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与社会,顾名思义,既包含了历史,又体现了社会。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以来,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产物,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开展有助于学生人格道德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念,从而造就有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公民。那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成功开展呢?我将在此进行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
为了体现现代课程的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我国适时的推出了一门崭新的课程——《历史与社会》。作为历史与社会的结合体,历史与社会课程则更注重学生历史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广大教师应该重视起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积极探寻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一、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教学理念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历史学科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历史学习的内容仅仅包括人类发展的历史,而历史与社会则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涉及到了地理、历史、政治等各个领域。总结来看,历史与社会的教学理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吸取历史的教训,汲取历史的智愚,同时增强个人的责任意识,继承并发扬优秀的中华文化。人文素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促进社会性的发展。第二,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历史是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工具,社会是人们赖以生存、成长、发展的环境。初中作为我国义务教育的最高阶段,理应承担起义务教育的责任和使命,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必备的知识和文化,更要特别关注知识深层的价值,让学生学会与人为善,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出高素质的公民,为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尽功尽力。
二、贯彻历史与社会教学理念的策略
1.深入挖掘教材的人文视点
教材是学科知识的精华和智慧的结晶,集中了众多专家、学者的专业智慧和学科水平,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主要阵地。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了历史、地理、哲学等众多学科内容,遍及人类生活中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充满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视点,结合并利用当地的一些教学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我在教学七年级第五单元《国土与人民》一课时,重点为学生介绍了我国的民族文化:在我们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共同生活着56个民族。各民族互相团结,互相关爱,组成了多民族统一和睦家的大家庭。各民族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这些民族文化的瑰宝,是祖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后我又以几个民族为例,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民族的概况、分布地区、风俗习惯、语言文化等,让同学感受到了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着重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
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了教育的核心。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我们格外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其目的就是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态度端正而又精明能干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建功立业。因此教师应该明确自己教学的目的,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把发展学生能力视为教学的重点,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通过积极的引导、适当的改正、有目的的培养来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我就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能力,在讲解《寻找身边的历史》一课时,我就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开展调查,首先通过交流确定所要研究的课题,其次根据学生的情况做好组内成员的分工,然后大家一起总结,合作完成调查报告。这样一来,不仅顺利高效的完成了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认识到了团队力量的伟大,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3.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和设备
我国著名教育家李秉德曾说过: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由此可见,教学方法对提高课堂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探寻先进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做到与时俱进,同时引入先进的教学设备,来促进教学的成功进行。例如在教学八年级第一单元《亚非大河文明》一课时,我就及时将多媒体引入到了课堂教学中,以表格的形式对古埃及和古印度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包括兴起的时间、所处的位置、依靠的大河流域、代表性的文化等等,让学生通过横向的对比,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和归纳,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总而言之,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历史与社会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增强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对发展学生个人能力和综合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参考文献
[1]卢亚楠.初中历史教学中民族自豪感的培养,2012(6).
[2]徐光寿.论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的科学性,2006(2).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
为了体现现代课程的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我国适时的推出了一门崭新的课程——《历史与社会》。作为历史与社会的结合体,历史与社会课程则更注重学生历史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广大教师应该重视起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积极探寻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一、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教学理念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历史学科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历史学习的内容仅仅包括人类发展的历史,而历史与社会则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涉及到了地理、历史、政治等各个领域。总结来看,历史与社会的教学理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吸取历史的教训,汲取历史的智愚,同时增强个人的责任意识,继承并发扬优秀的中华文化。人文素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促进社会性的发展。第二,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历史是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工具,社会是人们赖以生存、成长、发展的环境。初中作为我国义务教育的最高阶段,理应承担起义务教育的责任和使命,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必备的知识和文化,更要特别关注知识深层的价值,让学生学会与人为善,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出高素质的公民,为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尽功尽力。
二、贯彻历史与社会教学理念的策略
1.深入挖掘教材的人文视点
教材是学科知识的精华和智慧的结晶,集中了众多专家、学者的专业智慧和学科水平,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主要阵地。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了历史、地理、哲学等众多学科内容,遍及人类生活中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充满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视点,结合并利用当地的一些教学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我在教学七年级第五单元《国土与人民》一课时,重点为学生介绍了我国的民族文化:在我们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共同生活着56个民族。各民族互相团结,互相关爱,组成了多民族统一和睦家的大家庭。各民族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这些民族文化的瑰宝,是祖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后我又以几个民族为例,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民族的概况、分布地区、风俗习惯、语言文化等,让同学感受到了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着重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
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了教育的核心。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我们格外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其目的就是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态度端正而又精明能干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建功立业。因此教师应该明确自己教学的目的,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把发展学生能力视为教学的重点,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通过积极的引导、适当的改正、有目的的培养来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我就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能力,在讲解《寻找身边的历史》一课时,我就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开展调查,首先通过交流确定所要研究的课题,其次根据学生的情况做好组内成员的分工,然后大家一起总结,合作完成调查报告。这样一来,不仅顺利高效的完成了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认识到了团队力量的伟大,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3.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和设备
我国著名教育家李秉德曾说过: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由此可见,教学方法对提高课堂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探寻先进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做到与时俱进,同时引入先进的教学设备,来促进教学的成功进行。例如在教学八年级第一单元《亚非大河文明》一课时,我就及时将多媒体引入到了课堂教学中,以表格的形式对古埃及和古印度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包括兴起的时间、所处的位置、依靠的大河流域、代表性的文化等等,让学生通过横向的对比,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和归纳,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总而言之,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历史与社会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增强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对发展学生个人能力和综合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参考文献
[1]卢亚楠.初中历史教学中民族自豪感的培养,2012(6).
[2]徐光寿.论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的科学性,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