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师徒制.马老传下的艺德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329619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声界重师承,除了要显手艺的重要,维护“尊师重道”的传统,也是为了维护从业人员利益的习俗惯制。现在,被边缘化的不仅是相声这个需要积淀手艺的行业,还有那些滋养着这些手艺的师徒传承和规矩。
  
  如果从小学第一次因表演相声获奖算起,佟有为说相声已经有50多年了。这漫长的岁月里,他曾经和魏文亮、高英培这样的名家同台,也曾经向相声界的泰斗马三立学艺。但直到2000年。佟有为才以54岁的“高龄”正式拜于宝林先生为师,那天北京、天津相声名角都悉数到场以为见证。
  从传统的行业眼光看来,已经“带艺”的佟有为不必执著拜师。但佟有为说,相声界重师承。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作为一个相声演员,从传统上讲,要不拜师,就说不成,只能算票友。只有正式拜了师父,才能算这门里边的人。这是门槛。”
  
  细致的手艺需要师徒传承
  
  相声这一行特别讲究师徒传承,原因是相声是一门非常细致的手艺,如果没有师父传授,相声中的门道门外人几乎是无法掌握的。
  比如同样的几个字,说快说慢、说早说晚、说的声儿大声儿小,都有讲究,都对包袱有影响。这些机关诀窍在相声里叫“驳眼”,一般来求教的学生,师父不会把“驳眼”指出来,只会教给弟子。以前的相声行当里,师徒之间亲如父子,师父必须把真本事教你,而学徒头三年的收入也全给师父。
  拜师在相声界,是传业唯一正式的方式。相声里的拜师非常有仪式感,首先要有“引保代”三师,引师负责介绍师父,保师是双方保证人,代师则可替师授业,教授基本功、小段活之类。保师一般由外行充任,引、代二师就必须是相声艺人了。这还只是拜师前的准备,真正拜师还要举行拜师仪式,把同行、媒体都请来,得有排场。
  相声界重师承,除了要显手艺的重要,维护“尊师重道”的传统,也是为了维护从业人员利益的习俗惯制。现在的拜师的风气虽淡化了不少,仪式也比从前改良了许多,但基本程序没有变化。相声演员如果没有拜师就不许登台,也就没有这个饭碗子。过去。拜师以后,只要看见有相声表演,报上自己的家门,就可以登台赚钱。
  “1976年以后,市里边组织相声队,我就在这队里头,后来又参加比赛,和很多名家同台演出,像魏文亮、高英培。这期间我有缘和马三立老先生走到一块儿了。马老非常喜欢我,再加上我们都是回民,我总上他家去拜访他,所以我正式学相声,实际是跟他学。他就给我讲些相声里的门道,包袱的使法,贯口怎么处理,人物怎么刻画。”
  照理说来,一个仰慕,一个爱惜,佟有为应该拜马三立先生为师,但这却只能作为两个人共同的愿望。“马三立老先生辈分太高了,他是‘寿’宇辈,比‘宝’宇辈都高一辈,他就跟我说,‘我知道你想叩我,我也挺喜欢你,但这事儿咱俩不能办,办了咱挨骂。’”之所以马三爷会说“挨骂”,是因为相声界严格的拜师规矩。
  后来通过马三立老先生牵线搭桥,把佟有为引荐给了刘奎珍。刘奎珍老师在相声界因为段子创新。思维灵活,被称做“怪才”,而且从未收过徒弟。不曾想刘奎珍突然病重,无法下床,话都说不出来,没过一阵,老先生就过世了,拜师的事也只好作罢。“我跟刘先生本来有这个缘,但是没这个份,这是我的一个终生遗憾。”佟有为感慨的说。
  就在这时,佟有为的搭档马树春将要拜师于宝林先生,恰好于先生也非常喜欢佟有为,就有意将他也一并招入自己门下。终于在2000年,举行了拜师仪式。几乎津京两地的所有相声演员悉数到场,场面非常壮观。自此,佟有为才算真正踏入了相声这个行当。于宝林先生继承马三立,佟有为也算是再拜于马老,一波三折地入了马家门。
  
