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Q:工作?考研?医学?英语?
我是山东一所医学院临床加英语专业(六年制,双专业)的一名学生。我的学校不是很好,二本,但是我想找个好点的工作,又觉得趁着还在学校精力相对容易集中考个名牌学校的研挺必要。但我学医学很费劲,四年了,自我感觉狠下了功夫但还是没投入进去,甚至看见它心里都隐隐的怕(每一门课考试都很费劲,一想到熬夜通宵记东西,拿着课本就是看不进去的日子我就板上钉钉地认为自己真的不适合学医,我不想一辈子栽在它上面)。而英语一直是我自信心的源泉,没用那么多精力也学得不错。英语专业的学姐告诉我英语学出来也是很有出路的,我很高兴,但一想到网上那些言论(再累也要学医,怕血也要学医,除非你不把自己的以后当回事),我心里就虚了。
虽然很多前辈说经验才是王牌,但我心里还是犯嘀咕,我拿着毕业证或学位证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啊?会不会在一家公司打一辈子小工永远没有出头之日?虽然内心那个勇敢的我经常会冒出来大叫一声:一切皆有可能,慢慢地可能就熬出来了,毕竟大学后就出来闯荡比读研后的你多出三年经历和经验,谁能说那样一定没有考研混得好呢?但我又害怕局限性,虽然人生需自己把握,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不敢轻易冒险,同时又觉得对医学没兴趣以后怎么可能干好呢?趁着年轻定在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向,以后再改不就更难了吗?
纠结啊,亲,给我点建议吧!
昨天我还在微博上反省,说看过倪震的《大胆爱》后,觉得自己太毒舌,缺少倪兄那种对来信者发乎于心的温柔。今天答复你这封唤我为“亲”的来信,那么,就让我冒充一回淘宝的客服MM,热情又温柔地循循善诱一下子吧。
亲,有什么可以帮您?本店出售的心灵鸡汤采用上乘用料,秘制配方,专解校男校女的困惑,欢迎您随意挑选,按需取用。
看你对自己症状的描述,这位顾客,你“病”得不轻啊。别人大多是面临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问题,而你俨然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工作?考研?医学?英语?可能你每天在食堂排队买饭的时候,心里都在默念着这四个方向,眉头紧锁、闷闷不乐。遥想我那会儿,被考研还是工作愁得肝气郁结,生生愁出一种疾病来。这会儿真想坐上哆啦A梦的时光机飞奔回去,摸摸那个姑娘的头,对她说:妞,别发愁,做你想做的,你想要的都在前面等着你。
讲两个像你一样学医的人的故事吧。一个是内地的男孩,他读了中国最好的医科大学,一路顺畅读到博士,然后悲催地发现自己志不在此,果断跑美国去念了商学院,回国后进了咨询公司,做着做着成了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与此同时呢,他还爱写个东西什么的,写着写着,一不小心被大批读者追捧,甚至有人觉得,他是中国当代最好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名字叫冯唐。另一是台湾的男孩,他读了医学,也按部就班地做了医生。可他发现做医生让自己很不快乐,因为来看病的人都是愁眉苦脸的,“在医院里只有一种病人有可能是快乐的,那就是精神病”,他后来接受访问时说。不当医生后他开始写歌唱歌,那些紧扣时代脉搏的歌,让他成为一代音乐教父,无数人的精神领袖。没错,他就是罗大佑。
我相信,一定还有无数从医学院毕业的“冯唐”和“罗大佑”,他们没有成为公众人物,但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辛苦却也肆意地徜徉着。前阵子《心术》特火,我看了觉得其实医生也挺不容易的,是个高危职业。我看你描述起自己不喜欢学医时那个标点符号都不加的痛快劲儿,眼前就浮现起一个愁眉苦脸的“白衣使者”。医院里,这种丧气脸多了去了,你真想多添自己这一张吗?
