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壶腹部及胆道解剖结构异常对内镜胆总管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影响

来源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ans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壶腹部及胆道解剖结构异常与内镜胆总管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相关性。

方法

对195例胆总管结石行内镜取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37例取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患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内镜胆总管取石术后结石复发与解剖结构性因素的相关性。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十二指肠壶腹周围憩室、十二指肠乳头肥厚、十二指肠乳头狭窄、十二指肠壁内段胆管过长、胆总管狭窄、胆总管扩张、胆总管弯曲成角是内镜胆总管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解剖结构性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显示,胆囊切除术后、十二指肠壶腹周围憩室、胆总管扩张、胆总管弯曲成角是内镜胆总管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解剖结构性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胆总管结石患者,如存在胆囊切除术史或十二指肠壶腹周围憩室或胆总管扩张或胆总管弯曲成角,内镜取石术后胆总管结石易复发。

其他文献
随着肿瘤免疫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恶性血液肿瘤的治疗迎来新的纪元,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ACI)已成为研究热点。其中,利用嵌合抗原受体(CAR)修饰的T细胞治疗恶性血液肿瘤,在各项试验中均获得显著疗效。笔者拟就CAR-T细胞的构建及靶点选择,近年来与CAR-T细胞治疗相关的体内、外试验和临床研究,以及CAR-T细胞治疗目前尚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术前胰管置管在预防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 EPBD)术后并发胰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3例确诊为胆总管结石且血淀粉酶正常的患者行EPBD治疗,23例为试验组,术前行胰管内预防性置管(ERCP造影管),将乳头球囊扩张至10 mm后行胆管取石术;20例为对照组,用直径为8 mm的球囊扩张乳头后取石。比较患者术前、
期刊
目的了解我国ERCP培训工作的现状。方法在专业调研网站上建立问卷调研,设计问题48道,涉及基本信息、培训信息、开展ERCP工作情况、对培训的建议等。调研对象是曾在国内任何内镜中心接受过ERCP专项培训且培训结业已超过1年的医生,调研采用非署名方式。结果共有464人参加调查,其中362人完成全部问题,含盖中国大陆各地区,超过2/3的受调查者评价培训内容充足,反映经培训后ERCP的操作例数大幅增加和增
目的探讨主动脉食管瘘的病因、诊断、治疗方式及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争取早期治疗。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主动脉食管瘘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对该病的病因、诊断、治疗方式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共纳入病例6例,其中男5例、女1例,平均年龄49岁(27~71岁)。病因为食管异物者1例,主动脉瘤者2例,主动脉术后者3例。6例均出现呕血,其中3例表现为前
期刊
目的通过比较3种内镜方法治疗合并壶腹周围憩室(periampullary diverticula,PAD)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治疗合并PAD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将2012年12月至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154例合并PAD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乳头括约肌切开组(EST组)、乳头柱状气囊扩张术组(EPBD组)、乳头小切开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术组(ESBD组)三组,分别予
期刊
目的探讨内镜下多环黏膜套切术(EMBM)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51例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52处病变,来源于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层,直径均≤2.0 cm)的临床资料纳入回顾性研究,其中行EMBM治疗者33例(34处病变,EMBM组)、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SMR)治疗者18例(18处病变,ESMR组),对比分析操作成功率、完整切除率、操作时间、并发症及随访情
目的探讨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治疗伴壶腹部憩室的胆总管大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治疗伴壶腹部憩室的胆总管大结石(直径≥10 mm)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方法、取石成功率和近期并发症等,并对憩室内乳头和憩室旁乳头患者进行分组比较。结果40例患者中位操作时间29 min,一次性取石成功率达90.0%(36/40)。其中3例残留结石经二次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