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联合国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17年修订版》的数据显示,目前,欧洲60岁及以上的人口所占比例最大(占25%)。到2050年,全球除非洲以外所有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将接近甚至超出1/3!
有别于中国的“养儿防老”,以及“家庭养老”模式,欧美国家在面对养老问题上有哪些应对方式?西方国家除了传统的养老院、老年公寓、老年人护理中心之外,还有哪些方式值得中国企业借鉴?
创新一:值得关注的“以房养老”改良版
来源于欧美国家的“以房养老”概念,在中国也被称之为“倒按揭”或者“反向贷款”。是指拥有房屋完整产权的60岁以上老人(美国要超过62岁,澳洲要超过60岁,其他国家略有不同),可以将房产抵押给金融保险机构,之后按月领取一定数额的保险金的模式。在这期间,老人仍然可以居住在房屋内,对房屋仍拥有占有、使用、收益等处置权,直至去世;尔后,金融机构获得抵押房产的处置权,实现价值变现。“以房养老”的模式,已经在美国、加拿大以及众多欧洲国家盛行。
也有其他国家对“以房养老”概念进行改良,比如法国的“终身年金”养老模式。
在法国“终身年金”模式里,卖方通常是高龄老人,买方则是相对年轻的投资者。年轻人通过支付首付资金(一般为总房价的30%),及其购房尾款的分期付款达到购房目的。老人在出售自己房子后,依旧可以继续居住,直到寿终都可以收到养老金。这就为没有高额收入的年轻人提供了购房(或者投资)机会,而老人可以通过出售自己的房子换取退休补助,保证每月有稳定收入,解决退休金不足问题。
此外,在欧洲其他国家,“以房养老”还有另一种概念,那就是跟年轻人同居。欧洲有一些专门的中介机构,会帮助大学生寻找到独居或者喜欢年轻人的老人,老人愿意把自己的房子低价或者免费提供给年轻人居住,但前提是年轻人必须承担部分照顾老人的义务。比如,陪老人聊天、打扫花园、外出采购等等。
如果说传统的“以房养老”和法国的“终身年金”模式,解决的是老年人养老金不足的问题,那么后一种方式解决的则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空虚,需要陪伴的精神问题。
创新二:以消费换养老金权益
在老龄化问题严重的西班牙,有创新者在2017年推出了一项“以消费换养老”的项目。该项目主张“免费与自愿”原则,帮助人们通过日常消费实现养老金权益的积累。
与常见的公共社保型或私人付费型的养老金计划不同,由Pensumo公司推出的“以消费换养老”是一种全新模式,它更像是一种私人免费类养老金模式。
该项目具体操作方法是,人们无需为参与这一项目付费,只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正常购物等活动,每笔消费都能产生相应比例的金额进入其开设的Pensumo养老储蓄賬户。账户里的资金将由保险公司代为管理和运营,将产生保底年收益率0.5%、预期年收益率4.92%的投资收益,供账户开立者养老使用。
假设一名消费者开立账户,每月消费300欧元,其中有3%的资金被转换为养老储蓄,那么到30年之后,其预期养老金总额将达到8500欧元(根据这些金融产品在过去7年的平均回报来测算),其可动用的保底养老金总额为3800欧元(根据每次购买3%的收益评估)。若其每月消费额达到700欧元,那么预期养老金总额则可能达到2万欧元。
目前该公司的主要用户大多都集中于40岁以上的女性,并没有设定金额下限,消费者也可以选择随时中止这一计划并将储蓄的金额变现。另外,公司还将线上购物也纳入到计划中。
据了解,“消费换养老”项目对很多大型连锁企业来说具有吸引力,它不仅可以使消费者转变为企业的忠实客户,同时,项目品牌本身也为企业制造了良好的广告效应。在拉动消费和为未来进行储蓄的双重作用之下,它的实践也意味着商家和消费者的一场“双赢”。
创新三:针对失能人群的细分化老年看护中心
胡丽亚是一名69岁的退休西班牙女性,每天早上8:30,女儿会在上班路上开车把她送到固定的地方,Centro Del Día(看护中心)的大巴会在这里将所有老人接上车,然后在上午9点钟左右抵达看护中心,之后老人会在这里开始一天的生活。
