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背景下的对话艺术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ling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话作为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担负着表达、实现潜在意图的功能。而在双方利益激烈冲突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对话传递信息,充分展示自己的诉求,则需要讲究语言艺术。方式、方法得当,便可一语千钧,立见成效。《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出城,对话秦伯,力挽狂澜,使郑国免于亡国之厄。他的这段说辞是“三寸舌胜于百万师”的成功典范,在对话艺术上给我们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借鉴。
   课文如此记述烛之武的精彩言辞: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话语虽仅百余字,却入情入理,围绕亡郑与存郑,鞭辟入里地分析了秦、晋两国关系。首先,烛之武消除了秦穆公的戒备,创造有利于对话的氛围。大战前夜求见,一定会使对方产生警惕之心,从而增加游说的难度。于是烛之武开口便讲“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其用意一是先行示弱,使秦穆公放下敌意;二是引起秦穆公的疑惑,既然自知郑国要灭亡,那烛之武为何还要冒险前来?烛之武借此挑起“亡郑”话题,使对方进入自己设定的对话情境,从而保证了对话顺利展开。
   其次,立足秦国之“利”,正反对比,说理透彻。烛之武对形势洞若观火,深谙秦晋联盟并非铁板一块,秦国出兵并不是为了替晋文公出当年的一口恶气,而是要扩张领土,秦穆公真正关心的是灭郑能获取何“利”。于是烛之武紧紧围绕“存郑”与“亡郑”,以鲜明的对比分析秦国的得与失。他向秦穆公阐明,“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跨过晋国来占领郑国,秦国无法做到,结果只能“亡郑陪邻”,增加晋国实力,削弱秦國。这对秦穆公而言助晋亡郑无异于火中取栗,根本无利可图。相反,“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为秦国在外交活动上提供后勤支援,则“利”远大于“害”。面对如此巨大的诱惑,秦穆公不可能不为之心动。
   第三,转移矛盾,助郑脱困。烛之武明白晋强郑弱,没有秦国帮助晋也可以灭掉郑国。为保万无一失,烛之武巧妙地转移矛盾,将本属秦、晋与郑的矛盾转化为秦、郑与晋的矛盾。“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用晋惠公背信弃义的历史事实,揭穿了晋国自私的本质,然后一针见血地指出“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亡郑则损秦!这就促使秦穆公深刻地认识到,保护郑国就是保护自己。于是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刚才还是敌对双方的秦、郑两国,转眼化敌为友,共同结盟对抗晋国。
   这个两千多年前的成功案例,在对话艺术上带给我们如下启示:
   一要营造有利于己的对话氛围,掌握对话主导权。矛盾、冲突是对话的背景与原因,它决定了语境情势的紧张程度,要想让对话顺利展开,对话时首先必须软化对方的态度,创设利于对话的缓和氛围。其次一定要虑远谋深,巧妙预设利于己方的话题,掌握对话主导权,让对话按照自己设定的议题进行,从而达到目的。
   二要紧扣核心,提高对话的有效性。秦国参与对郑战争的核心是求“利”,那么“利”就成了烛之武与秦穆公对话的关键所在。烛之武正是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强化了郑国在秦晋争霸中的地位与作用,激化了秦晋之间彼强我弱的矛盾,才成功说服了秦穆公退兵。在对话中,不管从什么角度论述问题,都必须紧扣核心,才能将对话的功效发挥到最大。关键时刻,对话如果触及不到核心问题,只会枉费口舌,甚至还可能激化矛盾。
   三要运用最有效的论述方式。要想使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论述的方式非常重要,因此在特定情势下进行对话必须审时度势,选择最有效的方式。大兵压境,情势间不容发,烛之武没有时间长篇大论,于是他采用正反对比,将“亡郑”与“存郑”、“盟晋”与“盟郑”给秦国带来的截然相反的后果,直截了当地摆在秦穆公面前,使之清醒认识到“亡郑”与“盟晋”的严重危害,从而迅速改变立场。因此,在对话时一定要根据当时情境来确定有效的论述方式,或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或多方迂回旁敲侧击,或不同角度透彻阐述,或逻辑严密说服力强,或引喻类比感染力强,从而促使对方改张易调。
   四要秉持双赢原则。对于双方来讲,对话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相互妥协,故不能只强调自己的利益,还要兼顾对方的利益,尤其是在与对方实力悬殊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作为弱势一方,烛之武坚持双赢的原则,既在对话中高举“利秦”的大旗,帮助秦国遏制了晋国的扩张,又不辱使命,保全了郑国,结局堪称完美。
   读史使人明智,知古可以鉴今。在人际交往日益广泛深入的今天,学习古人智慧,讲究对话艺术,可以帮助我们逆转看似不可改变的情势,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其他文献
