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年时贪睡,很少听到鸡叫头遍,但那天我真切地听到家里那只“骚鸡头”的叫声了。灶台上灯昏如豆,灶膛里也有暗红的火苗,不旺。
我起了床,胡乱擦了把脸,睡意蒙眬地坐在灶膛前,母亲端来一碗米饭给我,这是猪油炒饭,可能还滴了几滴酱油,昨晚的剩饭拌着客家人的当家品种“浸菜”一起炒,咸香焦混合的气味一下子赶跑了睡意。这是特殊待遇,家里穷,平时连炒菜都舍不得放油,这一下子上升到猪油炒饭,我顿时感觉到肩上的担子重了许多。二十多斤重的烟叶压在十岁的我的肩上,确实不轻。这些烟叶,是生产队分给我家的,父亲抽不完,便要变卖成钱,贴补家用。
推开门,暗夜与山风一起灌进来,几个同伴在外等我,带队的是住在我家隔壁的婆婆,有老有小,在夏天的微凉的朦胧中,一同去丈量二十几华里崎岖的山路。山路的一头是江西的罗塘,一个大圩场。
黎明被我们一行人杂乱的脚步声吵醒,陡坡、悬崖、山涧、木桥,被我肩上的小扁担一一晃荡在身后,罗塘圩在阵阵炊烟中出现在眼前。
一个十岁的少年,在熙熙攘攘的集市,独掌一杆秤,用胆怯的声音叫卖,就像一片树叶,淹没在风雨交加的大海里,没有人注意你。终于有人开张了,那是我家隔壁的老婆婆,她是从江西嫁到我们那儿的,能说会道,一位烟民递了张五毛的纸币给她,引来一串羡慕的目光。
我的家乡和江西罗塘同属红土壤地质带,我们家种的烟草叶宽、质厚、味醇,罗塘这一带种的烟就少了许多滋味,好像老天一不小心,给罗塘少放了点盐。圩坪人越来越多,煎油炸糕的香气从人缝挤过来,带了三分汗味,仍然十分强烈地引诱我的味蕾;远处猪市肯定也热闹,一声高过一声猪仔的嚎叫,穿越塞满圩场的人的嚷嚷声,冲击我的耳鼓。听说罗塘圩的小吃很好吃,可以说我就是冲着这个才来赴圩卖烟的,母亲承诺卖了钱允许我挑自己喜欢的小吃吃个饱,可没人买我的烟叶,我只能干咽口水。
六月的太阳很毒,我们的摆摊点没有雨棚,炙热的阳光都快要把我烤焦了。一个戴着斗笠的老汉叼着烟斗,在我们这一排烟摊逐个看着走过来,巧嘴的老婆婆热情地招呼他:“老表,来尝尝我的烟,味道好,不苦不辣。”老汉笑笑并未停下,慢慢朝我这边走来,我的心怦怦直跳,我期待着上天眷顾,这个老汉能光顾我的烟摊。老汉果然停在我面前,我激动得头脑发热脸涨红,不知该怎么说话。
老汉定是看出我的窘迫,蹲下来,笑眯眯地看着我,那笑中似乎有点狡黠,他问:“细老表,烟哪卖?”江西人称男人为老表,但我这个十岁的小男人,在外地被称为老表,搞得我不知如何回答。
“吃,吃,吃烟,很甜的。”不知何因,我竟蹦出如此不合逻辑的话。
老汉从烟堆中挑了一皮(片)金灿灿的烟叶,凑近鼻孔嗅了嗅,也许正合他的胃口,老汉脸上有种陶醉的神情在放射,这个样子很熟悉,父亲也常常这样。对烟叶的品相,老汉是满意的:“细老表,烟哪卖?”
“五角钱一斤。”
“敢贵,便宜点子吧?”
我装着老练的样子,拒绝了老汉的要求。来的路上,那些常来卖烟叶的同乡讲过,烟价不能低于一斤五角。
老汉从衣袋里掏出一刀烟纸,红灯牌的,伸出舌头,粗糙的食指迅速沾了点舌尖上的口沫,捻下一张烟纸,放在蹲着的膝头上。撕下一角烟叶,慢条斯理地撕成细条状,看分量够了,便用烟纸卷成喇叭形,舌头一舔,又一卷,烟便到了嘴里。他掏出火柴,“哧”一声擦燃,烟筒凑近火苗,一吸,看他高高突起的喉结一滑动,一股白烟便从他黑黑的鼻孔缓缓流出来,美好的滋味充斥他浑浊的眼睛。
老汉连抽了几口,说:“称一斤。”
我心中一喜,连声说好。
我抓起杆秤,手忙脚乱地把烟叶放进秤盘,秤杆上的秤星似乎乱成密密的一排,头上的汗滴却像是秤星乱滚;我撩起衣角擦去汗滴,咽下口中因紧张而直往上冒的口水,稳住心神,称了一斤,秤尾翘得高高的,这是父亲交代的,秤要“旺”。我准备用稻草捆住烟叶,想了想,这个老汉是第一个顾客,也许他会给我带来好运,便又多抓了两片烟叶给他。稻草扎紧烟叶的梗部,打个结,便于提拿。
“细鬼,秤要足哦!”