需要进行康复训练的老人,会在护工的陪同下进行相关练习,中心也会给老人们提供报纸、棋牌、拼图、绘画等各种小游戏。上午11点左右,中心会为老人们提供咖啡,甜点一类的加餐。2点钟准时午餐后老人们会进行午休,4点钟,工作人员会将他们唤醒,给他们果汁或者酸奶做加餐,同时提醒他们服药。
与此同时,也会有义工来陪同老人们画画、聊天、玩棋牌游戏等等。直到下午6点钟看护中心的车会将老人们再次送到早上接人的地方,老人也可选择家人开车前来中心接他。
从一系列的流程来看,这里跟托儿所没有什么区别,唯一的不同就是,这里托管的是老人,而非儿童。而且,这里托管的都是患有帕金森症的老人。
这样的看护中心在马德里有很多,或者说在整个欧洲也比较普遍。除了针对帕金森症患者的看护中心,还有很多专门针对失能人群的看护中心。比如,已经有70多年养老产业的荷兰,在细分方面就做得相当突出,仅是在失能看护产业上,就有眼睛失能或手、脚失能等等之分,并且针对不同的老年群体衍生出不同的养老院。通常这样的养老院根据提供服务的内容不同,价格也会不同。入住看护中心的人群,有些是家人支付费用,有些是通过以房养老的手段来缴纳费用。此外,政府也会提供一定程度的补助。
在这里,老人们可以享受到被专人照顾的服务,也可以享受跟家人一起的天伦之乐,这类养老看护中心的出现,是对传统敬老院,以及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的养老院的补充。目前进军中国的法国养老企业“高立泽”集团就是主打这一模式。
创新四:“抱团养老”或促进老年人再就业 1980年代,一部名为“Golden Girls”(黄金女郎)的美国电视剧曾风靡海内外,故事讲述了4位年长的女性,在美国迈阿密的一座大房子里互相照顾、相互扶持,一起经历人生酸甜苦辣的故事。而这也更像是如今流行的抱团养老的雏形。
抱团养老最初由加拿大流行开来,之后在欧洲其他国家,甚至在中国目前有些地区也开始风行。“抱团养老”避免了养老院的高昂费用,也规避了以房养老的孤独感,不但其费用降低,对于老年人心理也有极大的疏导作用。
援引自《法国世界报》的报道,在位于里昂东郊有一所名为“方舟”(Les Barges)的合作社。这是一座历时4年融资和设计,以及1年半施工完成的“私人养老院”。它由包括16个家庭,年龄在60-76岁的退休人员共同出资建立,其房产拥有方式介于业主和租户之间。参与者通过股份制共同拥有建筑,所有人都要遵守的重要原则之一是拒绝房地产投机。倘若有哪位老人因为身体状况恶化不能自理,会被送到专门的失能老人看护中心。空出来的房间可以被用来出租,但是价格封顶。
抱团养老发展至今,在国内外却呈现了两种不同的趋势。在海外,抱团养老通常是采用相互亲密,却又各自独立的“合作社”模式。这样的方式无论是在法国还是加拿大,或者美国,都有成功先例且运行顺畅。
而在中国,目前往往演变成了房东找房客的模式。它更像是有经济条件的老人提供空房给其他人住,大家“同住一个屋檐下”看似是为了相互照顾打发时光,但是由于地位的不平等,生活习惯的不同,文化因素的影响,以及缺乏专业护理人员等等,抱团养老当前在中国进行的步履维艰。
除了抱团养老,西方国家的政府还会为老人设立活动中心,此外,某些银行或者金融机构也会协助各自治区建立老年活动中心。以西班牙马德里为例,Caja de Madrid(马德里储蓄银行), La Caixa(西班牙金融机构)等金融机构都与当地社区合作建有老年活动中心,但是前提是参加这些活动中心的老年人至少是银行的储户,或是要交一部分费用(通常费用并不高)。活动中心除了组织兴趣小組,旅游观光外,还有酒吧、电视、电脑等比公共活动中心更丰富的内容供老人享用。此外,老年人如果想要继续参与社会活动,中心也可以组织老年人为年轻人授课或者到相关领域传授经验,通过老年中心实现老年人再就业。
除此之外,欧洲国家目前也在尝试利用智能产品来帮助家庭养老。比如,欧盟推出了一些智能项目,如老年代步车、监测老人跌倒的数据库以及报警器等,旨在利用科技的发展减轻社会养老负担。
有别于中国的“养儿防老”,以及“家庭养老”模式,欧美国家在面对养老问题上有哪些应对方式?西方国家除了传统的养老院、老年公寓、老年人护理中心之外,还有哪些方式值得中国企业借鉴?