我是个教师,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我当教师几十年,至退休,给青年学生“解惑”无数。现在自己却疑惑起来,不知如何解,请谁解。  第一个疑惑:张岱年先生在青年时代受其兄张申府(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周恩来的入党介绍人)的影响,信仰马克思主义。在他此后为学术的一生中,他一直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从事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像这样一位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被博尔赫斯赞为“东方的《一千零一夜》”。但与其身后的荣耀相比,蒲松龄生前却是在“载笔以耕,卖文为活”(《上健川汪邑侯启》)中度过一生的。他“落拓名场五十秋,不成一事雪盈头”(《蒙朋赐贺》)。缠裹科考却屡试不中,让他“半生忍辱,未登长吏之庭”(《呈石年张县公俚谣序》)。可以说,蒲松龄一生步步低回,是在几乎是常态的贫困拮据中郁郁终老。但正如袁世硕在《蒲松龄志》中所言“经济状况的低下
作为一位兴趣广泛的学者,波斯曼著述甚丰,其中最值得一读的作品是他的“媒介批评三部曲”:《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和《技术垄断》。前两部作品在2004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翻译出版,广受关注。但最能体现波斯曼技术思想的著作《技术垄断》却迟迟没有译本出版,直到2007年秋天,这本书的中译本才在著名翻译家何道宽教授的努力下,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严格地说,作为美国纽约大学的教授,波斯曼没有承袭美国主
看重GDP还是社会效益    孟白(学苑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我觉得“抵制低俗读物”不仅仅是出版社的事,也是决策部门,或者说制定法规政策部门的事。出版社是经营单位,如果出版社感觉上级决策者鼓励的是GDP增长,对GDP很看重,那么出版社就会多出一些所谓经济效益好的图书,更追求利润。但如果鼓励的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那么出版社就会更偏重追求社会效益。现在有一些出版社的主管部门,不懂出版。他们衡量出
《孔雀东南飞》从刘兰芝被遣开端,以焦仲卿“自挂东南枝”,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结束,两人遭遇令人同情,结局令人伤悲。造成焦仲卿、刘兰芝悲剧的因素涉及家庭、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家庭结构缺位导致焦家家庭不稳,利己归因心理偏向导致焦仲卿、刘兰芝认知偏差,而封建家长制则是两人悲剧的社会根源。   一、家庭原因——家庭结构的变化与缺位激化矛盾   这是焦、刘悲剧产生的最直接原因。婆媳关系,历来都是中国传统家庭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一个流行的说法:“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这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国家、民族和人民,都是社会的重要构成。以此来说明时代的特征,虽然政治的味道浓了一些,但是在我们中国人看来,还算是比较全面的;而若从西方人的观点看,则至少缺乏一种非常重要的构成,这就是宗教。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无论从文化还是从历史的角度说,没有宗教,似乎是不可想象的。中国人与西方人有许多
2017年高考被称为新高考元年。这一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有8套,作文题一共有9道,其中北京卷作文题两道。综观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我们感受到了全国高考作文命题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作文命题改革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  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道新的风景,这道风景呈现出四“大”特点:  一、大视野。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表现出一种大视野:国家视野、国际视野、全球视野,要求眼界开阔,境界高
2002年的法国总统大选,极右翼的国民阵线候选人勒庞出人意料地淘汰社会党候选人若斯潘闯入第二轮,曾经激起世界舆论一片哗然。虽然在其后的第二轮中,法国的左翼和传统右翼选民同仇敌忾,让希拉克以82%的创纪录高票轻松获胜,为主流政治力量守住了阵地,但这场“政治事故”在一向以民主传统为骄傲的法国人心中,留下的远不止是一场虚惊。从此,勒庞闯入总统大选第二轮的“四·二一”,与两年后法国公投否决欧洲宪法的“五·
“生活的道路有千百种可能,转化为现实的,却只是其中之一。转化的关键就是选择。”这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乐黛云女士在《四院·沙滩·未名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版)“代序”中的第一段话,也是她在完成这部26万余字的回忆录之后,最感慨系之的一段心得。  人生就是选择,既选且择乃成为若命若运。1931年出生于贵阳的乐黛云,在十七岁那年就面临了她决定此生的最重要选择:是循着“立即奔赴北京,去革命”的
以梁存秀学兄主编(主译)的五卷《费希特著作选集》终于由商务印书馆出齐了。这个选集从1986年开始翻译,到2000年第五卷译毕,已经是15年的时间,而第五卷的出版,更是2006年的事情了。因此这个选集,从选题、翻译、校对到出版、发行,可以说的上是精雕细刻了!  大概是出到第二卷的时候,我深受梁兄那种认真负责、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之感动,贸然说了一句,“等五卷出齐,我要写一篇书评”,实际上,我明知自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