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是由捻转血矛线虫感染引起的一种胃肠道寄生虫病。该种疾病会严重影响到羊群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羊生长发育不良,身体消瘦,危害严重时还会造成大量死亡,给养殖户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近年来,羊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很多养殖户不注重做好羊群的驱虫管理工作,导致寄生虫在体内大量繁殖,快速传播,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危害。羊捻转血矛线虫病,又被称为羊捻转胃虫病,他是由捻转血矛线虫寄生在羊等反刍动物真胃当中所引起的一种胃肠道寄生虫病。该种疾病在我国羊养殖主产区广泛流行发生。过去由于很多养殖户对该种寄生虫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一旦羊群感染该种疾病后,常常会因为捻转血矛线虫吸附在羊的真胃黏膜表面,吸取羊体内的血液获得营养影响到羊的正常生长,正常繁殖。捻转血矛线虫在羔羊和青年羊群体当中发病之后,会严重影响到羊群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死亡率居高不下,影响到养济效益。
1、发病经过
2017年7月13日,某養殖户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形成养殖规模,将本村落的其他两个养殖场收购并进行合并养殖,合并养殖时共有山羊333只,成年羊200只,羔羊133只。羊群中有6只羊陆续出现了以身体消瘦、贫血、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患病情况,发病初期临床症状较轻,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死亡现象,随后病情加重,死亡率越来越高。在发病两周之后,养殖场约有一半的羊出现了典型的临床症状。笔者通过畜主座谈了解到,该养殖场存在不合理合群养殖的现象,没有制定有效的驱虫制度和卫生防疫制度。
2、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患病羊表现出轻微的症状,但症状很快就会消失,没有引起养殖户的重视。随后养殖场当中身体消瘦的患病羊数量越来越多,表现为被毛杂乱无光则,精神状态变差,采食欲望时好时坏,最终停止采食,随后出现腹泻、脱水、消瘦的症状,患病羊肛门周围附着有大量粪便。发病一段时间之后,患病羊身体素质逐渐变差,卧底不起,四肢无力,但各个关节不会出现疼痛感和发热,所有患病羊体温正常。发病进入中后期之后,患病羊的眼结膜可视粘膜高度黄染,严重贫血,成年羊和羔羊都出现了死亡病例,但以羔羊的死亡最为严重。
3、病理学变化
将病死羊解剖之后,病变位置主要集中在消化道,所有病死羊的瘤胃当中存在少量的饲草饲料。瘤胃、网胃、瓣胃黏膜正常,没有出现充血出血现象,但周围空虚,空无一物,胃黏膜存在充血出血情况,周皱胃内部细菌有大量淡红色毛发状的线虫,虫体长度在20mm左右。十二指肠黏膜高度充血出血,并在肠道当中存在少量的上述线虫,其他肠粘膜正常,未出现充血出血现象,也没有发现线虫。肠系膜淋巴结正常,没有出现肿大充血现象,肝脏、脾脏、肾脏等实质性器官颜色正常,质地正常,没有出现多种病变。
4、实验室诊断
采集患病羊的耳间静脉血液制成血液涂片之后,干燥后之后选择使用姬姆萨染色剂染色之后放置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没有发现血液原虫存在。采集患病羊新鲜排出来的粪便,进行粪便虫卵检查,可以发现虫卵呈椭圆形,虫卵壳较薄,外观呈微黄色,内部含有10~32个排细胞。在对羊群进行驱虫处理之前,随即采集患病羊的新鲜粪便,用麦克马斯改良技术法检查虫卵,结果发现采集的所有患病人的粪便中均存在大量虫卵,虫卵在3600枚以上。将真胃当中的线虫瓢洗干净之后放置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虫体颜色呈现淡黄色或淡白色,头部较尖,口囊较小,内部存在毛状的小齿,雄虫长度最长21mm,交合伞背叶不对称,背肋成到Y字形,雌虫长26~32mm,生殖器官成白色。由此确诊为捻转血矛线虫。
5、治疗
在治疗之前,应该将养殖场出现患病症状的羊和没有出现患病症状的羊单独隔离养殖,选择使用阿苯达唑,对患病羊进行驱虫治疗,使用尽量为15mg/kg体重,未出现临床症状的羊群,使用盐酸左旋咪唑进行治疗,使用剂量为8mg/kg体重,上述药物间隔7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2~3次。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患病羊还要采取预防继发感染的原则进行对症治疗。肌肉注射氨苄西林,注射剂量为10mg/kg体重,每天一次,连续使用三天为一个疗程。在羊群的饲料中添加多维维生素和多酶片,对于体重下降较为严重,身体较为瘦弱的患病羊静脉注射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250mL和多维维生素,提高机体抵抗能力,预防激发感染。通过采用上述方法治疗,三个周期之后患病羊症状消退,精神状态好转恢复到原有的产生水平,营养状况得到改善,体重增加,避免造成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6、预防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在养养殖领域广泛流行,危害十分严重。在做好羊群治疗工作的同时,还应该制定综合性的防治措施,预防该种疾病传播蔓延。由于该种疾病感染初期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病情较为缓和,不容易引起重视,很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到了感染后期,羊的消化道已经广泛是出血,出现贫血现象,身体瘦弱,造成严重死亡。为此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应该密切观察羊群的采食情况和饮水情况,定期清理圈舍当中的粪便,将粪便清理出来之后堆积发酵杀灭粪便当中的虫卵。同时还应该保证饮用水清洁卫生,定期更换饮用水。每年春秋两季应该做好体表和体内寄生虫驱虫处理,常用的药物为阿苯达唑和左旋咪唑。在该种寄生虫病流行高发期,还可以进行一次强化驱虫工作,这对防范疾病传播蔓延,提高羊群身体抵抗能力有很大帮助。