创新一:值得关注的“以房养老”改良版
来源于欧美国家的“以房养老”概念,在中国也被称之为“倒按揭”或者“反向贷款”。是指拥有房屋完整产权的60岁以上老人(美国要超过62岁,澳洲要超过60岁,其他国家略有不同),可以将房产抵押给金融保险机构,之后按月领取一定数额的保险金的模式。在这期间,老人仍然可以居住在房屋内,对房屋仍拥有占有、使用、收益等处置权,直至去世;尔后,金融机构获得抵押房产的处置权,实现价值变现。“以房养老”的模式,已经在美国、加拿大以及众多欧洲国家盛行。
也有其他国家对“以房养老”概念进行改良,比如法国的“终身年金”养老模式。
在法国“终身年金”模式里,卖方通常是高龄老人,买方则是相对年轻的投资者。年轻人通过支付首付资金(一般为总房价的30%),及其购房尾款的分期付款达到购房目的。老人在出售自己房子后,依旧可以继续居住,直到寿终都可以收到养老金。这就为没有高额收入的年轻人提供了购房(或者投资)机会,而老人可以通过出售自己的房子换取退休补助,保证每月有稳定收入,解决退休金不足问题。
此外,在欧洲其他国家,“以房养老”还有另一种概念,那就是跟年轻人同居。欧洲有一些专门的中介机构,会帮助大学生寻找到独居或者喜欢年轻人的老人,老人愿意把自己的房子低价或者免费提供给年轻人居住,但前提是年轻人必须承担部分照顾老人的义务。比如,陪老人聊天、打扫花园、外出采购等等。
如果说传统的“以房养老”和法国的“终身年金”模式,解决的是老年人养老金不足的问题,那么后一种方式解决的则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空虚,需要陪伴的精神问题。
创新二:以消费换养老金权益
在老龄化问题严重的西班牙,有创新者在2017年推出了一项“以消费换养老”的项目。该项目主张“免费与自愿”原则,帮助人们通过日常消费实现养老金权益的积累。
与常见的公共社保型或私人付费型的养老金计划不同,由Pensumo公司推出的“以消费换养老”是一种全新模式,它更像是一种私人免费类养老金模式。
该项目具体操作方法是,人们无需为参与这一项目付费,只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正常购物等活动,每笔消费都能产生相应比例的金额进入其开设的Pensumo养老储蓄賬户。账户里的资金将由保险公司代为管理和运营,将产生保底年收益率0.5%、预期年收益率4.92%的投资收益,供账户开立者养老使用。
假设一名消费者开立账户,每月消费300欧元,其中有3%的资金被转换为养老储蓄,那么到30年之后,其预期养老金总额将达到8500欧元(根据这些金融产品在过去7年的平均回报来测算),其可动用的保底养老金总额为3800欧元(根据每次购买3%的收益评估)。若其每月消费额达到700欧元,那么预期养老金总额则可能达到2万欧元。
目前该公司的主要用户大多都集中于40岁以上的女性,并没有设定金额下限,消费者也可以选择随时中止这一计划并将储蓄的金额变现。另外,公司还将线上购物也纳入到计划中。
据了解,“消费换养老”项目对很多大型连锁企业来说具有吸引力,它不仅可以使消费者转变为企业的忠实客户,同时,项目品牌本身也为企业制造了良好的广告效应。在拉动消费和为未来进行储蓄的双重作用之下,它的实践也意味着商家和消费者的一场“双赢”。
创新三:针对失能人群的细分化老年看护中心
胡丽亚是一名69岁的退休西班牙女性,每天早上8:30,女儿会在上班路上开车把她送到固定的地方,Centro Del Día(看护中心)的大巴会在这里将所有老人接上车,然后在上午9点钟左右抵达看护中心,之后老人会在这里开始一天的生活。
需要进行康复训练的老人,会在护工的陪同下进行相关练习,中心也会给老人们提供报纸、棋牌、拼图、绘画等各种小游戏。上午11点左右,中心会为老人们提供咖啡,甜点一类的加餐。2点钟准时午餐后老人们会进行午休,4点钟,工作人员会将他们唤醒,给他们果汁或者酸奶做加餐,同时提醒他们服药。
