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设立的特别性

来源 :求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gys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特别法人的特别性始于设立。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特别法人地位得以确立和巩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的设立目的具有双重性,对内体现为互助公益性,对外体现为受限制的营利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的设立条件具有相当的组织依附性,通常以现有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基础,但也有一定的严格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的设立财产来源复杂,应当严格坚守法律政策底线,既要防止集体资产变相减少、减弱或被少数人控制,也要避免集体资产主体的实践异化。
其他文献
如何对待和处理国民党政权留下的公务人员,是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问题之一。毛泽东既是旧政权公务人员的争取者,也是安置旧政权公务人员政策的制定者、诠释者和执行者。包下来、教育改造、分别录用,是处理旧政权公务人员生活、思想、工作的基本政策。争取与安置旧政权公务人员政策的实施,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中国共产党形象建构、推动新中国各项工作的开展、扩大统一战线工作对象产生了积极效用。
唐代地方监察体制的突出特点是采取巡视监察的方式。对地方州县进行巡察,是监察御史一项重要的常规职能。为加强监察力度,朝廷还临时派遣各类监察使官对地方进行监察,以解决地方发生的重大问题,这是一种非常规的监察方式。御史出巡或者遣使巡察,就是要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的监察,消除属地管辖模式的弊端,打破或割裂监察者和被监察者的利害关系,形成正常的异体监督与制约关系,发挥巡察的制度优势,及时化解社会危机,保证官僚制度的正常运作,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控。唐代巡察制度的特征、运作以及成效在国家治理方面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值得肯
无论法国学者如何看待黑格尔,他们对于马克思所主导的对于人的能动性的关注却从未改变。因此围绕主体性观念重构马克思抑或黑格尔,成为当代法国哲学的一个核心主题。以伊波利特为例,可以从三个维度展开当代法国哲学通过黑格尔介入马克思思想过程研究:从历史的和解到异化的劳动实现哲学人类学的解构,泛悲剧主义的苦恼意识揭示真理与实存之间的非统一性,黑格尔与马克思是一对思想的双胞胎。
围绕诠释"他者习俗"的"规范性"议题,作为哲学家的维特根斯坦与人类学家的列维-斯特劳斯有一对论的视角。维特根斯坦着眼于对弗雷泽《金枝》的批评,而列维-斯特劳斯则针对马林诺夫斯基"功能主义"展开批判。维特根斯坦对"习俗"诠释的反思关联于其后期哲学的"语用学"转向,而列维-斯特劳斯对"习俗"诠释的反思则关系到结构人类学的创立。借助"语言学"转向带来的新的思想工具,维特根斯坦与列维-斯特劳斯均展开了以"他者"视角进行运思的努力,从而跳出了现代西方文化的窠臼。
面对新时代社会治理格局和国家治理形式的重塑,社会组织参与国家治理建构的目标和任务随之产生变化。新时代建设条件及趋势变化决定着社会组织参与国家治理建构的基础与条件。梳理社会组织参与国家治理建构的新时代条件,有助于准确定义并厘清社会组织参与国家治理建构条件的新时代发展环境。新时代社会组织参与国家治理的建构基础只是参与治理的准入条件,不能生成社会组织参与的环境。通过进一步还原社会组织参与建构的维度关联,揭示新时代社会组织参与国家治理建设所需的使命承载、参与方式及建设路径,基于社会组织参与国家治理建构的目标导向和
流动人口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其治理效能已经成为影响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步入大流动社会后,我国流动人口治理逻辑开始谋求新建构,具体表现为治理结构由分割治理向分工协作治理转变、区域权责由属地化管理向流入地与流出地双向共管转变、信息资源由“信息孤岛”向共建共享转变的新诉求。探索构建复合联动治理框架,成为大流动社会背景下推进流动人口治理现代化以及提升治理能力的最优策略选择。复合联动框架构建应聚焦于回归本原(创新流动人口公共服务一体化机制)、跨界协同(构建跨地区和跨部门互补协作机制)以及智慧治理(建立流动
全球在地化作为学术用语,直接指涉全球化与在地化的同时并存及其相互影响,初现于20世纪90年代,并于21世纪后日益受到学界关注。从最初被引为描述全球化、地方化双向互动的学术用语,至1990年代中期以后强调社会文化向度并力主在社会、文化影响力方面建立中心—边缘均衡关系的理论建构,再至2010年代中期以后提出新的研究构想暨理论的再建构,既是全球化理论自身发展危机的反映,也是社会文化与学术变迁的结果。全球在地化理论为全面研究全球化时代的全球与地方社会的文化互动,进而思考通过地方实践变革世界等问题提供了一种有益的理
自晚清以降,不同主体都试图进入乡村并改造乡村,但他们在改造的过程中都曾不同程度地遭遇到了“号称乡村建设运动而乡村不动”的困境。对一个云南丽江傈僳族社区的发展项目实践案例展开分析,可以揭示当社会组织进入乡村社会之后,如何通过一套制度设计来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并促发社区生态系统的改善以及社区共同议事能力的提升。
近年来,我国食品药品突发事件频发,随之而来的社会舆情风险也已经成为食品药品突发事件风险治理的重点,准确把握舆情生成演化规律是政府从根本上化解其舆情风险的重要途径。通过解读突变效应、雪球效应、长尾效应以及“替代转移”和“舆情关联”规律,深入探究食品药品突发事件社会舆情的形成、发展、消减以及转移等各个阶段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就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舆情监测预警、回应引导、协同治理以及应急处置等舆情治理机制,以期实现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
农村集体资产股份质押对农民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国家政策鼓励农民以股份设定质押,以获得融资。但是农村集体资产股份质押的实践情况并不理想,需要政府推动并且提供担保商业银行才接受股份作为质押品。导致困境的根源是农村集体资产股份配置不够清晰以及流转范围较小。应当将集体资产的股份进行分类,将适合质押与不合适质押的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区别开来。为使农村集体资产股份质押顺利进行,应当完善相应的法律规则,包括确立股份质押的通知与同意规则、完善农村集体资产股份质押的统一登记制度、明确股份质押的特殊实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