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小城市旧区更新进展缓慢、容量难以调控不是新话题,其难点的关键在于日益高涨的拆迁安置成本.现行的模式是将拆迁安置费用计入土地成本,为平衡利益,提高项目容积率是通常做
【机 构】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城市旧区更新进展缓慢、容量难以调控不是新话题,其难点的关键在于日益高涨的拆迁安置成本.现行的模式是将拆迁安置费用计入土地成本,为平衡利益,提高项目容积率是通常做法,这是导致控规容积率屡被突破的根源.文章基于总体协调的新思路,提出拆迁安置成本分摊机制,即将项目拆迁安置成本由按项目拆除面积定向承担的方式转变为城市所有新建面积统筹分摊的方式,从而构建旧住区容量实施调控新机制.这种模式转变对于县级及以下城镇尤为适用,也更易统筹管控.
其他文献
5G作为中国“新基建”战略的七大支柱之一,逐渐改变着社会的方方面面。随着5G的大规模商用和覆盖的完善,5G开始进入校园,推动智慧教育的发展、智慧校园的建设。AR/VR教学、远程示教、巡检机器人、校园智感安防等智慧化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和学”的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校园管理模式,实现了对数字校园的赋能。
文章针对绿色宜居村镇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存在的管理模式混用问题,首先,对国内外常用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按传统项目管理模式、总承包模式和公共设施及服务私营化模式3种一级模式进行细化筛选,得到13种二级模式。其次,运用扎根理论建立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和29个二级指标的项目管理模式选择指标体系,构建了项目案例库并设置入库标准,将指标体系用于案例特征表征。随后,提出“两步走”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选择模型,第一步根据所构建的案例推理项目管理模式选择模型,运用最邻近算法选取阈值最大的相似源案例确定项目一级管理模式;第二步采用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持续性的任务,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后续发展工作是巩固西北地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根据现有文献经验,识别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后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并结合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保安镇2016—201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RM-BP-DEMATEL方法,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住房建设、组织建设和产业发展五方面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后续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提取。结果显示:搬迁安置区入住率、党员乡贤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的比例、自来水入户率,以及产业项目个数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后续发展的关键影响
以济南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居民通勤调查分析居民通勤特征,重点剖析带状形态影响下的居民通勤流动、职住密度圈层及职住平衡状况的空间差异。研究表明:东西狭长的带状城市东西向通勤居多,其通勤距离、时间更长,满意度更低;通勤流量密度呈现东西拉长的椭圆状分层结构;带状城市居民职住密度由中心区域向外围降低,依据职住密度划分三大椭圆圈层:核心区、近郊区、远郊区,离核心区越近、就业密度越高职住平衡状况越好。