与此同时,也会有义工来陪同老人们画画、聊天、玩棋牌游戏等等。直到下午6点钟看护中心的车会将老人们再次送到早上接人的地方,老人也可选择家人开车前来中心接他。
从一系列的流程来看,这里跟托儿所没有什么区别,唯一的不同就是,这里托管的是老人,而非儿童。而且,这里托管的都是患有帕金森症的老人。
这样的看护中心在马德里有很多,或者说在整个欧洲也比较普遍。除了针对帕金森症患者的看护中心,还有很多专门针对失能人群的看护中心。比如,已经有70多年养老产业的荷兰,在细分方面就做得相当突出,仅是在失能看护产业上,就有眼睛失能或手、脚失能等等之分,并且针对不同的老年群体衍生出不同的养老院。通常这样的养老院根据提供服务的内容不同,价格也会不同。入住看护中心的人群,有些是家人支付费用,有些是通过以房养老的手段来缴纳费用。此外,政府也会提供一定程度的补助。
在这里,老人们可以享受到被专人照顾的服务,也可以享受跟家人一起的天伦之乐,这类养老看护中心的出现,是对传统敬老院,以及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的养老院的补充。目前进军中国的法国养老企业“高立泽”集团就是主打这一模式。
创新四:“抱团养老”或促进老年人再就业 1980年代,一部名为“Golden Girls”(黄金女郎)的美国电视剧曾风靡海内外,故事讲述了4位年长的女性,在美国迈阿密的一座大房子里互相照顾、相互扶持,一起经历人生酸甜苦辣的故事。而这也更像是如今流行的抱团养老的雏形。
抱团养老最初由加拿大流行开来,之后在欧洲其他国家,甚至在中国目前有些地区也开始风行。“抱团养老”避免了养老院的高昂费用,也规避了以房养老的孤独感,不但其费用降低,对于老年人心理也有极大的疏导作用。
援引自《法国世界报》的报道,在位于里昂东郊有一所名为“方舟”(Les Barges)的合作社。这是一座历时4年融资和设计,以及1年半施工完成的“私人养老院”。它由包括16个家庭,年龄在60-76岁的退休人员共同出资建立,其房产拥有方式介于业主和租户之间。参与者通过股份制共同拥有建筑,所有人都要遵守的重要原则之一是拒绝房地产投机。倘若有哪位老人因为身体状况恶化不能自理,会被送到专门的失能老人看护中心。空出来的房间可以被用来出租,但是价格封顶。
抱团养老发展至今,在国内外却呈现了两种不同的趋势。在海外,抱团养老通常是采用相互亲密,却又各自独立的“合作社”模式。这样的方式无论是在法国还是加拿大,或者美国,都有成功先例且运行顺畅。
而在中国,目前往往演变成了房东找房客的模式。它更像是有经济条件的老人提供空房给其他人住,大家“同住一个屋檐下”看似是为了相互照顾打发时光,但是由于地位的不平等,生活习惯的不同,文化因素的影响,以及缺乏专业护理人员等等,抱团养老当前在中国进行的步履维艰。
除了抱团养老,西方国家的政府还会为老人设立活动中心,此外,某些银行或者金融机构也会协助各自治区建立老年活动中心。以西班牙马德里为例,Caja de Madrid(马德里储蓄银行), La Caixa(西班牙金融机构)等金融机构都与当地社区合作建有老年活动中心,但是前提是参加这些活动中心的老年人至少是银行的储户,或是要交一部分费用(通常费用并不高)。活动中心除了组织兴趣小組,旅游观光外,还有酒吧、电视、电脑等比公共活动中心更丰富的内容供老人享用。此外,老年人如果想要继续参与社会活动,中心也可以组织老年人为年轻人授课或者到相关领域传授经验,通过老年中心实现老年人再就业。
除此之外,欧洲国家目前也在尝试利用智能产品来帮助家庭养老。比如,欧盟推出了一些智能项目,如老年代步车、监测老人跌倒的数据库以及报警器等,旨在利用科技的发展减轻社会养老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