  师徒如父子
  
  在相声界,没有“师傅”。只有“师父”,这就说明了师徒关系的亲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佟有为常常回忆起师爷马三立生前对自己的好,“马老还住在科艺里的时候,我们爷儿俩经常一人一个小板凳,坐在煤气炉的前面,熬稀饭。老爷子跟我说‘他们说我这稀饭熬得好’。”
  在手艺上。佟有为说马老经常给自己开“小灶”,一有时间就把他叫到家里面授机宜。“老爷子在家里熬着稀饭,坐在小板凳上给我讲包袱的尺寸,怎么三番四抖,哪块说的皮厚,哪块说的皮薄。”佟有为至今的保留曲目《十点钟开始》就是马老先生的亲传,几个“大贯口”都是马老一句一句教授的,这也成为了佟有为的一个代表作。
  生活里,马三立老先生的低调处事深深影响着佟有为。“老爷子平时就低调,出门谁都喊他,有的小孩直呼其名,他也乐乐呵呵跟人家打招呼。”佟有为还回忆道,“老先生晚年才入了党,每晚带着红箍在院子里巡逻。他就是这样,让人特别亲切。”佟有为秉承了师爷的作风,为人低调。他出门喜欢骑自行车,如果路远就坐公交。路上遇到粉丝向他打招呼,他就笑着跟人家说,“现在不是倡导低碳生活么,我得环保。再说骑自行车锻炼身体,不用担心单行道啊!”
  马三立先生过世时,丧事办得非常简单,基本上没有通知外界,被子女抬到一辆普普通通的灵车。佟有为身穿重孝守在坟前,心中的苦楚只有自己知道。
  他说相声界团结,在正式的场合尊重辈分,有大有小。私下里,同龄人虽隔着辈分,也多以兄弟相称。师父于宝林去世时,苏文茂老先生已有80多岁的高龄,站在墓前,一声一声含泪喊着“三叔”。每年,相声界的同行就到前辈们的墓前集体祭拜。“相声界的师徒关系和在学校里的师生关系还不一样,师父带徒弟就真把你当成自家人,倾囊相授,马老80多岁,住在医院里还把我叫到身边给我讲活儿。徒弟对师父也是又尊敬又照顾,上台头天晚上跑到师父家里说活儿,师父给找找毛病。和师父同台演出,在后台把师父大褂准备好,师父下了台,给递茶水。师父和徒弟关系非常近。就跟亲父子一样。”
  
  被荒废的艺德
  
  马三立曾叮嘱佟有为,相声演员拼到最后,是要看文化的。不是手艺。马三立喜欢佟有为好学的品性,还特意为他题写了“艺无止境”四个大字,以作勉励。
  作家章诒和曾在回忆京剧艺术家马连良时说:“马连良还好金石颖拓,常以朱砂书篆字赠人。他也能画两笔,多以淡墨写兰蕙、芭蕉。艺人生活的文化情感,常与泡澡、品茶、神聊、遛弯儿、养鸽、烧酒、绸缎、鼻烟壶、檀香等小零碎拼凑起来。这既是俗常的生活享受,又是对中国文化精神的自然理解与精细品味……所谓气质、风格、情调、韵味等等,属于审美范畴的东西,往往就是被这样一些具有文化渗透性的家常琐屑浸染而成。”
  佟有为谨记着马三立教给他的“艺无止境”,配合着他敏而好学的性格,延伸出了很多其他方面的爱好。佟有为除了说相声,最得意的就是能写一手好字。在家里整天挥毫泼墨。佟有为不把这作为闲情逸致,还专门拜了师,著名书法家王学仲先生就是佟有为的另一个师父。他还加入了天津书法家协会,笑说自己已经是书法家了,“毕竟入了会了嘛。”
  最近,佟有为又迷上了天津另一个书法家孙其峰老师的隶书,准备再拜一个师父。“孙其峰先生的孙氏隶书很有特色,他把汉隶、汉谏那种风格都吸收过来,化在他的体儿里,看似挺随意,绝对有功力。”
  除了练书法,佟有为也喜欢打篮球、唱京剧、游泳、滑冰,甚至还参与办过一份机关报。在手艺上,佟有为说,比如练书法就帮了他说相声的忙,“你写字就要看一些唐诗宋词。就要背。这个对演员很有帮助。昨天在后台,还有一个演员问我,‘月满则亏后边一句是什么?’我张嘴就告诉他水满则溢,你瞧瞧这不是练字练出来的么。再者说,写毛笔字本身就修身养性,练字久了你站在台上气质都会不一样。”
  作为一个老艺人,佟有为特别强调要坚持老传统中开始被荒废和漠视的艺德。“相声演员一定要守时。该你上台,就是家里有人突发重病,你也得把活儿说完了再走,跟观众没请假这一说。另外。对同行也得守时,你段子该多长是多长,没人笑也不能把段子缩短了,要不后边的演员没法接;观众反应再热烈也不能把段子拉长,否则后边的演员时间就少了。再有一个,就是不能刨活儿(提前把别的演员的包袱使了),你不能抢别人戏。这都是这行的艺德。”
  虽然佟有为隔三差五就去电视台录像。但他说自己是个属于茶馆的相声演员。“我还是喜欢和观众面对面交流,听到真实的笑声,这是我最开心的了。电视台里的节目时间短,段子要砍去很多,而且有些配的都是虚假的笑声,这对相声是非常不利的。在电视台做节目,我都会提前打好招呼,我的节目千万别“领尖儿”(领掌),受不了那个。”
  现在,相声界里的拜师和规矩也不像从前那样规范了,师徒关系的大部分开始被扭曲,不是选自己适合的师父,而是谁腕儿大就拜谁。有些相声演员即使拜了师,也并不学艺,有些人并不拜师,也奈何不了他。郭德纲原来是杨志刚的徒弟,后来拜侯耀文为师,这在相声行当里叫“跳门”,是非常忌讳的。过去徒弟如果跳门,要讲清楚原因,由门长同意才可以去拜别的师父。但现在没那么多约束,也没有人在意。
  在这个时代里,被边缘化的不仅是相声这个需要积淀手艺的行业,还有那些滋养着这些手艺的师徒传承和规矩。
其他文献
我们尊敬的钱信忠老师于2009年12月31日下午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我们在此悼念!钱信忠老师曾任中顾委委员,卫生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他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