至于考研,你不得不面对一个铁的事实:你的本科比别人多念了两年。因此,你读研要比其他同龄人付出更高昂的时间成本。你要想想自己如果读研,所为是何。拿出纸笔来,自己权衡算计一下,值不值得,必不必要。
最后,淘宝客服小妹温馨提示:你的未来没人会给你包邮哦亲!祝选你所爱,爱你所选。
(暖乎乎)
亲,我弟弟就是学医的,现在念到硕士了,因此我想我能理解你说的所有辛苦和艰难。我无法帮你做一个决定,我能够帮你做的,是做一个简单地梳理。
首先你要明白一个事情,几乎所有的人都会犯一个毛病,就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也几乎所有人都会觉得自己的一切都不如别人的好,专业的不如爱好的好。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工作和专业,成功的秘诀不是去逃避开艰难的路,而是去战胜困难,让自己成为制定游戏规则的那个人。
其次,英文其实是一个工具,只要你毕业时不是要去做翻译。英文好的同学拥有更强的优势,但是如果拥有一些其他的背景,会让你的优势更加明显,选择的范围也会更大。我个人的体会是,单纯的英文专业可能会让一个人在求职的时候有点优势,但在未来需要补充大量的专业或者其他方面的知识与内涵,否则这种工具的优势会慢慢弱化。
再次,来讲讲医学。这是你的专业,但是以我弟弟和我前男友的经验来看(他们都是北大医学院的硕士),如果想进北京的医院,至少要读到博士才可以,我也认识一些学医的同学,很多读到硕士读不下去进入了普通的外企,而非医院或者相关行业。这说明,如果想要在非常牛的医院就业,一定要有学位,我也常跟我弟弟说“不读到博士你别想出来,除非你放弃做医生”。而医生本身是一个人命关天的行业,越来越高精尖的医学水平和能力是一个医生一辈子要追求的事吧?倘若你真的学不下去也别太逼自己了,这个行业不能允许开小差或者闹情绪。
最后,我想给你一个比较中和的建议,那就是“跨界”。我曾经认识一个协和医学院的博士,他的简历看起来牛到不行,几乎没有国内的经验,都是哈佛医学院做项目什么的。他博士毕业前一年读了一个MBA,一下子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但是放弃十年的医学背景显然是不明智的,不仅浪费国家资源,也浪费了自己的时间,怎么办?毕业后他去了一家有医药背景的风投公司,最大化地发挥了他在商业和医学领域的专长。事实上,很多公司希望要一些跨界的选手,比如投资、咨询、媒体、广告、公关公司都希望一些有各种背景的人加入,而不仅仅希望要一个会算账或者只会写表格或者做报告的人。
至于你自己,最好能综合你的英语和医学优势,专门给在华外国人看病的医生,可是个人才很稀缺的领域哦! (赵星)
看到来信内心禁不住一阵羡慕嫉妒恨,医生,多好的职业啊!社会地位高收入又好,难得的两全其美。遥想书里写的,日据时代的台湾,台湾人在政府机关只能任下等文职,政经行业也多为日本人把持,留给年轻人的上升通道十分有限,当医师是其中之一。故而有才华有抱负的青年多去投靠医科。一个台湾家庭若男主人是位医师,那就是家庭富足的代名词,家庭主妇会被称呼“医师娘”,买东西砍价都比较有底气。对“医师”的尊敬与对“做医师”的迷恋一直持续到现在,台湾当地最好的大学——台大,医学院是最牛的学院。
医生做好了不得了,不仅仅是“新医生——医生——老医生”,也不仅仅是看病看病再看病。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名医陈存仁,说他是个医生,莫如讲他是位医生兼社会活动家。不过陈存仁社会成绩固然多,但都是由根本——行医发展出来的。他在著作《银元时代生活史》里写过一位对他的职业生涯和理财观念影响极大的前辈——丁福保,老先生曾单独面授他理财秘决。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原文是这样写的:“择业要向大众方面着想,选中一个行业,要专心致力地去做,绝对不能改行,只要努力,行行可以出状元。”
故事都是新的,道理却是老的,你的故事应用这一条大概也错不到哪里去。
对职业、职场感觉到不知所措,或者是焦虑在现阶段都是正常的,也意味着你不是一个“生活在别处,处处求包办”的傻妞。不过也别太琢磨了,琢磨太多未免变钻营,拥有A时想着B,拥有B时觉得“哎呀A的好处又占不到了”……行行出状元,也就意味着哪一行都很精彩,想拥有全部的精彩,想占尽所有的先机是不可能的。固而对别行的出路不要想太多,容易移了心志。
至于英语,我觉得你的专业是医学,无论你使用与否,学校和社会给你提供的资源都集中在医学领域,无论你愿意与否,你的时间和精力大半也花在这里。毕业,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找工作时你为数不多区别于其他求职者、也就是能跟别人拼的,就是医科专业。诚然你也可以把英语学得好过英语专业的同学,不过正如前面说的,人家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地学英语,你这不顺风不顺水的,要花多少分力气才能比得过别人呢!别跟我说什么天赋异秉那一套,都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花一份时间永远不可能出十份成果。
但假如你以学好本专业为前提,再好好学英语,那就大不相同了。医科专业,刷刷,拼过了很多外行,英语讲得好的医生,刷刷,拼过了很多同行,那真是去伦敦砍价都会比较大声。至于要不要考研,百种人百种想法,但我想也该结合着专业考虑,本科学历恐怕竞争力不够强。另一方面,你既然烦恼自己的学校不够有名,那考研时找所牛校考考何如?