(作者单位:130062吉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1、发病经过
2017年7月13日,某養殖户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形成养殖规模,将本村落的其他两个养殖场收购并进行合并养殖,合并养殖时共有山羊333只,成年羊200只,羔羊133只。羊群中有6只羊陆续出现了以身体消瘦、贫血、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患病情况,发病初期临床症状较轻,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死亡现象,随后病情加重,死亡率越来越高。在发病两周之后,养殖场约有一半的羊出现了典型的临床症状。笔者通过畜主座谈了解到,该养殖场存在不合理合群养殖的现象,没有制定有效的驱虫制度和卫生防疫制度。
2、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患病羊表现出轻微的症状,但症状很快就会消失,没有引起养殖户的重视。随后养殖场当中身体消瘦的患病羊数量越来越多,表现为被毛杂乱无光则,精神状态变差,采食欲望时好时坏,最终停止采食,随后出现腹泻、脱水、消瘦的症状,患病羊肛门周围附着有大量粪便。发病一段时间之后,患病羊身体素质逐渐变差,卧底不起,四肢无力,但各个关节不会出现疼痛感和发热,所有患病羊体温正常。发病进入中后期之后,患病羊的眼结膜可视粘膜高度黄染,严重贫血,成年羊和羔羊都出现了死亡病例,但以羔羊的死亡最为严重。
3、病理学变化
将病死羊解剖之后,病变位置主要集中在消化道,所有病死羊的瘤胃当中存在少量的饲草饲料。瘤胃、网胃、瓣胃黏膜正常,没有出现充血出血现象,但周围空虚,空无一物,胃黏膜存在充血出血情况,周皱胃内部细菌有大量淡红色毛发状的线虫,虫体长度在20mm左右。十二指肠黏膜高度充血出血,并在肠道当中存在少量的上述线虫,其他肠粘膜正常,未出现充血出血现象,也没有发现线虫。肠系膜淋巴结正常,没有出现肿大充血现象,肝脏、脾脏、肾脏等实质性器官颜色正常,质地正常,没有出现多种病变。
4、实验室诊断
采集患病羊的耳间静脉血液制成血液涂片之后,干燥后之后选择使用姬姆萨染色剂染色之后放置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没有发现血液原虫存在。采集患病羊新鲜排出来的粪便,进行粪便虫卵检查,可以发现虫卵呈椭圆形,虫卵壳较薄,外观呈微黄色,内部含有10~32个排细胞。在对羊群进行驱虫处理之前,随即采集患病羊的新鲜粪便,用麦克马斯改良技术法检查虫卵,结果发现采集的所有患病人的粪便中均存在大量虫卵,虫卵在3600枚以上。将真胃当中的线虫瓢洗干净之后放置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虫体颜色呈现淡黄色或淡白色,头部较尖,口囊较小,内部存在毛状的小齿,雄虫长度最长21mm,交合伞背叶不对称,背肋成到Y字形,雌虫长26~32mm,生殖器官成白色。由此确诊为捻转血矛线虫。
5、治疗
在治疗之前,应该将养殖场出现患病症状的羊和没有出现患病症状的羊单独隔离养殖,选择使用阿苯达唑,对患病羊进行驱虫治疗,使用尽量为15mg/kg体重,未出现临床症状的羊群,使用盐酸左旋咪唑进行治疗,使用剂量为8mg/kg体重,上述药物间隔7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2~3次。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患病羊还要采取预防继发感染的原则进行对症治疗。肌肉注射氨苄西林,注射剂量为10mg/kg体重,每天一次,连续使用三天为一个疗程。在羊群的饲料中添加多维维生素和多酶片,对于体重下降较为严重,身体较为瘦弱的患病羊静脉注射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250mL和多维维生素,提高机体抵抗能力,预防激发感染。通过采用上述方法治疗,三个周期之后患病羊症状消退,精神状态好转恢复到原有的产生水平,营养状况得到改善,体重增加,避免造成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6、预防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在养养殖领域广泛流行,危害十分严重。在做好羊群治疗工作的同时,还应该制定综合性的防治措施,预防该种疾病传播蔓延。由于该种疾病感染初期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病情较为缓和,不容易引起重视,很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到了感染后期,羊的消化道已经广泛是出血,出现贫血现象,身体瘦弱,造成严重死亡。为此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应该密切观察羊群的采食情况和饮水情况,定期清理圈舍当中的粪便,将粪便清理出来之后堆积发酵杀灭粪便当中的虫卵。同时还应该保证饮用水清洁卫生,定期更换饮用水。每年春秋两季应该做好体表和体内寄生虫驱虫处理,常用的药物为阿苯达唑和左旋咪唑。在该种寄生虫病流行高发期,还可以进行一次强化驱虫工作,这对防范疾病传播蔓延,提高羊群身体抵抗能力有很大帮助。
(作者单位:130062吉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