“有,有,有!”我再把烟叶放进秤盘,一斤一两,秤尾翘得天般高,秤砣往前溜了。
老汉凑近看了看,有点疑惑的样子,又抓起秤自己称了一番,确认无误。他似乎下了很大决心,才从贴身的裤袋子里掏出来一个荷包,荷包也不是什么好的东西,小布袋而已,从里面取出一小叠角票,右手沾了下口沫,捻了几下钱,找出一张五毛的,给我。老汉提溜着烟叶,一晃一晃地走远了,圩上越来越热闹。我摩挲着这张五角纸币,一种收获的幸福感溢上心头,旧纸币也似乎发出耀眼的光,我小心翼翼地放进上衣袋里,害怕它跑掉,还把口袋盖上的扣子扣好。
不一会儿,这老汉又来了,还带着一个人来,笑眯眯地说:“细老表,蛮会做生意,我带人来给你‘交关交关’。”
这一“交关”,像是一连串的好运跟着来,许多人好像是冲我来的,这个半斤那个一斤,薄膜上的烟堆渐渐小了,竟然第一个把烟叶卖掉。第一次做生意(说生意有点过了),糊里糊涂的,有点不相信,又把那小叠纸币掏出来,细细数一遍,认真叠好,装进口袋,扣好扣子,才确认,这是真的。
我忘记罗塘的小吃是怎样的好吃,连走在回家的路上,我还像沉浸在一场梦里。
在山坡一座茶亭歇脚时,隔壁家的老婆婆问我,五博,你知道那第一个买你烟的老头是谁吗?
我摇摇头,不知道!
那是个“拗秤尾”的!
“拗秤尾”我是知道的。這是一种打着公平公正名义的流氓行径,过去在农贸市场,专门有一伙人,借买东西为名,一旦发现秤不足,便拗断秤尾,把东西一抢而空,卖家心虚,不敢反抗,只好任由哄抢。
幸好,我的秤是“旺”的。
我起了床,胡乱擦了把脸,睡意蒙眬地坐在灶膛前,母亲端来一碗米饭给我,这是猪油炒饭,可能还滴了几滴酱油,昨晚的剩饭拌着客家人的当家品种“浸菜”一起炒,咸香焦混合的气味一下子赶跑了睡意。这是特殊待遇,家里穷,平时连炒菜都舍不得放油,这一下子上升到猪油炒饭,我顿时感觉到肩上的担子重了许多。二十多斤重的烟叶压在十岁的我的肩上,确实不轻。这些烟叶,是生产队分给我家的,父亲抽不完,便要变卖成钱,贴补家用。
推开门,暗夜与山风一起灌进来,几个同伴在外等我,带队的是住在我家隔壁的婆婆,有老有小,在夏天的微凉的朦胧中,一同去丈量二十几华里崎岖的山路。山路的一头是江西的罗塘,一个大圩场。
黎明被我们一行人杂乱的脚步声吵醒,陡坡、悬崖、山涧、木桥,被我肩上的小扁担一一晃荡在身后,罗塘圩在阵阵炊烟中出现在眼前。
一个十岁的少年,在熙熙攘攘的集市,独掌一杆秤,用胆怯的声音叫卖,就像一片树叶,淹没在风雨交加的大海里,没有人注意你。终于有人开张了,那是我家隔壁的老婆婆,她是从江西嫁到我们那儿的,能说会道,一位烟民递了张五毛的纸币给她,引来一串羡慕的目光。
我的家乡和江西罗塘同属红土壤地质带,我们家种的烟草叶宽、质厚、味醇,罗塘这一带种的烟就少了许多滋味,好像老天一不小心,给罗塘少放了点盐。圩坪人越来越多,煎油炸糕的香气从人缝挤过来,带了三分汗味,仍然十分强烈地引诱我的味蕾;远处猪市肯定也热闹,一声高过一声猪仔的嚎叫,穿越塞满圩场的人的嚷嚷声,冲击我的耳鼓。听说罗塘圩的小吃很好吃,可以说我就是冲着这个才来赴圩卖烟的,母亲承诺卖了钱允许我挑自己喜欢的小吃吃个饱,可没人买我的烟叶,我只能干咽口水。
六月的太阳很毒,我们的摆摊点没有雨棚,炙热的阳光都快要把我烤焦了。一个戴着斗笠的老汉叼着烟斗,在我们这一排烟摊逐个看着走过来,巧嘴的老婆婆热情地招呼他:“老表,来尝尝我的烟,味道好,不苦不辣。”老汉笑笑并未停下,慢慢朝我这边走来,我的心怦怦直跳,我期待着上天眷顾,这个老汉能光顾我的烟摊。老汉果然停在我面前,我激动得头脑发热脸涨红,不知该怎么说话。
老汉定是看出我的窘迫,蹲下来,笑眯眯地看着我,那笑中似乎有点狡黠,他问:“细老表,烟哪卖?”江西人称男人为老表,但我这个十岁的小男人,在外地被称为老表,搞得我不知如何回答。
“吃,吃,吃烟,很甜的。”不知何因,我竟蹦出如此不合逻辑的话。
老汉从烟堆中挑了一皮(片)金灿灿的烟叶,凑近鼻孔嗅了嗅,也许正合他的胃口,老汉脸上有种陶醉的神情在放射,这个样子很熟悉,父亲也常常这样。对烟叶的品相,老汉是满意的:“细老表,烟哪卖?”