(大学生杂志社编辑 贞子)
我是山东一所医学院临床加英语专业(六年制,双专业)的一名学生。我的学校不是很好,二本,但是我想找个好点的工作,又觉得趁着还在学校精力相对容易集中考个名牌学校的研挺必要。但我学医学很费劲,四年了,自我感觉狠下了功夫但还是没投入进去,甚至看见它心里都隐隐的怕(每一门课考试都很费劲,一想到熬夜通宵记东西,拿着课本就是看不进去的日子我就板上钉钉地认为自己真的不适合学医,我不想一辈子栽在它上面)。而英语一直是我自信心的源泉,没用那么多精力也学得不错。英语专业的学姐告诉我英语学出来也是很有出路的,我很高兴,但一想到网上那些言论(再累也要学医,怕血也要学医,除非你不把自己的以后当回事),我心里就虚了。
虽然很多前辈说经验才是王牌,但我心里还是犯嘀咕,我拿着毕业证或学位证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啊?会不会在一家公司打一辈子小工永远没有出头之日?虽然内心那个勇敢的我经常会冒出来大叫一声:一切皆有可能,慢慢地可能就熬出来了,毕竟大学后就出来闯荡比读研后的你多出三年经历和经验,谁能说那样一定没有考研混得好呢?但我又害怕局限性,虽然人生需自己把握,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不敢轻易冒险,同时又觉得对医学没兴趣以后怎么可能干好呢?趁着年轻定在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向,以后再改不就更难了吗?
纠结啊,亲,给我点建议吧!
昨天我还在微博上反省,说看过倪震的《大胆爱》后,觉得自己太毒舌,缺少倪兄那种对来信者发乎于心的温柔。今天答复你这封唤我为“亲”的来信,那么,就让我冒充一回淘宝的客服MM,热情又温柔地循循善诱一下子吧。
亲,有什么可以帮您?本店出售的心灵鸡汤采用上乘用料,秘制配方,专解校男校女的困惑,欢迎您随意挑选,按需取用。
看你对自己症状的描述,这位顾客,你“病”得不轻啊。别人大多是面临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问题,而你俨然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工作?考研?医学?英语?可能你每天在食堂排队买饭的时候,心里都在默念着这四个方向,眉头紧锁、闷闷不乐。遥想我那会儿,被考研还是工作愁得肝气郁结,生生愁出一种疾病来。这会儿真想坐上哆啦A梦的时光机飞奔回去,摸摸那个姑娘的头,对她说:妞,别发愁,做你想做的,你想要的都在前面等着你。
讲两个像你一样学医的人的故事吧。一个是内地的男孩,他读了中国最好的医科大学,一路顺畅读到博士,然后悲催地发现自己志不在此,果断跑美国去念了商学院,回国后进了咨询公司,做着做着成了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与此同时呢,他还爱写个东西什么的,写着写着,一不小心被大批读者追捧,甚至有人觉得,他是中国当代最好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名字叫冯唐。另一是台湾的男孩,他读了医学,也按部就班地做了医生。可他发现做医生让自己很不快乐,因为来看病的人都是愁眉苦脸的,“在医院里只有一种病人有可能是快乐的,那就是精神病”,他后来接受访问时说。不当医生后他开始写歌唱歌,那些紧扣时代脉搏的歌,让他成为一代音乐教父,无数人的精神领袖。没错,他就是罗大佑。
我相信,一定还有无数从医学院毕业的“冯唐”和“罗大佑”,他们没有成为公众人物,但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辛苦却也肆意地徜徉着。前阵子《心术》特火,我看了觉得其实医生也挺不容易的,是个高危职业。我看你描述起自己不喜欢学医时那个标点符号都不加的痛快劲儿,眼前就浮现起一个愁眉苦脸的“白衣使者”。医院里,这种丧气脸多了去了,你真想多添自己这一张吗?
