也有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但因老师和学生缺乏正确的自主学习概念和必要能力,而成了“放羊式”教学,学习效果当然也就不尽人意。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成了我们高中一线体育教师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 要明确自主学习的概念
自主学习是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来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步骤,以及完成学习目标的体育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学生自主发展和社会适应奠定基础。
2 要较好地运用这一教学模式,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树立以下几种意识
2.1 主体意识:就是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教师要以学生的认识规律为主,以学生的需求为主,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觉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全面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从而成为学习活动的实践者,成为学习的主人。
2.2 问题意识:“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应使学生敢问、善问、会问。首先,教师提问要引起全班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其次,教师的提问应教给学生提问的思路、角度和方法,由原来的被动提问转变为主动提问,这样他们就会主动分析动作技术,抓住要点,解决问题。
2.3 创新意识:“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有创新,包括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过程的安排、问题提出的角度等,都要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取知识;另一方面也不要被教师的思维所束缚,要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只要有这种信心和勇气,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能树立起来,创新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学生的个性素质也会得到发展。
2.4 方法意识:社会在不断发展,新知识新技术在不断涌现,仅靠教师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把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强调过程教学,不给学生现成的结论,而代之以激励、点拨、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掌握新知识,更要总结、积累学习的方法,使之更合理、更科学,并能使自己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3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
3.1 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的前提:《 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课程理念,就是要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和兴趣爱好,使学生“想学、愿学、乐学”。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动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因此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更新,都要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由于体育课程与升学没有必然联系,若不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兴趣,强迫学生学习不感兴趣的内容,是不可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更不可能提高学习效果。另外,学生的体育兴趣需要激发,更需要保持。学生运动兴趣的保持主要在课外,因此要做到课内外相结合。例如,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同学喜欢篮球,课余时间喜欢了解NBA、CBA以及重大的篮球赛事,喜欢收集篮球明星的宣传画和个人资料,在课外活动,星期日或假期,喜欢几个人甚至一个人不厌其烦的练习某个篮球动作,这就是运动兴趣的稳定性表现,因此我们要在校园内努力构建校园体育文化,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不断为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和保持注入活力。
3.2 确定学习项目以后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练习方法:学生在确定项目以后,应该根据总的学习目标,恰当地分析自己的现有水平。确定在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通过一定时间的努力就能完成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种“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成功愉悦感。在制定目标时,应当参考老师和其他同学的一些建议,以免在目标定的太高时,因完不成目标而影响自己的学习积极性,或者目标定的太低时,因没有挑战性而逐渐失去对它的兴趣,进而影响到学习效果。
3.3 及时地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学生依据学习目标,及时地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观察、分析、反思。看到进步与发展,找出不足与问题。在分析学习情况时,可即时调整学习目标,改进学习策略和方法,及时恰当地“纠偏”,以促进体育学习总目标的达成。
4 注意问题
自主学习方式并非万能的,它有它的局限性。特别是在基本知识和基本运动技能的教学中,学生必须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接受性学习。因此采用自主学习方式时也要根据教材因素、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扬长避短,并注重和其学习方式的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增强学习效果,完成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 季浏.体育与健康教学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
[2] 王月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执行中产生的误解.体育学刊,2005,12
[3] 高胜光.体育新课程改革中若干误区的深层思考.体育教学,2008,8-9
【关键词】高中体育;自主学习方式
学生自主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其实以前高中体育课程实施中也有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但因老师和学生缺乏正确的自主学习概念和必要能力,而成了“放羊式”教学,学习效果当然也就不尽人意。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成了我们高中一线体育教师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 要明确自主学习的概念
自主学习是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来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步骤,以及完成学习目标的体育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学生自主发展和社会适应奠定基础。
2 要较好地运用这一教学模式,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树立以下几种意识
2.1 主体意识:就是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教师要以学生的认识规律为主,以学生的需求为主,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觉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全面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从而成为学习活动的实践者,成为学习的主人。
2.2 问题意识:“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应使学生敢问、善问、会问。首先,教师提问要引起全班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其次,教师的提问应教给学生提问的思路、角度和方法,由原来的被动提问转变为主动提问,这样他们就会主动分析动作技术,抓住要点,解决问题。
2.3 创新意识:“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有创新,包括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过程的安排、问题提出的角度等,都要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取知识;另一方面也不要被教师的思维所束缚,要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只要有这种信心和勇气,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能树立起来,创新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学生的个性素质也会得到发展。
2.4 方法意识:社会在不断发展,新知识新技术在不断涌现,仅靠教师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把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强调过程教学,不给学生现成的结论,而代之以激励、点拨、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掌握新知识,更要总结、积累学习的方法,使之更合理、更科学,并能使自己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3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
3.1 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的前提:《 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课程理念,就是要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和兴趣爱好,使学生“想学、愿学、乐学”。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动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因此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更新,都要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由于体育课程与升学没有必然联系,若不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兴趣,强迫学生学习不感兴趣的内容,是不可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更不可能提高学习效果。另外,学生的体育兴趣需要激发,更需要保持。学生运动兴趣的保持主要在课外,因此要做到课内外相结合。例如,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同学喜欢篮球,课余时间喜欢了解NBA、CBA以及重大的篮球赛事,喜欢收集篮球明星的宣传画和个人资料,在课外活动,星期日或假期,喜欢几个人甚至一个人不厌其烦的练习某个篮球动作,这就是运动兴趣的稳定性表现,因此我们要在校园内努力构建校园体育文化,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不断为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和保持注入活力。
3.2 确定学习项目以后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练习方法:学生在确定项目以后,应该根据总的学习目标,恰当地分析自己的现有水平。确定在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通过一定时间的努力就能完成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种“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成功愉悦感。在制定目标时,应当参考老师和其他同学的一些建议,以免在目标定的太高时,因完不成目标而影响自己的学习积极性,或者目标定的太低时,因没有挑战性而逐渐失去对它的兴趣,进而影响到学习效果。
3.3 及时地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学生依据学习目标,及时地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观察、分析、反思。看到进步与发展,找出不足与问题。在分析学习情况时,可即时调整学习目标,改进学习策略和方法,及时恰当地“纠偏”,以促进体育学习总目标的达成。
4 注意问题
自主学习方式并非万能的,它有它的局限性。特别是在基本知识和基本运动技能的教学中,学生必须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接受性学习。因此采用自主学习方式时也要根据教材因素、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扬长避短,并注重和其学习方式的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增强学习效果,完成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 季浏.体育与健康教学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
[2] 王月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执行中产生的误解.体育学刊,2005,12
[3] 高胜光.体育新课程改革中若干误区的深层思考.体育教学,200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