“五角钱一斤。”
“敢贵,便宜点子吧?”
我装着老练的样子,拒绝了老汉的要求。来的路上,那些常来卖烟叶的同乡讲过,烟价不能低于一斤五角。
老汉从衣袋里掏出一刀烟纸,红灯牌的,伸出舌头,粗糙的食指迅速沾了点舌尖上的口沫,捻下一张烟纸,放在蹲着的膝头上。撕下一角烟叶,慢条斯理地撕成细条状,看分量够了,便用烟纸卷成喇叭形,舌头一舔,又一卷,烟便到了嘴里。他掏出火柴,“哧”一声擦燃,烟筒凑近火苗,一吸,看他高高突起的喉结一滑动,一股白烟便从他黑黑的鼻孔缓缓流出来,美好的滋味充斥他浑浊的眼睛。
老汉连抽了几口,说:“称一斤。”
我心中一喜,连声说好。
我抓起杆秤,手忙脚乱地把烟叶放进秤盘,秤杆上的秤星似乎乱成密密的一排,头上的汗滴却像是秤星乱滚;我撩起衣角擦去汗滴,咽下口中因紧张而直往上冒的口水,稳住心神,称了一斤,秤尾翘得高高的,这是父亲交代的,秤要“旺”。我准备用稻草捆住烟叶,想了想,这个老汉是第一个顾客,也许他会给我带来好运,便又多抓了两片烟叶给他。稻草扎紧烟叶的梗部,打个结,便于提拿。
“细鬼,秤要足哦!”
“有,有,有!”我再把烟叶放进秤盘,一斤一两,秤尾翘得天般高,秤砣往前溜了。
老汉凑近看了看,有点疑惑的样子,又抓起秤自己称了一番,确认无误。他似乎下了很大决心,才从贴身的裤袋子里掏出来一个荷包,荷包也不是什么好的东西,小布袋而已,从里面取出一小叠角票,右手沾了下口沫,捻了几下钱,找出一张五毛的,给我。老汉提溜着烟叶,一晃一晃地走远了,圩上越来越热闹。我摩挲着这张五角纸币,一种收获的幸福感溢上心头,旧纸币也似乎发出耀眼的光,我小心翼翼地放进上衣袋里,害怕它跑掉,还把口袋盖上的扣子扣好。
不一会儿,这老汉又来了,还带着一个人来,笑眯眯地说:“细老表,蛮会做生意,我带人来给你‘交关交关’。”
这一“交关”,像是一连串的好运跟着来,许多人好像是冲我来的,这个半斤那个一斤,薄膜上的烟堆渐渐小了,竟然第一个把烟叶卖掉。第一次做生意(说生意有点过了),糊里糊涂的,有点不相信,又把那小叠纸币掏出来,细细数一遍,认真叠好,装进口袋,扣好扣子,才确认,这是真的。
我忘记罗塘的小吃是怎样的好吃,连走在回家的路上,我还像沉浸在一场梦里。
在山坡一座茶亭歇脚时,隔壁家的老婆婆问我,五博,你知道那第一个买你烟的老头是谁吗?
我摇摇头,不知道!
那是个“拗秤尾”的!
“拗秤尾”我是知道的。這是一种打着公平公正名义的流氓行径,过去在农贸市场,专门有一伙人,借买东西为名,一旦发现秤不足,便拗断秤尾,把东西一抢而空,卖家心虚,不敢反抗,只好任由哄抢。
幸好,我的秤是“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