至于考研,你不得不面对一个铁的事实:你的本科比别人多念了两年。因此,你读研要比其他同龄人付出更高昂的时间成本。你要想想自己如果读研,所为是何。拿出纸笔来,自己权衡算计一下,值不值得,必不必要。
最后,淘宝客服小妹温馨提示:你的未来没人会给你包邮哦亲!祝选你所爱,爱你所选。
(暖乎乎)
亲,我弟弟就是学医的,现在念到硕士了,因此我想我能理解你说的所有辛苦和艰难。我无法帮你做一个决定,我能够帮你做的,是做一个简单地梳理。
首先你要明白一个事情,几乎所有的人都会犯一个毛病,就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也几乎所有人都会觉得自己的一切都不如别人的好,专业的不如爱好的好。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工作和专业,成功的秘诀不是去逃避开艰难的路,而是去战胜困难,让自己成为制定游戏规则的那个人。
其次,英文其实是一个工具,只要你毕业时不是要去做翻译。英文好的同学拥有更强的优势,但是如果拥有一些其他的背景,会让你的优势更加明显,选择的范围也会更大。我个人的体会是,单纯的英文专业可能会让一个人在求职的时候有点优势,但在未来需要补充大量的专业或者其他方面的知识与内涵,否则这种工具的优势会慢慢弱化。
再次,来讲讲医学。这是你的专业,但是以我弟弟和我前男友的经验来看(他们都是北大医学院的硕士),如果想进北京的医院,至少要读到博士才可以,我也认识一些学医的同学,很多读到硕士读不下去进入了普通的外企,而非医院或者相关行业。这说明,如果想要在非常牛的医院就业,一定要有学位,我也常跟我弟弟说“不读到博士你别想出来,除非你放弃做医生”。而医生本身是一个人命关天的行业,越来越高精尖的医学水平和能力是一个医生一辈子要追求的事吧?倘若你真的学不下去也别太逼自己了,这个行业不能允许开小差或者闹情绪。
最后,我想给你一个比较中和的建议,那就是“跨界”。我曾经认识一个协和医学院的博士,他的简历看起来牛到不行,几乎没有国内的经验,都是哈佛医学院做项目什么的。他博士毕业前一年读了一个MBA,一下子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但是放弃十年的医学背景显然是不明智的,不仅浪费国家资源,也浪费了自己的时间,怎么办?毕业后他去了一家有医药背景的风投公司,最大化地发挥了他在商业和医学领域的专长。事实上,很多公司希望要一些跨界的选手,比如投资、咨询、媒体、广告、公关公司都希望一些有各种背景的人加入,而不仅仅希望要一个会算账或者只会写表格或者做报告的人。
至于你自己,最好能综合你的英语和医学优势,专门给在华外国人看病的医生,可是个人才很稀缺的领域哦! (赵星)
看到来信内心禁不住一阵羡慕嫉妒恨,医生,多好的职业啊!社会地位高收入又好,难得的两全其美。遥想书里写的,日据时代的台湾,台湾人在政府机关只能任下等文职,政经行业也多为日本人把持,留给年轻人的上升通道十分有限,当医师是其中之一。故而有才华有抱负的青年多去投靠医科。一个台湾家庭若男主人是位医师,那就是家庭富足的代名词,家庭主妇会被称呼“医师娘”,买东西砍价都比较有底气。对“医师”的尊敬与对“做医师”的迷恋一直持续到现在,台湾当地最好的大学——台大,医学院是最牛的学院。
医生做好了不得了,不仅仅是“新医生——医生——老医生”,也不仅仅是看病看病再看病。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名医陈存仁,说他是个医生,莫如讲他是位医生兼社会活动家。不过陈存仁社会成绩固然多,但都是由根本——行医发展出来的。他在著作《银元时代生活史》里写过一位对他的职业生涯和理财观念影响极大的前辈——丁福保,老先生曾单独面授他理财秘决。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原文是这样写的:“择业要向大众方面着想,选中一个行业,要专心致力地去做,绝对不能改行,只要努力,行行可以出状元。”
故事都是新的,道理却是老的,你的故事应用这一条大概也错不到哪里去。
对职业、职场感觉到不知所措,或者是焦虑在现阶段都是正常的,也意味着你不是一个“生活在别处,处处求包办”的傻妞。不过也别太琢磨了,琢磨太多未免变钻营,拥有A时想着B,拥有B时觉得“哎呀A的好处又占不到了”……行行出状元,也就意味着哪一行都很精彩,想拥有全部的精彩,想占尽所有的先机是不可能的。固而对别行的出路不要想太多,容易移了心志。
至于英语,我觉得你的专业是医学,无论你使用与否,学校和社会给你提供的资源都集中在医学领域,无论你愿意与否,你的时间和精力大半也花在这里。毕业,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找工作时你为数不多区别于其他求职者、也就是能跟别人拼的,就是医科专业。诚然你也可以把英语学得好过英语专业的同学,不过正如前面说的,人家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地学英语,你这不顺风不顺水的,要花多少分力气才能比得过别人呢!别跟我说什么天赋异秉那一套,都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花一份时间永远不可能出十份成果。
但假如你以学好本专业为前提,再好好学英语,那就大不相同了。医科专业,刷刷,拼过了很多外行,英语讲得好的医生,刷刷,拼过了很多同行,那真是去伦敦砍价都会比较大声。至于要不要考研,百种人百种想法,但我想也该结合着专业考虑,本科学历恐怕竞争力不够强。另一方面,你既然烦恼自己的学校不够有名,那考研时找所牛校考考何如?
(大学生杂志社编辑 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